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48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docx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3讲细菌、真菌和病毒

1.(2018郴州)生物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探索与付出。

其中,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孟德尔  B.巴斯德C.爱德华兹D.袁隆平

2.(2018岳阳)下列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3.(2018邵阳)下列四组食品中,制作过程都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组是(  )

A.酸奶、米酒、食醋B.水豆腐、酱油、火腿肠

C.面包、苹果汁、米酒D.糍粑、酸奶、面包

4.(2018北京)小林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下列食品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不正确的是(  )

A.面包——酵母菌B.酸奶——乳酸菌

C.食醋——醋酸(杆)菌D.泡菜——霉菌

5.(2018广东)下列食品保存方法不当的是(  )

A.真空保存香肠B.用防腐剂保存酸奶

C.脱水保存木耳D.腌制保存鱼类

6.(2018渭南)为了便于观察细菌和真菌,实验室往往要培养细菌、真菌的菌落。

下列有关菌落培养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接种  ②配置培养基  ③恒温培养④高温灭菌

A.④→③→①→②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

7.(2018武汉)将糖和酵母菌放入装有温水的玻璃瓶中搅拌,并把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一段时间后,小气球会胀大起来(如图)。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氧气B.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

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乳酸D.酵母菌利用糖合成淀粉

8.(2018聊城)艾滋病、肝炎、禽流感等许多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下对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在细菌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

B.病毒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D.病毒利用自身的物质进行繁殖

9.(2018武汉)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

第9题图

A.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B.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细菌由肉汤原有的细菌产生D.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10.(2018南充)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动植物就会生病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

C.真菌细胞内有叶绿体,其营养方式为自养

D.病毒和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

11.(2018营口)下列关于下图中三种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都由1内部遗传物质和2蛋白质外壳组成

B.无叶绿体,营寄生生活

C.必须都生活在活的动、植物细胞内

D.所有的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12.(2018赤峰)在学习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某小组同学想知道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步骤

第一步

配制培养基,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标号为甲、乙、丙的三个相同培养皿中

第二步

将甲、乙、丙培养皿高温处理后冷却

第三步

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迅速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

a

丙不做任何处理

第四步

将甲、乙、丙培养皿同时放到37℃恒温箱中,培养2天

观察

现象

(1)请写出a的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甲、乙、丙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涂抹一下,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置丙组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的实验现象对你搞好个人卫生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8青岛)一提到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中的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13题图1

(1)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属于真核生物;图中的A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必须使用__________才能够观察到。

(2)图中的B是毛霉,人类利用它来制作豆腐乳,其结构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人类从______(填字母)体内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今天仍然广泛用于医疗,但杀菌效果较以前弱。

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学过有关发酵的知识后,查阅到以下资料。

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第13题图2

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尝试用葡萄汁来制葡萄酒和葡萄醋。

①在制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葡萄酒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__________。

排气口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而不用直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10天,生物社团的同学通过出料口进行监测,发现酒精发酵过程正常,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

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________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核心素养提升

14.(2018百色)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

玉米→糖液→酒精。

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

A.酵母菌B.青霉菌C.曲霉菌D.乳酸菌

15.(2018广东)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

分析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一天

第四天

第七天

第十天

冷水口细菌数(个)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个)

15

3

25

46

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D.使用饮水机,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16.(2018安徽)某小组同学为探究牛奶腐败的原因,利用三个规格相同经过消毒的锥形瓶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操作,在室温(24℃)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编号

加入的物质

50毫升灭菌鲜牛奶

50毫升鲜牛奶

50毫升灭菌鲜牛奶

瓶口的处理

不做处理

用消毒瓶塞密封

用消毒棉球塞住

A.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空气的有无

B.乙瓶和丙瓶内牛奶不会腐败变质

C.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与室温相比5℃条件下牛奶会先腐败

17.(2018江西)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

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

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下图:

组别

检测样品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待测牛奶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第17题图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的鲜牛奶。

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________,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4)牛奶可以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发酵过程应该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18.(2018福建)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

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

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

重复做3次。

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第18题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______。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____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______,并在第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2.B 3.A 4.D 5.B 6.D 7.B 8.D 9.D10.B 11.B 

12.

(1)洗手后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迅速在乙培养基上涂抹一下 

(2)高温灭菌;杀死细菌(真菌);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杀死原有的微生物等(符合题意即可)(3)接种 (4)对照(对比)作用,空白对照 (5)饭前(便后)、运动后要洗手;生活中要经常洗手等(只要答出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即可)

13.

(1)BCE 电子显微镜 

(2)吸收有机物 C 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长期选择的结果 (3)①提供氧气,使酵母菌进行繁殖 排出二氧化碳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②向充气口通入空气

14.A 15.C 16.C

17.

(1)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形成抑菌圈 

(2)不适合 (3)含有抗生素并消毒 抑菌圈 (4)无氧

18.

(1)乳酸杆菌(乳酸菌) 

(2)设置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 (3)先上升后下降 3 (4)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5)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