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学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39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象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脉象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脉象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脉象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脉象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脉象学习.docx

《脉象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象学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脉象学习.docx

脉象学习

戏说脉诊(告诉你一点不传的秘密)

2009-11-1513:

34:

32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

1530次评论:

8条

-

祛痛健身膏说明书

·逐水|十枣汤

·中医皮肤科|面部外伤缝合术后护理

·辨证论治|舌苔白膩

·疾病食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食疗方

·心血管内科|心悸3(植物神经功能素乱)

在博里或Q上一些朋友问我脉诊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够回答的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学会,其道理是深奥的。

必须要亲身实践,有时用语言是说不明白的。

但也不必懊丧,学习脉诊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别听那些二痦子中医瞎咧咧,也不要被所谓的名医、大医的玄乎其玄吓倒,上官告诉你一点不传的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

一个好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

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

错不了!

这是我从我的老师老牛脉学里学的,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

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

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

实用举例:

如肝硬化的脉:

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

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

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当你学习实用脉诊学好之后,你再继续学习经典,学习李时珍的《李频湖脉诀》,王叔和的《脉诀》,大学教材《中医诊断学》《难经》等,到那时你就是一个诊脉高手,诊病断病如举手之劳,爽吧!

看!

上官保守吗?

学会了别忘了我,你看好了,请留下一言半语的,上官恭候了!

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008-08-1615:

41:

57来源:

岐黄中医网作者:

邢锡波【大中小】浏览:

1132次评论:

0条

-

祛痛健身膏说明书

·逐水|十枣汤

·中医皮肤科|面部外伤缝合术后护理

·辨证论治|舌苔白膩

·疾病食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食疗方

·心血管内科|心悸3(植物神经功能素乱)

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选时间:

诊脉以平旦为最好,《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早晨机体内外环境均较安静,脉象能如实反映病情,医者可获无内外因素干扰的资料。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由于体力活动、精神、饮食之干扰,都能使脉象出现一时性变化,如疾行、剧动后脉弦数有力,愤怒后脉多弦大,饮酒之后洪大弦滑,食后右脉浮滑等。

以上所述系诊脉理想时间,但非指其他时间不能诊脉。

明·汪机曾说:

“若迂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可以‘平旦’为拘也。

   2.病人的体位:

诊脉时,病人最好端坐,将前臂自然向前展平,在腕下放以松软的脉枕或布袋。

如不能坐可以仰卧,将手向前伸平,但忌侧卧,因为侧卧下面的臂部受压,或上臂扭转,都可以影响气血流通,可能影响脉搏变化,故古人诊脉强调平臂。

《医存》云:

“病者侧卧,则在下之

臂受压,而脉不能行,若复其手,则腕扭而脉行不利,若低其手,则血下注而脉滞,若举其手,则气上窜而脉驰,若身复则气压而脉困,若身动则气扰而脉忙。

’以上种种,皆因血行有碍,影响脉象之正常形象,故病者诊脉宜正坐或正卧,直腕仰掌,乃可诊脉。

   3。

布指和单按总按:

诊脉下指,首以中指端按掌后高骨内侧(桡骨头定为关部)关部,然后把食指放在中指之前,从关前至鱼际的适中距离的寸脉之上,然后放无名指于中指之后的尺脉部位上。

病人臂长者布指略疏,臂短者布指略密,总以适中为度。

部位取准后,三指用同样力量,按诊三部脉象,谓之总按,用以探寻寸关尺三部,和左右手脉的全部情况,为浮为沉,寸关尺三部俱沉,抑寸关尺的某一部沉;三部俱浮,抑某一都浮。

是尺盛于寸,或寸盛于尺,是左大于右,还是右脉大于左脉,都要通过总按,以比较左右和尺寸各部脉象的变化。

疾病影响整个机体时,则六脉发生相应变化,如外邪侵袭体表身发冷热,则六脉皆浮,而右脉浮大或浮滑,必较左脉为甚;如寸大于尺多为阴虚阳亢,高血压病、心脏病多见之。

加压时,三指用力要均匀适度,认真探索脉象变化,如脉搏至数的快慢,节律是否正常等。

然后再根据某部脉象的反常,采取单按法,即用中指和食指,或中指与无名指在反常脉的部位,反复寻按,认真探索脉象性状。

加右关脉独沉,知胃有宿疾;若右关脉沉滑,为食热塞滞;如右关脉现沉弦,为肝气犯胃;若右关脉独沉涩为脾胃虚寒。

若右脉偏沉,惟右寸浮大为风热犯肺。

若右尺浮滑,为湿热下注,或风火下犯膀肮,可有尿急尿频淋血等症。

这些情况,通过单按,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其腹部独特的变化,以作为诊断时的重要根据。

   4.脉象的齐变和独异不同,初诊与久按有别:

人体受外邪侵袭,或情欲损伤,影响整体时,则两手之脉均将发生变化。

如外感风寒,或温热,则左右脉皆浮紧,或浮大、滑数,其脉皆右脉大于左脉。

如急性胃炎,身发冷热,恶呕不思食,是局部病变而影响整体时,其脉象多六脉弦数,或弦滑,右关较甚。

急慢性肝炎,脉弦大或弦数,六脉俱弦,以左关为甚。

脉象齐变,是六脉都发生变化。

独异,是六脉中某一部脉异常,如慢性病未影响整体,常某一脉独异。

如慢性胃病,右关脉多沉弦,或沉滑,或沉涩,慢性胃病发作时,未影响到整体者不发热,仅脘胀痛、灼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右关浮大弦滑较甚。

如脾虚胃弱,右关细弱,湿热壅滞下焦(泌尿系感染),尺脉多沉滑,或弦数,较寸关部为明显。

肺热咳喘,右寸多滑数,或沉滑,均说明脉象与脏腑之关系。

   初按与久按不同,脉有初按大,按久索然,有初按濡软,按久搏指,亦有下指微弦,按久微缓者。

张登《诊宗三昧》载有初诊久按不同说谓:

“诊客邪暴病,应指浮象可证。

若切虚赢久病,当以根气为本,如下指浮大,久按索然者,正气大虚之象。

”在初按时,其气血外趋抗病力猛,故脉现浮大,由于正气不足,后继无力,故久按索然,这种脉象,不论新病久病,虽现灼热烦扰,皆正气不足,虚阳外露之象。

如初下指脉象濡软,久按搏指,为里病表和之象,是里病初显尚未尽透。

如下指微弦,按久缓和,多为久病向愈之象,大抵病人之脉,初下指虽见乏力,或弦细不和,按之十余至,而惭觉雍容和缓,为病势缓解,气血调和之象。

如按久微涩,不能应指,或渐觉弦硬者,多为正气虚损太甚,外邪未解之象,预后较差。

   

   5,诊脉要专念虑、平气息: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平息即以正常一呼一吸的时间,数病人脉搏的至数。

古人以自己的呼吸测病人脉搏至数,故脉的迟数,均以一息几次计算,现在有秒表,对于诊脉有一定的帮助。

为练习诊脉的基本功,仍以争取不用表为宜。

平息另一意义具有平调之意。

古人谓诊脉应慎容止,专念虑,调鼻息,要达到思想集中,心平气和,全神贯注以诊脉象。

   6.运指应注意举、按、寻:

为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手法。

持脉主要有三:

即举、按、寻。

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日寻。

初持脉时轻手以候之,脉见于皮肤之间者,用以察阳气之盛衰,重手得之脉于肌肉之下曰按,按法用以测阴气之盈虚。

不轻不重而取之,其应于血肉之间者曰寻,以候脾胃之强弱。

换言之,举是轻轻地按在皮肤之上,按是向下按至筋骨,寻是推寻,是体察脉搏的性状。

正常脉象平滑柔软,有弹性而不强硬。

设脉象搏动时,有坚硬如铅笔样感觉,或如绳索及蛇行样感觉,则多为动脉硬化象征。

体察这种脉象,非用寻法不能发觉。

   持脉时,应注意脉搏的频率与节律。

正常人一息四至,即一分钟约60-80次,妇女与儿童较快,身体素弱者亦可稍快。

节律,包括脉搏的间隔,脉力的强弱,波幅的高低,一般间隔匀调,脉力一致,波幅上下整齐。

青少年与老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有时可发生呼吸性不整脉,就是在吸气时较快,呼气时较慢,诊断时一般容易忽略,而用机械描记较易发现。

另有挠动脉位置异常者,多在列缺上绕向手背(即反关脉,切之脉浮,无诊断意义)。

   7.候脉必满五十:

《灵枢;根结篇》说:

“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

汉张仲景也十分重视五十动的说法,曾在《伤寒论》序言中批判那些仓卒持脉,随便作出诊断的医生:

“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考其意义,一方面用以了解五十动中有无促,结、代脉,并可了解五脏的全部情况;另一方面说明诊脉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脉象为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看不清楚,可延至第二第三个五十动。

一般时间,是五到十分钟,必要时可以多一些)。

   8.指法的运用:

人之三指参差不齐,持脉时必使指头齐平,节节相对,方可按脉。

又三指端之皮肉,食指感觉最灵敏,中指最厚,无名指更厚,故诊脉时必须用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脊,方能脉象显然。

若指甲不加勤剪,指不能直立,以指端厚肉按脉,易生错觉。

诊脉以三指平按,或三指垂直下按,均不适当。

最好以35度斜按,不但指目感觉较灵敏,也便于推寻。

三部九候的诊法与配合脏腑

   

   目前,一般临床常用的是独取寸口的诊脉法,寸口脉即桡骨动脉,分为寸、关、尺三个部位,以挠骨小头处为关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管脏腑。

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候,三部脉共九候,合称三部九候。

另有一种三部九候诊法,是一种全身性的诊脉方法,亦称“遍诊法’。

在《素问、三部九候论》篇中有详细记载。

上部(头部)

上部天:

两额之动脉,以候头角之气。

上部地:

两颊之动脉,以候口齿之气。

上部人:

耳前之动脉,以候耳目之气。

中部(手部)

中部天:

手太阴(寸口部)以候肺。

中部地:

手阳明(合谷穴)以候胸中气,

中部人:

手少阴(神门穴)以候心。

下部(足部)

下部天:

足厥阴(五里或太冲穴)以候肝。

下部地:

足少阴(太溪穴)以候肾。

下部人;足太阴(箕门穴或冲阳穴)以候脾胃。

附:

寸、关、尺部位图 诊脉运指图

历代医家关于寸关尺的分配脏腑见解不同,据《素问·脉要精微论》:

1.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2.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3.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后世大致以《内经》为根据,略有变更。

 《难经》以小肠、大肠分别配心,肺。

以右肾为命门。

《脉经》以三焦配右尺,张景岳则以膀胱大肠配左尺。

以三焦、命门、小肠配右尺。

《医宗金鉴》则以右寸候胸中、肺,左寸候包络、心;右关候胃、脾,左关候胆、肝;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以上仅举有代表性者数种,余从略(表一)。

┌───┬───────┬─────┬──────┬──────────┐

│     │   寸       │   关   │   尺     │                   │

│学说 │             │         │           │ 说   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