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docx
《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
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
1、《奥德赛》
“奥德赛”的意思是:
“关于俄底修斯的故事”。
描写了希腊军英雄俄底修斯献计攻破特洛伊城后还乡的故事。
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上的漂泊10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乡后复仇的故事。
[第一部分]战争结束后,俄底修斯带领部下离开特洛伊后,在海上遇到风暴,飘到了伊斯玛洛斯,他们杀死了当地的居民,掠夺了无数的钱财女子,正在饮酒作乐时,被喀孔涅斯人包围。
俄底修斯率部突围后,又飘到了食莲国。
这个国家有一种莲花,人吃了后就不想回故乡了。
俄底修斯有部下有两人吃了这种莲花,赶紧开船摆脱这种诱惑。
可是随即又闯进独眼巨人的岛上,有两名部下因上去偷羊被巨人吃掉。
俄底修斯被囚禁在山洞里。
他想出一条计策,用烧红的树干戳瞎了巨人的眼睛,终于逃回船上。
不料想,这巨人是海神的儿子,于是与海神结下了仇,海神兴风做浪,处处阻挠俄底修斯的航行。
俄底修斯终于到过埃俄罗斯居住的岛上,埃俄罗斯送他一只口袋,里面装了各路风,但把西风留下来助俄底修斯回乡。
航行了9天,已经可以看到故乡海岸上的烽火,不幸的是俄底修斯的部下以为口袋里装的是财宝,私下打开后狂风大作又将他们吹回原路。
途中又遇巨人族,损失了全部船只,只留下俄底修斯自己坐的那条船。
后来,他们又经历了种种危险,千辛万苦到了太阳神岛上。
同伴们因为宰杀神牛,触犯天律,被宙斯用雷霆击沉船只,全部溺死,只有俄底修斯没有吃牛肉才保下一条命来。
俄底修斯飘到俄古癸亚岛后,被美丽的仙女卡吕普索留作丈夫,一住就是七年。
年来宙斯命令仙女放他回乡。
俄底修斯在离开特洛伊10年后,才飘流到斯刻里厄岛。
这个岛上的国王得知他就是俄底修斯后,送给他很多礼物并派快船送他回国。
[第二部分]俄底修斯离开故乡20年,国内已生意外。
许多贵族少年想夺取他的财产和王位,向他的妻子珀涅罗珀求婚,并天天在宫里胡闹,把俄底修斯的一份家产几乎花光。
俄底修斯回国后,受女神雅典娜的指点,自己化装成乞丐,采取各种办法试探了妻子、儿子和仆人对他的忠心,惩罚了那班无赖的求婚者,夫妻最后团圆。
人物形象奥德修斯是一个热切思家,追求执著,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他眷念故土,思念妻子,抱定能返回故土,重建家园的思想,他知道,“温柔之乡”是他乡,所以他从内心抛斥女神的苦苦挽留,他“流泪不断”,“消磨着美好的生命”“用泪水,叹息和痛苦折磨自己的心灵”。
这些语言可见奥的修斯内心之一斑。
他机智勇敢。
当女神告知为他放行时,他机智的探听出消息的确凿;当女神饯行最后询问时,他大胆表露自己的心迹,蔑视任何困难,表现他坚定的追求。
适用话题:
执著、逆境与成功、眼前与长远、创造
2、《红字》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
创作于1851年。
小说描写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跟丈夫从英国移居当时尚属英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
中途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虏。
海丝特只身到美后,迫于生活,被一青年牧师诱骗怀孕。
此事,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社会视为大逆不道。
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投入监狱,游街示众,还要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
通奸女犯)和站在示众台上受审。
州长亲自主持了对海丝特的审讯,她所属教区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一个被公众视为最高道德典范的诱骗海丝特的奸夫,也假惺惺地劝说她招出奸夫的姓名。
但海丝特宁愿一人受辱,誓死也不招供。
在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特孤苦顽强地生活着,全仗刺绣为生。
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抚养掌上明珠般的女儿珠儿。
海丝特这种忍辱负重、代人受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丁梅斯代尔大为感动,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
而获释归来,一直在暗中侦察底细的海丝特的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医生,在给丁梅斯代尔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尔于死地。
为了逃脱,海丝特跟丁梅斯代尔议定在新市长就职那天,带上孩于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迹”的地方去。
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识破,逃脱不成。
于是,丁梅斯代尔在新市长就职那天,携海丝特和珠儿走上示众台,当丛宣布了自己诱骗海丝特的事实,并死在海丝特怀抱中。
海丝特也从此得到了解放,带着珠儿远走他方。
若干年后,珠儿长大成人,安了家立了业,而海丝特却一人再回到波士顿,仍带着那个红色的A字,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耻辱的红字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直到老死。
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
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
人物形象:
海斯特身上洋溢着女性意识,她是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和真正爱情的先驱。
她坚强、有毅力,对爱情忠贞不渝。
虽然被执掌宗教和政权的统治者判为有罪,但她以不屈不挠的抗争捍卫着自己心中的正义和真理,捍卫着自己的清白和纯洁。
她执著追求地追求爱情,她把自己和牧师丁梅斯代尔的爱情看成神圣不可侵犯。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和女性特有的坚强,她拒绝交待她的同犯,宁愿自己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怀着对爱人的保护,对美满爱情的挚着追求,海丝特用一个人难以言喻也难以想像的勇气独自支撑着自己,忍受着眼前一切生不如死的痛苦,始终没有吐露孩子父亲的姓名。
面对一切困难她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退缩,以一种安详的神态,一种天生的威仪和性格力量站在高高的绞刑台上,向围观者投以“傲然一笑”。
她身上充满独立意识和母爱的力量,受罚带着耻辱的红字A示众以后,海丝特带着珠儿在远离市镇的小屋离群索居。
海丝特以她“天生的坚强和稀有的才能”去洗净她的灵魂,并使之产生出另一种神圣的纯洁来。
孤寂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变得消沉堕落,相反在扶养女儿的过程中,她变得更加坚强,为了做母亲的权力,甚至于有勇气同男性家长制的统治作斗争。
世俗社会也第一次向一个坚强甚至是倔强的“奸妇”投降了。
最终她也迎来了成功“许多人都不再以原有的意义去理解那鲜红的A字了,他们说那字的意义是“能干”(Able),是‘天使’Angel),原来人们眼中的那个‘奸妇’已变成了闻名全镇的“天使”了”。
霍桑在《红字》中所刻画的海丝特,不屈从于男人们的摆布,独立地生活着,并设想着有一天女人们能够得到与男人们平等的地位。
她含辛茹苦地抚养珠儿,勇敢地向男人们争取自己做母亲的权力,她热情无私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诚去鼓励丁梅斯代尔离开这片坚硬的土地去寻找幸福的生活。
海丝特虽然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并具有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但最终在世人的侮辱、嘲弄、冷漠中死去,揭示了冷酷而伪善的清教社会里女性地位的卑微,生存的艰辛,命运的悲惨,也寄托了霍桑对崇尚女权主义、追求浪漫爱情妇女的深切同情。
适用话题:
云与泥、人生的抉择、真、残缺与完美
3、《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
他受家庭氛围熏陶,酷爱音乐,并以一篇关于意大利歌剧起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这部小说创作于1904年至1912年间,他因这部小说一举成名,并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这部小说共有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座小城,他们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祖父曾是王府乐队的指挥,父亲却经常酗酒,以至家境逐步败落。
小克里斯朵夫长相丑陋,但受到祖父的喜爱,常和祖父一起漫步田野,听祖父讲古代的英雄故事,使他从小就萌发了做大人物的想法。
做厨娘的母亲胆小善良,一天,他在母亲帮佣的主人家遭到少爷、小姐作弄,因反抗受到主人毒打,母亲还让他赔礼下跪。
这使他感到非常难过,更气愤人间的不公。
祖父送他一架旧钢琴,还带他到剧场欣赏歌剧,引起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常常自己爬到椅子上去按琴键。
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个爱好,想做为他的一个特长,作为将来向上爬的手段,于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练琴,累得他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
故意弹错音节。
父亲气得吼声连连,戒尺雨点一样打下去,克里斯朵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弹琴,他对音乐厌恶透顶的同时,内心已被音乐占据,他不由自主的爱上音乐,并要把一生都献给这个凝聚自己所有喜怒哀乐的艺术。
祖父留心把孙子随时哼唱的曲谱整理起来,还加了伴奏与和声,编成乐曲,取名为《童年遣兴》,在乐谱的封皮上还题上了小克里斯朵夫的名字,让克利斯朵夫弹奏,并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他的表演受到全场欢迎,大公爵夸这个6岁孩子是“再世莫扎特”。
从那以后,他受到莫大的鼓舞,开始有意识的弹琴作曲,这让祖父高兴得哭了起来。
他做乡村货郎的舅舅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
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
克利斯朵夫11岁时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跟管风琴师学和声,他学多种乐器,用他的收入补家庭生活的困难。
祖父这时在欣慰中死去,父亲整日喝得烂醉如泥,根本指不上,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经常应召到公爵府替讨厌的笨蛋去演奏,这使他深感屈辱和痛苦,也和仰慕金钱、权势的长辈更疏远了,他还找了几份家庭教师的兼职。
生活的重担把他压得喘不过起来。
只有舅舅带给他快乐,他们月下荡舟,听桨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气的颤动……约翰边接受音乐教育,边参加乐队演奏,他已经升任第一小提琴手,他有一个伟大的信念:
将来要写出伟大的作品。
一次赴乡间野餐,克利斯朵夫在渡船上结识了一个博学多闻的青年奥多,两人成为知交。
和奥多的友谊成为他未来爱情的先导。
参议官新寡的太太克里赫,带着女儿弥娜,从柏林搬来与他家毗邻。
太太请他做女儿的家庭教师,教女儿弹琴,弥娜和他年纪相仿,很赏识克利斯朵夫的天赋和品格,也不时修正他的举止和仪态,对他产生了好感。
克里斯朵夫一次在弹琴时很冲动的吻了弥娜的手。
很快,弥娜的母亲窥破了他们的关系,她以出身、门第和财产为由极力反对,这使克里斯朵夫认清了他和她们的距离,悲愤交加的离开了这里。
爱情的打击还未在内心平息,父亲又醉死在沟里。
两个弟弟都去外出谋生,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们换到了一处更简陋、便宜的住所。
房东的外孙女洛莎迷恋他,可是他爱上了开小针线铺的年轻寡妇萨皮纳。
不料,萨皮纳突然患流行性感冒去世了,悲痛之余,又和帽店女职员阿达相爱,但很快被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抛弃。
爱情的打击使他消沉下去,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泡在酒馆里。
舅舅帮助了他,教育他突破情欲之网,重新振作精神,埋头音乐创作,克里斯朵夫警醒了。
克利斯朵夫在听音乐会时,感到演奏者萎靡不振,观众也听得百无聊赖,他懊丧的发现,所谓大师的作品无不充满着虚假和造作。
他义无反顾地撕毁了以前俗套的乐曲,批评了几乎所有德国古典音乐大师的虚伪。
守旧势力说他“标新立异”,“完全疯了”,曾喜爱他的大公爵也开始反感他,震动的乐坛联合反击,使他举办的演奏自己新作品的音乐会受到了挫折和冷落。
就在事业受挫时,他受人利用,在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音乐评论,把那些乐队指挥、演奏家、歌唱家乃至观众都得罪了。
他孤独、愤怒,决意远走他乡。
临行前,他去参加农庄的节日舞会,因一个姑娘不愿和醉酒的军官跳舞而遭打,他打抱不平打死了军官,被解救的姑娘让他到巴黎避难,他匆匆给母亲留了一张便条就逃走了,他出了边境,到了法兰西。
在巴黎,他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方面他要找工作糊口,另一方面他又不肯亵渎音乐艺术。
最后,他为一个肉店老板女儿葛拉赛、一个汽车制造商的女儿史丹芬以及她的表妹葛拉齐亚教授钢琴。
葛拉齐亚充满爱心,经常为克里斯朵夫的不幸命运而痛苦。
在别人的引荐下,他参加了巴黎文艺界的活动,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话剧,并拿到剧院去演出。
可社会党议员和一些别的政客们,虽是自命自由的思想家,其实禁止别人的思想自由。
一个社会党议员热心促成他的歌剧《大卫》的上演,并拉自己的情妇担任剧中主角,结果这女人声音恶俗不堪,克里斯朵夫为撤换角色与议员闹翻,演出告吹。
气得克里斯朵夫大病一场,唯一的收获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个靠教书为生的青年诗人奥里维。
他的几份教课的差事都因此丢了,生活又陷入窘境。
克里斯朵夫的一切都得到葛拉齐亚的深切关注,她一直在无法给克里斯朵夫提供帮助而伤心。
克里斯朵夫与朋友奥里维合租一所公寓,奥里维非常钦佩约翰的音乐天才和充沛精力,约翰也喜欢奥里维的智慧清明,谦和仁爱,他们都热爱自由。
约翰随奥里维到平民中去,他看到了法国潜藏的生机。
他要求团结抗暴,扫除贵族气息,而奥里维醉心宗教,梦想有一个爱一切的公平世界。
他们在社会上经过几年的激昂奋斗之后,终于都为成千上万的淳朴心灵埋头创作了,他的《大卫》在法德两国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以前被喝倒彩的《伊芙琴尼亚》也被重新发现,受到热烈欢迎。
大家公认克利斯朵夫是天才,生活也因此出现了转机。
这时,克里斯朵夫发现自己和奥里维都爱上了工程师的女儿雅葛丽纳,他主动退出,促成他们的婚约,并搬到别处居住。
克里斯朵夫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又一次遭到别人的陷害,出版商哀区脱篡改出版克利斯朵夫的作品,使他陷入困境。
很快,他发现他的文章又有了改变,奥国大使馆还邀他前去演奏。
原来当年狂热爱他、曾是他学生的葛拉齐亚,当上了奥国的伯爵夫人,是她在暗中保护他,使他又一次得以脱身。
不久,“五一”节那天,他和好朋友奥里维参加游行运动,奥里维为救一个挤倒的孩子被人群踏在脚下,他在混战中刺死了一名施暴的警察,也不得不逃往瑞士。
在瑞士,他思念亡友,心都要碎了。
心情平息之后的他和一个医生妻子发生了关系。
事后,他无法原谅自己的道德行为,托辞离开隐遁到一个小村里。
在一次散步的时候,他偶遇已丧夫的葛拉齐亚,俩人沉入重逢的喜悦,虽然葛拉齐亚的儿子阻止俩人的结合,他们仍在心心相印中获得了满足。
十年过去了,克利斯朵夫开始重新思索人生,他感到自己为创造以道德为目标的最高艺术已无能为力了,他把上帝当作心灵的寄托和理想的归宿。
这时,他的作品在欧洲各地演奏并极受欢迎。
他在德国杀死军官的旧案已经撤销,在法国打死警察的事也被人遗忘。
他可以自由来入于德法之间。
但约翰想逃避巴黎的伤心往事,自愿留在瑞士。
在葛拉齐亚的支持下,他接受了巴黎的邀请,去指挥几个音乐会,他的演出引起巨大轰动,连过去反对他的人也捧他了。
晚年的克利斯朵夫誉满欧洲,他继续创作,但他的作品已不像早年那样风雷激荡,而是和谐恬静。
葛拉齐亚去世后,克里斯朵夫也闭门不出,他在弥留之际,脑际回想起临终的自慰:
“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
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一歇吧。
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
”
适用话题:
差异与认同、守、创新与守旧
4、《茶花女》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
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
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玛格丽特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尽管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适用话题:
出淤泥而不染 善 可悲、可怜与可敬 心灵的选择等。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
天和地被创造出来,大海波浪起伏,拍击海岸。
鱼儿在水里嬉戏,鸟儿在空中歌唱。
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
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
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
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这提坦神之子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
这样,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现了,他们繁衍生息,不久形成了一大群,遍布各处。
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他们的四肢,也不知道该怎样使用神赐的灵魂。
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梦中的人形,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却不知道发挥自身的作用。
他们不知道采石,烧砖,砍伐林木制成椽梁,然后再用这些材料建造房屋。
他们如同蚂蚁一样,蛰居在没有阳光的土洞里,觉察不了冬去春来夏至;他们做样样事情都毫无计划。
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的创造物。
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缰绳拉车或作为坐骑。
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
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
从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药物治病,不知道涂药膏或服药来减轻痛苦,许多病人因缺医少药而悲惨地死去。
现在,普罗米修斯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
宙斯向普罗米修斯报复。
他把这名仇敌用牢固的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岩上,下临可怕的深渊。
普罗米修斯被迫锁在悬岩绝壁上,他给直挺挺地吊着,无法入睡,无法弯曲一下疲惫的双膝。
这位囚徒被判受折磨是永久的,至少也得三万年。
尽管他大声悲叫,并且呼唤风儿、河川、大海和万物之母大地,以及注视万物的太阳来为他的苦痛作证,但是他的精神却是坚不可摧的。
“无论谁,只要他学会承认定数的不可制服的威力,”他说,“就必须承受命中注定的痛苦。
”宙斯每天派一只恶鹰去啄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肝脏被吃掉多少,很快又恢复原状。
这种痛苦的折磨他不得不忍受,直到将来有人自愿为他献身为止。
在他被吊在悬岩上,度过了漫长的悲惨岁月以后,有一天,赫拉克勒斯看到恶鹰在啄食可怜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便取出弓箭,把那只残忍的恶鹰从这位苦难者的肝脏旁一箭射落。
然后他松开锁链,解放了普罗米修斯,带他离开了山崖。
但为了满足宙斯的条件,赫拉克勒斯把半人半马的肯陶洛斯族的喀戎作为替身留在悬崖上。
喀戎虽然可以要求永生,但为了解救普罗米修斯,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为了彻底执行宙斯的判决,普罗米修斯必须永远戴一只铁环,环上镶上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子。
这样,宙斯可以自豪地宣称,他的仇敌仍然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
分析:
高高在上的宙斯神及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们是那样的虚伪和空洞,当人类处在黑暗和严寒之中哀号时,这些至高无上的天神们却在他们的宫阙中歌舞升平,全然不顾人类与生命万物。
勇敢的普罗米修斯藐视那些虚伪的权势,毅然用自己的自由为人类点燃希望的火种……
这虽然是神话,但却在漫长的岁月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盗火者们挑战权势,为人类拨开愚昧的迷雾,以大无畏的精神带领人类走出混沌,走向光明的彼岸。
让我们记住普罗米修斯的同时也记住这些名字吧:
摩西、亚里士多德、卢梭、布鲁诺、加利略、霍金、张志新……
话题:
旁观与参与 平常心与敏感心 留给明天
6、《简爱》
孤女简爱自被刻薄刁钻的舅母送往洛德学校,受尽折磨和欺凌至成年后,应徵至桑恩费尔德当家庭教师.庄主罗切斯特冷酷忧郁,高深莫测,简爱仍为其所动并付出真情,然而到婚前一刻,才知道罗切斯特原妻为疯女.幸福生活一闪即逝,简爱离开罗切斯特,两人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简爱虽然身离罗家,但仍时刻想起罗切斯特撕心裂肠的呼唤,待重返桑恩费尔德时,北园因火灾已面目全非,只剩残垣断壁及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简爱勇敢走向罗,重建幸福家园…
简爱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
"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
"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
"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是多么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
----不公平啊!
"我理智的说。
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
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
"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
"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
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
"因此她逃离了。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
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
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
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
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
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
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
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
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
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
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
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
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
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
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
"是的,先生"
"当真,简?
"
"完全当真,先生。
"
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
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