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136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docx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

青稞生物学特性及品种资源

一、形态特征

在大麦分类学上,现有的栽培青稞都属于禾本科大麦属(HordeumL.),栽培大麦种(HordeunsativumJessen),多棱大麦亚种(HordeunvalgareL.)。

青稞还被定为裸粒大麦变种(Hordeunvalgarevar,nudumHK.)。

青稞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70~110厘米。

茎秆直立,光滑无毛。

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0毫米,叶面较为粗糙,叶背面较平滑。

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瑞延长成短芒,长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花期3~4月。

根据青稞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着生部位、生理生化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作用分别作如下描述:

根:

青稞的根系属须根系,按着生部位和时间、作用划分,可分为初生根和次生根。

初生根由种子的胚长出,有5—10条不等,一般6—7条的居多,初生根数目多少常与品种以及种子大小和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中胚轴是从种子的胚部与初生根长出方向相反的另一端长出的胚轴,它从种子萌发连接到分蘖节,中胚轴的长度因播种深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初生根在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青稞根群形成前,起着吸收和供给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作用。

次生根没有一定数目,所以又称为不定根,但常与品种特性和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次生根由离表土2—3厘米深处的分蘖节周围长出,比初生根长而多,弯曲分枝,可从一级根上发生二级根,再由二级根发生出三级根,盘根错节的侧根往往形成庞大的须根系统,集中分布于10~30cm根作层,它在青稞生长的大部分时间起着吸收各供给营养、支撑固定植株的重要作用。

在次生根上往往长出许多根毛,根毛是根的表皮细胞产生的突起物,长1—3毫米,它的作用是将水分和营养物质吸入体,供给地上部分的需要。

茎:

青稞茎具有运输水分、矿物质,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支持植株和叶片生长的功能,对最终形成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稞茎直立,空心茎。

有若干节和节间组成,地上部分有4~8个节间,一般品种5个节间,矮杆品种一般3个节间,茎基部的节间短,愈往上则节间愈长。

茎的高度一般(株高)80~120cm,矮杆品种株高60~90cm。

茎的直径2~5mm,茎包括主茎和分蘖茎。

它们均由节和节间组成。

茎节可分为地上茎节和地下茎节,地下茎一般有7~10个不生长的节间,密集在一起,形成分蘖节。

地上茎节通常有4~7个明显伸长的节间,形成茎杆。

一般基部节短,愈上则愈长,以5个节间的青稞植株为例,从基部往上计算,每个节的长度分别占植株总高度的3—10%、10—15%、15--20%、20--25%、30--40%。

分蘖节也是茎的一部分,埋在土表下2厘米左右的深处,但其节间甚短。

茎的高度一般90—110厘米,矮秆品种70—80厘米,高杆品种可达120厘米,甚至更高。

据相关资料报道,青稞茎秆节间外层为表皮细胞,其细胞壁完全木质化,表皮细胞面是一层纤维细胞,也高度木质化。

外环纤维管束分布在纤维细胞层中间,每一维管束向外一侧的纤维细胞已被含有叶绿素的薄壁组织细胞所代替。

这些细胞与表皮细胞紧密相连,并可从从茎外见到绿色的线条。

纤维细胞层面是薄壁组织,其中包括在生长后期木质化的大细胞。

在这种组织中,可以见到环维管束,环维管束比外环纤维管束大,而且数量也多,每一维管束都被木质化了厚壁纤维细胞所包围。

茎部其余部分是一些大的纹孔导管,他们分散在许多小薄壁组织细胞间,围绕中部导管的是一些小细胞组成的薄壁组织,一般不木质化,由中央组织所形成的大空腔位于整个茎秆节间的中央。

青稞的茎秆空腔特别开阔,这是青稞茎秆柔软而缺乏韧性的主要原因。

在谷类作物中,青稞的抗倒伏力较差的原因就是青稞茎秆空腔大、茎秆柔软而缺乏韧性相关。

这也是青稞育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叶:

与其它麦类作物比较,青稞的叶片厚而宽,颜色一般较淡,冬性品种和一些具丰产性能的品种,叶色较浓绿。

叶除具有同化、呼吸和蒸发作用外,还有保护茎秆和幼穗的作用。

青稞的叶根据其形态与功能分为完全叶、不完全叶和变态叶。

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等部分。

不完全叶是指膜状鞘,其形呈筒状,顶端有裂隙,一般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胚芽鞘和分蘖鞘。

变态叶包括颖壳(护颖、外颖)、芒和盾片(子叶)以及幼穗分化时出现的苞原基等。

青稞叶着生在茎节上,叶片较小麦的叶片大,一般长15—20厘米,宽8—22毫米,由基部向上逐渐狭窄,顶端尖形。

叶片的中间有一条明显的中心叶脉,两边各有10—12条叶脉与中心叶脉平行。

叶片的横切面似V字型。

叶鞘由茎节长出,包裹着茎秆。

叶鞘的表皮一般是光滑的,但一般冬性品种具有绒毛。

在抽穗期,叶鞘表皮分泌出蜡质而呈粉灰色。

叶舌在叶片和叶鞘连接处,是一个半透明的、边缘不规则的薄膜,它紧贴着茎秆。

叶耳比其他谷类作物的叶耳肥大,呈新月形,它环抱着茎秆。

基部第一叶与其他叶完全不同,宽而短、叶端钝,叶耳退化,衰老程度较快。

旗叶很像基部第一叶,但比第一叶小,叶端尖。

旗叶叶鞘特别发达,它起着保护幼穗的作用。

在显微镜观察条件下,叶下表皮是光滑的,上表皮呈沟槽状,每一叶脉是一条棱脊,相当于一棱维管束,沟槽基部的细胞比其余部分的细胞大。

气孔沿叶脉排列成行,行间有几行没有气孔的细胞。

叶的维管束与茎的维管束完全相似,维管束层到下表皮之间是厚壁组织细胞群。

在维管束上部不到上表皮之间,有一些稍为木质化了的细胞,其余部分是含叶绿素的细胞组成的排列整齐的薄壁组织。

花序和花:

青稞花是形成种子籽粒的重要载体。

青稞的花序为穗状花序,筒形,小穗着生在扁平的呈“Z”字型的穗轴上。

穗轴通常由15~20个节片相连组成,每个节片弯曲处的隆起部分并列着生三个小穗,成三联小穗。

每个小穗基部外面有2片护颖,是重要的分类性状。

青稞的护颖细而长,不同品种的护颖宽度、绒毛和锯齿都是不同的,大多数变种的护颖狭窄,护颖退化为刺状物。

每个小穗仅有1朵无柄小花,每个小穗也具有小穗轴,连接在每一穗轴的节片的顶端处,已退化成为刺状物,并着生绒毛,称为基刺。

基刺的长短和绒毛的多少、疏密,是品种分类上的重要依据。

小花有颖和外颖各1片,外颖是凸形,比较宽圆,并且从侧面包围颖果,外颖端多有芒。

颖呈钝的龙骨形,一般较薄。

小花着生3个雄蕊和1个雌蕊,雌蕊具有二叉状羽毛状柱头和一个子房。

在子房与外颖之间的基部有2片浆片。

青稞开花是由浆片细胞吸水膨胀推开外颖而实现的。

一个穗由若干小穗组成,每个穗只是一个单花。

花为两性花。

由两个护颖,一个颖,一个外颖,两个鳞片,三个雄蕊和一个雌蕊所组成。

青稞的花除具有一般禾谷类作物的花所具有的模式外,其主要特点具有:

一是每小穗只有一个单花,三个小穗聚生在一个穗轴节上,成为三联小穗。

二是小穗梗和花梗完全退化,颖果被外包被着,直接着生在穗轴节上。

三是小穗轴很细小,紧紧贴附在颖的腹沟。

穗轴:

茎和穗的连接处有一个环状突起部分称为穗托。

穗托在不同品种中有闭合的和不同程度开裂的状况,大多数品种的穗托是闭合的。

穗轴第一节片稍带弯曲,其弯曲度随品种而有较大的差异。

在穗托边缘和第一节片间通常有一组发育不全的小穗。

穗轴节片的数量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程度的差别。

一般品种在三十节片以下,个别品种有三十五节片的。

节片的上端较厚,显得穗轴节向外突出,节片与节片间连接处彼此重叠,使整个穗轴呈阶梯状弓字形。

小穗:

同一轴节上的每个穗形状各有不同,中间小穗完全正常,两侧小穗则呈两个方向相反的弯弓形。

小穗基部有两个护颖,位于外侧的两边,直接着生在穗轴上,宽约1毫米,顶端有细芒。

外颖是一个具有双脊的批针形苞片,北面有五条脉,顶端一般有长芒,少数具短芒、三叉状钩芒、花芒或无芒。

芒除具有保护功能外,还具有光合作用和蒸发作用的功能。

芒的光合作用在增加产量上有重要意义。

据相关资料报道,在抽穗期,长芒青稞减去芒的比未减去芒的千粒重降低20%,芒和花器一样,都由叶变态而来。

所以在青稞芒上曾发现过颖壳和雄、雌蕊花器的产生,但少有结实的。

颖有三条脉,顶端钝形无芒。

颖靠穗轴部分有一深沟,沟里紧贴着一个小穗轴,小穗轴长短不同,但少有超过籽粒的一半长的,一般具有长或短的绒毛。

小穗轴及其绒毛的长短,是鉴别种系和品种的标志之一。

鳞片:

在外颖里面靠近子房的基部有两个鳞片。

鳞片吸水膨胀,有促使花颍开放的功能,青稞一般属于小鳞片类型,膨胀能力小,不能使花颍开,所以多数是闭合花颍授粉。

即使是大鳞片,也因生理机制,仍产生闭合花颍授粉。

雄蕊: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构成,花药长2—3毫米,由两个间隔或室构成,它的中间部分连接花丝。

花药里面包藏着许多花粉。

花粉圆形,具有平滑的壁和外壁。

雌蕊:

雌蕊由柱头和子房等部分构成。

柱头由两个心皮连接而成,呈两个羽毛状,具有带黏腺的绒毛。

刺芒品种柱头绒毛多,光芒品种则少。

子房一室,含有一个胚珠,有两层株被,每一层株被有两层细胞。

外层株被在受精后消失,层株被后来成为外种皮,它与子房壁紧密接连,成为颖果的外表皮——果皮。

籽粒:

青稞籽粒形状与小麦籽粒较为相似,但籽粒顶端无冠毛,这是与小麦籽粒的主要不同点。

籽粒颖基部一般有小穗梗退化后遗留下的痕迹—基刺或腹刺,紧贴籽粒腹沟部位。

籽粒大小与不同类型品种小穗的排列位置和结实性不同有关,六棱青稞三联小穗均能结籽,发育大小均匀,籽粒细小而形状匀整;四棱青稞三联小穗均能结籽,中间小穗粒大,并紧帖穗轴,与两侧小穗在同一平面上,籽粒大小不匀整;二棱型只有中间小穗发育,粒重更明显。

青稞的籽粒即果实,也叫颖果。

籽粒是裸粒,与颖壳完全分离,籽粒一般长6—9毫米,宽2—3毫米,形状有纺锤形、椭圆形、棱形等。

颜色有秆黄色、黄色、灰绿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及黑色等。

籽粒含有两种色素:

一是花青素,在酸性状态时为红色,在碱性状态时为蓝色;二是黑色素。

籽粒所含色素的多少与色素存在的状态,决定着籽粒的颜色,籽粒的腹面有腹沟,背面的基部是胚,占籽粒的小部分。

在植物学上,青稞的种子为颖果,籽粒是裸粒,与颖壳完全分离。

青稞籽粒是由受精后的整个子房发育而成的,在生产上青稞的果实即为种子(籽粒)。

种子由胚、胚乳和皮层三部分组成。

胚部没有外胚叶,胚中已分化的叶原基有4片,胚乳中淀粉含量多,面筋成分少,籽粒含淀粉45%~70%,蛋白质8%~14%。

二、生长和发育

(一)发芽和出苗

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为110-12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

如同与其它禾本科栽培作物一样,青稞发芽与出苗只有满足适宜的水分、温度、氧气等外在条件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1.水分,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里,便通过整个表皮吸收水分,经2—3日膨胀,吸收水分的重量相当于完熟时所失去水分的重量,约等于种子重量的50—70%。

2.温度:

种子在0—1℃时即开始萌发,最高为28—30℃,最宜为1—20℃。

在低温或高温情况下发芽缓慢。

当日温差大,夜间低温和日渐高温交替时,都能加快发芽进程,所以在高原地区,当春秋两季昼夜温度急剧变化时期,对青稞的发芽很有利。

3.氧气:

青稞的发芽和出苗过程中对氧气的要求很高,只有满足种子吸收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才能使青稞正常发芽。

所以空气的流通及足够的氧气条件是发芽不可缺少的。

如果播种在过于潮湿或板结不透气的土壤里,或种子表面黏满泥浆,都不利于种子的发芽,甚至会因窒息而使种子死亡或腐烂,氧气不仅对于种子的呼吸很重要,而且对于种子中促使淀粉转化为糖的酶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青稞正常发芽时,根鞘先开始膨胀,其次是芽鞘及幼茎开始发育。

经膨胀后的根鞘破裂,露出第一条幼根,第一条幼根长到1—2厘米以后就停止生长,其余各幼根长出,形成5—10个初生根继续生长。

此时胚芽鞘尖端出现,长出幼芽。

由芽鞘包着的幼芽往往沿胚乳表皮下生长,由种子的末端伸出。

幼芽出土2—3厘米时芽鞘纵裂,露出第一片真叶,即为出苗。

(二)根、茎、叶的生长

根系的形成:

青稞种子的发芽和初生根的出现,标志着青稞从一般意义上的种子概念转入了幼苗生长阶段。

幼苗生长后,在从种子母体萌发的同时初生根开始固着在土壤上,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完成自身生长和地上部分生长的需要。

初生根的主幼根先入土外,其余幼根多半在同一时间发育入土,并很快长出根毛。

一般青稞出苗约10日后幼苗进入三叶期,青稞植株在地上部分发生第一分蘖的同时,地下部分次生根开始从分蘖节长出,当青稞地上部分进入分蘖盛期时,青稞根系形成过程也同期进入了盛期。

一般青稞生长的土壤及其环境条件愈好,植株愈茁壮,次生根的根群数量也愈多,根系也就愈发达。

在播种稍浅时,次生根的根群能更好地向水平方向发展。

由次生根形成的根系,不仅能起到固定植株作用,并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给植株的需要,对青稞整个生长期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在干旱年份,那些深入土壤深处的次生根,能吸收土壤深部的水分供给地上部分生长的需要,对抵御旱灾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蘖:

青稞幼苗进入三叶期后,青稞从地下的分蘖节上开始萌发侧茎,并围绕单株幼苗发展成为多个茎枝、表面上出现丛生的过程即为分蘖。

分蘖节入土深度在2—4厘米左右,一般以3厘米为最佳。

播种太深,往往造成分蘖节埋土太深,进而影响青稞的有效分蘖,播种太浅,又影响青稞次生根的生长和入土深度,这对于茎秆普遍柔弱的青稞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青稞播种深度与青稞产量的关系

播种深度

(厘米)

总茎蘖数(株/平方米)

有效分蘖比例(%)

倒伏比例

(%)

产量

(公斤/平方米)

1

340

73

85

0.36

2

320

71

71

0.50

3

310

70

25

0.55

4

260

52

20

0.40

5

220

35

15

0.25

青稞分蘖因品种和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

青稞在出苗后1—2日,在分蘖节上第一真叶的叶腋间可以观察到第一分蘖的原始体,在幼苗的第三真叶出现时,第一分蘖开始出现,以后每隔3—5日出现第二次分蘖。

从出苗到第一分蘖出现,一般20日左右。

在第一次分蘖基部茎节上出现的分蘖,叫做二次分蘖,第一分蘖的第一个二次分蘖是在第一分蘖出现后的15天左右,以后每隔分蘖到停止分蘖所经时间,约为40天(比一般群体所经时间长),一般在拔节开始前基本停止。

田间各株分蘖状况因土壤养分、水分及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程度的差异,土壤养分、水分充足的土地上,前期发生的分蘖多,后期发生的分蘖少,在肥力低的土地上,则前期发生的分蘖少,而后期发生的分蘖多,但后期分蘖多不能成穗,为无效分蘖。

分蘖力:

青稞的分蘖力因品种、土壤肥力、单株营养面积和播种深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同一品种在同等土壤条件下的单株分蘖数与亩播种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蘖的多少常与播种的深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播种浅的分蘖多,播种深的分蘖少。

春青稞不同分蘖时期与有效分蘖的关系

分分蘖

蘖出现

品种

月/日

4/

21—30

5/

1—20

5/

21—30

6/

1—10

6/

11—20

6/

20—30

7/

1—10

出苗后日数

6—15

16—25

26—36

37—46

47—56

57—66

67—76

黑六棱

分蘖总数

10

80

80

90

90

90

5

无效分蘖

5

44

51

75

76

78

5

有效分蘖

5

36

29

15

14

12

0

有效分蘖率(%)

50

45

36

16.7

15

13.3

0

短白青稞

分蘖总数

3

20

50

80

80

10

无效分蘖

2

8

17

56

60

8

有效分蘖

1

12

33

24

20

2

有效分蘖率(%)

33.3

60.0

66

30

25

20.0

分蘖与成穗关系:

分蘖出现的时期与成穗的关系很大,早期分蘖成穗多,晚期分蘖成穗少。

一般品种在出苗后30天以出现的分蘖成穗率为45--60%;出苗后37天以后分蘖的成穗率只有15--20%。

从播种期与分蘖成穗的关系研究分析,播种早的分蘖成穗多,反之则少,迪庆高原春作区青稞4月10日播种的成穗率一般为70%左右,5月20日播种的分蘖成穗率一般很难突破20%。

长黑青稞有效分蘖和成穗率的关系

播种期

分蘖总数

有效分蘖

成穗株

成穗率

4月10日

9

6

6

67%

4月30日

6

2

2

33%

5月20日

5

1

1

20

拔节:

青稞的幼茎、节、节间穗原始体,早在分蘖时即已初具雏形。

当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延长,用手摸或剥开后见到伸长1—2厘米,就可以确定这时已开始拨节。

拔节首先是最前面的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其次是第二节间,以后是第三、四节间伸长。

伸长的长度,由茎的下部至上部,一节比一节长,以最后的一个节间最长。

拔节时期因品种不同而有先后,一般为出苗后30—45日进入拔节期。

从分蘖盛期到拔节盛期,一般约需20—30日,个别早熟品种也有只需20天以下的。

(三)穗的形成

1.穗原始体的分化

青稞穗原始体的分化,是在分蘖初期至拔节初期,即在出苗后15—40日进行的。

在出苗后15—30日期间,幼苗在4—6片真叶时,为小穗原始体分化盛期;出苗后30—40日为小花及顶端小穗分化期;出苗后40—50日为结实器官形成期。

穗分化各阶段及其与幼苗外部形态的关系如下:

1)初生期茎生长锥呈浅圆锥形,尚未伸长,长度小于宽度,约在出苗后10—12日,外部形态为二个叶片,第三叶片刚出现。

2)生长锥伸长期约在出苗后13—15日,外部形态为第三个叶片形成完全叶,并出现第一分蘖。

3)单棱期穗轴节原基开始分化,生长锥下部有环状痕迹出现,此时在出苗后16—18日,外部形态为四个叶片,第五叶片及第二分蘖刚出现。

4)二棱期穗轴节原基已初步形成,从正面观察出现许多环伏突起,侧面观察则两列突起,交互衔接,这是苞原始体,这个时期约在出苗后23—26日,外部形态为五个叶片,二个分分蘖,第六叶片及第一分蘖的二次分蘖出现。

5)二棱末期小穗原始体出现期,在穗轴中部的苞原始体上出现中间突起,这是中间列小穗原始体,中部先出现,然后在上部和下部出现,这个时期约在出苗后26—28日,外部形态为六个叶片,并继续分蘖。

6)小穗原始体形成期随着中间列小穗原始体的形成,两侧列小穗原始体也接连很快形成。

此时小穗数已基本定型,肉眼已能见到幼穗,约在出苗后28—30日,外部形态为六个叶片,第七叶片开始出现,已有4—5个分蘖。

7)小花分化期中部小穗原始体基部出现盘状的花颖原始体,两侧并有护颖突起出现,然后盘状突起的中央出现雌雄蕊原始体,小花的分化仍从穗中部先开始,然后穗上部和下部也随之分化,这个时期约在出苗后32—34日,幼茎长1毫米,外部形态为七个叶片,分蔡已到末期,拔节刚开始。

8)雌雄蕊分化及形成期先出现三个已能识别出花药的雄蕊及中间一个尚未分化的雌蕊突起。

然后中部几个花颖的芒开始伸长。

这时能看出营养不良的植株穗顶端3—5节小穗已停止分化,约在出苗后37—42日,幼茎第一节开始伸长,长度0.2—1.5厘米,外部形态为拔节始期。

至雄蕊大部形成,雌蕊顶端开始分裂为两个柱头,芒更伸长,能看出顶端营养不足的小穗已凋萎退化。

此时约在出苗后50—52日,第一、二节间正在伸长,第三节间开始伸长,青稞生理上已进入孕穗期。

在分蘖穗原始体分化各阶段中,第一分蘖较主穗迟2一3日,在主穗原始体分化不久,各分蘖穗几乎同时分化。

各分蘖穗的分化程度,按分蘖次序相差不过1—2日,即使还藏在叶腋中未出现,长仅1厘米的蘖芽,幼穗也开始分化。

如黑六棱青稞的主穗到了小穗原始体形成期,其第一、第二分蘖的小穗原始体已开始出现,第三、第四分蘖及第一分蘖的第一、第二分蘖已达穗轴节原基形成末期;第五分蘖(孽芽长6毫米尚在叶脉中)及第二分蘖的第一、第二次分蘖(尚未出现)的穗轴节原基已接近形成。

主穗的分化与最末一分孽穗的分化程度相差7日左右。

由此证明,当主穗通过春化阶段时,分蘖穗也随之通过春化阶段。

2.穗原始体分化速度与品种的关系

青稞穗分化过程的快慢,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程度的差异。

早熟品种在出苗后9日的三叶期已开始小穗分化(单棱期),经6日后,小穗原始体已经形成,中熟种白六棱青稞,在出苗后16日的分蘖期开始小穗的分化,经13日后,小穗原始体完全形成。

青稞各品种原始体分化的单棱期和小穗形成期

品种

名称

单棱期

小穗形成期

两期

/

发育

阶段

叶片数

幼苗高(cm)

幼茎长(cm)

/

发育

阶段

叶片数

幼苗高(cm)

幼茎长(cm)

相距日数

白六棱

5/24

分蘖盛

4

13.7

0.20

6/6

分蘖末

5-6

19.7

0.3

13

黑六棱

5/23

分蘖盛

4

10.5

0.08

6/8

分蘖末

6

16.0

0.1

16

白青稞

5/22

分蘖盛

4

13.5

0.05

6/4

分蘖末

5

17.0

0.3

13

黑青稞

5/22

分蘖盛

4

13.5

0.01

6/5

分蘖末

5

19.0

0.36

14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青稞的晚熟品种,小穗原始体分化期较长,穗器官形成缓慢,因此每穗粒数多。

所以在无霜期长、水肥条件好的地方,采用晚熟品种,产量较高。

在德钦县高海拔地区有冬作青稞的大田里常常能够见到穗大、双穗或分枝穗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穗原始分化期长,穗器官形成缓慢,而又加上充足的营养条件所致。

青稞不同品种穗原始体分化过程

品种

穗穗

分分化

化各期

阶段

短白青稞

长黑青稞

紫青稞

/

植株形态

(叶片数)

/

植株形态

(叶片数)

/

植株形态

(叶片数)

伸长期

21/4

13

1

22/4

10

1

23/4

15

1

单棱期

4/5

8

3

2/5

10

3

7/5

10

3

二棱期

12/5

9

4—5

12/5

12

5

17/5

7

5

小穗原基

突起

12/5

1

5

24/5

1

6

24/5

4

5—6

小花原基

突起

22/5

4

6

25/5

4

6—7

28/5

1

6

雄雌蕊原基

突起

26/5

5

6—7

29/5

6

7

29/5

10

7

雄雌蕊分化

31/5

14

7

4/6

14

7—8

18/8

12

8

刚毛和子房突起

14/6

-

10

(孕穗)

18/6

-

10

(孕穗前三日)

20/6

-

10

(孕穗前一日)

抽穗

23/6

-

-

28/6

-

-

29/9

-

-

3.青稞穗原始体分化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养分穗分化期是青稞营养需求最为旺盛的时期,因此供给青稞充足的营养及其相应的水分,对青稞产量的形成和增加有重要意义。

据试验,在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