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095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联考题词.docx

届高三联考题词

2009届高三联考题——词

题组一

1.(甘肃省张掖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

请简述理由。

答: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 

(1)同意。

“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

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

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

“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

“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

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

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

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2.(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 ①高兴亭:

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

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

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答: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

3.(甘肃省皋兰一中2009届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怀旧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手法,描写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

(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拟人燕子

(2)这一结句写得令人耳目一新:

想“东风”吹去“胡尘”,是一奇;封“东风”为“万户侯”,是奇之又奇。

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重大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

百姓渴望统一,朝中却无人抗金。

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4.(山东省日照市2009届高三一模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

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

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

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答案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

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

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5.(山东省威海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归鸿,夕岚①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

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

山林中之雾气。

②斗柄:

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

以景结情,告诉人们:

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6.(合肥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题。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王孙:

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答: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7.(安徽省皖西四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

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上片写“观潮”,以人与潮两个方面分开写。

先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争看江面潮水上涨;后写潮势潮声,潮水像一道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山倒海而来,简直让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声音轰隆轰隆,像万里战鼓同时敲打,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

(也可回答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

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声威。

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的手法。

如“满郭”“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虽是夸张之辞,却也生动真实地写出了观潮的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

(2)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

下片写“弄潮”,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红旗,英资飒爽,不可屈服。

主要表现出健儿们敢于挑战大自然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8.(2009年4月福建省高考调研卷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

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

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

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

身外事,不关心,

自有天公管。

【注】 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评价作者这种人生态度?

答:

答案 

(1)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闲吟的自在生活。

(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

评价:

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覆前的激烈动荡时期,战云四合,血雨腥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

9.(东北三省三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菩萨蛮

舒 直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注]?

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若为情:

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 

(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

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

(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韵深长。

10.(2009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问药臼竹问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

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答案 

(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感情基调。

“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幽禽(写杜鹃也可)。

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

“不如归去!

”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

11.(上海市十校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联合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3)题。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

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

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

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

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

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

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 (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

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

“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

”③陈仲子,战国著名思想家。

名定,亦称陈仲,山东邹平人。

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什么?

答:

(2)“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

(3)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答:

答案 

(1)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

(2)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3)语言风格要点:

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口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

12.(陕西省西安市示范性高中2009届高三四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

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答: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答案 

(1)“复”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

(2)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2010届高三联考题——词

题组二

1.(江苏省南京市六十六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3分)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4分)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3分)

答:

答案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像”“用典”“拟人”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2.(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问药臼竹问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

请对此具体分析。

答案

(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

“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幽禽(写杜鹃也可)。

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

“不如归去!

”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

3.(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鸟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

请简要叙述。

答: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

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写了桑芽、幼蚕、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等景物。

(2)运用了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城里豹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4.(陕西省丹凤中学2010届高三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答:

答案

(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

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5.(湖南省桃源一中2010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

(从衬托角度来谈亦可)②前后对比的手法。

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

(答一种即可)

(2)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之慨,读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极一唱三叹之致,在《六一词》中属豪放一路。

全词以情语胜,写情疏隽深婉,自然真切。

此词开头是回忆。

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那一时期,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

后来移守杨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特别是仁宗嘉佑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

“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

这一时期,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

友朋凋零,引起他的哀痛。

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

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

后来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又因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王安石的弹劾。

这对他个人来说,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来。

种种不幸,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

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

“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

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

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在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

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

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

金觥,大酒杯。

《诗•周南•卷耳》: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在;但此词着一“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结尾二句紧承前句。

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在往日的豪情盛慨里。

这个结尾正与起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在这里,词人说“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

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

这首词以情语取胜,即使谈到十年前后的景况,也是在抒发感情时自然而然地带出来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沉郁顿挫,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6.(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①答案:

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

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7.(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

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8.(河南省开封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此词是欧阳修贬官颍州时所写。

(1)这首词上片描写生动传神,请找出两个表现力强的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一句情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