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docx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概括和总结。
就其本身作用来说,它能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和查缺补漏,加深拓展学过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多知新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总复习要求
1、教师要有奉献精神,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更新旧观念,明确复习要求。
2、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好、中、差),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3、复习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而不枯燥。
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传授给复习方法。
4、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乐学爱学。
5、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他们轻松地度过复习阶段。
6、注意整理、分类,使知识条理化。
7、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使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8、把准学生的脉,有针对性、有计划、有侧重点的进行复习。
使每一位学生都达到小学毕业的语文水平。
二、复习原则
(一)课标与教材融合的原则。
复习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
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巩固、拓展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多知新的目的。
(二)讲与练相结合的原则。
要讲练结合,这里的“讲”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可以教师讲也可以学生讲。
这里的“练”,既可以书面练又可以口头练。
讲和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主体性原则。
要激发学生学习和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复习,找出问题,自求解疑。
要把复习的主体时间和主体活动放在学生身上,切忌教师满堂讲。
(四)侧重性原则。
复习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要侧重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复习。
学生不懂的问题,要言而不烦,适当讲解训练,简单又明了的问题,要一语带过,切莫本末倒置。
(五)查缺补漏原则。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找出疑难、补足缺漏和弄懂难点,切忌不顾学生拥有知识的情况,不顾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无目的性的讲解和机械练习。
(六)方法性原则。
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识记运用某知识点的方法。
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复习,切忌复习时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机械盲目地练习和背诵。
三、复习方式
(一)集中式。
按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序列,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集中安排复习(基础知识按拼音、字、词、句、语法、修辞知识;阅读按段篇知识;写作按几种类型文体相对集中安排,各个击破,分步到位)。
这样的复习,符合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系统、清晰、深刻。
(二)分散式。
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的复习要交错安排,分散难点,这样才易于消化。
每部分知识可以用回复训练的方式查缺补漏,巩固效果才会好。
建议:
集中于分散相渗,如“基础知识”“阅读”分别集中复习,复习“阅读”时,把“基础知识”分散安排,贯穿于其中。
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提高运用水平。
(三)综合式。
查缺补漏,综合测试。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质疑法2、训练查疑法3、教师梳理法4、命题自测法等等。
五、复习范围
小学语文7—12册所学内容,侧重五、六年级四册教材内容。
六、复习时间安排:
5月20日—6月10日,全面复习每一课。
6月11日—6月25日,分类复习。
要一项项过关,但也要有所侧重。
6月26日—7月8日,综合复习,综合验收。
七、复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汉语拼音
1、复习要求
(1)能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掌握一些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
(3)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法查字典。
(4)能运用拼音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
2、复习内容
(1)《字母表》
(2)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普通话和变调
(4)拼写规则
3、考查题型
(1)看拼音写汉字和词语。
(2)在词语或句子中选择正确字音。
(3)在查字典中确定音序音节。
(二)汉字
1、复习要求
(1)学会汉字2500个左右,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复习7—12册教材里的所学生字,其中第12册教材中的生字是复习的重点。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
(3)学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能区别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4)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典,并具有初步的据词择义的能力。
2、复习内容
(1)7—12册教材里的所有生字,侧重复习五、六年级四册教材里的生字,重点复习第12册书里的生字。
(2)掌握笔画和笔顺规则,还有偏旁和部首的区别。
(3)区分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多义字和易错字,并理解字义。
(4)必须掌握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部首和音序,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3、理解字义的方法
(1)对照法:
有的字义可以用相互对照的方法来理解。
如:
“弱”可以用“强”来对照。
(2)替换法:
有的字义不好理解,可以用浅近的字义来替换。
如“翔”可以用“飞”来理解。
(3)演示法:
有的字义可以用实物、动作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如“揪”“抓”……
(4)画画法:
有的字义是物体的名称,这种物体可能见过,但没有实物,可进行画图理解。
(5)分析法:
有的字义可以通过归纳来理解。
如:
“兽”是象马、牛、羊等四条腿的动物,“禽”是有翅膀的,长羽毛,会飞的鸟类。
(6)象形法。
(7)会意法……
4、各种字的类型举例
(1)形近字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笔画多少不同,如:
“要”“耍”;②笔画长短,延伸不同,如:
“由”“甲”“申”;③个别笔形不同,如:
“外”“处”;④个别部件不同,如:
“受”“爱”;⑤偏旁部首不同,如:
“掉”“悼”等等。
建议:
辨别形近字,不但要通过多种练习加深印象,还要通过分析造字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多音字一般有三种:
一是音同调异,如“应”读yīng和yìng;二是音异调同,如:
“还”读huán和hái;三是音和调都不同,如“长”读zhǎng和cháng。
建议:
①根据字义定音;②根据词义定音。
5、考查题型
①看拼音写汉字和词语;②辨析词语,如:
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填空、组词、判断;③用部首或音序查字典,指出偏旁部首,选字义或词义,一字多义的选择等等。
(三)词语
1、复习要求
(1)能够正确读写常见的词语,懂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常见的词语。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能够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和造句;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着、了、过。
(3)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和习惯,进行词语搭配和词语归类。
(4)能辨析、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识别褒义词和贬义词。
2、复习内容
(1)词语积累。
以五、六年级书中的“盘点词语”要求会认会写的词语为主,另外,每课中的重点词语,课内、外的一些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名言警句等也应该积累,有的要学会使用。
(2)理解词语。
(3)辨析词义。
(4)词语的归类和排列
3、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法;
(2)综合分析法;(3)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互相解释法;(4)联系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5)以旧带新法;(6)词义引申法等等。
4、词语的运用注意五点:
(1)词义范围的大小;
(2)词语的语义轻重;(3)词语的感情色彩;(4)词语的使用习惯;(5)词语的使用对象。
5、词语的归类和排列
(1)归类:
①按词性归类。
可按动词、形容词、成语等进行归类;②按词语的用途归类③按描写人物的词语归类(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④按描写山水的词语归类;⑤按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归类等。
(2)排列①按概念大小排列;②按整体到部分排列;③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④按事物发展过程排列等等。
6、关联词(选择、填空、造句)
常用的有: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如果……就……不但……而且……
只要……就……尽管……还……
只有……才……既然……就……
即使……也……无论……都……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不仅……还……不是……而是……
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的使用等。
7、考查题型
(1)把词语补充完整;
(2)照样子写词语;(3)用近义、同音字组词和造句;(4)运用关联词填空造句;(5)选择词义;(6)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7)找反义词和近义词;(8)选词填空;(9)词语搭配:
(10)能默写指定的成语,会用成语概括一定的场景等等。
(四)句子
1、复习要求
能把句子补充完整,会扩充句子和缩写句子,会理清词序混乱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能用常用的词语和关联词语造句,要求内容正确,意思明白,结构完整;能改写几种常见的句式,修改有明显语病的句子;能识别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反问句等
2、复习内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会辨析四种句子类型。
(2)能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包括关联词语)造出思想健康,用词准确,意思完整的句子。
(3)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4)会区分和运用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5)扩句和缩句。
(6)熟练地进行句子互换。
(7)通过理解分析句子,能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意义。
(8)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3、部分内容提示
(1)常见病句病因
如成分残缺,举个例子:
“上课了,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这句话缺“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听老师讲课呢?
意思不明白。
此外,常见的病因还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混乱、重复累赘、前后矛盾、指代不明和归类不当等等。
①修改原则:
a查清楚病因b修改尽量少c原意必保留d符号用正确;
②修改病句步骤:
a读:
默读原句,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b找:
找准病因;c改:
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可采取以下方法修改:
加、换、删、调、改。
要对症下药,认真修改。
d查:
查句子的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是否保持原意。
(2)小学常用的8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反复。
要求:
①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②学会辨析。
比如: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a是比喻,b是拟人。
比喻重在“喻”,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重在“拟”,拟体(人)在句子中不出现。
③强化训练,巩固效果。
(3)句子互换
重点掌握①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
(注意:
陈述句改反问句时除了要求学生加上反问词“难道、怎么、岂能、岂等”,句末要加上“吗”“呢”等语气词以及句号改为问号外,还要注意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也是互换的)。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
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改”和“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学生会了就可以了。
建议方法:
提炼方法,抓住课堂,集中复习,单项落实。
(4)扩句和缩句
①缩句:
详见附页。
②扩句:
与缩句恰好相反。
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加枝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具体形象。
方法:
a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使句子表达更具体。
b在句子中加入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
(5)标点符号
用来标明句读(dòu,文词停顿的地方)、语气和专用名的书写符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七种点号和引号、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等四种标号。
标点符号使用要正确,要注意顿号、逗号、句号等的区别,不能混用。
要注意标点符号占格的位置。
句号、顿号、逗号、冒号、分号、问号、感叹号等用在文字后面方格的左下角,占一格。
省略号、破折号用在文字后面方格的正中,各占两格。
点号要紧跟在文字后面,转行不顶格书写。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左半部分可以写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可以写在一行的末尾;右半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可以写在一行的末尾。
4、考查题型
有的用词语描述,有的用句子描述场景,或是谈考试感受;扩句和缩句;指出或判断修辞手法;各种句式互换;修改病句;造句、补充、仿写句子;名言警句填空等等。
第二部分——阅读
(一)复习要求
1、默读具有一定的速度,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联系上下文推测并理解词语的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5、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7、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8、初步学会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初步感受、赏析作品中精彩的语言
9、能掌握略读、浏览的方法。
10、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1、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12、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并学会筛选、整理所搜集的资料。
13、能体会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1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学习运用。
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课文7—12册书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古诗(词)要人人过关,课文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要各个击破。
15、落实课外阅读要求并进行相关测查。
16、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即:
圈圈、点点、画画、写写。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学生终生受用。
(二)阅读复习内容提示
阅读的复习,以读懂文段为重点。
这里的“读懂”一是要理解主要内容,二是要了解文段是按什么思路、分哪几层意思表达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一个合格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必须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有初步的概括能力,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复习时要注意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复习的内容以课本为主,以课本内容为载体,在对课本的复习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古诗复习:
把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整理归类。
小学课本7—12册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学生要会背会写,了解大意。
书中课后练习题要求解释的字词句,学生要会解释。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要求默写的段落人人要过关。
把课后练习题融入课文中复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语和中心句的深刻含义,能给文章划分段落(或段中层次),归纳段义。
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说明什么、反映什么、赞扬什么、提倡什么)。
复习时,要注意与基础知识的训练相结合,复习题的设计要有综合性和思维度,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举例
1、段的阅读
①认识句子,知道是几句话。
句子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明“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一般用句号,问号,感叹号标出。
②体会句子意思。
在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和感情,或围绕中心思想、写作目的体会感情,或联系文章反映的时代背景体会含义和感情。
③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既可从句子之间的关系去体会,又可从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去体会。
句子之间的关系如:
并列、承接、总分、因果、转折等;先后顺序如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事情先后:
先写(说)……然后写(说)……最后写(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整体到部分等等。
④划层次,弄清是从几个方面去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教师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只要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就行。
要教给学生常用的方法:
承接关系,按连续动作的环节、事物发展的阶段,时间发展的先后等数量划分;并列关系,有几个同级并列意思就划分成几层;总分关系,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按“总-分”或“分-总”分成两层,先总后分再总按“总-分-总”划分成三层;因果关系,按“因-果”或“果-因”划分成两层;转折关系,在转折处划开分成两层。
⑤归纳层意。
抓中心词句,用最简短的概括语归纳:
讲……,写……。
⑥理解主要意思。
教给学生抓语段类型特点进行概括的方法:
承接关系、并列关系,在逐句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总分关系,抓总起句、总结句,抓中心词句概括;因果关系,先果后因重点抓原因句,先因后果重点抓结果句,把原因和结果概括在一起;转折关系,重点放在转折部分。
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的考查,大都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然而,我们复习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短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
①用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读懂记叙文。
告诉学生,划分段落层次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读懂记叙文。
划分段落层次,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审视分段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准确划分。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
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接表示时间的词语(时间进程、流程)。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按地点转换、空间变化安排结构的课文,尤其游记、参观记,往往开头先写游览前的一些事情,后写感受、启示等,它们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划为一段。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②用归纳段意的方法读懂记叙文。
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可以让人很快而且准确地理解段意,根据段意读懂文章。
指导学生掌握三种归纳段意的方法:
a.中心词句法:
根据段落内的总起句、总结句或点明主要内容的词句归纳出段意。
b.小标题法:
给段落标上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小标题。
c.意思合并法:
先小结各句或各自然段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去把这些意思归纳起来。
这是教材重点要求的归纳段意的方法。
先用以上方法归纳各段段意,再把各段段意思概括起来,就能很快地读懂文章。
③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读懂记叙文。
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主要情节或主要事件。
其概括方法有三种:
a.连接段意法:
用简明通顺的语言把各段段意连接或概括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b.分析标题法:
表明了“做什么”或“谁做什么”的标题,可以把标题补充具体,作为主要内容。
c.要素概括法:
根据基本要素所表示的内容,概括出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的表述形式:
“讲……”“记叙……”“描述……”等。
④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中心意思、写作目的,又叫主题思想。
虽然课标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有所淡化,但仍应让学生了解以下四种基本方法:
a.分析标题法:
标题就表明了写作目的,就可以抓住标题中的词语进行归纳。
b.找中心句法:
文章开头,总领全文,揭示中心思想;文章结尾,归纳总结,点明中心;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揭示中心。
c.抓重点段落:
重点段落,指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段落:
开头总括性段落,末尾总结性段落,中间议论性段落。
d.综合段意法:
在归纳段意基础上,从多段意中提炼中心思想。
⑵说明文阅读
①用划分段落的方法读懂说明文。
划分段落,是一种把文章分成几部分理解从而迅速读懂全文的好方法。
根据说明文特点教给学生掌握两种方法。
a.抓段首说明的要点b.抓结构方式:
并列式、总分式、时间式。
②用归纳段意的方法读懂说明文。
归纳段意是通过理解文章各部分意思读懂全文的方法。
归纳段意可指导学生掌握“要点归纳法”,抓各段提出的说明要点归纳段意,有的说明要点可直接作段意,如果说明要点分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段,就合起来作段意。
③用“意思合并法”读懂说明文。
即把文章各段意思归纳起来领会全文的中心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
对文章的阅读,其理解不要求学生用唯一或指定的句子与表述,不要用唯一性去僵化学生,只要意思基本一致,合乎情理就行。
(四)考查大体范围
和基础知识相结合(判断音节正误,理解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等)加标点,给短文分段,概括段义或层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说明反映什么、赞扬什么、提倡什么等等),谈读后感受,分析并理解主要内容等等。
会默写古诗,理解诗意,会用古诗填空,能用提供的情节用古诗概括,如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些等。
第三部分——习作
(一)复习要求
1.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做到书写规范、整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二)习作类型及方法指导
1、必要的习作基础知识还需渗透
(1)教给学生怎样审题
现在流行于话题作文,虽然没有提供作文题目,也存在一个需要审题的问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重在审清提供的引语、材料、题材、范围、重点以及要求,还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是题目,一般需要自己拟题。
①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②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③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2)教给学生确定中心的方法
因为中心是文章的主题,是统率全篇的灵魂,一定要教给学生确定中心的方法:
①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中心;②从人、事或状物写景中提炼主题;③依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去确定中心等等。
(3)引导学生学会选材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可写的材料可能会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选择。
选材通常可分三步来进行:
首先要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允许的范围,有哪些可写的材料。
然后把想到的材料进行比较,看哪个材料更合适,对表达中心思想最有利。
最后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材料。
通常的方法有:
①比较法。
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②对比法。
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
③画龙点睛法。
选择生动材料,使已包含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更加鲜明,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升华法。
选择几个相关的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逐步上升。
⑤广开思路。
审题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去想。
⑥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4)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围绕中心按一定的条理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安排。
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是组材的主要要求。
通常的方法有:
①以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
②以空间的变换来组织安排材料。
③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
(5)立意
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