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861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杜鹃被人们称为“鸟类的黑手党”,它将自己的卵产到另外一种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

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B.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C.猫捉老鼠D.两狗争食

3.下列动物不能帮助植物传粉的是(  )

A.菜粉蝶B.蜜蜂C.蜂鸟D.蝗虫

4.哺乳动物骨的成分与人类近似,现在取某种哺乳动物的骨2.4克,放在酒精灯上煅烧,煅烧至只留下灰白色粉末,称其重量为1.6克,该动物约处于(  )

A.老年期B.幼年期C.成年期D.不可确定

5.植物细胞内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下列结构与功能连接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叶绿体--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细胞核--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6.日常生活中,适合保存新鲜牛奶方法是(  )

A.脱水法B.高温消毒法C.真空消毒法D.巴氏消毒法

7.下列有关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B.细菌和真菌共生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C.细菌的生殖细胞,能进行分裂生殖

D.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荚膜增厚形成的

8.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

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  )

A.自然流放到森林中B.转移到农家保护

C.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D.移入裸子植物园

9.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的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见下表),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情况

环境条件特征

3.45亿至2.25亿年

种类多,逐渐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

C.两栖动物发生了巨大变异

D.两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够发达

10.下列属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是(  )

A.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B.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

C.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D.成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11.如图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①B.②C.③D.④

12.人们为了提高家蚕的吐丝量,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这种化学物质应在家蚕哪个发育阶段喷洒(  )

A.幼虫B.受精卵C.成虫D.蛹

13.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苹果,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再用丙对其传粉,得到的苹果可食部分的性状相似于()

A.甲B.乙C.丙D.不确定

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凡是变异都可遗传

B.变异对于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C.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15.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B.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基因

C.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D.受精卵内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16.纯种非甜玉米和纯种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粒,你认为这是因为(  )

A.甜是显性B.非甜是显性C.杂交的结果D.巧合

17.一位母亲生了一儿一女双胞胎,这两个小孩最有可能来自于

A.两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B.一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子结合

C.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D.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子结合

18.把同一品种的水仙花引种到别处栽培,由花多味香变成花少味淡;但再引种回原处后,又是花多味香。

此过程说明了水仙花的这些性状

A.会遗传但不会变异

B.不会遗传也不会变异

C.是由基因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D.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19.把农作物的种子搭载航天器带到太空,使种子产生变异。

然后在地面种植•从中选育新品种,如“太空椒”的培育过程。

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

A.杂交育种B.基因工程育种C.诱变育种D.无性繁殖

20.下列都属于遗传病的是()

A.侏儒症、血友病、贫血B.细菌性痢疾、坏血症、白化病

C.先天性愚型、色盲、白化病D.疟疾、侏儒症、白化病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1.每年四月,是绍兴市上虞区樱桃成熟的季节,樱桃树一般要进行扦插和嫁接,三年后开始结果,果实中富含蛋白质、糖、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营养价值很高。

樱桃树的扦插和嫁接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选题“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其果实中富含的磷、铁指的是______(选填“单质”或“元素”)。

某科技人员将生长良好、状况相同的樱桃树叶分成四组,在四种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光照相同,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同),测量樱桃绿叶的质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分析回答:

(1)该科技人员对樱桃树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2)该樱桃树绿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一组的温度是______。

组别

1

2

3

4

实验前绿叶的质量

m

m

m

m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质量

m-1

m-2

m-3

m-1

暗处理后再光照后质量

m+3

m+3

m+3

m+1

22.

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

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

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

请据此回答问题:

(1)请写出茶园内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重新利用,属______。

(3)鸡粪属有机肥,它能为茶树生长提供所需的且丰富的______。

(4)吃了害虫后,鸡将害虫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鸡的______。

23.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

在使用初期,对各种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在使用以后的几十年中,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1)细菌中的某些个体由于发生______而产生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从而______环境,并将这一特性给下一代______。

(2)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是______长期选择的结果。

(3)有些人在使用青霉素时会发生过敏反应,这种现象是由于人的______功能失调引起的。

24.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

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

下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

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

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③

B.②

C.③

D.②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________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________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____    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

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

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从动物行为的目的看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生殖行为。

   

故选A。

 

2.答案:

D

解析:

解: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A.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不属于同种动物间的战斗不属于攻击行为。

B、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属于防御行为。

C、猫捉老鼠属于捕食行为。

D、两狗争食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属于攻击行为。

故选:

D。

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目的来看多种多样,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可从动物攻击行为的概念着手解答此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攻击行为概念、特点。

3.答案:

D

解析:

解:

AB、菜粉蝶和蜜蜂属于昆虫,通过采粉采蜜来传粉;

C、蜂鸟身体比蜜蜂还小,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通过采粉采蜜来传粉;

D、蝗虫是以禾本科植物的叶子为食的,不能帮助植物传粉。

故选:

D。

花药里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的过程叫传粉。

传粉方式:

具有艳丽颜色和香味的花利用昆虫帮助传粉,花粉多而轻的利用风来传粉,又可根据是否利用自己的花粉来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主要依靠昆虫或风来传粉。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类、蝶类、蛾类、蝇类等。

它们以花蜜、花粉为食,采花粉时可以将花粉粘在身上,去另一朵花上采花粉时身上的花粉会落在雌蕊的柱头上,顺着花粉管进入子房,完成传粉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类、蝶类、蛾类、蝇类等,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传粉相适应,如蜜蜂有携粉足,以花蜜、花粉为食。

4.答案:

C

解析:

解: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所以取该哺乳动物的骨2.4克,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为无机物,称重为1.6克,占2/3,由此判断该动物约处于成年期。

故选:

C。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不同时期骨的成分。

5.答案:

A

解析:

解:

A、细胞壁--保护和支持,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壁,不正确;

B、叶绿体--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

C、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正确;

D、细胞核--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正确。

故选:

A。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的结构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6.答案:

D

解析:

解:

利用巴氏消毒法即杀死了牛奶中的大部分病菌体,有保留了牛奶中的有益菌,还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而利用高温消毒,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并把牛奶中的有益菌也杀死了。

因此,“日常生活中”,适合保存新鲜牛奶方法是“巴斯消毒法”。

故选:

D。

(1)食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

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2)超高温灭菌是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135℃到150℃,4到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

(3)巴氏消毒法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其原理。

7.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芽孢的形成和作用。

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

芽孢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芽孢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形式,不是生殖细胞。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

C

解析:

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因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被严重破坏,最好的营救措施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生物栖息环境的意义。

9.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有关知识。

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从表中可以看出,距今大概2.45-2.25亿年,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动物繁盛。

而距今2.25亿年至今,水域逐渐减少,气候干燥,两栖动物走向衰退,这说明两栖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雌雄个体将生殖细胞产在水里,在水里完成受精。

两栖动物的幼体的发育必需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

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

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者生存。

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解题关键从概念上来区分。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受精卵的形成。

通过分析可知ABD都没有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C玉米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C。

11.答案:

A

解析:

解:

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

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

A。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①胎盘、②脐带、③子宫、④阴道

胚胎发育的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黄,而后期则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12.答案:

A

解析:

解:

蚕的发育过程包括: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春蚕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

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可适当的增加幼虫期内营养物质的积累。

故选:

A。

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关键知道蚕的发育过程以及蚕在幼虫期吐丝结茧化蛹。

1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嫁接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关键是理解嫁接的特点及优势。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性状的稳定,据此答题。

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因此甲是接穗,则得到的苹果可食部分的性状就相似于甲;授以丙的花粉,经过受精之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因此丙的遗传物质只在种子里,而不在可食用部分,即不在果肉和果皮中,所以可食用部分的性状不相似于丙。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物的变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变异的概念和变异的类型等知识。

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也是不利的。

如白化的虎。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A不符合题意;

B.基因是染色体上DNA分子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条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符合题意;

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有显隐之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有现因之分。

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C不符合题意;

D.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精子是由父亲产生,卵细胞是由母亲产生,所以受精卵中有父母双方的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

B

解析:

解:

假设用R表示显性性状,用r表示隐性性状,根据题意“纯种”两字推断,其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RR,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rr。

 假如B株非甜玉米为显性性状(RR),则A株甜玉米是隐性性状,B株非甜玉米按其传粉方式可出现RR(自交)和Rr(杂交)两种基因组成,遗传图解如图:

1、2,

  从图1、2看出,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都为非甜,没有甜的。

  假如B株非甜玉米为隐性性状rr,则A株甜玉米是显性性状,B株非甜玉米按其传粉方式可出现Rr(杂交)或rr(自交)两种基因组成,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3、4看出,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既有甜的又有非甜的。

 题干中“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粒”,表明玉米籽粒都是非甜的,因此,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

所以“纯种非甜玉米和纯种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粒”,这是因为非甜是显性性状。

故选:

B。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17.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的性别遗传。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明确同一个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相同,性别一定相同。

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

一位母亲生了一儿一女双胞胎,是性别不同,因此最有可能来自于两个受精卵,也就是说这两个小孩最有可能来自于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子结合。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变异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把同一品种的水仙花引种到别处栽培,由花多味香变成花少味淡;但再引种回原处后,又是花多味香。

说明该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基因等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

C

解析:

解: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高真空,微重力和大量银河宇宙射线的强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引起基因突变。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突变。

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选送的“伏春一号黄瓜”和“伏乐长茄”两个品种共10克种子,是利用太空射线诱导普通种子发生了变异,属于诱导基因改变的诱变育种。

故选:

C。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太空育种的原理。

20.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概念,熟知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是解答的关键。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