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7720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1骨科总结文档格式.docx

胸骨头呈腱性较窄,所骨头呈肌性较宽,止于乳突和上项线内侧。

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使颈后伸仰头,上端固定时能提起胸前壁,如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则屈头至同侧,面部转向对侧。

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可引起斜颈。

二腹肌P44二腹肌有前后二腹和一中间腱,为颈部重要的肌性标志。

后腹起于颞骨乳突部的乳突切迹,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向前下内行经颈内静脉、副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枕神经、上颌动脉及颌外动脉的浅面,最后终于中间腱,此腱被一由深筋膜发出之悬带系于舌骨大角上,由中间腱发出之纤维即为前腹,向上内在正中线止于下颌骨下缘之二腹肌窝内。

前腹位于下颌舌骨肌之浅面,一部分为颌下腺所被覆。

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由面神经支配,前腹和下颌舌骨肌由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之下牙槽神经分出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赅舌骨肌由舌下神经支配。

特殊颈椎P51)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前弓后面正中处有齿突凹,后弓上面有椎动脉沟。

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关节面,下面有圆形关节面。

2)枢椎椎体有向上伸出的齿突。

3)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颈椎的共同特点:

1椎体侧方有钩突;

2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3关节突方向近似水平位;

4横突有孔,椎动脉通过;

5棘突分叉。

颈椎生物力学Q544颈椎的生物力学功能是:

载荷的传递,三维空间的胜利活动和保护颈脊髓。

P82颈椎运动可分为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运动。

寰枕间的椭圆关节&寰枢间的枢轴关节联合产生三轴运动,成为一个“球与凹”型的关节,并因有翼状韧带&十字韧带加强,显得特别坚固。

旋转运动为寰椎连同头骨在齿突上的运动,屈伸运动多在寰枕关节,深鞠躬时颈椎、胸椎和腰椎都加入运动。

颈椎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接近水平,使颈椎可做较大幅度的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

椎动脉P51起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部,正对前斜角肌和颈长肌外缘之间的间隙,上行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出寰椎横突孔后呈锐角向后,围绕寰椎上关节面的后外侧向内,经寰椎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进入椎管。

随后经枕骨大孔,穿蛛网膜,在桥脑下缘左右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形成的大脑动脉环供应脑后部及脊髓血运。

椎动脉供应脑的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6,占脑血流总量的11.5%。

锁骨下动脉根据与前斜角肌之间关系分为三段,

(1)前斜角肌内侧,分出椎动脉、甲状颈干和胸廓内动脉。

齿突发育不良P19dysplasiaofodontoid齿突高度有不同程度减低,顶端顿圆,其后方的寰椎横韧带常不足以维持寰齿关节稳定,而引起自发性寰椎脱位。

寰枢关节P73寰枢之间有四个关节,包括两个中间的车轴关节及两个侧方的摩动关节,前者及寰椎前弓齿突凹与齿突前关节面之间的关节,以及寰椎横韧带前面与齿突后关节面之间的关节;

后者即两侧寰枢椎关节突之间的关节突关节。

临床上寰齿间距(ADI)大于6mm或两侧块外移距离之和大于6.9mm,说明寰椎横韧带断裂。

luschka关节P77钩突关节由颈椎侧方的钩突与相邻上一椎体下面侧方的斜行凹面形成。

有限制颈椎侧屈、防止上位椎体向后外脱位以及阻挡椎间盘髓核脱出均有明显栅兰作用。

窦椎神经P325称脊神经脊膜支或Luschka神经。

在脊神经分为前后支之前发出,有细支与最临近的椎旁神经节连接,或连于灰交通支。

与主干反向走行。

它有交感神经的分支加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在椎管内,窦椎神经分成较大的升支和较小的降支,各相邻的升支与降支相互吻合,形成脊膜前丛和脊膜后丛,遍布于脊膜全长,并伸入颅内。

窦椎神经分布于脊膜、椎管、椎骨的韧带、纤维环的边缘(不进入纤维环内部)及脊髓的血管,亦从椎管内分布于椎间关节的关节囊。

hangman骨折Q555枢椎椎弓骨折,较少见,最早发现于被施绞刑这,故又称hangman骨折。

可同时伴有枢椎椎体脱位,又称为“创伤性枢椎滑脱”(traumaticspondylolisthesisoftheaxis)。

指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周围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继而出现枢椎椎体不稳或脱位.如果暴力很大,则可导致严重的枢椎脱位,上颈髓受压,甚至造成死亡.

jefferson骨折Q551寰椎骨折,是较少见的上颈椎损伤,发生率占2%~4%。

常引起骨折块分离移位如爆裂状,故称寰椎爆裂性骨折。

多为头顶直接遭到自上而下的暴力作用而造成。

特点为寰椎四处骨折并形成四块骨折段,为两个侧块和前后两弓,骨折移位呈离心分布。

7.颈椎间孔挤压(spurling征)P64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略屈曲,检查者左手置于头顶,右手轻叩之,肢体出现放射状麻木或疼痛为阳性。

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Fenz征前屈旋颈试验-颈椎小关节退变;

Eaten(orLasequard)征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颈椎病根性压迫,臂丛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

Addison征-血管受压-前斜角肌综合征

下位颈椎前路手术(左侧)层次Q214(一般采用右侧,可以避开下位颈椎邻近,位于左侧的乳糜导管)自胸锁乳突肌前缘至颈前中线,沿颈皮纹做横切口长为5~6cm,切口水平高体依病变部位而定。

层次为:

皮肤、皮下、覆盖深部结构的颈阔肌横行切断,在其深面潜行剥离上下各3cm,提起胸锁乳突肌内侧与颈内脏鞘(气管、食管、和甲状腺)之间的联合筋膜,剪开,向上下方向扩大剪开,显露胸骨舌骨肌和甲状胸骨肌在近中线侧显露出来。

甲状腺下动脉位于C6椎体水平,远端开始分叉,喉返神经于次分叉处穿行。

自肩胛舌骨肌内侧与胸骨舌骨肌和甲状舌骨及之间隙进入,或在该肌与颈内脏间隙进入,直达椎体前缘。

脊柱前中后柱

3Denis'

三柱学说Q544前纵韧带、椎体前半部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为前柱;

椎体后半部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及椎管属中柱;

脊椎附件,包括椎板、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棘突为后柱。

三柱学说把韧带结构作为脊柱稳定的重要结构。

维持脊柱正常屈度的因素P191主要为不同躯干肌的作用。

分为:

(1)脊柱肌:

浅纵行肌群主要作用后伸,较少作用侧屈;

深斜行及横行肌群主要作用旋转,其次侧屈。

(2)脊柱外肌:

腹肌、腰方肌、腰大肌、肋间肌、菱形肌及背阔肌。

腹肌和背肌以及髋关节的屈肌和伸肌平衡地将骨盆前倾角维持在30°

竖脊肌和腹直肌是两组重要的抗重力肌肉,屈髋则重心前移,竖脊肌本体感觉兴奋反射性收缩。

伸髋中心后移,腹直肌收缩;

四肢运动时,这两组肌肉均发生反射性收缩,维持骨盆正常的前倾角,使躯干稳定。

另脊椎骨的形状、韧带的附着、大小及方向、椎间盘的固有坚固性对维持脊柱曲度也起一定作用。

脊柱生理曲度的意义:

使脊柱如同一个大弹簧,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扩大躯干重心基地的面积,加强直立姿势的稳定性,腰椎生理前凸对负重及维持腰部稳定甚为重要。

骨盆前倾角亦重要,如>

30°

,发生腰椎前凸或病理性凹背(swayback)。

胸、骶段后凸增加胸腔和盆腔容积,使内脏有活动余地。

小关节面综合征(facetsyndrome)腰椎过度前凸—重力后移—关节突关节过度负重—退变—半脱位—假关节形成—失去稳定性—腰痛

脊柱的骨性标志Q196自C7以下所有棘突均可摸到,位于正中线。

直立两手下垂时,两侧肩胛岗连线通过T3棘突,T7棘突平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L3平脐,L4平两侧髂嵴最高点,髂后上棘平S1、2骶后孔之间,相当于蛛网膜下腔终末处。

髂后上棘内侧有一凹陷,相当于骶髂关节,骶尾部有一凹陷,两侧为髂后上棘,上端平L5棘突下方下端为两侧髂后上棘至骶尾关节连线,称为Michaelis菱形区或米氏凹。

骶骨背侧正中线上,一列纵行隆起为各棘突愈合形成的骶正中嵴,有3~4个结节,第2、3最显著。

两侧骶后孔外侧一拇指宽处另有两列隆起,为各横突愈合形成的骶外侧嵴,为经骶后孔作骶神经阻滞麻醉时的标志。

尾骨底的后外侧触到两个隆起为骶尾角,是骶管裂孔的侧壁。

特发性脊柱侧弯Q1756脊柱有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

是脊柱侧弯中最常见的一种,占70%,发病原因不明。

2.opllOPLL(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P79颈椎间盘多次重复慢性损伤,使椎管前静脉丛出血,钙化后形成。

Q1637后纵韧带骨化颈椎间盘变性后,椎间盘软弱,椎间隙狭窄,椎体间不稳,错动,牵拉纤维环及四周纵韧带,纤维环和纵韧带牵拉椎体边缘,可引起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即产生骨质增生,形成骨刺或骨嵴,血肿若多渗入后纵韧带下,即形成OPLL,X线侧位片上表现为紧贴颈椎后缘的、具有各种表现的骨化阴影。

3.脊髓栓系综合症(tetheredcordsyndrome,TCS)Q750系脊髓圆锥以下终丝或马尾固定于椎管,于脊柱生长期中牵拉脊柱圆锥不能向头侧移动而产生脊髓或圆锥牵拉损害症状之综合征。

部分病人与脊髓纵裂同时存在。

结构性脊柱侧弯分为Q1756

(1)特发性(0~3岁、4~9岁、10岁以上青年型);

(2)先天性(a骨畸形,分形成缺陷、半椎体、楔形椎体、节段性缺陷以及混合型,b脊髓畸形,脊髓发育不全、脊柱侧凸,c骨与脊髓侧凸);

(3)神经肌肉性(a下运动神经单位损害,脊髓灰白质炎,b上运动神经单位损害,脑性瘫痪,c神经肌肉疾病,肌肉营养不良):

(4)神经纤维瘤病;

(5)间叶组织疾病:

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

(6)外伤性;

(7)感染性(化脓性、结核性);

(8)肿瘤性;

(9)代谢性骨病:

佝偻病、成骨不全;

(10)其他。

5.床边(gaeslen)

4Brown-Sequard综合症P311脊髓半横切,进入脊髓后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半横切后,切断平面以下同侧出现: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由于椎体外系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肌张力增强,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皮肤血管运动麻痹;

(3)由于切断后索,触觉和本体觉障碍,包括关节肌肉觉和振动觉丧失,两点分辨觉也消失;

(4)由于损伤脊髓前角,切断节段相当的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感觉障碍;

(5)皮肤感觉过敏。

对侧痛温觉丧失、顿麻。

肌肉瘫痪平面以上,由于损伤节段后根受到损害,感觉纤维进入脊髓时即被累及,出现节段性感觉消失,一般显现一条狭窄的无感觉区,由于对上位神经节产生刺激,感觉小时区的上方有节段性感觉过敏。

对侧1~2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脊髓丘脑侧束)

2脊柱结核有哪些临床表现?

应与那些疾病鉴别?

Q1266症状和体征:

(1)疼痛,为轻微顿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咳嗽、打喷嚏或持重物时加重,夜间痛不明显。

如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可出现沿神经根放射的剧烈疼痛。

(2)姿势异常:

颈椎结合,斜颈畸形,头前斜,颈短缩,双手托下颌。

其他部位者站立或行走时尽量将头与躯干后仰,坐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

腰椎结核拾物尽量屈膝。

屈髋,避免弯腰,起立时双手扶大腿前方,为拾物试验阳性。

(3)脊柱常见角形后凸畸形,侧弯不常见。

(4)脊柱活动受限。

(5)棘突压痛不明显,叩痛阳性。

(6)寒性脓肿,常为就诊的最早体征。

(7)脊髓受压表现。

X线可有生理弧度、椎体形状改变、椎间隙及椎体周围软组织改变。

MRI用于早期诊断:

受累椎体T1W1低信号,T2W2高信号。

表现为椎体炎症、并脓肿、椎间盘炎症等。

确诊依靠病理和细菌检查。

鉴别诊断:

脊柱的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伤寒、梅毒、放线菌病等炎症;

自发性寰枢椎关节脱位、间隙退化、骨髓炎、要椎间盘突出症、半椎体畸形、先天性椎体融合和脊柱肿瘤。

与恶性肿瘤鉴别:

传统上:

肿瘤多单椎体破坏,椎间隙正常。

对于单椎体结核,鉴别靠MRI,脓肿和死骨是结核的特异病变,有鉴别意义,T2W2高信号,强化后内部为低信号的软组织;

肿瘤为T1W1、T2W2为中高信号,强化后呈高信号的软组织。

脊柱结核发病率:

L>

T>

C>

S.Co

4一患者女性,28岁,有腰扭伤史,慢性腰部酸胀,不适2年,1月前发现右髂窝有一肿物,触之有液波感,X线显示T12C1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请给出一具最可能的初步诊断。

5在脊柱结核中为什么椎体结核占大多数?

约有10%的截瘫率,何谓骨变活动性截瘫和骨变静止型截瘫?

两种截瘫预后有何差别?

Q1264椎体结核占99%,于解剖生理有关:

椎体负重大,容易损伤;

以骨松质为主;

很少有肌肉附着;

滋养动脉多为终末动脉。

Q1278骨病活动型指椎体或椎弓的结合性病变尚在活动期,是脊髓直接受结核性物质压迫的结果。

骨病治愈型指椎体或椎弓的结核性病变已治愈,但有比较严重的后凸畸形,椎管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硬膜增厚和脊髓磨损变性,出现截瘫现象,也呈“晚发型截瘫”。

前者手术减压效果很好,后者手术效果较差。

3腰椎峡部裂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有(峡部不连椎弓的异常活动)、(压迫或刺激性神经根痛)和(椎间盘退变)。

SpondylolysisQ1720

4患者有腰腿痛,MRI显示L3-L4,L4-L5,L5-S1间盘突出,如何确定应作哪个间隙的髓核摘除术?

L4-5突出压迫L5神经根,疼痛沿臀部、大腿后外侧放散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胫前肌、拇伸肌、第2趾伸↓严重者足下垂,膝、跟腱反射变化不大。

L5-S1突出压迫S1神经根,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足跟、足底和足外侧。

3-5趾伸、足跖屈↓,踝反射↓

L3-4压迫L4,股神经痛,大腿前外侧。

膝前部和小腿前内侧。

股四头肌肌力、膝腱反射↓

10.Allis征Q71又称Galeazzi征,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两足平行置于床面,比较两膝高度。

不等高为阳性,提示一侧股骨或胫骨短缩,或髋关节后脱位。

Schmorl结节Q1688椎间盘软骨板破裂或缺损后,髓核可突入椎体,在X线片上显示椎体有压迹,称Schmorl结节。

后纵韧带P79位于椎管前壁,起自枢椎,向上移行为覆膜。

后纵韧带较强,分两层,浅层为覆膜的延续,深层呈齿状,坚固附着于椎体及椎间盘,可防止其内容物向后突出。

钩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即起自后纵韧带深层及椎体,斜向外下附着于钩突。

胸椎的血液供应P113直接接受相邻肋间动脉供应,上2胸椎还接受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肋颈干或椎动脉发出的降支,以来自甲状腺下动脉者居多。

不同节段血管在相应椎体前、后面和椎弓内、外面分为升、降支,供应相邻椎骨,每侧相邻升、降支相连呈纵吻合,左右同名支相连成横吻合。

每个胸椎的滋养动脉共分三群:

二群分别由椎体左右前外侧面进入,一群由椎体后面中央进入。

三群动脉在椎体内呈放射状排列,并在松质骨内互相吻合。

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引起腰痛或下腰痛的原因Q1720

(1)峡部不连椎弓异常活动峡部裂时,棘突椎板下关节突成为一个活动单位,受棘韧带及背伸肌的牵拉,使该峡部发生头尾端的异常活动,使峡部疲劳骨折难以愈合,骨折处新生纤维软骨,骨痂样组织中可带有神经末梢,受峡部异常活动刺激引起腰痛,在椎管外为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椎管内为窦椎神经的分支,均可通过脊神经前支出现向臀部会哦股后部之反应痛。

(2)压迫或刺激性神经根痛峡部纤维软骨样增生过大可对其前方走行的神经根构成压迫或刺激,发生神经根痛。

(3)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失稳,发生腰痛,并继发腰部韧带、关节囊及腰背肌劳损,产生腰痛。

(4)峡部裂对其上位椎体的影响椎弓根钉固定后造成相邻椎间隙活动增大。

每个具体患者腰痛的原因可以上上述一种或几种,部分病人可无腰痛,本病发生于儿童时期,多无症状,成人后出现症状。

腰椎峡部裂和脊柱滑脱的病因和病理改变Q1717峡部裂病因:

a先天性,b家庭性或遗传性;

c或天性、疲劳骨折;

d创伤性骨折;

脊柱滑脱病因:

a向前向下滑脱峡部裂使椎体及上关节突于其棘突、椎板、下关节突分离,减弱了抵挡向前向下滑移的能力。

椎间盘退变亦使椎间隙失稳,使上位椎体易于向前滑移;

滑移后人体代偿性将身体中心后移,背伸肌紧张,使腰椎向后,结果增加骨盆前倾,增大滑移间隙的滑移张力。

滑脱的发生主要在青春期。

b旋转轴心向头端脊柱转移。

c骶骨角发育异常椎体有畸形者滑脱与骶骨角密切相关。

脊柱滑脱引起腰痛原因:

a腰骶部软组织及关节的劳损:

前后纵韧带,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负担加重易于劳损;

b骨结构改变:

关节突关节负重增加,由不负重关节成为负重关节,棘突撞击挤压棘间韧带,创伤性关节炎;

c下腰神经根,甚至马尾神经受压迫或受刺激而疼痛。

假性脊椎滑脱Q1719指没有峡部裂的脊椎滑脱,系由椎间盘退变,关节突磨损,渐渐发生的滑脱,称退变性滑脱。

多见于中年以后,L3-4多见,多在I度内,神经受压症状也较少。

腰椎附件在x线斜位P186正常腰椎附件在X线斜位像上犹如狼犬,犬头为同侧横突,犬耳为上关节突,犬眼为椎弓根的纵切面,犬颈为峡部,犬体为椎板,犬的前、后腿为同侧及对侧下关节突,犬尾为对侧横突。

椎弓崩解时,可见峡部出现一带状裂隙,犹如犬颈系一圈带。

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Q1688L3、L4自相应椎体上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紧贴椎弓根入椎间孔,在椎管内走行过程中不与同序数椎间盘相接触。

L5自L4-5椎间盘水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向外下走行越过L5椎体后上部绕椎弓根入L5-S1椎间孔。

S1发自L5-S1椎间盘的上缘或L5椎体下1/3水平,向下外走行越过L5-S1椎间盘的外1/3,绕S1椎弓根入椎孔。

2.何谓椎间盘源性腰痛?

认识程度?

Q1737广义上所有由于椎间盘结构变化而引起的腰痛,均为椎间盘源性疼痛,目前按Zdeblick的概念主要涵盖三大部分:

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internaldiscderangment,IDD)、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egenerativeDiscDisease,DDD)和节段性不稳。

病变均集中在椎间盘,临床主要症状为腰痛,有时伴下肢反应性疼痛。

病理变化包括纤维环和(或)髓核撕裂,退行性改变,以及由此引起椎间盘内部的炎性反应和局部稳定性降低。

机械和化学因素共同刺激分布在后纵韧带和纤维环上的痛觉神经感受器,从而使退变的椎间盘那产生疼痛,即为椎间盘源性疼痛。

有时可刺激临近的神经根,引发局部神经根炎,导致下肢反应性疼痛。

IDD通过椎间盘造影确诊。

脊柱融合术临床效果最肯定。

脊柱运动单位Q1742亦称脊柱功能单位,系由相邻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所构成,可以在三个平面上发生旋转、水平位移、角度位移的运动,其稳定性的维持有赖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及周围的韧带结构。

被动(骨、关节突关节)、主动(肌肉)、动态(韧带、纤维环)、流体力学稳定性(髓核。

终板软骨板)。

10.adam弯腰试验Q1759双足并拢,两膝伸直,向前弯腰近90度双掌相合,检查者坐在儿童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双眼平视,呈切线位观察背部是否对成、等高。

正常者背部两侧对成等高,如两侧不对称,则为阳性,需拍X线片加以证实。

Adam试验时胸廓旋转畸形加重,伴有肩胛骨不等高,为“剃刀背”畸形。

麻痹性脊柱侧弯的病因分类Q1772由多种原因所致两侧躯干不平衡萎缩或失去功能所导致,典型表现为一个长胸段弯曲,由T8-S部呈一大C形畸形。

轻者仅胸腰段呈C形弯曲。

小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椎间盘P219Q1687脊柱椎间盘共23个,腰部最厚,约9mm,总厚度占脊柱全长1/4-1/5,形状与脊柱的生理弯曲向适应,对脊柱有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度及缓冲震荡的弹性垫作用。

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构成。

髓核水分出生时90%,18岁80%,70岁70%。

腰椎管狭窄症累及L4>

L3>

L5>

L2,常累及多个节段。

人体所有韧带中含弹性纤维最多的是黄韧带,达60%~70%。

盘黄间隙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此间隙在椎间管内口较小,在下位腰椎尤为显著,几乎将内口下部封闭。

寒性脓肿颈椎-咽后;

胸椎-椎旁;

下胸椎-绕过膈肌及腹膜后间隙-髂部-腹股沟韧带深面股血管周围-大腿;

腰椎-骶前部-骶孔-骶后部;

腰椎-腰三角-臀部;

T11-L4(沿髂腰肌)-大腿前面-臀后-腘窝。

斜方肌P199三角形阔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C7-T12棘突,上部向外下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横向外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斜向上外止于肩胛冈下缘的内侧部。

受副神经及C3-4支配

骶嵴肌

竖脊肌P201为一纵行肌群,位于脊柱棘突和肋角的沟内,起点由筋膜和肌性两部分组成。

筋膜部分和胸腰筋膜后层融合,肌性部分起于骶髂韧带和骶嵴上部,纤维向上,至肋下缘稍上,延展成为三柱,其中最长肌上升止于头部。

(1)髂肋肌,为外侧柱,腰髂肋肌由肌的总腱止于下数肋角,胸髂肋肌起自下数肋角止于上数肋角,颈髂肋肌起自上数肋角,止于下数颈椎横突后结节,纤维彼此重叠,其止点使肋角变得粗糙。

(2)最长肌为中间柱,最宽厚,分胸最长肌、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三部,胸最长肌止于腰椎的副突和横突、胸椎的横突尖及附近的肋骨部分,其内侧,颈最长肌由上6个胸椎止于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

头最长肌起自上数胸椎横突与下数颈椎关节突成一宽带,在头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止于颞骨乳突后部和下部。

最长肌恰巧将肋骨结节与胸椎横突间的关节遮盖,因此在做肋头切除时,必须将其牵开。

(3)棘肌为内侧柱,最短,主要为筋膜,紧附于棘突的两侧,起于下数棘突,止于上数棘突,自上腰部延伸至下颈部。

脊髓的动脉供应特点及来源Q542特点:

呈节段性,互相吻合支少,侧支循环供血能力差,容易发生缺血。

来源:

(1)椎动脉的脊髓前、后动脉;

(2)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髂动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