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爱师风个人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
《师德师爱师风个人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师爱师风个人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此外,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
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
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以上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
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
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第二篇:
师爱无限—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
当学生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呢?
一、爱学生,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
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
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
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
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控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我班有个学生,常常上课铃响了还不回教室、听课走神,作业不想做,甚至要逃学。
开始,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怕困难,不想做作业,喜欢玩游戏。
我就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跟他玩21点的扑克游戏,结果他很有兴趣,回家也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他的口算能力进步很大,也喜欢上数学课。
最后向他提出要求:
上什么课都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完成,他诚恳地接受了。
只要该学生稍微有进步,我就肯定表扬他,课堂上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适当多提问,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一段时间下来,该学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再也不想逃学了。
三、爱学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
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
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第三篇: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师爱为魂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
在中国,没有那一种职业像教师这样,人们首先注重的是其道德,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有没有合格的师德,是社会判定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当前教师的师德问题颇为社会所诟病:
部分教师无心教书,敷衍塞责,误人子弟;
部分教师拜金严重,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赤裸裸的交易关系、金钱关系;
部分教师品行不端,方法粗暴,给学生的身体、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或造成伤害;
部分教师言行粗俗,志趣低下,社会观感极差……少数教师师德日堕,教风日下,影响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形象,毁坏了学校的声誉,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何谓师德?
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包括私德(个人品德)和公德(职业道德)。
很多人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不准确的。
教师不仅给学生“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师肩负“传道”的责任,教师的个人品德影响学生对其所传之“道”的态度。
《敬畏生命》的阿尔伯特·
史怀特不仅在理论上从生命的神圣性出发唤起人们对于所有生命的敬畏之心,而且从30岁开始就“听从上帝的召唤”,在中部非洲为最贫穷的人们工作或奉献了一生。
阿尔伯特·
史怀特的理论广为流传,其理论正是由于其人格的魅力而充满力量,为人们信服。
同时,教师还是学生的人生楷模,其个人品德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个人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转化为教育内容,或与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构成新的教育内容;
教师的个人品德也同样可以促使其教育手段的道德化。
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回忆某一位老师时,往往并不是因为他所传授的知识,更多的是老师言传身教所体现出的品质,或是老师举手投足间彰显的精神与风格。
这就说明教师个人品德对学生的重大影响。
因此,关注师德就不能不关注教师的私德。
教师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其范围比较宽泛,有人精炼地概括为: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认为颇为恰当。
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有爱心的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他的上下进退皆以学生为据。
胡忠、谢晓君夫妇之所以舍弃优裕的生活环境,来到艰苦的xx,就是因为那里的孩子更需要他们:
“像我这种老师,成都多得很。
不可能因为我走了,哪个学生就读不成书。
但这里不一样,没有几个老师愿意到这里来,也没有几个老师愿意留下来。
他们长大的命运,如果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我想得通。
我一个老师,在哪里不是教书?
在哪里不是育人?
”胡忠以平素的语言、纯朴的行动向人们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学生至上,大爱无疆。
教师之爱的特点一是“兼爱”:
既爱自己孩子,也爱别人孩子,只爱自己孩子,谓之“偏私”;
既爱优秀学生,又爱问题学生,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只爱优秀学生,谓之“偏狭”;
既爱有钱学生,也爱贫困学生,只爱有钱学生,谓之“势利”……二是宽容:
以平和的心境、智慧的胸襟对生命个体给予尊重和唤醒。
胡忠、谢晓君夫妇支教时把三岁的女儿也带到xx,并且与其他学生同样看待,体现了教师的“博爱”胸怀。
用谢晓君的话说:
“必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地把孩子放在自己心里面。
一个称职的家长,是不会只对孩子中的某一个好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关爱。
”
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是相互的,老师真心爱学生,然后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如孟子所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
当年孔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深得弟子的敬佩和景仰。
孔子死后,弟子筑庐而居,守墓三年。
其中,子贡守墓六年,并且竭力维护老师的声誉和学说: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今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还有多少人记得我们、感念我们?
我们在责备学生薄情寡义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当初对学生可曾真心相待、真情付出?
也许学生记得的是某些教师曾经的横眉冷对、冷嘲热讽,甚或寡廉鲜耻。
学高为师。
学识是教师的奠基石。
《学记》有云: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就是说,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
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否则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自己都不懂的东西,怎能帮助他人解除疑惑?
并且教师的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思想具有时代的气息,具有新鲜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在现代信息社会,由于学生接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从知识总量上讲,教师不一定比学生多,“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今天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因此,学高为师,在今天更多地表现为教师以自己的好学精神、求真意识影响学生。
好学是教师的本分,孔子曾经自豪地说: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年近半百时,他还感叹地说: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史记·
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至韦编三绝,可见其好学不倦的精神。
他的好学曾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地步。
现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好学之于教师已成“奢侈品”,教师不读书已成常态。
一些教师自嘲地说,只读三本书:
教材、教参、教辅。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进反退。
人言中医往往是“老来俏”,而教师一般是“老啦,不中用了”,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不同于其它职业,不能靠经验生存,而要靠智慧的活力、思想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而教师的智慧、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要靠不断学习来积累。
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教师不读书、不学习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说:
“以目前教师的专业状态,连迎合‘提升升学率’这样一个低标准也有困难。
大批教师只能用加大作业量来对付考试,并不具备教学智慧。
”教师不是读书人,校园没有书香,只闻铜臭,这让社会、家长、学生情何以堪?
这样的教师何以赢得学生的尊敬?
身正为范。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这让我想起了一代大家梁启超。
梁启超在清华当教师时,极富责任心,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1927年5月底,北京城局势危急,梁启超拟到天津避难,但临走之前还不忘完成自己的教学职责:
“好在校阅成绩恰已完功,本年学课总算全始全终,良心上十分过得去。
……整夜不睡,点着蜡结束校中功课及其他杂事,明日早车往津。
”另一国学大师钱穆自幼吸烟,后来在小学任教,课本有劝戒烟一节,他自忖:
自己嗜烟,何以教学生,遂决然戒之,后数十年不吸。
对比大师,我们当下的教师,讲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有些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可他本分的阅卷任务都不能完成;
有些教师要求学生不抽烟,可自己在办公室甚至在教室吞云吐雾;
有些教师要求学生不用手机,可他自己在上课时自然而然掏出手机接电话……
有人说:
你希望你的学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己也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比如,当我们要求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时候,我们自己就应该首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校的工作之中,而不会抱怨,不会索要报酬,不会斤斤计较。
教师的身教比其言传是对学生更有说服力的教育。
在西康福利学校,胡忠以自己的经历感染着这些孩子。
在已毕业考上大学的44个学生中,有10多个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总之,教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我们不能奢望教师成为道德完人,但起码应该是道德常人。
问题是如今教师的师德江河日下,这是为什么?
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会这么问。
从哲学上讲,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教师将教师师德堕落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归结于市场经济,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但问题是内因才是根本。
同是教师,甚至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师德迥然不同,就是因为个人的修养不同。
有些教师“忧道不忧贫”,在不断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教书育人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胡忠、谢晓君夫妇在xx支教,由于是志愿者的身份,每人每月只有300多元生活补助,但是他们内心充实:
“作为教师来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这种意义超越了内心对所有物质条件的追求。
当自己内心有了一种工作的快乐,对孩子付出,自己感受到了真实的满足。
”相反有些教师“忧贫不忧道”,受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没有将心思放在怎样教书育人、提高教育质量上,而是一门心思投入在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上。
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一些教师发财了,或是因为办有偿家教班,或是因为做生意,……甚至变相要求家长馈赠。
这些教师其实只有教师之名而无教师之实,他们之所以仍处于教育的岗位,得益于现在仍然没有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不过,有口皆碑,我们难道没有看到家长、学生看他们的眼神?
何曾有青眼?
一些教师为自己的失德辩护:
我是一个普通教师,从事普通的职业,社会凭什么对我们的道德指三道四?
我们为什么不能追求名利?
我们为什么必须做出奉献?
是的,在今天,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但教育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和人的主体塑造,并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由于教育本身的道德性,人们必然对从事教育的教师寄予较高的道德期待和要求,因为教师的道德身份与教学身份是不能分离的,教师的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教化、感动、鼓舞、引导的积极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在今天这择业自主化的时代,我们可以不选择教师职业。
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同时选择了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和道德要求,选择了必须在平凡中追求神圣。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之“忧”是我之忧,是我们教育之忧,是我们这个社会之忧。
然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们有何求?
我们只求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守师德的底线,重塑教师的形象。
第四篇:
师德师风演讲稿《师爱》师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爱》。
曾几何时,人们把所有赞美的形容都献给了老师:
是春蚕、是园丁、是蜡烛、是塑造未来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而其中提到最多的,那就是“妈妈”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形容呢?
那是因为老师将她那无私的爱全都给了自己的学生,那帮可爱的孩子,就像妈妈一样。
是啊!
师爱无疆,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崇高。
而师爱正是构建师德最重要的灵魂。
什么是师爱?
师爱是我们将满腔的激情,满腹的热爱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潇潇细雨。
听不着风声雷声,看不见电光闪闪,细雨悄至,如丝如缕;
滋面润心,不察不觉。
细雨潇潇,盼的是苗儿的茁壮,潇潇细雨,为的是小树的成长。
记得那是学校组织的一次长绳比赛。
当我把比赛的消息在班上宣布的时候,孩子们怯怯的看着我,对于自己的能力表示出极度的怀疑!
因为他们有一半人不会跳。
“孩子们,重在参与!
不试下,怎么知道我们不行?
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训练。
想出各种办法学会跳绳,会的跳的更好了,不会的也渐渐的会了,合作时也能跳得有板有眼。
在训练中,有孩子想要退缩,我告诉他,“少了你,这个集体就不完整了!
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在我的眼里,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这样鼓舞的话时时挂在我的嘴边,我用我的行动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他们不再退缩,也不再害怕!
在比赛那天,我微笑着告诉孩子:
“同学们,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都享受到了快乐!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只拿了个第二!
但是我看到的是孩子们那一张张自信、快乐的笑脸。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
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师爱无须展现得轰轰烈烈,它只是要你能经常低下头看看孩子,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唱歌、一起舞蹈?
?
和他们同唱、同跳、同悲、同乐;
师爱是在和孩子说话时,将祈使(本站向您推荐)句改为疑问句:
“你能帮老师的忙吗?
”“你能把教室打扫干净吗?
”:
师爱是能记住每个孩子的生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真诚的为他唱首生日歌,献上诚挚的祝福。
孩子是敏感的,单纯的。
他所需要的仅仅是老师的一份关爱!
他们的心灵是那么容易被装满。
师爱之举蕴藏在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中。
如涓涓细流,轻轻的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师爱之举,在于那包含深情的谆谆善诱,一句及时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电话的叮咛;
师爱之举在于那生活中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在于那心灵上的理解与尊重,宽容与友爱。
虽然这些只是小小的细节,那么微不足道,但对于孩子却是极大的安慰,足以让他们幸福好多时光。
我不是伟人,也不是学者,但我是教师,是孩子人生的启蒙师,我愿在这片热土上播撒爱心!
不管漫长的路上如何艰难,我将一如既往。
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
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浇灌的树苗,必将在明天成为国家的栋梁!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第五篇:
师爱师德师风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每当听到这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敬业的老师们,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雨果曾说过: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
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
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
从中我看到了这位教师的信念,那就是:
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一切!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
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惧怕困难,只有努力克服,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如老师在上课时,学生却在下面说话或玩手机;
保洁员在满头大汗地扫地时,有个别学生“嘭”的一声把喝完饮料的空杯子随手丢在你的面前或后面。
无数事例证明,育人不仅要有热情和干劲,还需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你要将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
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我们学校就有很多这样的老师。
在学生没钱交学费,面临退学时,班主任拿出自己的工资替学生交学费;
没有钱吃饭时,借钱给学生等等,从一件件事中让学生明白这个世界充满爱。
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把过期的报纸、书本及瓶子等收集起来,每周由值日生拿去卖,所得的钱拿到班级帮助贫困学生或者买烹饪课所需的材料等,教会学生互相帮助,教会学生勤俭节约。
这样的事例让我们明白“师范无小事”,日常行为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看在眼里,影响在心中。
要让学生做到遵守学校纪律、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知错就改、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等,那么教师应该首当其冲,率先垂范。
因此当有些同学会到医务室诈病骗假条时,我们没有当面说穿,而是像对待病人一样认真检查询问病情。
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知道医生的责任感,然后再严肃的指出他们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也不负责任,没有病吃错药了怎么办?
经过友好善意严励的批评,学生会承认错误,不再要求开假条,而去上课了。
有人说,师爱是一场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有人说,师爱是一束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
但我要说,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社会不断和谐发展。
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办公桌上的一束鲜花,上课前那清脆的“老师您好”,那将是一种身为人师的幸福和自豪!
zad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