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82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答案】D

【解析】古希腊智者派创造了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等科目,称为“三艺”或“三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

“三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称为“四学”。

故选D。

2、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儿教育家是()。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答案】A

【解析】1929年,张雷门主持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稚教育,并主编“幼稚师范丛书”。

后又在香山见心斋开办

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开始深入探讨幼稚园行为课程,为开创中国化的幼稚教育理论作出努力。

故选A。

3、教师的()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故选

A。

4、学校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均属于学校的()。

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物质文化

D、观念文化

【答案】C

【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

化,主要有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

等。

故选C。

5、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整合

D、课程实施

【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故选B。

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

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这句话主要强调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故选C。

7、()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

A、好的教育就是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B、升学就是成才,成才就要升学

C、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答案】C

【解析】新课改理念提倡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

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基本信念,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

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

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故选C。

8、小红看到小兰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在放学时将其抄写过来,参加了学校的作文征文比赛,获得了500

元,小红的做法主要侵犯了小兰的()。

A、隐私权

B、财产权

C、名誉权

D、人身权

【答案】B

【解析】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一般而言,学生(幼儿)财产

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本题为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

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

故选B。

9、“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说明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D

【解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以自己的行为作为他人,特别是学生的楷模,即为人师

表。

故选D。

1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

A、教育和保护

B、教育和处分

C、预防和惩戒

D、保护和管教

【答案】A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应当及时预防和矫

治。

故选A。

11、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启发性原则的教学要求。

C项不能直接体现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故选C。

1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的,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需要坚实的基础,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刚好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物质条件。

故选B。

13、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

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这提示我们教学应贯彻()。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解析】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夸美纽斯的观点正是直观性

原则的体现。

故选B。

14、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

征,这种方式叫作()。

A、概念学习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获得

【答案】B

【解析】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作概念的形

成。

故选B。

15、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成了,“果子”

成熟,可以拿下来,然后再挂一个希望。

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C

【解析】指导自我教育法,即在班主任的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行为

转换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故选C。

16、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是()。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捣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让家长到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体罚学生

【答案】B

【解析】A、C选项都有明显地责怪家长,D选项违背了教师不能体罚学生的法律规定,只有B选项才是尊

重家长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

故选B。

1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品德。

”这是一种()。

A、德育基本规律

B、德育基本途径

C、德育主要方法

D、德育主要原则

【答案】C

【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这是一种主要的德育方法。

故选

C。

18、《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是指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说明了不同时期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学生成长的不均衡性。

故选C。

19、《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是指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说明了不同时期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学生成长的不均衡性。

故选C。

20、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答案】C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①流畅性:

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

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②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

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③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

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故选C。

21、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困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其大意为: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

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

因此,这句话强调学思结合。

故选B。

22、侮辱学生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人身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答案】C

【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

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故选C。

23、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A、设计课程

B、编写课程

C、实施课程

D、评价课程

【答案】C

【解析】实施是改革的核心环节。

故选C。

24、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答案】A

【解析】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故选A。

25、下列条款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没有规定的是为了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当

()。

A、对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B、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予以认真落实

C、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子女)安全责任协议”

D、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消除学生安全隐患

【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

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

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故选C。

26、某堂课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主要目的,应选择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参观法

C、练习法

D、陶冶法

【答案】A

【解析】讲授法又称讲演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方法,最有利于传

授系统知识和理论。

故选A。

27、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是()。

A、多质性

B、具体性

C、潜在性

D、开放性

【答案】C

【解析】潜在性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开发是前提,利用是目的,两者之间相互包含。

故选C。

28、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语文中的句子规则

B、物理中的基本原理

C、体育中的动作要领

D、化学中的元素符号

【答案】C

【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体育中的动作要领明确规定每一步应该做什

么,下一步要怎么做。

语文中的句子规则、物理中的基本原理和化学中的元素符号都强调“是什么”的问题。

故选C。

29、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答案】B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