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55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x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了

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2.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成分,还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3.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般都在5.6左右

B.臭氧的增加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C.酸雨会破坏土壤的肥力,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

D.防治酸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SO2和NO的排放量

4.建设生态茶园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选项

措施

原理

A

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以便适时防治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B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

阻止害虫进入茶园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

能量的逐级递减

A.AB.BC.CD.D

5.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①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 ②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

③鸟类的栖息地 ④工业用水的来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B.用信息素、黑光灯诱捕农作物害虫,提倡生物防治

C.为明党参建立种子库,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规律恢复

7.下列关于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对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8.“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右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

B.参与③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

③减少大气中CO2

D.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

①过程的依赖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生态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D.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信息传递双向进行

10.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根据右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11.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1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13.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能量循环流动的载体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C.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4.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

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B.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D.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15.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16.下列关于泡菜和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橘黄色染料

B.绿色食品中不会含有亚硝酸盐

C.盐水倒入泡菜坛前要煮沸冷却,防止微生物污染

D.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不能用于食品生产

17.苹果醋的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时间不会对发酵产物产生明显的影响

B.过程①和过程②常用的微生物相同

C.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过程②

D.整个制作过程需在无菌、无氧的环境中进行

18.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一种生物的核酸只由4种核苷酸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不具有细胞结构

B.ATP的合成通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水解通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C.在同一细胞内不可能出现淀粉→葡萄糖→糖原的变化

D.制作果酒、果醋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

19.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A.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

B.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

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D.随着酒精度数的升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20.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21.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22.关于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动作要迅速小心

B.加入腐乳浸液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C.因为其内有盐,一定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23.关于腐乳、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止发酵瓶破裂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果酒发酵装置的排气口通过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这不能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24.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要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

25.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的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的乳酸菌数目逐渐增多,杂菌数目减少,以下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杂菌数目的减少使乳酸菌和其他菌的种间斗争减弱,因此乳酸菌可以一直增长下去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6.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A.乳酸菌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27.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

28.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类似于植物的垂直结构

B.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C.种群的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29.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革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

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

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橱以便坊雨、防高温等的管理。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C.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

D.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30.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

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1.某区域植被茂密并栖息着大量的棕头鸥。

为打造棕头鸥旅游品牌,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改种棕头鸥喜居的树种,并增设大量人工设施,改善该区域的居住环境。

若此计划得以实施,将使该区域

A.物种丰富度增加,棕头鸥种内斗争加剧

B.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物质循环加快,实现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

D.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32.关于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