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47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docx

公文写作复习资料整理

公文写作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讲

★公文的发展

 到了秦代,公文从文类到体式都得以充分的发展。

制定了现在仍在沿用的“抬头”、“用印”等制度,这标志着公文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

汉代的公文体式主要有书、议、策、论、疏、诏、制、敕、章、奏、表等等,在表达上和结构上,有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无论从写作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看,都有明显的发展进步。

    唐宋时代更是中国古代公文走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涌现的名篇更是数不胜数。

    元明清时期,在应用文研究方面渐趋深入,其中对公文的各种体式论之甚详。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公文程式条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也很快有了自己的公文体式,瞿秋白还于1931年起草了《文件处理办法》。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了《新公文程式》。

建国后,政务院于1951年就发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以后多次修改,一直发展到目前所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的定义。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2、法定效力的含义

法定效力包括两层意思:

(1)作者的法定性: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的作者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他们制发的公文代表着执政阶级的利益,体现执政阶级意志,是行使行政政权的活动,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

(2)公文内容的法律性: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担负着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权利,组织各项管理国家的公务活动,其内容必须反映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3、规范体式的含义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从文种确立与使用、格式与标准、行文的方向与方式、公文的处理程序以及公文的文字等都要按国家的统一进行,有着完整严密的规范标准。

4、公文写作的学科性质

(1)应用性:

直接应用性是公文的显著特点。

(2)政治性:

公文是为阶级和国家政权服务的。

(3)综合性:

需要写作主体具有多种素养、多种能力、多种心理素质的综合应用。

(4)实践性:

多写多练,善于总结,掌握规律。

创造性:

公文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5、公文写作的研究对象。

它是人们以实现管理职能为目的,以研究公文本质规律,基本理论写作原理,写作体式为内容。

以掌握公文的写作方法和处理技能为中心的新兴应用科学。

6、公文写作学的研究任务

(1)公文写作基础理论:

包括公文的特点、分类、书面格式、行文规范、制发规律、办理规程等

(2)公文写作原理:

包括公文主题、公文的材料、公文的结构、公文的表述、公文的语言

(3)公文写作体式:

包括国家法定行政公文与常用事务公文。

7、公文的格式要求

采用国际标准A4型(规模210mm×297mm)

公文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公文用纸订头(左白边)为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排版规格正文用三号宋体字,每排22行,每行28字。

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字。

第二讲

1、公文的分类

(一)根据文种的法律地位不同可分为:

1、法定(亦叫主要)文种:

即新《办法》中确定的文种,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2、和非法定(或叫非主要文种):

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公文文种,大至总结、计划、小至简报、便函,我们将这些文种统称为非法定文种。

(二)根据文种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

规范性公文(如条例、章程、规定……);

计划性公文(如计划、规划、工作要点、方案、安排……)

指导性公文(如指令、决定、通知……);陈述性公文(如综合性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请示答复性公文(如请示、批复……);沟通情况性公文(如通报、简报……)

宣传教育性公文(如讲话稿……);商洽性公文(如函……)等

(三)根据文种的不同行文关系可分为

1、上行文(名解):

即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如请示、报告等。

2、下行文(名解):

即指对本机关下属单位的行文,属自上而下的发文。

具体文种有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批复等。

3、平行文(名解):

即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四)根据公文来源及形式

1、普发公文(名解),指上级机关对所属各下级机关发的通知、通报等下行文。

2、单发公文(名解),亦叫专发公文,即主管上级、所属下级单位及其他外部单位发来的公文,只对某一机关的公文,只需主送一个机关。

3、收入公文(名解),即主管上级、所属下级单位及其他外部单位发来的公文。

4、发出公文(名解),即本机关、单位向外发出的公文。

5、公布公文(名解),即向人民群众公布传达或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向国内外公开宣布的公文,如布告、通告、命令、令等。

6、文(名解),即机关内部使用的公文。

(五)根据公文的机密性质不同可分为

1、绝密公文(名解),指涉及国家核心机密内容的公文,一旦内容泄密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受到特别严重的损害。

2、机密公文(名解),是涉及国家重要机密的公文,一旦泄密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较大损害。

3、秘密公文(名解),是涉及国家一般秘密内容的公文,一旦内容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的损害。

(六)根据公文的效用程度不同分

有草稿、定稿、正本、副本、试行本修订本。

2、公文的特点

(1)严肃的政策性:

一方面行政公文本身是一种政治;另方面行政公文制发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宣传、和执行政策的。

(2)严格的时间性:

由于公文是解决公务活动中实际问题的手段之一,决定了公文要求快写、快发、快处理。

(3)法定的作者与读者:

公文的作者必须是法定的机关,公文的读者对象也是法定的。

(4)内容的权威性:

公文是法定机关依据自己法定的职责和权力对社会实行的政治性和非政治性管理。

(5)特定的体式:

公文有惯用的格式和法定的格式两种

(6)特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要求办理。

3、公文的作用

一、沟通联系作用二、法规准绳作用三、宣传教育作用四、凭证依据作用

 

★公文的书面格式(包括眉首、公文主体、版记)

4、公文的眉首的组成部分

(一)公文份数序号(名解):

是依据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

编份数序号的目的是准确掌握公文的印数和分发范围及对象。

(二)秘密等级(名解):

密级是指公文的秘密等级,是标识公文保密程度的一种标志。

(三)缓急时限:

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限度。

分为“特急件”“急件”“平件”。

(四)发文机关标识:

它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或加括号标注文种名称)组成。

用大字(红色)居中印在文头的正中央。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号、发文年度(用六角括号括入)和该年度的发文顺序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位于发文机关标识正下方居中位置。

(六)签发人,只用于上行文,其作用在于表明机关发文的具体责任者,督导各级领导者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公文质量。

(七)间隔横线:

紧靠发文字号和签发人下面居中位置划一条不长于140毫米的细实线作为文头区域和正文区域的界限。

公文用间隔线将文头与正文明显隔开,为的是使文面美观、醒目。

5、发文字号的作用:

便于公文的发出;便于掌握、统计发文的数量;便于查询引用;利于保管的系统性。

6、公文主体的的组成部分

(一)标题:

完整的公文标题应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名称三个部分组成

(二)主送机关(名解):

是指收受公文并对公文负主办或答复责任机关的全称、规范化简称或统称。

(三)正文:

用来阐述公文内容,表达发文意图,使受文者对公文所表达的信息获得准确、明白的认识。

一般要求一文一事。

不同文种的正文有不同的协作特点和要求。

(四)附件是:

用于说明公文正件所附的其他公文或材料。

(五)发文机关:

落款要写发文机关的全称,不用简称。

特殊情况需要用简称时,应写规范化简称,以免误解。

(六)成文时间,就是形成公文的确切时间。

(七)印章或签署:

印章(名解),是指作为公文制发机关权力象征的图章;

签署(名解)是指签发公文的领导人在公文正本的落款处签署姓名或盖签名章。

(八)附注:

是指对公文中某些内容或有关事项的注释或说明。

7、标题的作用

(1)传神:

即向阅文者传递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思想。

(2)显性:

即显露公文的性质、特点; 

(3)好记:

公文标题就是一份公文的名字,有了这个名字,收文机关才便于登记管理。

(4)便用:

便于查找、引用,立卷、归档

8、标题的基本要求

(1)准确:

对公文事由的概括要准;公文名称确定要准;标题中书名号使用要准。

(2)简要:

即拟写的标题不要过长和烦琐

(3)清楚:

即公文标题的表意清楚,不致引起歧义。

9、标题的排列的种类

标题的排列多种多样,大体有八种:

单行标题式;上下等长式;上短下长式;上长下短式;正递式;倒递式;

上下短中间长式;上下长中间短

10、公文版记的组成部分

(一)主题词(名解),又叫关键词,指公文中最能概括其主题内容,最能说明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二)抄送(含抄报、抄发)机关(名解)是指除主送机关外,其他需要了解公文内容而又不承担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的全称、规范化简称或统称。

(作用)标明公文的发送范围,使有关机关了解公文内容,以便在必要时给予配合。

(三)印发说明(名解)又称印制版记。

用于标识公文印发部门名称、印发(翻印)日期和印刷份数。

包括印发机关、印发日期

11、行文规则的定义是指公文撰写和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

12、公文的行文关系

(一)上下级关系:

处于同一组织系统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

(二)隶属关系:

处于同一系统中的上级业务主管机关与下级业务主管之间存在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三)平级关系:

处于同一组织系统、专业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之间是平行关系。

(四)非隶属关系:

非同一组织系统又非同一专业系统的机关之间为不相隶属关系。

13、下行文的关系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选准下行文种。

如命令(令)、决定、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批复等。

(2)一般只发直属下级,也可以扩大到所属同级。

(3)公告、通告及凡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4)政府部门如确需向下属机关以“文件”形式行文,应当经本级政府批准,行文时应注明经政府同意。

(5)受双重领导的下属机关,上级机关向这些单位发送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等公文时(例如领导成员的任免、机构的增减、业务上的重要事项等),视需要可抄送另一个对其承担领导责任的上级机关。

(6)在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要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7)上下级机关不能联合行文。

(8)不经特别授权不能以党组名义向本机关的下级机关的党组或党委直接行文,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

14、上行文的关系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选准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议案在某种意义上应视为上行文种。

(2)一般不能越级。

(3)机关不能交叉行请示,报告性公文。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其中一个上级机关主送请示或报告的同时,可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15、平行文的关系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选准平行文种

(2)注意语气,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16、行文方式的种类

(一)逐级行文

(二)越级行文(三)多级行文(四)普发性行文

17、行文规则(详见课本p397)

(一)注意隶属关系,尊重机关职权

  机关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确定行文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制定行文规则的重要依据。

在同一组织系统的上下级机关之间是相隶属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机关和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