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商业银行重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
《最新商业银行重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商业银行重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支付中介。
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3、金融服务。
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4、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5、调节经济。
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解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三者关系:
①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
②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是三者中最早诞生的职能。
③信用创造职能是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本质区别的体现。
④支付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银行的支付网络构建了,才能有信用创造),但当信用中介功能形成后,其支付中介功能的发挥就要以信用中介的职能为存在前提了。
而支付中介功能发挥得好,又能促进银行存贷款业务的扩大,使银行信用中介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两者互动构成了银行借贷资本的整体运动
7、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盈利。
这又简称为“三性”目标。
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这“三性”目标也是银行进行日常管理的三原则。
(一)安全性目标:
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①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起较大的损失;
②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其经营的安全性;
③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
因此,保证安全性经营就必须控制风险。
(二)流动性目标:
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实行资产变现;
而是通过负债的途径,包括扩股增资和吸收存款或借款。
(三)盈利性目标:
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
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
三者关系:
(1)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生存发展;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前提——保证信誉;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保证——强化风险管理。
(2)安全性目标与盈利性目标的矛盾
实现安全性目标要求商业银行扩大现金资产,减少高风险、高盈利的资产,而实现盈利性目标则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减少现金资产,扩大高盈利性资产。
(3)协调矛盾的做法
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
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统一的最好选择就是:
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加强管理,从长期看,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慎重安排资产结构,保持适当比例的现金资产;
②加强对长期贷款和投资的预测研究,保证收益,减少风险损失;
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建立牢固的信用基础,取得社会和客户的高度信任,保持更大的周旋余地。
这三点要求的宗旨是:
围绕流动性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资金实力,提高服务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很好地的实现安全性与营利性相结合的目标。
8、为什么单一银行制被迫让位于总分行制?
(1)单元制银行是指那些不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
优点:
①可以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也缓和了竞争的剧烈程度;
②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能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
③银行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
④银行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贯彻执行,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缺点:
①不利于银行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普遍推广应用的条件下,单一银行采用最新技术的单位成本会较高,从而不利于银行采用最新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使业务发展和创新活动受到限制;
②单一银行资金实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
③单一银行之本身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会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2)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这种商业银行的总部一般都设在大都市,下属所有分支行须由总行领导指挥。
和单元制相比,其优点非常明显:
①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有利于银行扩大资本总额和经营规模,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②便于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③有利于银行调节资金、转移信用、分散和减轻多种风险。
④总行家数少,有利于国家控制和管理,其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
⑤由于资金来源广泛,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
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
并且由于其规模大,内部层次较多,使银行管理的难度增加等。
(3)总的来看,如今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态势要求必须发挥总分行制的优势、规避单一银行制分风险,从而总分行制更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当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Ch2
9、负债和银行其他业务的关系
(一)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
银行作为信用中介,首先表现为“借者的集中”,即通过负债业务广泛地筹集资金,然后才可能成为“贷者的集中”,通过资产业务有效地运用出去。
银行负债规模的大小,决定着资产规模的大小;
银行负债的结构,包括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等决定着资产的运用方向和结构特征。
(三)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
因为信用中介把借者和贷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为银行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0、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的负债由三大部分构成:
存款负债,借入负债,结算中的负债。
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客户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借入负债是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的资金。
又称非存款负债,也称管理性负债,属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
包括短期借入负债和长期借入负债。
结算中的负债是指商业银行在同业往来及办理中间业务过程中占用他人资金。
11、核心存款的含义:
又称为无到期日存款,是指对市场利率变动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反应不敏感的存款。
一般来说,银行的交易存款账户和不流通的定期存款账户属于核心存款类。
12、核心存款的衡量用核心存款比率来表示,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占银行负债资金的比重。
13、借入负债的途径
短期借入负债的主要渠道:
(1)同业拆借,也称同业借款,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是商业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
由于同业拆借一般是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进行的,实际上是超额准备金的调剂,因此又称中央银行基金,在美国则称之为联邦基金。
特点如下:
①期限短②利率相对较低③同业拆借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形式:
一是再贴现,二是再贷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采取再贷款这一直接借款形式,以后逐步以再贴现取代再贷款,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再贷款形式有两种:
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目前中国的情况)。
(3)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其实质是一种抵押贷款。
(4)其他短期借款,包括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如欧洲美元,以及商业票据等。
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形式。
14、负债成本的构成
银行的负债成本是指银行为吸收存款、筹措资金借入借款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费用开支。
经常使用的成本有:
1利息成本:
给资金贷出方或存款人的费用。
2营业成本:
也称其他成本或服务成本,指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所有开支。
是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
3资金成本:
指为筹措资金而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反映银行为筹措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
负债资金成本率=负债资金成本/负债资金总额
4可用资金成本:
也称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
它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因而也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5相关成本:
指与增加负债有关,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之中的支出,主要有两种:
风险成本(指因负债增加引起银行风险增加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和连锁反应成本(指银行因对新负债增加的服务和利息支出,而引起对原有负债增加的开支)。
15、负债成本的三种算法及各自用途
①历史平均成本法;
②边际成本法:
新增一个单位负债所增加的经营成本。
MC1=(新增利息成本+新增营业成本)/新增负债,MC2=(新增利息成本+新增营业成本)/(新增负债-不可用部分);
③预期加权平均成本法
历史数据加权平均成本法在评价银行的历史运行情况较为准确;
资金边际成本法在决定哪种资金来源更有效方面较为适当;
预期加权平均成本法在决定银行资产定价方面就更有效。
Ch3
16、银行持有现金的构成、特点
现金头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1库存现金:
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
是非盈利性资产,且保存库存现金还需要花费银行大量的保卫费用,因此从经营的角度讲,库存现金不宜保存太多。
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2在中央银行存款:
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3存放同业存款:
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
4在途资金:
也称托收未达款,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款项。
收妥后即成为存放同业存款。
银行现金资产的本质特点:
①高流动性②最终清偿手段③基础货币形式
17、银行持有现金的原因
(1)持有现金是银行保持流动性的需要。
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原因:
①充足或合理的流动性意味着一家银行在正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取得立即可用资金;
②银行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压力;
③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银行因资产带来的资金流入与负债引发的现金流出正好相等的情况。
(2)现金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第一位风险即偿付风险,所以现金可以使银行保持清偿力。
(3)银行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必须满足一定的现金需要。
18、头寸四方面分别是什么?
(见23)
19、同步准备金计算法适用于交易性账户存款,滞后准备金计算法适用于非交易性账户存款
Ch4
20、什么是银行的流动性?
银行的流动性就是银行在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立即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资金。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
21、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①银行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②资产负债的到期时间不匹配③存款会发生非预期支取
22、流动性风险如何度量?
(流动性缺口的含义)
流动性风险可以用流动性缺口来度量。
流动性缺口是指流动性供给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差额。
23、商业银行三个头寸的概念(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可贷头寸,超额准备金)
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
①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
时点头寸是指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可用资金,而时期头寸是指银行在某一时期的可用资金。
②根据层次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
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基础头寸不仅是银行随时可以动用的资金,而且还是银行一切资金清算的最终支付手段。
在基础头寸中,库存现金和超额准备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
银行的可用头寸实际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支付准备金(备付金),即可用于应付客户提存和满足债权债务清偿需要的头寸;
二是可贷头寸,即银行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和进行新的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银行盈利资产的基础。
关系:
广义超额准备金=可用头寸=可贷头寸+备付金
24、头寸调度的方式
①同业拆借,是最主要的方式;
②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短期证券和商业票据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
Eg:
可在市场上出售证券回购协议来补足头寸;
③通过中央银行融资,如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度。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为了加强行内资金调度能力,各行都实行二级准备制度;
⑤出售其他资产。
中长期证券和贷款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固定资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条件,如果仅从资金调度角度来讲,只要银行通过其他渠道可以获得所需资金,一般不出售这些资产。
25、衡量流动性状况的主要比率,其正负情况
①现金指标=(现金+同业存款)/总资产
②流动性证券比例=政府证券/总资产
③无风险资产比率=(现金+同业存款+政府证券)/总资产
④同业拆借净值比率=(同业拆出-同业拆入)/总资产(>
0,说明流动性储备较好)
⑤流动资产比率=(现金+政府证券+同业拆借净值)/总资产
⑥能力比率=贷款和租赁净额/总资产(是负指标,因为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贷款和租赁的流动性最差。
经营能力越强,以后遭遇流动性缺口越大)
⑦游资比率=货币市场资产/货币市场负债(>
1,说明应付流动性能力更强。
是正指标)
⑧短期投资比率=短期投资/敏感性负债(越大,说明流动性能力越强)
⑨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总资产
26、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Ch5
27、优良贷款的概念:
优良贷款指借款人能够完全按照合同规定的还款来源偿还贷款,而且商业银行能按时或基本按时收回全部贷款本息的贷款。
28、优良贷款形成的方法
优良贷款形成需要抓好以下工作:
(1)在贷款审批阶段商业银行应做好的工作:
①对贷款申请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资料是否齐全、印鉴核对情况等;
②对借款人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③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
④对借款的用途进行严格审查。
(2)在贷款合同签订阶段商业银行应当做好的工作:
①通过与借款人谈判确定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
②通过律师的直接参与,消除贷款合同中可能的漏洞。
(3)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和发放后商业银行应做好的工作:
①定期分析借款人提交的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表以及工程进度表;
②定期到借款企业的经营场所进行考察,获得借款人生产经营的第一手材料;
③当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恶化到危及贷款安全的地步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贷款的安全。
(4)在贷款收回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做好的工作:
①信贷人员要在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本息偿还日前数日内向借款人发出贷款偿还通知书,并相应增加与借款人的接触,以便保证贷款本息的按时偿还;
②对不能偿还的贷款,信贷人员应当与借款人一起分析原因,并制定下一步贷款偿还的具体计划。
29、银行贷款的六大基本问题(见笔记)
30、对借款人信用分析的6C标准
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控制(control)
(1)借款人的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还要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
它包括借款人的背景、年龄、经验,借款人有无不良行为纪录,借款人的阵容及协调合作情况,借款人的性格作风、现代经营管理观念以及上下属的关系等。
(2)借款人的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的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借款的能力。
这一能力大小取决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3)借款人的资本反映了借款人的财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就。
(4)借款人贷款的担保状况包括借款人自己提供的担保品和第三者提供的担保品的变现性、价格稳定性以及保证人的经济实力和信用状况。
(5)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包括借款人自身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
自身经营状况包括经营范围、经营方向、销售方式、原材料供应渠道、竞争能力、对市场的应变能力、生产受季节性影响的程度、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等。
外部环境是指借款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6)控制标准是指法律的改变以及监管当局的要求等。
31、三大财务报表分别的分析重点
①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内容应侧重于:
资产的质量,负债的逾期情况和或有负债的规模,账面资本的真实性。
②对利润表的分析,内容应侧重于:
收入的构成是否合理,收入的确认方法是否正确和前后一致;
费用的构成是否合理,费用的确认方法是否正确和前后一致。
③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内容应侧重于“三方面和两比率”,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别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比率一:
业务中的现金流量/(红利+到期的长期负债),比率二:
业务中的现金流量/(红利+到期的长期负债+年初短期负债余额)。
若比率一大于1,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
若比率二大于1,说明企业偿付能力很强,不仅能偿付现有债务,并能举借新债。
32、银行能通过严格的信用分析来杜绝问题贷款吗?
(问题贷款的概念,不能杜绝的原因)
不能。
问题贷款是指那些未能按原定协议按时偿还本金或利息,或未能按规定方式偿还的贷款。
问题贷款并不一定无法收回,但有可能转变为无法收回的坏账。
由于贷款的偿还取决于借款人的意愿和能力,当外界经济环境变化时,借款者的还款能力受到影响而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
由于外部经济条件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无论多严格的信用分析都不能够杜绝问题贷款。
33、3种贷款定价方法,其价格构成分别是什么
(1)成本加成定价法。
该法下,一个完整的贷款利率包括四部分:
可贷资金的成本,经营成本,违约补偿成本,利润。
公式:
贷款利率=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银行其他经营成本+预计违约风险补偿费用+银行预期的利润。
(2)价格领导模型定价法(基础利率定价法)。
该定价法中,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由三部分构成:
优惠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加成部分=优惠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3)成本收益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
该法下,贷款定价要考虑三个因素:
贷款产生的总收入,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
一般来讲,企业贷款价格的构成包括:
贷款利率(是贷款价格的主体)、贷款承诺费(指银行对已承诺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贷款调查评估费(尤其对技术性、专业性高地项目,需请技术专业人员进行评估)、补偿余额(是应银行要求,借款人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定期存款)、隐含价格(指贷款定价中的一些非货币性内容)。
34、贷款风险与信用风险的联系与区别
信用风险存在于一切信用活动中,银行信用风险只是一类而已。
如国家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以及民间信用都存在信用风险。
对贷款人来说,贷款风险最主要的是信用风险,但还有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35、贷款的五级分类及分类依据
从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出发贷款可以分为5个档次:
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前两类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贷款,后三类属于不良贷款。
36、有问题贷款的处理程序
首先,通过银行与借款人商讨合作,继续注入新资金。
(注入新资金的前提是必须保证新资金的安全,即保证新注资金能挽救该企业)
其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加银行的安全保障程度。
(当追加资金的方法不可行时选用该步骤)①减债程序和时间限制②增加抵押品、担保人或第二抵押③索取财务报告④立即监控抵押品、担保人、借款人⑤建立损失—安全点
再次,在上述目标无法实现时,可以采取破产清算的方式使银行的损失得到部分或全部偿还。
37、贷款损失准备金,1%
贷款准备金制度是银行采用的为了抵御和减少事先难以预防的、潜在的贷款风险,保证信贷资产良性循环而提取的,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贷款而造成损失的准备金制度。
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原则:
①及时性:
指银行应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
②充足性:
指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
银行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类型:
①一般准备金,又称普通呆帐准备金,是按贷款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
中国规定:
2002年1月1日起,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金,一般准备金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与风险程度无关,与贷款规模有关,因此具有资本的性质,计入资本基础,进资本结构。
)
②专项准备金,是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贷款按不同比例提取的专项准备金。
(与贷款的风险程度有关,与数量无关,因此不再计入资本)
③特别准备金,指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一定比例提取的特别准备金。
如国家风险、行业风险、政治风险等。
38、贷款管理的新变化(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是我国信贷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制度性革命性变革,对贷款管理全流程进行规范。
包括: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
①实行“贷放分控”;
②实行“实贷实付”;
③强化贷款合同或协议的约束作用;
④实施贷款全流程管理;
⑤明确贷款管理的法律责任。
Ch6
39、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
①获取投资收益;
②实现资产多样化,业务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③增强流动性
40、投资种类
①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
②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债券和部分优质股票
41、四种投资策略
①流动性准备方法,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
证券投资应重点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在资金运用安排上以流动性需要作为优先顺序的考虑;
②梯形期限策略,基本思路是:
根据银行资产组合中分布在证券上的资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