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5082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及习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试用自己的话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4、这首诗描绘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一、二句的是______,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

三、四句写的是_____,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2、自选角度对颈联进行简要赏析。

3、颔联两句为千古名句,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认为“欲效其语而久不可得”,你认为这两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人在取景摄物上有何妙处?

4、这首诗描写的是禅院景象,诗人心中有无禅意?

请列举诗人所写景物之一二或通过诗人所写的诗句略加说明。

5、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 

)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 

)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8、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9、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11、“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

作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12、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

”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1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4、“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15、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16、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18、“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句妙在何处?

1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 

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漂泊无定的、啼鸣凄历的的描写塑造了的气势。

2、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4、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5、“杨花”在旧体诗中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气氛。

6、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7、此诗“子规”一词,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之情。

8、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9、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10、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

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1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14、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文学常识填空:

、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字词的意思。

[何当]:

_____;

[却]:

__;

[话]:

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9、“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10、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1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13、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很高,特别是他的咏史诗和描写爱情的“”诗,影响很大。

14、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15、“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16、这是一首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描写,阐发了作者的情怀和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设想的情境,反衬今夜的。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17、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

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

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1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19、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0、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21、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22、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

2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4、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25、“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

26、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27、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28、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

29、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30、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31、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3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的憧憬。

3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4、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35、诗中运用反衬的写法,来表现诗人孤寂心情的句子是: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写景。

笼,即的意思,两个“笼”将 

、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渲染了的气氛。

(说说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5、“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重点字词理解:

泊:

动词, 

pō名词, 

笼:

犹:

商女:

《后庭花》:

歌曲 

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 

8、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9、这首诗首句描写了、、、四种景物       的特点。

10、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11、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2、阅读《泊秦淮》,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

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

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洗练,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

篇。

1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2、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

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

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2、诗人在这首词中流露出怎样的心情?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一、二两句是怎样具体描绘“半亩方塘”的清澈明净的?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的清澈,诗人想说明什么道理?

3、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

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6、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

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

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水“渠”,何来这么多清澈的水流,实叹知识之源无穷。

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

7、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8、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9、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

10、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

11、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为有源头活水来

12、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13、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14、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15、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16、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