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4605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就内容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做文章,心理辅导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侧重于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

●就工作方式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多在非医疗情境(学校、有关教育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多在非医疗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多在医疗情境中进行。

●就时间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出现问题前进行预防性培养,心理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心理咨询是有来访者有问题后进行的求助,心理治疗师患者患病后求医治。

●就解决问题的深度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只是处理一般情境中的问题即表层性问题,心理治疗则要深入人格结构的深层,即无意识层面问题,心理咨询介于两者之间,即解决通往深层的中层面问题,也关涉表层与深层的问题。

●就工作模式而言:

心理治疗是医学模式,心理咨询是教育和发展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教育模式。

●就工作任务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是解决某一局部问题,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就实施过程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工作是主动的,心理治疗肯定是被动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就运作模式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室一种义务工作,是非经营性的,心理治疗是经营性的,心理咨询可以是非经营性的,也可以是经营性的。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措施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2)突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3)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局面安定和谐

2、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与动力作用、激励与增效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1)心理健康与德育

不同点:

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目标侧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原则不同、方法手段不同。

相同点:

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都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学生,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2)心理健康与智育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和效率的提高。

只有科学的即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和体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获得了必要的条件。

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促进健康。

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塑造人的性格。

(4)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美育,就会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就人的美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就是美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的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

心理健康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包括: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主题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整体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发展性原则:

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心理卫生的推动

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

法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在担任巴黎比萨托精神病院院长是,把医院中所禁闭、封锁的精神病患者全部解放,病给予人道主义的治疗和待遇。

皮内尔也因此成为现代心理卫生最著名的倡导者。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做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

2、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

比奈的贡献在于使用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得以变成现实,因而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先驱者。

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

在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帕森斯强调职业辅导包括职业的方向定位、个人的分析和咨询服务三个方面。

帕森斯的理论,对今天的职业辅导乃至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

维特默还创立了第一个弱智儿童的临床心理教育学校,并与同年创办了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

由于维特默在这方面的贡献,他被人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第二节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也是起源于心理卫生运动和职业辅导运动。

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

1、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2、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3、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具体措施

自尊心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自尊自重、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的培养(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因材施教发掘潜能、自我竞赛获得自信、创造机会发挥特长、集体评说相互尊重)

4、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是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现。

1、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

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

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2、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

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之间的冲突;

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

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

提高人际认识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

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3、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就是教育青少年学生更多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

同事也使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正确处理代沟的问题,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冲突,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

主要措施:

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4、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教师和家长应在了解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原则,并教育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大方相处。

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原则);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是坦诚、留有余地);

引导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

第三节学习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成就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

具体策略:

阐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成就动机;

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2、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

具体措施: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背景知识))、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控制)、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努力管理策略(情绪管理、动机控制、环境管理)。

3、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

冷静处理“怯场”。

第四节生活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情绪教育与辅导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情绪辅导主要包括:

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情绪熏陶。

2、休闲教育与辅导

休闲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与技能,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拥有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

休闲辅导的措施:

认识休闲的功能、学会休闲的选择、懂得休闲的伦理。

3、职业教育与辅导

职业辅导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点,结合国家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帮助个体选择恰当的职业,以便为今后的升学就业做好准备。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协助学生发展其价值观、责任感、知识和能力,以此陶冶其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于人本主义的课程类型。

●从教育目标看:

要让学生变得健康、快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从教育内容看: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从教学方法看:

重在引导学生参与;

●从教学关系看:

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合作;

●从教育效果看:

强调“三重”:

重参与、重过程、重转变。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

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等主要方式来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要坚持:

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相容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

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

●知识性: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基础性: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的知识。

●问题逻辑性: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应遵循问题逻辑性。

2、心理健康的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

3、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性质活动性、系统性、主体性、互动性

4、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5、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特点全局性、导向性、陶冶性、规范性

6、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

7、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融合性

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生活经验要素。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

逻辑式组织:

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式组织:

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内容应采取折衷式组织。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认知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讲授法、阅读和讲故事、艺术欣赏、参观访问)

●操作法:

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叙事法、测验法、游戏法、作业法、演讲法)

●集体讨论法:

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辩论式讨论、配对式讨论、脑力激荡法)

●角色扮演法:

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哑剧表演、角色互换法、镜像法、空椅子表演、小品表演)

●行为改变法:

通过奖惩等手段来建立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示范学习、行为训练)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1)一般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按照课时一节一节地进行的。

对于每一节课的进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课程的引入、课程的开展、分组讨论、课程的升华、课程的延伸。

(2)心理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之一。

课程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

课程起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结果评价。

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

确立主题名称、确定主题的教学目标、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拟定教学活动程序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过程应体现出自身明显的特点:

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

学校教育要交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

关于自然的、关于社会的、关于自己的。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建立关系、确立教学专题;

●课程导入:

热身法、发问法、案例或故事导入法、自我测试法、开门见山法、引导回忆法;

●课程开展:

引导、反馈、面质、明朗、连接;

●课程结束:

回顾与反省、计划与展望、祝福与道别。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涵义与过程

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

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是弗洛伊德。

心理辅导源于20世纪初帕森斯的职业指导运动,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

心理咨询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并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词交替使用。

心理咨询与辅导室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与人建立和谐关系,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

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

3、心理咨询的过程与环节

信息收集阶段(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分析诊断阶段、目标确立阶段、方案探讨阶段、行动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4、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

心理咨询员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

良好的咨询关系式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携手共进的关系。

这种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咨询员自始至终具有较强的、内化在观念和态度中的专业能力。

这些专业能力包括:

●同感:

指咨询员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来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体验和感觉;

●尊重:

体现了咨询员对人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也是咨询员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真诚:

指咨询员表里一致,人格和谐统一,真心诚意地对待来访者;

●积极关注: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将注意力聚焦在来访者身上,关注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微小的变化与改变,无条件地给予支持与鼓励,以提供温暖、安全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感到被重视,逐渐积聚起成长与改变所需要的心理能量,从而催化心理咨询进程。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问题评估

1、问题及评估

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和程度。

问题的基本类型:

智能评估、行为评估、人格评估

评估的一般过程:

第一阶段:

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第二阶段:

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第三阶段:

在咨询过程中和咨询结束时进行评估。

问题评估的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常用的方法:

会谈、心理测量。

2、会谈评估

会谈是通过谈话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设计会谈提纲:

会谈根据咨询进程以及评估目的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搜集资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治疗式会谈;

一般会谈提纲涉及:

开始、促进、深入、结束四个阶段。

●会谈中的提问技术:

提问有两种方式:

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在双方信任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咨询员宜多采用开放式提问;

提问既要注意时间、场合、气氛,更要关注来访者的表情、动作,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所以咨询员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使用提问技术。

3、使用心理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