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2套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2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2套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
B.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
C.《人类尺度:
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做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
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
B.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
C.克罗宁博格采取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
D.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
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格不行 格:
搁置。
B.以释天下之疑 释:
消除。
C.考按虚实 按:
按照。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
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B.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
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
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⑵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5分)
9.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
(2),飞鸟相与还。
(3),闻道龙标过五溪。
(4)白头搔更短,。
(5),自将磨洗认前朝。
(6),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划∨,不作选择则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
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
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
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
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
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
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
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
买三份,花销太大;
只买一份,又不公平。
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
”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
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
“知道吗?
今天是圣诞节!
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
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
现在跟着我唱。
”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
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
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
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
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是的,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
“哦,你有这么多的孩子!
“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
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还能不动心呢?
他孩子将成为老爷!
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
给!
为什么拒绝呢?
可选谁呢?
他喃喃自语:
“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
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
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
“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的马车?
吃好吃的东西?
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
不行啊!
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
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
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
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
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
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
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
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
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
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
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
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
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
B.“温馨的夜晚”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
C.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怯生生”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的心理。
D.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踢”“打”“翻”“跑”等动词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
E.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
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
⑵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
⑶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⑷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
他是否应该还钱?
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罗曼·
罗兰
徐志摩
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
“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
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
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
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
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
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
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
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
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
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
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
他那年22岁。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
那六旬老人说:
“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
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
”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
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
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
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
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
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
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
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
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
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
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
“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
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
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
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B.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E.“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
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
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
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罗曼·
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
(4)罗曼·
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急功近利,认不清自己工作中的规律,累垮了身体,并成效甚微。
何不善刀而藏,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B.对于高三学子来说,这个学期是他们高中阶段关键的一个学期,也是查漏补缺的宝贵的复习时间,所以,同学们都全力以赴,不怕苦累,只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立锥之地。
C.前一段时间,人们对方舟子质疑韩寒作品造假一事展开了讨论,有的否定,有的肯定,也有的抱持平之论,至今仍然意见分岐,莫衷一是。
D.既然深圳已被确定为教改试点,又被授予了最大的改革自主权,就应该给予其更大的支持,允许其放手去试,让真正的改革者少遇到一些碰壁和虚与委蛇的情况。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重标准”与“傲慢底气”让消费者很受伤。
B.解禁不能只算“环保账”,“经济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
C.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朴学又称考据学。
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①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④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⑤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⑤③①④②⑥B.②④⑥⑤③①C.⑤①③④②⑥D.②④⑥⑤①③
16.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3分)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2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江水奔流不息,炫出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
树木傲雪参天,炫出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山岭巍峨起伏,炫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古希腊亚力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第三次语文参考答案
1.C 2.D 3.A4.C 5.D 6.A13.B14.C15.D
1.C【解析】项,这只是克罗宁博格的观点,并不是原文的看法。
2.D【解析】“从地质史上火山爆发和气候的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不对,而是以“大自然变化的时间尺度”为中心展开论述。
3.A【解析】“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不对,原文只是说“他在看待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事件尺度”。
7.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5分。
译出大意给2分,“荒政”“恤”“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⑵(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他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译出大意给2分;
“遇”“矫饰”“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
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
“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
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
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
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
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
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
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
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
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