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学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技术报告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学业不良学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技术报告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不良学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技术报告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4学业不良学生不良情绪的排除12
5结论与讨论12
6参考文献13
学业不良学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09秋学前教育本科王晶华
指导老师:
卢佳
摘要:
近年来,学业不良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从“学业不良”概念的界定以及成因入手,分析了学业不良学生具有低自我效能感和在学习中频繁采用自我妨碍动机策略的特点,指出将自我决定理论运用在教育方面,通过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关系需求以及自主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可以最终促进学业不良学生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
学业不良;
学习动机自我决定理论
Reason&
Solutionforlearningdisabilities
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DistanceEducationCollege
PreschoolEducationWang,Jinghua
Direction:
Lu,Jia
Abstract:
Recently,learningdisabilitiesisoneofthehottopicsintheacademicarea.Thisarticlestartexplanationfromtheconceptof“learningdisability”,then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lowself-efficiency”and“frequentself-obstaclepolicy”ofstudentswithlearningdisability,thuspointingouthowtoimplement“self-determination”intoeducation,andmeetstudents’abilityrequirement,relationshiprequirement,andself-motivationrequirement.Therebywecanspurstudentsfromtheirinternaldriveoflearning,andfinallyimprovestudentslearningability.
1综述
学业不良是一种普遍现象,有资料显示:
我国学业不良的学生数量占学校在校生总数的6%~7%,在全国每年600万的辍学生中则占了绝大多数。
“学业不良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大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推动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业不良”这里仅指学习成绩差,而并不代表学生的思想也存在问题。
1.1“学业不良”概念的界定
某类事物如何定义决定着对它的诊断和处理,就是说概念的界定乃是旨在利于实践操作。
目前,国内外对“学业不良”的定义也存在种种差别,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我国关于学习不良也存在不同定义,较权威的是钟启泉提出的三种定义方法。
第一种界定是从教育的标准出发。
在接受教育的各个年龄和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学习成绩的及格标准。
未能达到教育规定的及格标准者为学业不良者。
第二种界定是从学习能力出发。
指学生的实际学力测查的结果低于根据智力测验结果所推定的学力测查的得分。
第三种界定是从个体的潜能出发。
对学习个体来说,指未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拥有的潜能,因身心障碍而导致学业迟滞。
以上三种定义当中,第一种是关于学业不良的绝对性定义,第二种是相对性定义。
这里要研究的是第二种概念,也就是智力属正常范围,但是学力水平低于智力的现象。
学业不良具有可逆性,可以通过教师或家长采取适当方式的教育来改变。
2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表现
2.1学习动机模糊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相当模糊。
国内研究者徐芬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主要是,只是上学,不知为何上学,也可能是因为同学上学或父母的要求而上学,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甚至还可能出现对抗行为,如逃学、不服从教育等。
2.2学习兴趣丧失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影响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策略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等。
据安徽师范大学教师桑青松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表明:
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
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
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干脆逃避或回避学习。
3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
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必须先对事物的原因进行相应的了解。
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也存在较多看法,总的来说有单维因素和系统因素两类不同观点。
单维因素认为学业不良是由学生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等某一方面单独作用的结果。
而系统因素观点认为学业不良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介绍几种系统因素说。
日本佐野良伍郎的“双因素说”认为造成学业不良的因素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指儿童的各种身心方面的异常与疾病。
心理因素指除生理因素以外的各种学生个体本身与环境方面的因素。
源于心理因素的原因包括性格方面的问题,如意志薄弱、情绪不安等。
其理论特点在于除了强调重视学业不良学生的生理健康以外,还要注重家庭的教育对策问题。
俄罗斯著名学者巴班斯基的圆心说也是系统论的典型观点之一,其认为学业不良的原因无外乎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儿童身心发展上的障碍,即知识、技能、熟练的不足。
而外因则可能是教学上的缺陷或者是包括家庭在内的校外影响的缺陷。
删同时,他用四个同心圆模式展示了造成学业不良的各种原因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
巴班斯基的这种观点系统全面而又一目然。
另外,还有日本学者北尾伦彦的“三层级说”,其观点与巴班斯基的圆心说类似。
笔者对能引起学业不良的原因,作了以下大致的统计。
一般而言,可以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去探究学业不良的原因;
也可以从主观和一客观两方面去找学业不良的原因;
或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去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
或从智力和非智力两因素去找学业不良的原因。
3.1自身因素
常见的学生自身因素有:
学习态度不端正、认知有障碍、学习动机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困难(LD)、意志力弱、注意有缺陷、记忆力差、思维有障碍、自我意识不良、自我有效感弱、归因风格消极、懒惰且怕吃苦、不努力、适应能力差、无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失当、元认知水平低、策略水平低、基础知识不扎实、是非能力弱、自控能力弱、心理水平和状态不良、有强迫症状、抑郁、过分焦虑、敌对性强、缺少内驱力、遗传因素等等。
以上问题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
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
任何一方面发展不足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问题,如视觉能力弱的学生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对文字缺乏记忆;
听觉语言能力弱的学生可能出现听讲质量差,语言组织能力不高;
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可能很会朗读,但不解题意,出现理解和认知的偏差;
行为能力弱的学生则会坐不住,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纪律性。
3.2心理原因
畏惧心态。
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对老师的教学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从小学到初中,考试屡考屡败,自知积重难返,逐渐缺乏了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了严重的挫折心理和对的畏惧心理。
他们害怕考试,害怕面对较差的成绩,总想逃避现实。
例如,在老师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写意见时,有些学生就会弄虚作假,欺骗父母。
冷淡心态。
后进生往往还保持着小学中的学习方法,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常感到束手无策。
初中的学习更重要的强调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勤思考、多总结,这些要求使学生感到负担较重,有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好的成绩,从而使他们对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对学习的热心。
厌学心态。
由于学业不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或领悟力稍差,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只顾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他们对枯燥的学习方式感到厌烦。
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成绩始终不能提高,经常要受到老师、父母的批评或指责以及班上其他同学的冷言冷语,更使他们产生了厌恶学习的思想。
教师对立的心态。
学习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教师的多次批评教育,有些学生会逐渐地接受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而有的则不然。
当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时达不到目的时,他们就会觉得有些灰心,特别要面对更多的来自外界的批评及冷嘲热讽时,他们就会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造成的,认为是老师让他们出洋相,心里就会与老师唱“对台戏”,这就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成绩越来越差。
3.3学校教育因素
常见的学校教育因素有:
片面追求升学率、教材与教法不当、班级超编、高负荷作业、言教与身教不一致、校风校纪不良、师生关系或同伴关系不和谐、片面施教、由于教师的主观原因而使客观上学生的学习机会不均衡、教师的消极期望、教师对学业不良学生缺少关爱、教育评价不当、基础教学设施不齐全等等。
3.4家庭因素
常见的家庭因素有:
家庭教育失当、期望不当、单亲家庭、家庭贫困、管教不当、家庭环境恶劣、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资源贫乏如父母社会地位低下等。
和学业优良学生的家庭心理环境相比,学业不良生更多地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氛围中,他们比一般学生承受着更多地指责、批评;
他们接受的往往是严格要求以及惩罚、干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享受着远比一般学生少的情感投资,甚至在父母相互矛盾的教养中生活。
这种家庭环境往往存在于家庭经济和生活困难,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等。
3.5社会因素
常见的社会因素有:
不良文化和思想的影响、社会不正风气、不良同伴的影响、社会压力、社会恶势力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或对学生个体的胁迫和伤害等等。
就社会环境而言,学生所处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习俗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4解决学生学业不良的对策和措施矫正方法
4.1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4.1.1外部动机激发
首先,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
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
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
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
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
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
因此,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4.1.2内部动机激发
内部动机的激发具体内容源于自我决定理论,以下简单征引自我决定论的内容:
自我决定理论:
动机理论的新进展
自我决定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Deci和Ryan提出以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动机理论。
它以有机辨证元理论为其元理论,强调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
这种自我决定的潜能可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并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
自我决定理论以人的需求为基础,认为人有内在的三种需求:
能力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
能力需求指得到各种内外在结果并有效地进行必要行动的要求;
关系需求是与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纽带与附属的需求,反映了在情感上与我们生活中重要人物联系的期望;
自主需求指个体行动的自我启动及自我调节。
目前,自我决定理论已经在教育、咨询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也可以利用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容来加以解决。
就教育的层面来讲,自我决定理论中能力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过程中具有挑战性任务的完成等;
对关系的需求表现为在家庭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中师生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自主的需求表现为自己对于学习任务的一种自我决定。
其中,对能力与关系的需求会激发动机,但是,只有在支持自主的前提下,对能力与关系的需求才能促进内在动机的整合与内化。
由此可见,三种需求是相互关联的。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以及其相互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案入手,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
它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德威克指出学业不良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
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策略不对,两类学生的归因倾向与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有关。
对学业不良学生归因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团体训练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三种。
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是帮助学业不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上的成功会使人增强自信心,不断的成功会让人建立稳定的良好的自我概念。
周振朝、闫及恒认为,除了上述教育对策以外,还应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提高学习动机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帮助他们通过榜样学习、归因重塑和行为训练等方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赞许和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
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
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
嫌弃儿"
的角色。
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
相反,如果采取像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老师这样的角色,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某种辅导,这样,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
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业不良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
任务目标的挑战性会满足能力的需求,学生从不断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激发内部动机。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
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
因此,在对学业不良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以及目标的达成,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
与此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在课堂上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
当他们考试不理想时,老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要顾及这些同学的自尊心,让他们也觉得自己的失败只是暂时现象,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
从而令学业不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提高自主性。
动机维持的源泉。
自主性是维持活动的内在动因,也是体现学生成就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源泉。
在能力需求、关系需求及自主需求三者的关系当中,自主需求起主导性的作用,它的培养会带动关系需求和能力需求的发展。
对于学业不良的学生来说,自主性的培养需要在学习上给予一定自我选择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豪感。
在学习方面,布置有选择性的家庭作业或者是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加以选择但同时这种选择应该是限定性的,如果让学生自己规定交作业的时限,那么我们就必须把它作为记分的条件。
自由是有限度的,在教师掌控范围内的自由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当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习中的这种自我决定感,那么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乐趣。
4.2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表明:
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
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
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
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
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过浅,垂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
要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出发,注意深浅得当,力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
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妙想等,以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另外的途径是,加强感觉综合训练,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有意识地调动学业不良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知加工。
及时帮助学主解决学习困难:
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
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会感到味如嚼蜡。
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
此外,应当与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由有趣、乐趣变为志趣。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等,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4.3学业不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
在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
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总之,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要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之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
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
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4.4学业不良学生不良情绪的排除
学业不良儿童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
需要排除的不良情绪如下:
克服焦虑与恐惧。
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
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
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
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心理。
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
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的产生。
减少对抗或抑郁。
学业不良学生由于长期的成绩不良或学业失败,损害了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以致有的对学校、教师、家长产生敌视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抑郁状况,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
这种对抗与抑郁的心理又会进一步造成学习的退步。
因此,应设法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的产生。
5结论与讨论
本文分析了学业不良学生的表现,成因,以及使主动学习,学习进步的方案。
在第四章的最后三部分,通过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排除不良情绪以及塑造良好的个性,将进一步的巩固学业不良生的学业进步成果。
笔者相信,学业不良学生的成绩改善,是所有学校和老师的目标,而改善过程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
本文作为心理学角度对不良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探索,以及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论证,仍然大部分是基于理论的。
对于这些方案的细节补充,具体操作的可行方法,需要之后的教学者补充和完善,同时,这也将作为笔者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