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58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

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三想到”,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时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三想到”:

1、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可参考“阅读知识点归纳”)

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

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2、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详见“阅读知识点归纳”)

3、“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二、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参考“阅读知识点归纳”)

第一个方面:

思想内容上:

①联系本句的含义。

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1)比喻:

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

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

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反复:

“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6)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第二个方面:

结构上:

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1)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2)伏笔:

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3)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

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4)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三、理解概括某些段落的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上:

1、注意抓中心句与结构句(承上启下句、总结上文句)

2、注意表达的语言:

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

何时何地,何对象干了(记叙)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

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

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

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

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四、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

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进行整体阅读。

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

这种把握应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的要求。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

1、研究标题与头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

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

初中生阅读理解六大类难点

一、读懂作者的写作目的,二、懂文章的结构,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四、分析和评价人物,五、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六、根据文章谈看法,开放题。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

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

“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

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

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

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

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

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

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

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

怎样的人物形象?

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

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

(比如:

“————”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

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

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

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渲染了什么气氛?

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

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

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

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

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

是表示范围?

是限制?

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

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

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

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1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

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

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

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

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

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

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

分两类: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

肖像(外貌)、语言(对话)、动作(行动)、神态、心理、正面、侧面、细节。

何为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等的细微处的具体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活动场所;

衬托人物的心情;

渲染气氛。

  (3)侧面描写:

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

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

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

情节是否跌宕起伏;

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

(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

  (4)特指

  破折号:

(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

(1)表内容的省略

  

(2)表静默或思考

  (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小说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小说)、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作铺垫、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

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

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初中记叙文阅读的几种题型

1、概括题(中心思想或者段意)

答题步骤:

主语(人物)+谓语(事件)。

所有概括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2、筛选信息题

第一,确定需要的信息的文中的位置。

第二,分出要点。

第三,分要点整理成句。

3、品析词句题

1)题目要求是从词义分析(通常是问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可不可以删除或者更换)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对文章结构和中心起到的作用。

如:

“×

×

”一词原指……,这里指……,结构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思想感情

2)题目要求是从修辞分析(所给词句一定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各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所表达的意思

3)题目要求是从描写方法分析(所给词句一定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①人物描写包括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细节描写

作用:

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②环境描写包括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③描写角度包括: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作用:

不管是哪个角度,都是集中表现人物性格,景物特色,主题。

4)题目要求是从写作手法分析(题目提示使用了何种手法)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题

A、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B、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C、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5、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记叙线索的形式:

实物;

人物;

思想感情变化;

时间;

地点变换;

中心事件。

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

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

抒情议论句

5、谈阅读感受的题

此类题往往是开放性题,放在最后一问。

围绕文章中心确立自己的观点+自身体会+自身的实际举例+扣原文主题小结

二、审题作答

审题是做现代文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平时的训练不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导致惨重失分,那么,从哪些方面审题呢?

1.看配分

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

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

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叫做对位配分法。

还有一种叫错位配分法,即"

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

的配分法。

答题除用语须高度概括外,那就是具有层次性,而这个"

层次性"

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往往就是文章段落或全文层次的映射。

如果在阅读文章时,能很好地结合题目的配分及答题要求,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也能很容易地去答题。

2.看重要的词、句

作者在行文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或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

如在词语方面,应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

在语句方面,应具体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

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

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等。

它们都是出卷人拿来出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

3、寻找答案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性极强,要求考生发挥想像答题的题型,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

因此,在原文中一定能找到各题答案的影子。

4.选用合理的句式

利用恰当的句式作答,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同时亦能巧妙地回答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所以在作答时,选用何种句式,应仔细斟酌。

答题应注意与题目相关联。

所谓"

相关联"

,就是"

问"

与"

答"

具有联系性,如何问就如何答,一可体现答案的完整性,二可激发灵感,确定选用何种句式作答,避免误答。

答题还应注意叙述对象。

答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而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却往往忽视了它的针对性,疏忽了叙述的对象,导致错用句式,出现语病,不完整又不规范,甚至误答,所以在作答时,写出叙述对象有百益而无一害,但避免张冠李戴。

5.选用规范的答题角度

作答时,是从正面回答,还是从反面回答,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回答,还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回答,都影响答题的效果。

从正面答题,直白晓畅;

从反面答题,含蓄隽永;

以他人之言、之行答题,更显主人公之个性、品行。

同时,亦可拓宽考生思维。

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必须审清题意,选取最佳的答题角度进行答题。

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记叙的内容是什么,是写人还是写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明确: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什么事件、人物的性格(或品格)、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态度,然后得出全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或主旨)

二、记叙的顺序(方式)是什么?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有:

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有:

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有:

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

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

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4、一句话(或某个词)的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某个事物的某些特点;

或让人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启迪,教育);

或包含某种哲理等。

5,分析某个句子时抓住三点要领(考试时三种中只会考其中一个):

①,从语言特点分析。

(如,修辞、动词、形容词,叠韵词等)。

②,从句子结构分析。

(如,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总结,深化主题(主旨、中心)。

③,从句子的内涵(意义)分析。

(如人生启示,哲理,揭示社会现象,教育意义等)。

6、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有:

从程度上说:

起强调作用,比如(很、非常等);

从副词上说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比如(大概、部分、可能)。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特点,使抽象的事物具体(或形象化)等。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