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李白《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用对话教学的形式,关键是设计出有效的问题。
从课堂提问的角度,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授课思路:
一.从鉴赏的需要出发,选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设计的问题是“‘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一生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的作品里就有许多跟酒有关的诗句,大家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这堂课选取“酒”作为切入点,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旁及作者的其他与“酒”相关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开启对本诗的整体感受和微观体认。
设计问题“同样是写‘酒’,但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大家考虑过这是为什么吗?
”旨在启发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方法要注意“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二.整体感知作品。
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世人皆浊’的情况下,诗人没有‘其泥而扬其波’呢?
”引导学生注意一个人早年树立的理想、抱负对一个人的一生所产生的影响,继而提问“结合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在此之前的人生经历考虑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使学生整体把握作品:
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看出作品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
从“钟鼓馔玉不足贵”看出作品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
从“古来圣贤皆寂寞”看出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
从“惟有饮者留其名”看出作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进而理解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微观体会作品。
设计的问题是“从诗的题目来看,这应该是一篇祝酒辞,可为什么开头两句没提“酒”呢?
”指导学生深入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在点拨学生“诗歌的基本功能是抒发感情,这首诗开头没有直接点题,却宕开一笔,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之后,设计问题“请大家找一下是开头两句中的哪个刻画心理的字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
为了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艺术手法,联系其他古体诗,设计问题“两次用‘君不见’,作用是什么?
”使学生认识作品的行文特点和表达作用。
问学生“作者明明政治不得意,为什么还要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认识深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是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自信的态度。
问学生“诗人为什么要到酒里去寻找慰藉呢?
”认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
问学生“一方面诗人说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满怀自信,另一方面却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蔑视功名富贵,这不矛盾吗?
”认识诗人复杂的世界观。
问学生“‘古来圣贤皆寂寞’,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但为什么偏偏举出曹植的例子呢?
”加深对诗人自身经历特别是长安三年供奉翰林经历的认识。
四.在上述对话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点拨学生“李白的诗中常出现大鹏、高山、瀑布、长江、黄河等意象,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豪放飘逸的风格”,让学生“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使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意象雄伟壮阔、风格大胆夸张的艺术特点。
教学实录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课前我让大家结合课文注释预习这首诗,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来学习,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生:
准备好了。
好。
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已经对作品有了初步的感受和理解,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放声朗读一遍。
(学生放声朗读)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一生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的作品里就有许多跟酒有关的诗句,大家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写与朋友开怀畅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写借酒销愁。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写诗人无心宴饮,惆怅愤懑。
大家看到,同样是写“酒”,但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大家考虑过这是为什么吗?
这跟诗人自己的身世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对,这就启发我们学习诗歌,首先就要注意“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情况。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
从作品本身看当时诗人正跟友人岑勋和元丹丘的家里做客。
很好。
请大家注意752年这个时间,当时唐王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唐玄宗耽于女色,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官场黑暗,社会腐败。
曾被玄宗征召入京供奉翰林后又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对这些有着切身的认识。
大家考虑一下,为什么在“世人皆浊”的情况下,诗人没有“其泥而扬其波”呢?
那是因为李白有着自己独立的政治抱负。
能具体说说吗?
李白早年就立志“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而且这种理想一生未变,离开长安后也一直忧虑时局,“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安史之乱时还自许“但用东山谢安石”,自信能“为君谈笑净胡沙”,甚至到了晚年还想参加李光弼领导的平叛战争。
一个人的理想、抱负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
大家在学习诗歌的时候,不要忘记理想、抱负对一个人的影响。
现在请大家结合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在此之前的人生经历考虑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天生我材必有用”。
否定当权者和豪门贵族,“钟鼓馔玉不足贵”。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古来圣贤皆寂寞”。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惟有饮者留其名”。
对,说的都不错。
但是学习诗歌,我们应该做到整体把握。
这首诗要是从整体来把握,大家能看出什么呢?
生:
我感觉在这首诗里,作者抒发的感情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立体的、复杂的,因为它写出了诗人感情变化的过程。
是这样。
鉴赏诗歌需要这样的宏观把握,但也需要更深一层的微观推敲,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来从微观的层面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
从诗的题目来看,这应该是一篇祝酒辞,可为什么开头两句没提“酒”呢?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许多同学有自己的理解,也有一些同学表明自己也有这样的疑问,继续点拨。
)
诗歌的基本功能是抒发感情。
这首诗开头没有直接点题,却宕开一笔,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请大家找一下是开头两句中的哪个刻画心理的字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
是“悲”。
对,那么,诗人在“悲”什么呢?
悲人生短促,悲自己功业未成。
不错,还要注意这里先写黄河,后写人生,是一种反衬手法,是用黄河的伟大和永恒反衬人生个体生命的渺小与脆弱。
这种用法以前也出现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两次用“君不见”,作用是什么?
这种用法古体诗较常用,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常见,大家可以举些例子吗?
岑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高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大家注意到“君不见”可以出现在作品的开头、结尾或中间,作用在于增强诗句的感情色彩。
接下来,诗人说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是这时诗人并不得意啊!
从感情这个角度来说,作品已经由“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悲”转到了这里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欢”。
综观李白一生,他“得意”过吗?
得意过,“凤凰初下子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古人当中因为写诗而受到皇帝征召的只有李白一人。
可是时间很短,“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得意”不是指政治上的“得意”,而是指由于朋友之间的聚会而在作者心中激起的万丈豪情,深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是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自信的态度,因为下面作者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觉得最耐人寻味的是一方面诗人说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满怀自信,另一方面却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蔑视功名富贵,这不矛盾吗?
是的,诗人在这里流露的正是一种矛盾心理,表达的是一种愤激情绪。
从诗人的世界观考虑,我们很容易发现李白身上有道家思想的影子,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有儒家思想的影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积极入仕。
李白为什么要到酒里去寻找慰藉呢?
这是李白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
因为酒有一种“醉”的功能,有了这个“醉”,才能使人超越现实,摆脱现实的仕途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进入理想化的境界,享受精神的高度自由。
是的。
李白早年所受的教育也是原因之一,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而且四川又是道教盛行的地区,生活在其中的李白不能不受其影响而追求出世。
诗人前面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但为什么偏偏举出曹植的例子呢?
仅仅是因为这里化用了曹植的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吗?
不仅仅是。
大家知道陈王曹植在与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中输给了自己的兄长曹丕,所以在后来曹丕、曹?
绷匠?
倍受猜忌,有志难伸,终于郁郁而终,这一点也容易引起诗人的共鸣。
接下来,李白好像有些喧宾夺主,他说“主人何为言少钱”,让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甚至对主人以“尔”相称。
这些描写显然刻画了诗人自己的狂放行为,也可以从中看出诗人的浪漫风格。
真是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至交不能出此。
通过层层剖析,相信大家对诗人在作品中感情的跌宕起伏和曲折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请大家带着我们对作品的更深一层的理解,感情投入地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老师示范。
最后请大家概括一下这首诗的特点。
写出了诗人矛盾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
意象雄伟阔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出了黄河奔腾磅礴的气势。
对,李白的诗中常出现大鹏、高山、瀑布、长江、黄河等意象,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豪放飘逸的风格。
如:
写大鹏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写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还有吗?
夸张大胆惊人,“一饮三百杯”写豪饮,“斗酒十千”写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朝如青丝暮成雪”写人生短促。
想象丰富奇特,如《蜀道难》为了表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开始就借用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烘托出蜀道奇险的气氛,并通过想象和夸张描绘了一幅幅奇山险水、令人惊心动魄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将梦境描写得色彩奇幻,令人目眩神迷。
大家概括得很好。
同学们最后提到了“想象”。
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文学鉴赏也同样离不了想象,今天给大家留的作业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下课!
赵华,青岛经贸科技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