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280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讲 阅读四步法整体感知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什么是阅读四步法?

(一)、整体感知:

快速扫描,整体感知全文。

首先要弄清楚文体,其次要明白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还要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二)、代入提取:

题目代入原文,在文中就近检索,提取关键语句中的重点字词。

(三)、套路答题:

掌握文体知识,熟悉答题套路。

题目一般有固定的答题套路和模式,依据这个套路和模式,题目就能轻易解答。

(四)、加工语言:

组织语言,加工得出答案。

将提取语句与答题套路结合,稍作加工便可得出答案。

【阅读冲浪】

(一)一个降落伞包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

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

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cé

ngcé

ngdié

dié

(),好像bōtāoxiōngyǒng()的大海。

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

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

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急剧往下坠。

飞机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

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作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背伞包,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

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

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

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

“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不要管我!

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

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ró

nghuà

()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

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

“咱们脱险啦!

”机舱里一片欢腾。

第一关:

同步训练

1、快速扫描,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关:

基础训练

2、读拼音,结合文章内容,在文中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在下面画上“”。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勇敢()坚强()沉着()

第三关:

提升训练

5、在文中用“//”把全文分为三段,写出第二段段意。

6、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A、按事情类别的顺序B、按地点交换的顺序C、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7、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的什么品质?

(二)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去劳动,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

但是,她不能!

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

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

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

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

”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和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她拿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

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

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

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

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

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

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

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3、用音序查字法查“灸”,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探望()警告()简单()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火热()温暖()欢乐()

6、为下列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瘫痪(ná

ntān)萎缩(suōshuō)脊椎(zuīzhuī)

7、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第三关:

8、文中说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原因是什么?

9、句子“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了什么?

(三)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

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sōují

()资料,认真地思考,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

“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pì

()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

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zhè

ndò

ng()全世界!

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jiānkǔzhuó

jué

()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

“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

“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2、宋庆龄说:

“……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理由是什么?

3、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4、文中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

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读读记记:

解释负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

词语积累:

ABCC式词语:

小心翼翼、神采奕奕、气势汹汹、生机勃勃、心事重重、风尘仆仆、虎视眈眈、威风凛凛、雄心勃勃、文质彬彬

形容人多的词语: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座无虚席

二、解析课文、语句

1、《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生活的生活面貌。

《杨氏之子》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夫子:

古时有地位、有学识的男子尊称;

君:

品格高尚的人,也是尊称。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

很;

聪惠,惠通慧,聪明的意思)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拜见;

乃:

就,就是;

呼:

叫)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叫出这个孩子,一定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为:

给;

设:

摆设,摆上)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指:

指着;

示:

给——看;

曰:

说)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

随着声音;

未:

没有;

闻:

听说;

家禽:

家里的鸟)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婉转方式,既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巧妙地化解了孔君平的逗乐与玩笑,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2、《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1)、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

楚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

晏子将计就计:

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门旁边的洞;

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

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撤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

“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

晏子大义凛然,说齐国人多得很,先贬低自己无能,是下等人,再贬低楚国,因“我”无能,才访问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

晏子在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下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同不吧。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三次斗智,楚王说齐国人当盗贼,想以此贬低齐国。

晏子则举了“南橘北枳”的道理,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

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4)、课文中有三次写到楚王的笑,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中有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

前边两次的奸计未得逞,不甘心认输,转过头来又想出新花样侮辱晏子,其用心之险恶跃然纸上。

(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答:

我觉得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的人,面对侮辱不急不躁,以巧妙的方式和惊人的智慧予以反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具体看,前两次楚王针对晏子身体的缺陷,对晏子进行嘲弄。

面对这种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冷静,机智反击。

后一次楚王直指齐国,晏子镇定自若,巧妙比喻,又使楚王自取其辱。

(6)、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这是故事的起因;

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中间部分是故事的经过;

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这是故事的结果。

本文思路清晰,行文紧凑,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

文中的母子三人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半截蜡烛》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4、《打电话》是一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三、背诵、默写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事大意是: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日积月累:

(1)回文联

(2)数字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天连碧水碧连天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雾锁山头山锁雾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天连水尾水连天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3)叠字联(4)顶针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四、文学常识了解

1、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江苏徐州)人。

其所著《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课文《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晏子使楚》根据《晏子春秋》改写而来。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

使楚,是出使楚国。

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其智慧可见一斑。

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表现出晏子身上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4、《半截蜡烛》是一个剧本,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抵抗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日本侵略的一个剪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9月开始,到1945年9月结束。

最后以反法西斯国国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5、剧本的特点:

1、开头交待时间、地点、人物;

2、全文的情节用人物对话开展;

3、人物神态、动作与场景描写,用括号在文中表示注解。

6、《打电话》选自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马季,中国新相代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有《新桃花源记》、《女队长》、《白骨精现形记》、《找舅舅》、《五官争功》等。

郭启儒,满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有《熬柿子》《改行》《戏剧与方言》等。

7、关于爱国的名言

(1)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

(2)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海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