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887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元 古代文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2.创作实绩:

其古文大多内容充实,论事恳切,语言平易,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等。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

1. 

宋初柳开、王禹偁等提倡写作古文,但未能改变骈俪文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 

仁宗朝穆修大力担倡古文,主张继承韩愈古文的传统。

.范仲淹提出关于改革文风的意见,得到朝廷的响应。

4. 

石介提倡重道轻文的复古主张,形成了以险怪晦涩为特色的“太学体”文风。

5. 

欧阳修利用主持科举考试的机会,提倡平易朴实的新文风。

欧阳修的古文理论

关于文与道的关系,认为道是文的根,但同时强调文的价值。

主张文章在内容上要指陈时弊,关心人生百事;

在语言风格方面应平易自然,避免古奥晦涩。

欧阳修的古文创作成就

.议论文:

(1)史论,文笔简练流畅,体现了深刻的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如《五代史伶官传序》;

(2)政论,多针对现实的政治问题,长于论辩,如《朋党论》。

记叙文:

平易畅达,笔端富于感情,艺术性最高,如《醉翁亭记》。

3. 

赋体文:

借鉴散文的方式作赋,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如《秋声赋》。

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成就

题材丰富,富于真情实感。

很多诗歌批评现实弊政,如《食糟民》;

还有不少诗歌表现读书、诗酒交游等读书人的生活感情,如《盘车图》。

以才学为诗,表现了学者型诗人的渊博深厚,如《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以诗论诗,《再和明妃曲》对历史的高卓见解。

“以文为诗”,丰富了诗歌的形式特点和审美内容,如《盘车图》的前半部分。

风格多样,最有代表性的是平易疏畅、情韵幽折的作品,如《晚泊岳阳》。

梅尧臣诗歌创作的成就

题材上经常在日常生活身边的琐事中挖掘诗题,为宋诗表现日常生活的题材取向提供了最初的示范。

艺术上工于锤炼,又追求平淡,形成以老劲沉着为底蕴的平淡风格,是宋诗时代新风的重要构成因素,如《小村》。

苏舜钦与梅尧臣诗风格的差异

题材上梅诗多表现日常平凡的生活,苏诗更喜欢描写自然界的雄奇阔大之景。

风格上梅诗多深远闲淡,苏诗多豪迈激动。

王安石诗歌创作成就

1.前期较多社会政治主题的作品,见解高卓,酣畅淋漓中显得矫健遒劲,如《河北民》、《明妃曲二首》。

2、晚年多闲话遣兴之作,诗风含蓄隽水、深婉不迫,如《北陂杏花》、《书湖阴先生壁》。

第三章 

北宋前期的词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1、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

一方面扩充了词调,丰富了词的体制;

另一方面从艺术上开辟了新的写作范式,为北宋词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

(1)在词中表现世俗女性的爱情追求和痛苦心声,如《定风波》(自春来);

(2)多方面地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描写杭州的《望海潮》;

(3)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羁旅行役的感受,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

3、开创抒情艺术的新范型。

(1)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

慢词多在铺叙描写中逐步展示抒情主人的情感变化,且多在特定部位穿插表现动态的词汇,或突出强调抒情自我立场的语词,使铺叙生动而不呆板。

如《八声甘州》用“对”字强调了抒情主人的在场,用“渐”作为领格字,把静态的景物转换成渐进的动态过程;

(2)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一方面追求语言的透彻明白,另一方面大量采用市井口语。

晏殊词的特点

1、内容主要表现优裕闲适的生活情趣,但都流露出明显的感伤情调。

2、形式体制上多为小令。

3、艺术处理上往往以清丽淡雅的笔调创造生动如画的意境,又特别擅长以模糊时空意象或让时空暗中流转的方式,拓展词的艺术意境,如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洒一杯)。

欧阳修词的特点

1、形式上多采用小令旧曲。

2、内容以悲欢离合、伤春悲秋为主,多是缠绵悱恻的情调,如《踏莎行》(候馆梅残)。

3、一些写景抒怀之作,题材内容和体栽形式都比较新颖,表现了土大夫的风度情怀,如《采桑子·

西湖》十首、《朝中措·

平山堂》。

张先在词史上的贡献

1、小令文辞清晰明丽,意境幽远朦胧,形成了清丽隽水的风格,如《天仙子》。

2、是北宋较早写作慢词的文人。

3、开始在交游中用词来酬唱赠别,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4、开始在词中使用题序,改变了词创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写作的具体情境和主题指向,强化了词的现场感。

第四章 

苏轼

苏轼的思想性格

以儒家为主,而兼糅释、道两家,既积极人世又能超越世俗。

1、在政治上他更多地表现出儒家人世的精神,以天下为已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在生活上,苏轼却更多地采取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态度,作为追求心灵解脱的基础。

苏轼文的创作成就

苏轼充分发挥古文文体的表达能力,又多方面汲取前代散文的长处,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风格。

1、众体兼备:

(1)议论文,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如《教战守策》;

史论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如《留侯论》;

杂说、书礼、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如《日喻》;

(2)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如《石钟山记》、《前赤壁赋》等。

2、善于议论,常“以论为记”,如《超然台记》等。

3、文无定法、随物赋形,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

1、关怀民生疾苦:

(1)揭露弊政陋习,如《吴中田妇叹》、《荔枝叹》;

(2)描写劳动生活和劳动工具,如《秧马歌》等。

2、表现个人情怀,常常在诗中表现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如。

《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等。

3.歌咏自然景物,一方面善于在自然之美中体现旷达乐观的性情,如《新城道中》;

一方面善于从客观事物中体会出某种哲理,如《题西林壁》。

苏轼诗歌的写作艺术

1.“以文为诗”,在内容、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突破文体界限,如《泛颍》。

2.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景象,生动地落于笔端,如《有美堂暴雨》。

3.极富于联想,擅长比喻。

如《惠崇春江晓景》、《百步洪》。

4.大量用典,善于用典,如《饮湖上初晴后雨》。

5.高超的语言技巧,善于活用书本语言,吸收口头语。

苏轼词的贡献

1.在词的写作目的上,以词言志,抒写主观怀抱,改变了应歌而作的单一取向,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现报国的理想。

2打破了诗、词的绝对界限,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3.在词的审美风格上,苏轼改变了以绮丽柔婉为主的比较单一的状况,发展了新的词风。

苏轼的以诗为词

1.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

(1)苏轼对词的认识有鲜明的革新意义,认为词可以达到诗歌的境界,可以具备诗歌的功能。

(2)以词言志的创作动机导致苏轼词在表现范围上有很大突破,如《浣溪沙。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用词表现农村生活和风景,《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词悼亡妻,《念奴娇》以词怀古。

(3)苏轼词写法上“寓以诗人句法”。

2.苏轼“以诗为词”的意义。

既打破了诗词在文体上的绝对界限,以诗的精神情趣提高了词的品位;

又保留了词的特性,为词体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苏轼词风格的创新:

为词的风格发展注入了阳刚之气,以高旷的胸襟、高雅的文人意趣、高远超逸的意境、雄健的笔力改变了词的风格形态。

1.绮丽婉约,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2.雄放豪迈,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

3.飘逸高旷,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飘逸而沉着、高旷而深沉的风格更能见出苏词的特色,也正是他对宋词风格发展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第五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诗歌的特点

1对题材的选择和把握具有重内心而轻外物,重精神而轻物质的特点,如《赣上食莲有感》从食莲而思亲,由莲而感悟立身准则。

2.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上体现出鲜明的特点。

(1)在章法结构上追求曲折深峭,变化出奇,绝不平铺直叙,如题画《题竹石牧牛》。

(2)在诗歌的构思修辞和字词锤炼上,追求新颖出奇,如“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3)声律奇峭,一是音律节奏打破常规,如“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二是多用拗句,如“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

黄庭坚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寄黄几复》诗中表现得比较集中。

黄庭坚的创新

1.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上避熟就生,审美观念上标新立异,艺术技巧上推陈出新。

2.在理论上、创作上重视艺术上的独创出新,反对模仿前人,提出“点铁成金”说。

陈师道的诗歌特点

1.内容比较单调,多数作品写个人的失意之悲。

2.耽于苦吟雕琢,风格瘦硬而劲峭,如《春怀示邻里》。

3.由于锤炼精致,因此句法结构变化多,似断似续,如《怀远》。

第六章 

北宋中后期其他诗人词人

晏几道小令的成就

1.善于以个人的生活感受体现人类共通的感情体验,如《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2.特别擅长表现悲凉感伤的情绪,如《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语言意象比较浓丽,明显有花间词绮艳风格的影响。

秦观词的特点 

1.内容主要是相思恋情以及身世之感,题材不广。

2.善于结合相思离别之情表现身世之感,感伤情调浓重,如《踏莎行》(雾失楼台)。

3. 

艺术上,善于以清新婉美的语言,传达细腻委婉的心情意绪,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周邦彦词的特点

1. 

羁旅行役之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感情基调多感伤愁苦,如《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2.长于铺叙,善于变换角度和层次,反复铺叙,工笔勾勒,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如《兰陵王·

柳》、《六丑·

蔷薇谢后作》。

3.字句精工雕琢,音律严格,风格更为典雅平正。

周邦彦词的影响

1.擅长写作咏物词,往往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

2.精通音乐,新创曲调五十多,在创新词调以及规范词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在词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方面,也对南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七章 

两宋之交的文学

李清照的词的成就

1.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主要表现青少年时期的闺中生活和爱情相思,前者如《如梦令》,后者如《一剪梅》、《醉花阴》。

后期主要写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痛苦心情,如《声声慢》、《永遇乐》。

2.独到的艺术特色。

(1)长于抒情。

善于创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

善于用日常的细节来展现内心的情绪,如《添字丑奴儿》;

(2)语言自然、新颖、凝炼,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开篇七组叠字等。

陈与义诗歌特点

以靖康之难为界,其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闲情逸致、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清峭高远,如《襄邑道中》。

后期多感伤时乱、忧国忧民之作,情调沉郁悲壮,风格雄浑深沉,如《伤春》。

吕本中在南渡诗坛的影响

1.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在宋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论诗主张“悟人”,提倡“活法”,力图纠正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端,对两宋之交的诗风转变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南宋产生了很大影响。

3.作品真实地记录了靖康之难中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具有史诗的价值。

第八章陆游与南宋中兴时期诗人

陆游诗歌的题材内容

1.呼吁抗战,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如《夜读兵书》、《金错刀行》;

对投降卖国的权奸的指斥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如《书愤》、《关山月》。

2.对日常生活的吟咏,如《游山西村》写农村生活,《临安春雨初霁》写江南春景和书斋生活。

3.表现真挚深沉的爱情,如《沈园》二首。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他常用奇特的运思、幻想的境界和夸张的手法来抒写怀抱。

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2、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精细、准确的刻画,把强烈的思想感情体现在鲜明的形象里,如《宝剑吟》。

3、语言简洁平易,圆转流畅,常能于平易处见工整。

如《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一联。

4、风格多样,以悲壮宏丽,雄浑奔放为主,同时又有清新明丽、含蓄隽永的特色。

5、各种诗体都擅长,七律、七古成就尤高。

“诚斋体”的特点

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

1.以“活法”作诗,富有创新精神,追求新的表达方式。

2.“师法自然”,将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射到自然万物上,发现万事万物的生机和灵性,如《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3.语言浅近明白,章法变化多端。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特点

1.将农事、农俗和农村存在的剥削等现实问题,与传统的田园诗相结合,总结了历史上农村题材的各个方面内容,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田园诗典范。

2.不象传统田园诗人那样隔着距离将田园作为审美对象,而是作为田园中的一员从切近的视角观察田园。

第九章 

辛弃疾与南宋辛派词人

辛词的题材内容

1.直接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壮志难酬的失意悲愤,如《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如《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表现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等内容,如《摸鱼儿》(更能消)。

4.表现救国理想和英雄怀抱,抒写英雄失意之悲的谴兴抒怀之作,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5.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表现村居生活情趣,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词的艺术成就

1.诗境的开拓和风格的创新。

2.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瑰丽、奇特的境界,如《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3.擅长于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隐微曲折地抒写内心,如《摸鱼儿》(更能消)。

4.大量使用典故,如《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5.高超的语言能力,广泛地吸收前代诗文、经史及当时口语。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1.豪放中见沉郁的风格是辛弃疾在艺术上最独特的贡献。

豪迈英武是其豪放词风的基本面,但词中同时抒写他英雄失意的悲愤沉郁。

2.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思想性格和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首先,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抗金英雄,词作也充满豪迈宏大的气概。

其次辛弃疾时时受到排挤打击,“孤危”之感、失意之悲使他的词往往满腔激愤、沉郁苍凉。

第十章南宋后期文学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1.在艺术上刻意求工,以谐婉的音调,青劲的语言,含蓄的笔致,创造清幽冷隽的意境,以抒写个人的身世飘零之感和相思离别之情,这方面的作品最能体现姜夔词的特色。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2.咏物词极善于把所咏之物和所写之景赋予种种动人情态,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结合得很完美,如《暗香》、《疏影》。

3.多写度曲,可以较为自如地抒情,较少受格律的限制,如《长亭怨慢》。

吴文英词的独特风格

1.善于表现梦境和幻觉,或是将实景化为虚幻,或将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梦幻般的境界,《八声甘州·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意象比较密集,词藻则比较浓艳,语言风格与梦幻似的意境,相得益彰,在艺术上体现出明显的独创性。

四灵诗派及其诗歌特点

1.“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

徐玑,号灵渊;

徐照,字灵晖;

翁卷,字灵舒;

赵师秀,号灵秀,以四人字号中都有“灵”字而得名。

2.诗歌特点

(1)诗缺少社会内容,主要是描写自然景色,表现悠闲生活情趣;

(2)模仿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雕琢字句,标榜野逸清瘦的诗风。

江湖诗派

一个以布衣身份流浪江湖的诗人群体,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的诗集《江湖集》而得名。

这一派诗人大多是生活面狭窄,对时事不甚关心,诗也多是交援干谒的游食之作。

以戴复古和刘克庄成就较高,诗名最著。

第十一章 

金代文学

元好问的诗歌成就

内容上多反映民生疾苦、抒发亡国悲痛。

艺术上继承发扬了杜甫诗歌的优良传统,如《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等。

《西厢记诸宫调》的成就

1.增加了很多情节,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2.通过描写崔张争取爱情自由的斗争过程,改变故事结局,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

3.成功地塑造了两组有着复杂联系又互相对立的人物形象。

4.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多变。

5.提炼民间口语,吸收古典诗词语汇,形成了朴素浑成、粗犷泼辣的语言风格。

第六篇 

元代文学

元杂剧的形式体制

元杂剧剧本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

每折由曲词、宾白、科范三个部分组成。

剧本的结尾则有题目正名。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

末、旦、净。

末扮演男性人,旦扮演女性人物,净多扮演男性,但也扮演女性。

一角主唱。

元杂剧演出一般全剧只有正末或正旦唱。

关汉卿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

按照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公案剧、女性生活剧、历史剧三类,主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包括:

揭露与批判社会黑暗,如《望江亭》写杨衙内依势挟权祸害良民,《蝴蝶梦》写权豪势要葛彪打死人不偿命。

充分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尤其对妓女形象有全面、真切的展现,如《谢天香》写妓女任人摆布的命运以及她们对婚姻的现实态度,《救风尘》则热情歌颂妓女赵盼儿的智慧与情义。

强调儒家的纲常伦理,肯定传统生活观念和道德,如《蝴蝶梦》肯定继母王氏的贤德抚前儿,《陈母教子》则宣传读书仕进,光宗耀祖的思想。

表达了对文士风流的欣赏,如《玉镜台》写名士温峤的风流多情。

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如《单刀会》歌颂关羽,表达正统史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继承、发挥了中国戏曲的谐谑传统,在剧本中大量使用插科打诨,调整剧作的气氛,加强人物形象,如《望江亭》第三折杨衙内一上场的滑稽表演,嘲笑了杨衙内的龌龊。

结构紧凑,情节富于变化。

情节设置的集中与波澜起伏使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效果强烈,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

擅于借助冲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如《望江亭》中谭记儿的智慧、胆识,在她与杨衙内面对的交锋中表露无遗。

语言自然、直白、不尚雕琢,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一向被视为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窦娥冤》简析

主题:

表达作者对社会颠倒黑白的强烈不满,强调对传统道德的肯定。

艺术上是关汉卿当行之作的代表:

(1)全剧对冲突的组织简练、紧凑,紧紧围绕窦娥的冤死设计情节、组织矛盾,以全部的笔力写她生命中最关键的事件。

同时在情节的推进中插入科诨,使剧情的展开张弛有致;

(2)窦娥形象鲜明,她的善良与刚强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一点地得到展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语言朴素、畅达,突出体现了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风格,如第一折中窦娥对命运的感叹,以平易的口语写出窦娥压抑在内心的寂寞与痛苦,与其市井人家普通寡妇的身份正相吻合。

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剧本共五本,第一本写张生与莺莺的一见钟情,第二本写孙飞虎抢亲,老夫人许婚又赖婚。

第三本写张生和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终于私定终身。

第四本写老夫人发现了张催私情,张生被迫进京赶考。

第五本写张生一举及第,还乡拆穿郑恒谎言,和莺莺成亲。

《西厢记》主题思想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剧本对这一主题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对“情”的强调、对“情”的热烈展现上:

剧中催张的爱情,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违背了长辈的意愿,他们只是两情相悦。

剧中催张的爱情没有世俗的考量,他们的感情超越了功名利禄。

剧本突出对催张爱情的描写,把“情”作为催张婚姻的唯一基础。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西厢记》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透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

利用曲词和宾白进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比如通过红娘对张生的嘲讽、对老夫人的谴责,表现出她口齿伶俐、心思聪敏;

通过张生的眼睛写红娘的外貌。

充分利用戏剧冲突来加以刻画,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如通过莺莺与红娘的误会性冲突,莺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现其矜持的性格。

通过催张的性格冲突表现莺莺内向谨慎、张生的外向疯狂。

《西厢记》结构方式

《西厢记》以每本四折为基础,以五本二十一折的篇幅,表现催张的爱情故事。

杂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以老夫人为另一方,构成基本的冲突线索。

以莺莺、张生、红娘三人间的矛盾,构成第二条线索,表现催张,尤其是莺莺战胜自我,实现爱情的复杂过程。

第一本、第三本着重表现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冲突。

第五本是两条冲突线索的延伸与结束。

全剧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相互推动,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西厢记》的语言

语言与剧情、与人物性格紧密相结合,有藻彩,有直白,各尽其妙,相得益彰。

如第二本第一折的【混江龙】借景抒发莺莺的春情,含蓄委婉,既符合莺莺大家闺秀的身份,也与莺莺内向的性格一致。

红娘的唱词比较生动、幽默。

曲词优美自然,融汇古典诗词不堆砌,提炼口语不粗俗。

比如著名的“长亭送别”里的曲子。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白朴《梧桐雨》杂剧的主题思想

《梧桐雨》敷演历史上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批判了唐明皇的耽于女色、享乐误国和目不识人,同时也对唐明皇失去爱妃的痛苦表达深深的同情。

白朴《梧桐雨》的抒情色彩

全剧情节安排张弛有致,几处重点的抒情场面均有充分的展开,比如第一折七夕的欢会、第二折的小宴、第四折雨中的思念。

唱词清丽自然,朴素却不缺乏文采。

尤其是第四折抒写唐明皇深挚的思念之情,或直接写内心,或借景抒情,使剧本带上浓郁的抒情气息。

《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形象

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如嬷嬷发现她与裴少俊私会时的坦然承认自己的爱情。

勇敢维护自己的尊严如对裴尚书的斥责反驳。

《汉宫秋》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