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601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不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做完后也不愿检验,书写潦草,小数点写成顿号,“0”,“6”不分,口算、演算时马马虎虎。

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原因。

四、个性特征的差异。

心理学指出: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学生性情沉静、温和,反映敏捷,情感和行为较为稳定;

而有的学生则性情急躁、易变,反应迟缓,情感和行为较不稳定。

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不一样的计算表现。

前一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做到注意集中、思路清晰、认真仔细,能自觉检查并及时纠正计算错误,计算能力比较强。

而后一类学生则恰恰相反。

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去成全每一个学生。

我的做法是:

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即在计算前先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要静下心来,我要争取一遍就做到最好。

”久而久之,学生的急躁情绪便被克服了,取而代之的是冷静与细心。

三.习惯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

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小数点像“苍蝇屎”无法辨认,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

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

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1)弄清算理,以理驭法。

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根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

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加强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

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

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强化记忆。

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这些常用数据有:

①乘法中的特殊积。

如5×

2=10;

25×

4=100;

125×

8=1000等。

②1~20的平方数;

1~5的立方数。

③π~10π的积。

④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

1/4=0.25=25%;

1/8=0.125=12.5%;

1/20=0.05=5%等。

(4)强化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训练的方式很多,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方式1:

看算式,口述运算顺序。

如,4×

1.1+4.9,运算顺序是:

先算4×

1.1的积,再算积与4.9的和。

方式2:

看算式,写运算顺序。

如,2.5×

〔(5.6-2.4÷

0.6)+3.2〕,顺序为:

除——减——加——乘。

方式3:

给定算式,按运算顺序的要求加括号。

如,给定算式0.22×

5.7+3.5÷

0.5-0.16。

①顺序要求:

加—减—乘—除,0.22×

(5.7+3.5)÷

(0.5-0.16)。

②顺序要求:

加—减—除—乘,0.22×

〔(5.7+3.5)÷

(0.5-0.16)〕。

③顺序要求:

减—除—加—乘,0.22×

〔5.7+3.5÷

④顺序要求:

加—除—乘—减,0.22×

0.5(5)强化简算。

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的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目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必然要做繁琐的通分,若能观察算式特点,就可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6-5又23分之18=5/23,从而避免了繁琐的通分,既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又提高了计算速度。

(5)加强对比。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10×

1/10÷

10×

1/10与(10×

1/10)÷

(10×

1/10),1。

8-1.8×

0.3与(1.8-1.8)×

0.3,338-145-55与338-145+55等,通过对比习,引导学生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排除了强信息带来的干扰,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

(6)重视分类整理。

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

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觅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7)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8)培养认真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

审题时做到:

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

确定运算顺序,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想一想哪步用口算,哪步用笔算,能否简便计算,如何简便计算。

笔算时做到:

沉着、冷静,遇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不急不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

认真书写,整洁清楚,格式规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

(暂停)

2、师:

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你会算吗?

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

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

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

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

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

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

2=56(米),15×

2=30(米),56+30=86(米)

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

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

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

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

互相说一说。

(4)26+14=40(米),40×

2=80(米)

4、师:

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

在小组里说说看。

第三段:

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

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

草坪的边长是20米。

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1)20+20+20+20=80(米)

(2)20×

4=80(米)

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

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

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

为什么?

第四段:

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

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

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

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

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

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

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

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

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

活动要求是:

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

(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

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

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

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

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

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

6、师:

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

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

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你还有什么收获?

八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求平方根4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在前面我们已学过平方根的概念,现在已掌握了一些数的平方根,如4,25,0.01,等数的平方根,但对于如:

2,3,,0.3的平方根就不能像前面的数那样容易求解了,只能用根号表示。

具体的值或近似值如何求解的?

在乘方时曾讲过毅力计算器求解,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何用计算器求解一个数的平方根。

复习提问学生有关乘方如何用计算器运算的步骤。

熟悉计算器基本键的`功能。

现在讲计算器打开,按键,屏幕上显示“0”此时可以进行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的值。

分析:

首先要学生熟悉计算器基本键的功能,对于平方根运算尤其要掌握“2F”的功能。

解:

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

小结:

在求解的过程中,由于要用到这个键上方的功能,这就需要用上方标有“2F”的键来转换。

例2.用计算器求的值。

(保留4个有效数字)

由于计算器的结果较精确小数的位数较多,在遇到开方开不尽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计算结果一律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例3.用计算器求的值。

因为计算结果要求保留4个有效数字,

例4.用计算器求1360.57的平方根。

用计算器求1360.57平方根的步骤如下:

这里要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用计算器求的式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例5.用计算器求值:

本题是由加、减、乘方、开方运算的混合运算题,由于计算器能自动识别运算顺序,故按键顺序与书写顺序完全一致。

按键的顺序是:

显示612.65685

≈612.7

练习:

求下列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1)49;

(2)0.81;

(3)1.5376;

(4)5;

(6)260;

(7);

(8)101.38

六.总结

利用计算器求解既快又精确,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步骤执行。

特别注意要用到第二功能键,首先要先按“2F”在按需要的键。

由于各种计算器的键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要注意操作顺序,查看说明书熟悉各键的具体功能。

八.作业

教材A组1、2、3

九、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整数,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灵巧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运算定律使四则混合运算简便。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的特点,恰当、准确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3.8+1.22.541.58

1.50.30.64+0.167.6+0.24

5-1.81.25803.64

6.3+2.45+3.73.56-1.57-0.43

0.87125(2.5+0.9)4

(1.5+0.25)4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说出依据)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结引入

我们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82.58+1.81.42

1.观察算式特点

2.学生试做

方法一:

1.82.58+1.81.42方法二:

=1.8(2.58+1.42)=4.644+2.556

=1.84=7.2

=7.2

3.观察比较:

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一种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只是根据一般的运算顺序)

4.练习

1.82.58+1.81.42+0.5

=1.8(2.58+1.42)+0.5(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对简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题:

填同一个数

□-□+□+(□□□-□)=10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二)新兴煤矿七月份产煤4.85万吨,八月份产煤5万吨,九月份产煤5.65万吨。

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