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528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般只用过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币,极个别家庭比较好的学生有时拿过5元的人民币,对于更大面额的,家长不会放心地教给学生。

  因此人民币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云里雾里,首先是人民币的换算,学生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一到作业上这些知识就全抛到九霄云外了。

比如:

  2元=()角,1元3角=()角,

  30角=()元,46角=()元()角。

  其次是换钱,学生在换钱时,脑子了就会一片糊涂,无从下手,只有发呆的份。

其实他们平时在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时却数得特别好,在钞票面前就全都失灵了。

于是我就告诉学生换钱就是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我还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摆着手指头说一说。

一张10元的能换()张1元的,换()张2元的,()张5元的,学生读完题后,开始和我一起掰手指头数起来。

  第三是付钱,拿真钱学生清清楚楚,一到练习就开始乱了阵脚,不知付了多少,怎么付钱。

一支铅笔3角钱,一本日记本1元1角钱,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日记本共要多少钱,怎么付钱?

学生都会计算:

3角+1元1角=1元1角,但是不会表达怎样付钱。

有几个学生居然说:

拿一张1元的和一张4角的,我为他们见过4角的人民币吗?

他们摇摇头,但是下次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四是解决实际问题,弄不清付的钱、买物品的钱以及找回的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模拟开商店时让学生分组来当顾客和收银员,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表现的还很不错。

看来,现实和课堂有很大差距,可是为什么要对一年级的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弄的那么复杂?

只要生活经验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根本体现不出这两种策略的优越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情绪,认为这是多此一举。

讲解时,我这样问学生:

试想一下,在这里的杂志的价钱不是5、6、7、8这些一位数,而是两位数,让你凑成的数也不是13元,而是更大的数,你还能一眼看出答案吗?

有的学生说能,有的说不能,说能的口算能力比较强,说不能的口算能力比较差。

对说能的要表扬,“看来你的口算能力非常强,老师的口算能力不是很好,我就不能一眼看出答案,我还得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们想学这些方法吗?

”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和说不能的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说能的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想老师口算能力不强,能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也要学学。

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任选两本,假如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说明比13多了,肯定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换哪种呢,还得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例如还要6元的,那就得换8元的,把8元的换成7元的,这要正好13元;

例如还要8元的,那就得把6元的换成5元的。

使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

反之,刚好选的是5和6,这两个数都选小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大一点的数。

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接着再教学罗列策略,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

通过这个两种策略的学习,培养学生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从本课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参与率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

反思整节课,我感悟到这节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教学认识1元和元以下人民币人事时,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

“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我立刻抓住机会提问:

“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小学教学中强调进行学科整合。

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有很浓的生活味和活动味,但又得上出数学味。

本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有效地进行了科学的整合,设计了“羊村运动会”为主线,把人民币的认识和元、角、分进率通过故事串起来教学,充分体现数学课中有活动,在活动中学数学。

  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

在本课中我能把枯燥无味的取币、换币、付币活动溶入到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

  三、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给与学生探索的空间。

  人民币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和使用的,但有关的知识又知道得不多。

本课通过说一说、拿一拿、练一练等一系列的活动,给予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1、从教案的初稿到终稿,修改了近10几次。

虽然最后的教案还不是很完善,但这里面却容纳着我的一些想法和创新,也包含了我对一年级数学的理解。

它在我心目中非常成功。

而且在修改教案的过程,试讲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

不单单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低年级学生,乃至小学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最初的一份教案,我是这样引入的:

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小朋友买东西不知到怎样付钱,引出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人民币。

但备好后通过翻阅一些资料才了解到,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

但是缺乏对人民币的清晰,系统的认识。

虽然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于是,我将引入改为“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付钱的场景,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认识人民币。

”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初步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小老师训练检查同学们的预习。

  3、为了充分体现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巩固新知部分我特意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故事的设计中有认识人民币的训练,有付钱的训练,有换钱的训练,还有检查1元=10角的训练。

在其中还渗透了节约的教育,购物文明的教育。

可以说灵感是在长期对一件事深思熟虑时的自然流露。

  4、但从两次试讲的效果中我发现了许多欠思考的地方。

如,1虽然考虑了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新知,但观察角度方面不够宽泛,深度欠缺。

2虽然本节课我有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但在实际操作时,我给他们的时间和指导不够,小组学习有待提升。

3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5、给我下段工作的一些启示:

1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

2多了解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脑子里将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脉络。

将自己10年的教学历程取精华,去糟粕,扬长避短。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

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为单位进行的各种购物练习。

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学会简单购物,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节课中把学知识和用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

如:

怎样将不同面值的钱整齐地归类;

用1元1角钱买玩具,有多少种取钱方法;

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轻松、愉快地认识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

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在教学上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

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导入部分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问:

“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b、新授部分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c、换钱游戏:

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分两层

  第一层开放题:

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

最后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第二层“小小超市”:

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在情境教学中进行,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今天数学学习《认识人民币2》。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人民币的学具。

整节课我设计了3部分,先是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再是数钱,最后是换钱。

数钱环节,学生特别兴奋。

我说钱数,学生快速摆出,比一比谁摆的快,再看看同桌的摆法是否相同,在看看小组中有几种摆法。

学生会摆钱了,自然就会数钱了,紧接着的看图说钱数的练习题顺利就过了。

  换钱环节,我让男生拿一张一元钱,女生想办法用五角钱换男生的一元钱,看谁最先成功。

很快学生就兴奋起来。

我的话音一落,就有学生举起手来。

再让男生说说为什么同意对换。

很快就得出了1张1元钱能换2张5角的。

同样再进行其他面额的对换游戏。

一节课学生在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总结了本课的知识点。

  这节课我和学生们都很轻松,快乐。

学具的使用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今后的数学课我会尽量让学生准备学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认识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学。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见得多用得少,特别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悉。

  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一、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现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果断地决定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重点主要教学。

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

  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单介绍,促进学生自主迁移、灵活应用。

  二、这节课以“知识竞答”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如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用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

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叉互动。

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

  学生在学会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的学习。

一个颁奖活动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着。

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殊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分币虽然已停止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

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基础及经验基础。

因此,我让学生猜测。

学生很顺利地进行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

在最后揭晓知识竞答比赛结果时,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跃,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我时刻关注学生,激励评价。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

当学生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认识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

“你观察真仔细,说的也很清楚。

”为其他学生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

还不断的变换语言:

真聪明、太了不起了、回答得真出色等等。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

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这节课不足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

为了弥补不足,我还要联系家长配合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达到最终的目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这是第三次磨课,感觉自己进步很大,会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怎么结合。

现在闭着眼睛都是想这句话该怎么表达,怎么说孩子喜欢听,怎么说孩子能听懂。

这就是磨课带来的收获吧!

现在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进行一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始我出了一个谜语引起本课课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在认钱、换钱、购物这些过程中,均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无论哪一个情境的创设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丝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学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体验。

  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游戏,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们喜欢活动体验和游戏体验,喜欢好玩的课堂,我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学生用手触摸学具,用游戏感受开心气氛,在玩的过程中就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

  在换钱的过程中,我在向学生渗透着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这种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后续学习知识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日后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让这些数学思想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一种支撑。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缺点,比如说教师语言不够规范,有时候有点随意;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单一,都是“你真棒!

”“不错!

”这几句评价语。

而且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还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

总之感谢这次磨课活动,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有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1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

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

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

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

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

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习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

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

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

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

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2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

小朋友,你们看看刘老师,有什么发现?

  生:

今天老师穿了新衣服,挺好看的。

是吗?

谢谢!

这件衣服我是在海盐的超市里买的。

小朋友,你买过东西吗?

  生纷纷回答。

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

  生回答钱,钞票等。

我国的钱就叫人民币(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继续边用课件演示边向学生介绍美国的叫美元、日本的叫日元、香港的叫港币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人民币”。

  [评析:

由师生的谈话来展开教学,比较自然。

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的购物、付款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以找准知识的起点。

在介绍人民币时,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美元、日元、港币,不但使学生拓宽了眼界,更使学生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并且货币的名称也不相同。

]

  片段二、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封,倒出里面的东西,看看是什么。

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2)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把不认识放在旁边。

(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把各小组不认识的请其他小组里的同学帮忙,并说说怎么认的?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让学生把不认识的拿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认一认。

本来估计大面额的可能学生会有困难,结果恰恰是分币学生不认识的比较多。

学生一个劲地追问,“老师,5分是5角吗?

”“老师,这些钱可以在哪里用呀?

由于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估计不足,所以在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够好。

  2、再认人民币

  

(1)你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学生动手操作

  (3)展示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展开教学。

使学生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

  (4)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拿人民币,其他三人说面值。

让学生给人民币分类,通过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使学生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的时间,进而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片段三、

  1、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超市去看看。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其价钱。

  2、如果想买一块橡皮,应该付多少钱?

可以怎么付?

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那个同桌想出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

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1元10角

  2个5角

  5个2角

  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1个2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