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docx
《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
课题:
6.1.1有序数对
(1)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通过学习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2.难点:
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任务导读单:
阅读P38—40页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本章彩页,说明类似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同学的位置,从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观察分析P39页彩图,说明座位上的“7排9号”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排9号”的含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在影剧院里,第个座位上必需用“_____个数字”来确定座位的位置.
3.在教室里你跟同学说明你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A.阅读P40页中“思考”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_,
B.按教材中约定,观察图6.1-1,并在图中标注位置,(1,5),(2,4),(4,2),(3,3),(5,6)分别用:
A.B.C.D.E.其中(2,4)和(4,2)是表示___同的位置,这说明交换数对的两个数的顺序,数对所表示的座位就______了,也就说明数对的两个数是有序的
C.归纳:
有序数对:
我们把这种________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这两个数各自表示____________.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标训练:
1.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与2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5)
(3,5)(4,5)
(5,5)(5,4)(5,3)
(5,2)”
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条路线,请你画出这条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
2.我们规定向东和向北方向为正,如向东走4米,再向北走6米,记作(4,6),则向西走5米,再向北走3米,记作___________;数对(-2,-6)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
A
4大道
3大道
B
2大道
1大道
1街
2街
3街
4街
5街
6街
3.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
(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
分析:
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_____,后一个数表示______。
解:
其他的路径可以是:
(3,5)→(___,__)→(___,__)→(___,__)→(5,3);
(3,5)→(___,__)→(___,__)→(___,__)→(5,3);
(3,5)→()→()→()→(5,3);
(3,5)→()→()→()→(5,3);
(3,5)→()→()→()→(5,3);
四、下节问题生成单:
课题: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1)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道横轴、纵轴、原点、横坐标、纵坐标、坐标等概念.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2.难点:
领会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任务导读单:
阅读P40—42页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
规定了原点、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___________.
2.如图,
(1)点A所表示的数是______,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
(2)在图中画出点C、点D、点E,分别表示-2、0、5.
3.仔细阅读分析P41页的“思考”的问题,说明图6.1-4是两条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rectangularcoordinatesystem).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x-axis)或横轴,习惯上取向___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y-axis)或纵轴,取向___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______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原点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
4.如图6.1-4中,我们把有序数对(3,4)叫做点A的坐标,点A的坐标是(3,4),其中第一个数3叫点A的___坐标,其中第二个数4叫点A的____坐标.记作A(3,4),点B的横坐标__纵坐标__,记作B(__,__).点C的横坐标___纵坐标___,记作______,点D的横坐标___纵坐标___,记作______.自己在图上点出不同的几点并标明各点坐标.真正体会到坐标的含意与确定的方法.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A.横(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B.横(或纵)坐标为0的点位于哪个坐标轴上?
3、达标训练单:
1.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的坐标,点的坐标实质是________.其中第一数表示某点的_________,其中第二数表示某点的___________.
2.如课本43页练习图,填空:
(1)点A的坐标是(,),点A横坐标是____,纵坐标是____;
(2)点B的坐标是(,),点B横坐标是____,纵坐标是____;
(3)点C的坐标是(,),点C横坐标是____,纵坐标是____;
(4)点D的坐标是(,),点D横坐标是____,纵坐标是____;
(5)点E的坐标是(,),点E横坐标是____,纵坐标是____;
(6)点F的坐标是(,),点F横坐标是____,纵坐标是____.
3.想一想,再填空:
(1)原点O的横坐标等于______,纵坐标等于_______;
(2)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_______;
(3)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等于______.
4.如图,填空:
(写出各点的坐标)
(1)点A的坐标是(____,___)
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2)点B的坐标是(____,___)
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3)点C的坐标是(____,___)
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4)D(___,___)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5)E(___,___)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6)F(___,___)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7)G(___,___)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8)H(___,___)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9)I(___,___)横坐标是_____,纵坐标是_____.
三、下节问题生成单:
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
课题: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2)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知道四个象限、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难点:
四个象限、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二、教学过程:
1.任务导读单:
(阅读P41—4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填空:
(写出各点坐标并说明横、纵坐标)
(1)A(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2)B(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3)C(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4)D(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5)E(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6)F(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7)G(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8)H(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9)I(____,___)横坐标:
_____,纵坐标:
_____.
2.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
坐标轴把这个平面分成了__、__、__、__等___部。
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___________象限.
(在图上用文字标明各象限名称)
说明上题中A、B、C、D、E、F、G、H、I各点,
属于第一象限:
_______________
属于第二象限:
_______________
属于第三象限:
_______________
属于第四象限:
_______________
另外点__________在_____上,点________在______上.
3.阅读P42页例题,同组同学说明如何确定各点的坐标,
并分别说明A、B、C、D、E各点根据坐标如何找到点的位置的。
4.P43页中“探究”建立直角坐标系过程:
如图6.1-7以点___为原点,__________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y轴是__________直线.各点坐标分别为:
A(),B(),C(),D().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A: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B: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3.达标训练单:
1.如图,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1)点A在x轴上方,y轴左侧,距离x轴
4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2个单位长度;
(2)点B在x轴下方,y轴右侧,距离每条
坐标轴都是3个单位长度;
(3)点C在y轴上,位于原点下方,
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
(4)点D在x轴上,位于原点右侧,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
A(______)点A位于_____象限内.B(_____)点B位于___________
C(_____)点C位于___________.D(_____)点D位于___________
2.填空:
(1)点A(2,-3)在第_____象限;
(2)点B(-2,3)在第_____象限;
(3)点C(2,3)在第_____象限;(4)点D(-2,-3)在第_____象限;
(5)点E(0,3)在__轴上,而且在__半轴上;(6)点F(0,-3)在__轴上,而且在__半轴上;
(7)点G(4,0)在__轴上,而且在__半轴上;(8)点H(-4,0)在__轴上,而且在__半轴上;
(9)点O(0,0)在___轴上,又在___轴上.
4.作业布置:
课本P—25.2,3,4
三、下节问题生成单:
课题: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会通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
2.难点: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二、教学过程:
1.任务导读单:
(阅读P49—50页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P49页“思考”分析回答问题并在图中画出你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叙述如何建立的)
2.试着完成P49页“探究”,在提供的方格中画出题目中的学校、家等,在我们画图中看做_____(填:
点或面)
3.归纳:
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______为原点,确定_____、_____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_________;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和各个地点的______.
应注意的问题: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A.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
以何参照点为原点?
B.如何确定x轴、y轴?
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3.达标训练单:
如图(配练习题),图中标出了学校的位置,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50m,扎西家、平措家、卓玛家的位置是:
扎西家:
出校门向东走150m,再向北走200m.
平措家:
出校门向西走200m,再向北走350m,最后向东走50m.
卓玛家:
出校门向南走100m,再向东走300m,最后向南走75m.
(1)请在图中标出扎西家、平措家、卓玛家的位置;
(2)选扎西家所在位置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图中标明学校、平措家、卓玛家的坐标.
(3)选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图中标明扎西家、平措家、卓玛家的坐标
4.作业布置:
课本P—29.2,3,
三、下节问题生成单:
四、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
课题: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1)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知道点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2.经历探究过程,知道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2.难点:
探究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1.任务导读单:
阅读51—52页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完成P51页“探究”,说出你得到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探究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3.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_________________;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___________.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A.在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达标训练单:
4.如图,
(1)把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
到点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点A1的坐标是(,);
(2)把点A(-2,-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点A2,在图上标出这个点,点A2的坐标是(,);
(3)把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3,在图上标出这个点,点A3的坐标是(,);
(4)把点A(-2,-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4,在图上标出这个点,点A4的坐标是(,);
(5)经过上面的探究,你发现点平移后坐标变化有什么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把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点,对应点的坐标是(,);把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点,对应点的坐标是(,);把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点,对应点的坐标是(,);把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点,对应点的坐标是(,).
5.填空:
(1)点A(2,3)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点A1的坐标是(,);
(2)点A(2,3)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点A2的坐标是(,);
(3)点A(2,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3,点A3的坐标是(,);
(4)点A(2,3)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点A4的坐标是(,).
6.填空:
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的坐标是(,);点B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C的坐标是(,).
7.填空:
点P(2,-3)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点Q的坐标是(,).
8.如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把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点C的对应点C1的坐标是(,),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1B1C1;
(2)把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点B的对应点B2的坐标是(,),点C的对应点C2的坐标是(,),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2B2C2.
4.作业布置:
课本P—32.2,5,
四、问题生成单:
课题: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2)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发展同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培养同学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2.难点:
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1.任务导读单:
阅读P51—53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研读P51页例题有关内容,说明:
三角形A1B1C1是由三角形ABC向_____平移______单位长度等到的.同样三角形A2B2C2是由三角形ABC向_____平移______单位长度等到的.
2.体会例题中的作法和变换意义,完成P52页“思考”。
(在右图中画出来)
3.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_____(或____)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或向_____)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纵坐标都_____(或____)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或向_____)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A.平移一个图形和平移一个点有何关系?
B.怎样通过平移一个点来平移图形?
3.达标训练单:
1.如图1所示,将点A向右平移向()个单位长度可得到点BA.3个单位长度B.4个单位长度;
C.5个单位长度D.6个单位长度
2.如图1所示,将点A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将重合于图中的()
A.点CB.点FC.点DD.点E
3.如图1所示,将点A行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将点B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B′,则A′与B′相距()
A.4个单位长度B.5个单位长度;C.6个单位长度D.7个单位长度
4.如图1所示,点G(-2,-2),将点G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G′,则G′的坐标为()A.(6,5)B.(4,5)C.(6,3)D.(4,3)
5.已知△ABC,A(-3,2),B(1,1),C(-1,-2),现将△ABC平移,使点A到点(1,-2)的位置上,则点B,C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
6.已知点A(-4,-6),将点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则A′的坐标为________.
7.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中,A(-1,2),B(3,2),C(3,-2),则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
8.如图所示,△A′B′C′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中任
意一点P(x1,y1)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x1+6,y1+4),
求A′,B′,C′的坐标.
4.作业布置:
课本P—32.2,3,
四、问题生成单:
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