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0759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长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3.5°

纬线:

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最南界线

66.5°

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90°

南北极点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

两条正对的经线可以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能平分地球。

(2)经度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西各分180°

,称为东经(E)和西经(W)。

东西经180°

是重合的,通常把它叫做180°

经线。

特殊的经线0°

经线:

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

此线以东为东经,此线以西为西经

180°

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止点线。

此线以西为东经,此线以东为西经。

20°

W,160°

E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

W向西至160°

E的范围是西半球;

W向东至160°

E的范围是东半球。

 

利用经纬网定位

球面经纬网;

网格状经纬网;

极地经纬网

地球的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

24小时

(3)绕转中心:

地轴

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半球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导致昼夜不断更替。

(2)时间差异: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导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即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地球的公转

太阳

公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季节变化

根本原因: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球、冬四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3)昼夜长短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地区

夏至日

夏至日至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最大

由大变小

最小

由小变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最大,其他时间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或接近而变小

或变大

(5)五带的划分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2)注意:

①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距离和内容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

②方向判定的三种方法: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3)选择合适的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

(1)判读地势高低与坡度的陡缓

(2)判断山体地形部位

(3)地形剖面图的实际应用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

(2)五种陆地地形的判读

地形剖面图

(1)作用:

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坡度起伏的状况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七大洲

(1)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和面积如图

(2)各大洲之间的界线

四大洋

四大洋的形状、大小、名称、位置和特征

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运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海陆变迁的例证

(1)地震、火山是人们直接能感受到的地壳运动

(2)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4)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

(5)渤海海底发现了长约7千米的海河古河道遗迹

(6)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森林遗迹

(7)荷兰和日本等国家的填海造陆

大陆漂移学说

(1)提出者:

魏格纳

(2)内容: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在一起的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

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

①由岩石圈组成的地壳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2)六大板块名称及运动方向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常见的表示天气的谚语或诗句

(1)与天气有关的谚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2)与气候有关的诗句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山前桃花山后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卫星云图的判读

蓝色—海洋;

绿色—陆地;

白色—云区(颜色越白云层越厚,表示该地可能为阴雨区)

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以北半球为例,陆地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低月均温出现在2月,;

陆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

海洋最高月均温出现在8月)

(3)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的判读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②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地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4.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①气温:

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②降水: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

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夏季相反

沿海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3)海陆位置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人口的增长

(1)自然增长率:

通常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的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工农业发展的基础、城市、交通条件、政治因素等

人口问题

不同人种的分布

世界主要的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

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主要语言的分布

三大宗教

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标志性建筑是教堂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代表性建筑是佛塔

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区位与自然环境

(2)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

(3)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

(4)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布

发达国家:

数量少,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北部

发展中国家:

数量多,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位置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81°

N~11°

S,跨寒温热三带;

29°

E~170°

E,跨越东西半球海陆位置:

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界线

海峡(运河)名字

沟通的大洋

隔开的大洲

白令海峡

北冰洋——太平洋

亚洲——美洲

土耳其海峡

黑海——地中海

欧洲——亚洲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大西洋)——红海(印度

洋)

亚洲——非洲

世界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

(2)世界最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3)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

(4)世界陆地最低点:

死海(海拔-415米),

(5)世界最大的湖泊:

里海(咸水湖),

(6)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俄罗斯],

(7)世界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8)世界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

地形与地势

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为主,占全洲的3/4,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地势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特征

流入海洋

代表河流

北冰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太平洋

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湄公河

印度洋

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特点:

1、气候最复杂;

2、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3、季风气候最显著

亚洲气候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亚洲分区

亚洲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季风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

发展不均衡

(1)各国各地区差异很大

历史原因:

曾被殖民统治的国家落后

自然原因:

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快

(2)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

三类产业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