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074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docx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第1篇:

高中物理教案高中物理教案模板

【篇1: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精选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内容:

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

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矗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

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尝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

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

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

上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

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实施过程:

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块磁钢,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钢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

2、演示“磁悬副小实验

师:

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

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磁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

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

师:

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1、天然磁石(成分:

fe3o4)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3、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

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篇2:

高中物理电子教案模板-副本】

授课时间:

2013年6

月27

【篇3:

高中物理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编写说明

一、教案编写应明确的几个概念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培养计划,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提纲挈领地叙述有关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

2、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是集体研究的结果,由所有任课教师,有关人员集体研讨确定,主要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措施,确定课序、教学目的、教学周次和教学时数、课内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参考资料的推介和教具的选用,形成的教学进度表。

3、教案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也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

其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的导向、规划和组织,是课堂教学规划的蓝本。

此外,还有三个附带性作用:

一是备忘录作用。

由文字载体保存的信息可供随时提取或查阅;二是资料库作用。

从长远角度看,教案中保存着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珍贵材料,以及自身的经验与心得,积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资料宝库;三是教改课题源作用。

教案的丰富案例、精心思索过的问题、教学后的得失体会等往往成为教师选择教改研究课题的源泉。

4、讲稿

讲稿是丰富和细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教学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案的具体化。

讲稿与教案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讲稿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

二是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

三是在内容上,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

四是在表现形式上,讲稿篇幅较长,教案则是几百字或千余字即可。

二、教案编写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撰写教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

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其次要注意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专著、学术杂志、学术网站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

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

第三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编写教案要在教学大纲、教材和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教学设计思想,处理好教什么和学什么?

如何教和如何学?

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

即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问题。

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

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计划。

教案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

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

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4、教学进程:

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在这五个因素中,教学进程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三、教案编写的形式和内容1、教案总体要求

(1)教案首页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总学时、课程类别、授课教师、授课专业和授课班级等。

(2)教案可大可小,或详或略。

建议首先以章为单位编写教案,然后再按每一章中各节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编写每一课时单元(一般为2学时)的授课教案。

2、每章教案编写的具体内容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包括:

教具、图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6)本章的主要参考资料;(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3、每一课时单元授课教案编写的具体内容

(1)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到知识点);

(2)本次课的教学方式(手段);(3)本次课的师生活动设计;(4)本次课的板书设计;(5)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6)本次课的作业布置等。

4、由于课程类别、教学内容、教师个人风格的差异,教案书写的具体格式不作统一的规定,且章节备课和课时备课、教案和讲稿均可合二为一,但必须包含上述主要要素。

四、教案格式推荐

文本教案格式推荐附后。

表格式文本教案推荐模板①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教案(首页)

教研室(系):

表格式文本教案推荐模板②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

第2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7向心力5.7向心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

(二)进行新课

1、向心力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心力”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

2、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列举并分析实例,体会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

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v

2投影向心力表达式:

Fnm或Fnmr2

r点评:

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验:

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实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实验器材有哪些?

2、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4、实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

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发现并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

分成小组,进行实验,独立验证。

点评:

让学生亲历实验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活动:

听取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1、实验的过程中,多项测量都是粗略的,存在较大的误差,用两个方法得到的力并不严格相等。

2、通过实验我们还体会到,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具有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

它是效果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

在圆锥摆实验中,向心力是小球重力和细线拉力的合力,还可以理解为是细线拉力在水平面内的一个分力。

教师活动:

实例分析:

说明以下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

1、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2、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

3、在圆盘上放一个小物块,使小物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小物块受几个力?

向心力由谁提供?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于竖直方向小球不运动,故重力、支持力合力为零,那么水平方向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效果由水平面上的绳的拉力效果来提供.

2、月球和地球间的引力提供月球运转的向心力

3、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点评:

通过实例分析,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54页“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自己感受向心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

按照“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介绍,独立操作,在实验中获得体验。

点评: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教师活动:

向心力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吗?

为什么?

学生活动:

思考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言,点评。

教生活动:

设疑:

我们在“做一做”的实验中,通过抡绳子来调节沙袋速度的大小,不就说明向心力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吗?

这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课本,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点评: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教师活动:

对于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简化处理?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并结合图6.7-4的提示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

对学生注重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

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钉两个钉子A和B,相距20cm.用一根长1m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钉子A上.开始时球与钉子A、B在一直线上,然后使小球以2m/s的速率开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N,那么从开始到绳断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球每转半圈,绳子就碰到不作为圆心的另一颗钉子,然后再以这颗钉子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半径就减少0.2m,但速度大小不变(因为绳对球的拉力只改变球的速度方向).根据F=mv2/r知,绳每一次碰钉子后,绳的拉力(向心力)都要增大,当绳的拉力增大到Fmax=4N时,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min,则有

Fmax=mv2/rmin

rmin=mv2/Fmax=(0.5×22/4)m=0.5m.绳第二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6m,第三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4m.所以绳子在第三次碰到钉子后被拉断,在这之前球运动的时间为:

t=t1+t2+t3

=πl/v+π(l-0.2)/v+π(l-0.4)/v=(3l-0.6)·π/v=(3×1-0.6)×3.14/2s=3.768s答案3.768s说明需注意绳碰钉子的瞬间,绳的拉力和速度方向仍然垂直,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绳的拉力随半径的突然减小而突然增大.[例2]如图所示,水平转盘的中心有个竖直小圆筒,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转盘上,A到竖直筒中心的距离为r.物体A通过轻绳、无摩擦的滑轮与物体B相连,B与A质量相同.物体A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正压力的μ倍,则转盘转动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物体A才能随盘转动.

解析由于A在圆盘上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外力必然指向圆心,而其中重力、支持力平衡,绳的拉力指向圆心,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半径或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当A将要沿盘向外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指向圆心,A的向心力为绳的拉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即

F+Fm′=mω12r由于B静止,故F=mg

由于最大静摩擦力是压力的μ倍,即Fm′=μFN=μmg由①、②、③解得ω1=g

(1)/r;

③当A将要沿盘向圆心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沿半径向外,这时向心力为:

F-Fm′=mω22r

由②、③、④得ω2=g

(1)/r.要使A随盘一起转动,其角速度ω应满足

g

(1)/r≤ω≤g

(1)/r

答案g

(1)/r≤ω≤g

(1)/r

说明根据向心力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哪些力提供了它需要的向心力.第3篇:

最新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模板[优秀]根据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教师也要制定好自己的教学计划。

怎样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模板。

一、基本情况概述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

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特点:

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感兴趣,电学知识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因而电学放在第一学年,还有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

  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立“科学世界”栏目,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二、教学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第4篇:

高中物理教案:

功高中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

第1页/共8页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

什么叫做功?

谁对谁做功?

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

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

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

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

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

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

W=Fs。

就此再进一步提问:

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

与同学一起分析并

第2页/共8页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

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

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

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