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024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庐山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庐山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庐山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庐山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实习报告.docx

《庐山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实习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实习报告.docx

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理学学科的特性,2014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34名同学集体参加了由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组织的2016年暑期实习课程。

此次实习目的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工作方法与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地貌地理、地质地理、气候水文地理、植物地理和土壤地理野外调查的方法和基本技巧,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回答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为以后从事地理有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选定庐山地区进行地貌地理学、地质地理学、气候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3S”信息科学的野外实习。

二、实习内容

(一)自然地理学

1、实地考察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

2、野外正确辩别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侵入岩与喷出岩及其中主要矿物类型;

3、正确使用罗盘等设备识别和确定庐山典型岩层、构造及其产状要素、接触关系;

4、根据实习成果,分析庐山地壳运动的一般特征;

5、认识庐山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6、观察庐山地貌的分异与分布规律;

7、初步分析庐山地貌与旅游资源关系及其对庐山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8、调查庐山的河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9、观测山区河流沉积物特征;

10、观察山地河流流水作用特征、河流袭夺及其成因;

11、参观庐山植物园,认识本地区主要代表性植物的种属;

12、观测当地的土壤剖面,采集和处理土壤取样;

13、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结构特征和PH值;

14、根据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的成土过程;

15、认识气象气候特征指示、空间分布及其与其他自然、人文要素的关系;

16、考察本地区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分布规律;

17、观察山地与平原(低地与高地)、阳坡与阴坡植被特征,分析植物生态和环境的关系。

18、学习水体要素特征的描述、区域水文特征以及与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19、观察庐山的垂向分布,认识地域的分异规律。

(二)“3S”信息科学

1、通过庐山地域的遥感影像的判读及野外调绘,将遥感影像与实际地理现象对照判读,认识、了解和研究庐山地域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相互联系,并掌握从遥感影像识别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标志及技术方法。

2、利用1:

10000地形图为底图,调查当地约四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描绘土地利用类型草图。

3、学习使用GPS对遥感影像中容易辨识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水库大坝两端、标志性的大型建筑如庐山博物馆、湖心岛中央以及山中的亭台楼阁等标志性地物)进行定位,获得野外控制点以便用于遥感影像的几何精校正。

4、结合实地考察,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应按第二次土地资源详查技术要求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体、建筑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解译完成后,应将解译出来遥感影像矢量化,制作成1:

5000的《庐山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5、通过地图、遥感影像、地理实体三者的相互对照、综合印证,学会利用不同资料及资料的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原理。

6、了解各自然要素在地图上表示的原理和方法、地图的地理信息特征、地理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学习利用地图分析和研究地理信息的技术方法。

7、在野外的实际观察、地图及遥感影像的利用,亦是对庐山各种资源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对庐山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性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规划和建议。

三、实习路线

7月4日:

长沙—江西庐山牯岭镇;

7月5日:

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含鄱口—五老峰;

7月6日:

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芦林湖(含博物馆);

7月7日:

牯岭—剪刀峡—大天池—庐山北门;

7月8日:

庐山牯岭—大排岭—观音桥—星子县;

7月9日:

星子县城—秀峰公园—鄱阳湖;

7月10日:

星子县城—长沙。

四、地理常识

1.地质常识:

地壳由岩石构成,岩石由矿物质组成,矿物质由元素组成;地貌是岩石圈的表层。

世界上最珍贵的矿物:

金刚石。

三大造岩矿物分别是长石、石英、云母。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沙砾胶结而成,其中沙砾含量大于50%。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

砂岩承碎屑状,通常命名即根据其屑块的形状。

直径在0.005~0.05mm范围内称为粉砂岩,0.05~2mm范围内的称为砂岩,大于2mm的称为砾岩。

按成分来分的话,若石英含量>90%则称为石英砂岩,若长石含量〉25%(含25%)称为长石砂岩。

石英俗称水晶,具有玻璃光泽,其主要由SiO2组成;长石主要是铝硅酸盐构成,通常带有珍珠光泽。

2.测量常识:

(利用罗盘仪测量岩层面的产状)首先选择一个可测量面,即该平面可代表某个地区的整体岩层的产状;接着便开始测量,走向:

将罗盘仪背后的轴线抵着测量平面保持不变,通过调整罗盘仪方向使得圆气泡居中,此时读出罗盘指针(标有白点的一端)的读数即为岩层走向。

倾向:

将罗盘仪展开至水平,并把其侧面的底端抵着岩层面,调整方向使得圆气泡居中,此时读出罗盘指针(标有白点的一端)的读数即为岩层倾向。

倾角:

3.地貌常识:

庐山的地貌特征,属断块山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流水地貌三为一体的复合型地貌景观。

山上的沟谷相对较为开阔,山脊陡峭如刃。

山体四周多陡崖、瀑布。

山麓地带的峡谷大多呈陡壁型。

所谓构造地貌即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庐山地区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

冰川地貌在庐山主要体现在U形谷和冰窖。

芦林湖被认为是由于冰川的搬运作用形成的冰窖,而U形谷也是由于古代冰川的刨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形成的。

普遍认为庐山是由于冰川作用才使得其在平原地拔地而起,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

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学说,即庐山是由于泥石流作用形成的。

大雨将石块带下山,造成了庐山内部的巨大的落差。

庐山的流水地貌存在袭夺现象。

庐山的河流袭夺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在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岸层走向流动。

而庐山的瀑布形成主要是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4.地图学知识:

普通地图包括地理图和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在1:

5000~1:

100万之间)。

此外一般的定位的基础是坐标系,它包括地理坐标系(经纬网)和投影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就我国来讲有北京54和西安80两种平面坐标系当然也包括目前我国地图主推的国家2000投影坐标系。

谈到地图我们就需要了解不同地图的投影方式,因为不同的投影方式其投影变形也不同那么适用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例如,我国的1:

100万地形图规定使用等角圆锥投影,而大于1:

100万的地形图则统一使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5.如何读图:

首先读图编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图幅接合表、坐标系、比例尺、等高距等)然后确定地图方向(使用罗盘仪或实际地物对照或利用太阳等)最后读取地图内容(包括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及独立地物等)。

其中地形图最重要的是要读懂地形特征。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基本地形(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等高线的特征,并且熟悉等高线的类别(首曲线—基本等高线,记曲线—隔4条首曲线设一条,助曲线—等高距的1/4,间曲线——等高距的1/2)。

除了地形图,我们也要学会判别遥感影像图。

通常我们利用真彩色合成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地物判读。

利用遥感影像地图进行地形地貌识别时,需要我们了解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例如植被、水体、裸地、岩石等常见地貌类型的光谱特征需要掌握。

6.GPS的使用:

GPS(GNSS)包括卫星星座部分,地面控制部分以及用户使用部分。

GPS可以实现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北斗)等功能。

简单的GNSS至少需要4颗卫星以获得地面位置坐标。

不同的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不同。

使用时,需站在空旷的地方来接收卫星信号,GPS仪会自动显示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以及高程,并且会显示误差值。

五、庐山简介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

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

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m。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峰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以雄、齐、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此外庐山也是宗教圣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均在庐山留下印记。

不仅如此,庐山以其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解放时代被当作许多领导人物的“疗养圣地”。

改革开放之后,庐山被逐渐开发为“旅游圣地”,其中含鄱口、三叠泉、芦林湖、五老峰、黄龙潭、好汉坡、三宝树等均为庐山著名的旅游景点。

Ø人口:

本地人口约1万人,旅游旺季时可达4~5万人

Ø城市:

庐山上在海拔约900m的地方坐落着许多红色屋顶的建筑物,建筑物风格各异来自不同国家,形成一个小型的城镇,最初是由英国传教士规划设计,现在这里是大多游客的旅游的聚居场所。

随着人口的增加,这座小镇不断扩张,但仍保留了大量的近代建筑风格,适合修身养性。

Ø地质起源: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

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

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挫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形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雄峻诡异的庐山。

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直至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

按照“冰川学说”庐山应该是在300万年之后的第四季大冰期来临之时,产生过4次冰期,此种海洋性山麓的=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1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岩,U形谷形成了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异常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

六、小组学习

组长:

段利

组员:

熊星、夏欣宇、李昭蓓、张卓芳、叶雪、王新月、刘华妍、郑雪岩

学习用具:

GPS导航仪,罗盘仪,小铁锤,画板,遥感影像图,1:

10000地形图

学习安排:

每到一个站点:

GPS定位遥感影像判读地形图判读罗盘仪测产状素描及记录老师讲的知识

1、2016-07-05

Spot1:

芦林湖桥头

(网上下载)

岩层产状:

走向、倾向、倾角分别是:

297、30、45。

GPS测量:

293311.8〃N

1155804.0〃E

h994m

e9m(说明:

h表示高程,e表示误差,以下均是)

Spot2:

汉口峡蓄水池

GPS测量:

293356.2〃N

1155906.9〃E

h1230m

e6m

Spot3:

大月山水库西侧路旁

GPS测量:

293351〃N

1155900.7〃E

h1248m

e7m

Spot4:

大月山水库南侧马路

GPS测量:

293348.3〃N

1155859.6〃E

h1244m

e8m

Spot5:

大月山大校场旁水泥路旁灰白色岩石露头

GPS测量:

293333.6〃N

1155835.5〃E

h1138m

e10m

岩石状态:

石英片岩、核杂岩;

2、2017-07-06

Spot1:

庐山植物园内仰贤亭

GPS测量:

293257〃N

1155844〃E

h1140m

e8m

观察:

三逸乡冰窖(围谷/砾雪盆):

三面环山;角峰:

形如金字塔,由两个以上的冰斗构成,并且随着外力侵蚀等作用使得冰斗不断扩大,导致冰斗内壁不断后退,使得山峰变尖,典型的角峰有太乙峰、犁头尖。

Spot2:

庐山植物园马路旁(滚石)

GPS测量:

293257〃N

1155842.1〃E

h1138m

e10m

滚石石性:

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砂岩和砾岩交替层叠

Spot3:

含鄱口球状风化石

GPS测量:

293248.5〃N

1155850.3〃E

h1126m

e8m

岩石特征:

层状、板状、片状。

岩石具有节理面说明岩石内部存在缝隙,因此其抗风化作用也较弱。

所谓节理,是所有岩石的微构造现象。

一般的砂岩、花岗岩、玄武岩都有较明显的节理。

Spot4:

犁头尖(砂岩)

GPS测量:

293247.1〃N

1155851.5〃E

h1120m

e14m

岩石产状:

走向142

倾向58

倾角58.5

Spot5:

五老峰(单斜山-向西北方向倾斜)

◆一峰:

建有雷达站,岩石主要为片麻状含砾石英砂岩(片理与岩层一致)和石英片岩,由于塑化和硬力作用使得岩石形态呈流动状。

GPS测量:

293249.7〃N

1160003.09〃E

h1297m

e8m

岩石产状:

走向:

242

倾向:

150

倾角:

35

◆二峰:

GPS测量:

293248.7〃N

1160037.3〃E

h1121m

岩石产状:

走向:

235

倾向:

322

倾角:

44

◆三峰:

GPS测量:

293243〃N

1160043.3〃E

h1125m

岩石产状:

走向:

238

倾向:

325

倾角:

17

◆四峰:

GPS测量:

293247.1〃N

1155851.5〃E

h1120m

e14m

岩石产状:

走向:

300

倾向:

30

倾角:

46

◆五峰:

GPS测量:

293249.7〃N

1160030.69〃E

h1297m

e8m

岩石产状:

走向:

272

倾向:

352

倾角:

18.7

Spot6:

小天池公园诺那塔望江亭

GPS测量:

293506.4〃N

1155917.1〃E

h1198m

e12m

观察:

华中平原,长江,鄱阳湖尽收眼底,可以看到庐山周边的丘陵地带,被称为冰绩垄。

Spot7:

河山不二抗日纪念,望江亭

GPS测量:

293445.8〃N

1155904.4〃E

h1158m

e21m

观察:

窖洼和V形河道,左边可见好汉坡。

根据地理学中的“逢沟必断”,我们可以推测此河道一定存在断层。

Spot8:

剪刀峡

GPS测量:

293428.3〃N

1155900.8〃E

h1081m

e20m

观察:

峡谷若是U形谷和V形谷套在一起的就称之为套谷(嶂谷)一般先形成U形谷,若流水下切侵蚀强烈则可能发展为V形谷。

Spot9:

街心公园

GPS测量:

293419.4〃N

1155946.8〃E

h1089m

e21m

观察:

屋顶(坡状-利于排水,红色的铁皮质-冬天结冰比较结实),墙壁(石质)。

3、2017-07-07

Spot1:

庐山中学旁“飞来石”

GPS测量:

293412.7〃N

1155821.5〃E

h1082m

观察:

位于西谷,冰川流动的地方。

因岩性与周围不同而得名。

可能是由于泥石流或者大月山的崩塌搬运而来的。

岩石上面是麻状长石石英砂岩,下面则是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Spot2:

如琴湖畔-大林揽月观景台旁&花径公园

GPS测量:

293412.7〃N

1155758.7〃E

h1018m

观察:

如琴湖发源于锦绣谷,流向西谷,是死水。

因周围的居民把生活污水排放到了湖中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所以在下游建造了污水处理厂。

治理污水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建造人工浮岛另一种是在湖边人工种植芦苇、菖蒲、再力花进行环保的生物净化。

水体遥感,可以监测水体的理化性质,通过观察水体的光谱特征进行水污染的探测(油溢程度、悬浮物、深度)

Spot3:

如琴湖大坝

GPS测量:

293407.1〃N

1155751.8〃E

h1018m

e16m

观察:

属于冰溢口,V形谷和U形谷。

Spot4:

锦绣谷观妙亭

GPS测量:

293400.2〃N

1155731.5〃E

h945m

e14m

观察:

绝壁,明显的断层。

山区地质灾害有三种,分别是崩塌(绝壁垂向掉落)、滑坡(水平运动距离>垂向运动距离)、泥石流(伴有降水的条件下发生的)。

地质遥感通常包括(岩性识别,构造识别,植被识别,找矿以及地质灾害预警监测)。

Spot5:

仙人谷

GPS测量:

293556.3〃N

1155730.6〃E

h948m

e13m

岩石产状:

走向:

327

倾向:

240

倾角:

13

Spot6:

黄龙寺

GPS测量:

293310.1〃N

1155747.4〃E

h933m

e10m

观察:

海拔在930m左右本因属于山地暖温带气候但实际上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地形特征。

黄龙寺三面围山,水汽不易散失,夏季潮湿,易出现焚风现象导致冬季温度较高。

因此其植被也是常绿阔叶林。

庐山最常见的树有柳杉、银杏、柏树、枫树等等针阔混交林。

在遥感识别时,植被从草本到阔叶林再到针叶林颜色逐渐变暗而NDVI(植被指数)则逐渐升高。

Spot7:

乌龙潭

GPS测量:

293315.8〃N

1155737.2〃E

h894m

观察:

V形谷。

河流两岸林地明显差异,一边是竹林,另一边则以杉树为主。

瀑布成因是由于存在裂点,主要有三种方式旋回裂点(是由于山体间歇期抬升,形成不同时期的裂点),构造裂点(由于河流下切过程中遇到了断裂横穿河谷产生裂点)以及岩性裂点(岩性弱的地方被侵蚀而成)。

Spot8:

庐山电站大坝

GPS测量:

293315.2〃N

1155719.8〃E

h799m

e6m

观察:

电站的主要是靠水力发电,通过将落差产生的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来发电。

3、2017-07-08

Spot1:

大排岭——庐山环山公路(西侧茶园)

GPS测量:

293203.9〃N

1160246.2〃E

h146m

e8m

观察:

属于丘陵地带,正面是五老峰,延伸到下面形成山前堆积,东南方是绝壁,属于背斜正断层。

岩石有长石石变而成的花岗斑岩和花岗伟晶岩。

此处可观测到植被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即山下到山上形成由亚热带的灌木丛、常绿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到针叶林最后到高山草甸。

山上也存在人为种植的竹林。

因此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实现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判读。

Spot2:

大排岭,高岭土采矿场路旁高压危险处

GPS测量:

293117.7〃N

1160242.9〃E

h132m

观察:

沿着断层形成岩墙。

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

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纯质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而高岭土若受到赤铁矿的浸染就会变红。

高岭土可作为瓷器的原料,因此备受欢迎。

但由于过度开发,采矿场周围环境受到破坏,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采矿机构要按照破坏程度等因素对开采完毕的地区进行复垦做到开发与环境均衡发展。

但即便这样,环境仍受到了严重破坏,开采地区植被覆盖度极低,复垦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遥感找矿是目前先进的找矿技术,通过观察影像上的矿化石变带找出矿物,但需要有一定的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知识,例如图像增强以及不同矿物的光谱特性。

遥感找矿主要利用比值和K-L两种图像增强技术。

比值增强时:

一般利用波段1/波段3用来观察铁化石变,波段5/波段4用来观察黏土矿化,波段4/波段3是笔直植被找矿。

Spot3:

大排岭采矿场路旁高

GPS测量:

293116.3〃N

1160251.3〃E

h134m

e13m

观察:

此处属于季风气候,露天开采,使得上面的植被破坏严重。

另外一种方式是坑采,避免了表面植被的破坏,但产生土壤空洞,易导致塌陷。

Spot4:

观音桥公路旁停车场旁

GPS测量:

293046.2〃N

1160045.7〃E

h149m

e12m

观察:

山前堆积——碎屑岩,从岩石的磨圆度和分选性(砾径的均一程度)得出此处水动力条件。

岩石越圆润,砾石越均一表明其水动力条件越好,反之水动力条件越差。

Spot5:

观音桥入口内侧红土墙(影壁东)

GPS测量:

293046.7〃N

1160044.1〃E

h140m

e16m

观察:

1937年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在庐山上把这种含有石英沙砾并且网格呈白色的红色黏土命名为网纹红土。

之所以呈白色网状是因为Al含量高而Fe含量较低。

这种现象说明形成时环境湿润,因此被作为反冰川学说的证据。

Spot6:

观音桥大门内100m处牌坊“庐岳古道”

GPS测量:

293047.3〃N

1160042.7〃E

h148m

e13m

观察:

一般情况下,农业耕种位于冲积扇地区,即位于山口/三角洲/山前堆积地带。

而水库一般修建在山脚,因为此处一般是丘陵存在天然洼地,便于引水灌溉。

高分遥感影像解译:

针叶林-暗色颗粒状-林地;草地/农田-浅绿色细腻均一;水域-绿偏蓝有规则的面;道路-白色条带状;居民地-灰白色团块状。

Spot7:

观音桥下(三峡涧右侧林道壶穴)

GPS测量:

354229.7〃N

1164718.2〃E

h153m

e20m

观察:

石头在此处不断打转,打磨周围的岩壁,使得穴不断扩大形成壶穴。

Spot8:

鹰嘴石

GPS测量:

293112.4〃N

1160020.5〃E

h142m

e21m

观察:

凹岸冲刷凸岸堆积。

河流地貌,侵蚀作用形成河床、阶地、谷地、谷坡,堆积作用形成河漫滩、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泉水一般处在断裂带,招隐泉属于裂隙泉。

巨大的岩石上面通常可见岩脉,一般新形成的岩脉会覆盖掉老岩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岩石上的岩脉得知不同时期岩石的产状和质地。

Spot9:

星子县麻头村沙石码头

GPS测量:

292848.5〃N

1160440.8〃E

h20m

e6m

观察:

位于鄱阳湖西边,属于沙山地貌。

沙山地貌是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当水动力减弱时易形成湖湾。

沙地一般生长沙生植物,根系较发达。

湖泊侵蚀地貌有:

惊涛拍岸(形成湖蚀崖,湖蚀洞,湖蚀平台,湖蚀柱)和湖积地貌(沙砾质的/淤泥质的三角洲等等)以及生物湖(红树林,珊瑚等湿地生态系统)。

我国海岸线约1.8万多公里,以杭州湾为分界线,杭州湾以北海岸为泥沙和淤泥质,是沉积作用导致的;而杭州湾以南海岸主要是积岩,是侵蚀作用和地面抬升导致的。

海岸带的研究有利于海港的建设、合理规划海洋围垦、进行海洋养殖、发展旅游业(一般的旅游度假区均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