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0113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docx

国际经济学题库精选

一、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

2、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4、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5、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6、战略性出口政策是由布兰德和斯潘瑟提出的,他们证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口补贴的效应不同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考察的出口补贴效果,如果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那么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7、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

这一观点是由克鲁格曼提出来的。

8、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9、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0、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措施。

11、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12、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1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4、动态外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一个交易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参与贸易的两国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位于(C)。

A、最高价格水平之下B、最低价格水平之上

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最低价格水平之下

1.如果两国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能够从专业化分工与交换中(B)。

A、俱遭受损失B、均获得收益C、无法确定D、既不受损,也不受益

2.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clothes)与食品(food)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aLF=3,a*LC=5,a*LF=7,则衣服与食品的出口国分别是(A)

A、本国,外国B、外国,本国

C、本国,本国D、外国,外国

2.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clothes)与食品(food)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aLF=2,a*LC=3,a*LF=4,则本国与外国的比较优势分别是(A)

A、生产衣服,生产食品B、生产衣服,生产衣服

C、生产食品,生产衣服D、生产食品,生产食品

3.在2×2×2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假设衣服和小麦分别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已知aLC=2,aLW=5,aTC=4,aTW=B,则B的值必定是是(A)

A、 B>10  B、 B<10

C、 B>5  D、 B<5

3.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C )

A、雁形模式理论B、贫困化增长理论C、产品周期理论D、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关于特定要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B、汽车行业的机器设备属于特定要素

C、纺织行业的设备不属于特定要素D、它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性很小

4.按照产品周期理论(D)

A、产品在初始期,通常需要投入高度熟练的劳动力

B、当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并被标准化后,该产品就可以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了

C、产品标准化后,创新国通常转化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D、以上都是

5.关于产业内贸易说法最正确的是(C)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趋减弱B、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上

C、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D、是同一产业产品单向流动

5.如果一个大国对进口征收关税,可能会导致贸易条件和贸易量产生的变化分别是(D)

A、不变,不变B、改善,不变C、恶化,增加D、改善,减少

6.下列哪一个不是凯恩斯指出的顺差过大的影响(B)

A、货币供给增多B、物价下降C、利率下降D、资本外流

6.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解释现实中所存在的贸易保护现象时的出发角度是从(C)

A、外部经济B、市场不完全竞争C、收入再分配D、市场完全竞争

7.以下贸易保护观点,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提出的是(C)

A、最佳关税论B、幼稚产业论C、超贸易保护主义D、战略性贸易政策

7.在研究关税同盟的福利效益时,假设A国和B国为同盟成员国,C国为非成员国,那么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A)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8.在研究关税同盟的福利效益时,假设A国和B国为同盟成员国,C国为非成员国,如果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A)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8.当资本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A的劳动所有者的收益(B)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9.当资本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B的劳动所有者的收益(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9.一般来说,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持久的因素(C)

A、经济周期更迭B、货币价值变动C、国民收入长期增减D、经济结构变化

10.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是(A)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贸易收支D、平衡项目

10.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A)

A、铸币平价B、黄金平价C、购买力平价D、市场供求

三、简答题(少量)

1、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将如何变化?

(1)劳动、资本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

1.对于小国而言,三种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对于大国而言:

(1)不变;

(2)如果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贸易条件恶化;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替代进口的产品,则贸易条件改善。

(3)如果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贸易条件改善;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替代进口的产品,则贸易条件恶化。

2、作图分析关税同盟静态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

答:

(1)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

(2)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3)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3、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工业化?

答:

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从传统农业社会起步的,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各国的经济实践看,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工业化,其原因主要有:

(1)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2)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是不同的。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而工业品的较高,相对于工业,农业市场潜力有限。

(3)农业部门难以形成垄断,不利于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营。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然要经历工业化阶段。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民供给曲线2.国民需求曲线3.机会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机会成本(C)。

A.一种选择所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代价B.通常是递增的

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由自己支付,与他人无关

2.沿着直线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随着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这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会(D)。

A.上升B.先升后降C.降低D.不变

3.对于参与贸易的两国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位于(C)。

A.最高价格水平之下B.最低价格水平之上

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最低价格水平之下

4.如果两国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能够从专业化分工与交换中(B)。

A.俱遭受损失B.均获得收益c.无法确定D.既不受损,也不受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2.比较优势3.绝对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关系说法错误的是(B)

A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是密不可分的B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互为基础

C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D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影响国际分工的首要因素是(C)

A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B自然因素

C生产力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

3.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aLF=2,a*LC=3,a*LF=4,则衣服与食品的出口国分别是(A)

A本国,外国B外国,本国

C本国,本国D外国,外国

4.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aLF=2,a*LC=3,a*LF=4,则本国与外国的比较优势分别是(A)

A生产衣服,生产食品B生产衣服,生产衣服

C生产食品,生产衣服D生产食品,生产食品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2.要素密集度3.里昂惕夫之谜4.悲惨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

1.在2×2×2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假设衣服和小麦分别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已知aLC=2,aLW=5,aTC=4,aTW=B,则B的值必定是是(A)

A B>10  B B<10

C B>5  D B<5

2.以下可能会导致悲惨增长的因素中不包括(D)

A.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B.A国是大国,出口增加过大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C.增长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D.一国的增长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三、综合分析题

1.甲、乙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表所示。

表1:

甲、乙两国的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

甲国

乙国

劳动力/百万工人

45

20

资本存量/千台机器

15

10

问:

(1)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

乙国

(2)哪个国家相对劳动丰裕?

甲国

(3)假设商品Y相对X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乙国

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C )

A、雁形模式理论B、贫困化增长理论C、产品周期理论D、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按照产品周期理论(D)

A、产品在初始期,通常需要投入高度熟练的劳动力

B、当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并被标准化后,该产品就可以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了

C、产品标准化后,创新国通常转化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D、以上都是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内贸易2.产业间贸易3.同质产品4.差异产品5.规模经济6.内部规模经济7.外部规模经济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同质产品特征的是(D)

A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B生产区位不同C制作时间不同D质量性能不同

2.关于产业内贸易说法最正确的是(C)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趋减弱B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上

C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D、是同一产业产品单向流动

3.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的最根本区别在于(B)

A是否属于同一产业B产品质量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C款式和外观是否一致D价格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4.关于内部市场产业内贸易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

A跨国公司母子公司距离越近,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越大

B中间产品占有很大比重C有的是为了规避税收

D研发密集型产品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低

5.关于林德重叠需求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A有助于解释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广泛贸易

B认为制成品最初在母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与本国人均GNP相近的国家

C有力地支持了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理论

D解释了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并且在国内不生产任何进口产品的原因

6.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

A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

B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

C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的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

D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更好的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幼稚产业论2.战略性贸易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解释现实中所存在的贸易保护现象时的出发角度是从(C)

A、外部经济B、市场不完全竞争C、收入再分配D、市场完全竞争

2、如果一个大国对进口征收关税,可能会导致贸易条件和贸易量产生的变化分别是(D)

A、不变,不变B、改善,不变C、恶化,增加D、改善,减少

3、“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句话出自(C)

A、李嘉图B、斯密C、李斯特D、克鲁格曼

4、下面哪一理论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发展中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的依据(B)

A、重商主义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C、战略性贸易政策D、贸易乘数理论

5、为幼稚产业选择提出现值标准的是(B)

A、穆勒B、巴斯塔布尔C、小岛清D、肯普

6、为幼稚产业选择提出潜在竞争力标准的是(A)

A、穆勒B、巴斯塔布尔C、小岛清D、肯普

7、以下贸易保护观点,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提出的是(C)

A、最佳关税论B、幼稚产业论C、超贸易保护主义D、战略性贸易政策

8、下列哪一个不是凯恩斯指出的顺差过大的影响(B)

A、货币供给增多B、物价下降C、利率下降D、资本外流

9、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本质的区别是(B)

A、是否存在国家干预B、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C、产品是否存在多样化D、是否限制进口的同时又促进出口

10、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础不包括()

A、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B、外部经济

C、内部规模经济D、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由贸易区2.关税同盟3.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

A、FTAB、CUC、CMD、EU

2、除了在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外,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即建立起共同的关税壁垒,这样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B)

A、FTAB、CUC、CMD、EU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样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C)

A、FTAB、CUC、CMD、EU

4、在研究关税同盟的福利效益时,假设A国和B国为同盟成员国,C国为非成员国,那么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A)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5、在研究关税同盟的福利效益时,假设A国和B国为同盟成员国,C国为非成员国,如果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A)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6、在研究关税同盟的福利效益时,假设A国和B国为同盟成员国,C国为非成员国,如果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B)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7、在研究关税同盟的福利效益时,假设A国和B国为同盟成员国,C国为非成员国,如果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B)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第十章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一、名词解释

1.进口替代2.出口导向战略

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资本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A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2.当资本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B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B)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3.当资本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A的劳动所有者的收益(B)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4.当资本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B的劳动所有者的收益(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5.当劳动力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A的劳动所有者的收益(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6.当劳动力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A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B)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7.当劳动力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B的劳动所有者的收益(B)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8.当劳动力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时,通常会使国家B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9.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动因是(C)

A、东道国的优惠政策B、廉价和稳定的资源供应

C、追求利润最大化D、开辟新市场

第十二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B)

A、在本国驻外国使馆工作的本国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

B、本国在外国投资建厂,该厂产品在本国市场的销售

C、在国外某大学读博士的本国学生获得该大学颁发的奖学金

D、甲国向乙国出口商品将本国做为转口口岸

2、以下哪一项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C)

A、外国人为本国常住者提供劳务B、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

C、外国人偿还债务D、官方储备增加

3、IMF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进出口商品的统计应以各国海关统计为准,且计价按(B)

A、FCAB、FOBC、CIFD、CIP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如果储备资产项目为2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B)

A、增加了200亿美元的储备B、减少了200亿美元的储备

C、调整的账面平衡D、错误和遗漏项为200亿美元

5、一般来说,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持久的因素(C)

A、经济周期更迭B、货币价值变动C、国民收入长期增减D、经济结构变化

6、国际收支基本差额是指(C)

A、经常项目差额B、经常项目差额

C、经常项目差额与长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D、经常项目差额与短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7、记在资本金融帐户的是(C)

A、服务收入B、股本收入C、债务核销D、债券收入

8、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原则,属于借方项目的是(D)

A、出口商品B、官方储备的减少

C、本国居民收到国外的单方向转移

D、本国居民偿还外国人的债务

9、上海某玩具厂出口50万美元玩具到泰国,泰国用其在中国银行的贷款支付,则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是(D)

A、经常帐户借方、资本帐户贷方同时记入50万美元

B、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贷方同时废50万美元

C、经常帐户借方、资本帐户借方同时记入50万美元

D、经常帐户贷方、资本帐户借方同时记入50万美元

10、一国的国际收支总差额为正,意味着(A)

A、该国的储备资产增加B、该国储备资产减少

C、该国储蓄大于投资D、该国储蓄小于投资

1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是(A)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贸易收支D、平衡项目

12、游资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哪一项(C)

A、直接投资帐户B、经常帐户C、金融帐户D、资本帐户

第十四章外汇市场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A)

A、铸币平价B、黄金平价C、购买力平价D、市场供求

2.如果英镑的汇率是2美元,则美元的汇率是(C)

A、2英镑B、1英镑C、0.5英镑D、无法确定

3.对英镑和美元而言,如果英镑的汇率上升,意味着美元的汇率将(B)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4.在外汇市场中,英镑的需求者应是(B)

A.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B.到英国旅游的美国人

C.进口美国商品的外国人D.获得美国公司股息的英国人

5.2005年1月1日英镑/美元汇率为1.4494,2005年6月1日汇率为1.5629,这一段时间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幅度为(B)

A、7.2%B、7.8%C、-7·2%D、-7·8%

6.下列属于狭义外汇的是(A)

A、国外银行存款B、外币现钞C、特别提款权D、黄金

7.下列属于动态外汇的是(D)

A、国际结算中的支付手段B、外国货币C、特别提款权D、国际汇兑

8.银行购买外币现钞的价格要(A)

A、低于外汇买入价B、高于外汇买入价C、等于外汇买入价D、等于中间汇率

9.采用直接标价法条件下,一国汇率的上升意味着(D)

A、外国货币价值不变B、外国货币贬值C、本国货币价值不变D、外国货币升值

10.间接标价的汇率上升和国内价格上升,会使(A)

A、出口下降进口上升B、出口下降进口不变

C、进口下降出口上升D、进口上升出口不变

11.目前,我国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A)

A、有管理浮动汇率制B、联合浮动汇率制C、固定汇率制D、单独浮动汇率制

12.最易于招致国际游资冲击的汇率制度是(C)

A、自由浮动汇率制B、单独浮动汇率制C、固定汇率制D、联合浮动汇率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