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0082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docx

高中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练习题第三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高转筒车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明太祖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

A、朝贡贸易

B、十三行贸易

C、行会贸易

D、私人贸易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该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推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首先出现于春秋时期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④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没能起到作用的是()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初税亩的实行

C、商鞅变法

D、地主的土地兼并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今(明朝)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明朝禁止对外贸易

B、政府特许与进贡国家有限贸易

C、禁止官商对外贸易

D、希望外夷向天朝上国朝觐纳贡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李大钊说:

“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

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

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

“(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战国《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

现在,他们(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

——《苏维埃时期苏联历史文件与资料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请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指出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而予以惩办”的原因。

后来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实施了什么政策?

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这一政策为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综合上述问题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建设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难以找到能在欧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是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又一个原因。

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

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

16,17,18世纪时,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才解决与亚洲贸易的中的这一问题。

材料二:

这种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意义何在呢?

首先,第一次国际分工已经大规模完成。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以上材枓皆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之前,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指什么?

西欧如何“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

治国》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三

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

木棉》

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

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

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

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

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

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

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

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

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

中国古代的《汜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五大农书,这五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农学专著中的杰作。

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和中医学、天文学以及算学并称于世。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

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

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15世纪后,英国毛纺织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

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

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

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的背景和进步性。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