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942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docx

划分句子成分语文

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

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

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

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

写人、写物(写事、写物)。

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

“谁”+“干什么”

例:

杨亚‖写字

注意:

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

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②.写物

格式:

“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例:

猫‖捉鱼

例:

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注意:

“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是学生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起着修饰、限制作用。

例如:

①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②(三杯)美酒敬亲人。

③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④(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状语: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例如:

①他[已经]走了。

②咱们[北京]见。

③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④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谓语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补语:

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如:

①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②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③他生〈于1918年〉。

④他坐〈在桌子旁〉。

⑤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3)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①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②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③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④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4)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①先生自己也要书。

②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句子成分划分顺口溜

(1)主谓宾,定状补

(2)主干枝叶要分清(3)定语常在主宾前(4)谓前为状谓后补(5)“的”定“地”状“得”后补,(6)句子成分要记牢

例如: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例:

画眉唱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②.高兴地唱

③.一首歌

④.歌唱得好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6、长江三峡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7、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8、昨天下午他只答应了一声。

9、我们连队把敌人的碉堡攻破了两个。

10、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1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1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练:

昨天下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认真地给大家讲完了可爱的小学生的表演有多么精彩。

(二)如何区分谓语后是宾语还是补语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

例如:

(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

(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

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

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

(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

(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

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

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

 

划分句子成分

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群峰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23.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24.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落。

25.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26.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27.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28.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29.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30.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31.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32.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33.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3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

35.鲁班所处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了。

36.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7.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8.鲁班发现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

39.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40.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41.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4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4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4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4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4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4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48.蔡伦苦苦地思考着改进的方法。

49.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50.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51.当时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频繁。

52.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

53.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54.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55.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56.抵御沙丘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57.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58.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59.通话时,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

60.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6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6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63.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64.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65.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66.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

67.老孙头早就相中了栓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

68.将军爱抚地看着他那张满是汗水的脸。

69.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70.大堤出现险情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登到报纸上去了。

71.这件事愁得他一夜没合眼。

72.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

73.他的伟大之外在于它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振作起来。

74.一个衣服褴褛,满脸皱痕的年老水手在船上卖牡蛎。

75.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1.我(主语)从此就(状语)看见(谓语)许多(定语)陌生的先生(宾语)。

2.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挟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状语)书(宾语)。

3.干事(主语)在黑板上(状语)写(谓语)广告(宾语)。

4.这位(定语)客人(主语)直勾勾地(状语)打量着(谓语)主人的(状语)脸(宾语)。

5.托尔斯泰(主语)透出(谓语)一股(定语)才气(宾语)。

6.一个(定语)陌生人(主语)把(谓语)我(宾语)紧紧地(状语)抱(谓语)在怀中(状语)。

7.我(主语)默默地(状语)站(谓语)在走廊上(状语)。

8.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状语)成就(宾语)。

9.这(主语)是(谓语)一种别开生面的(定语)场面(宾语)。

10.在场的(定语)老年人(主语)格外(状语)兴奋、活跃(谓语)。

11.白色的(定语)丝线(主语)拧成(谓语)细细的(定语)绳子(宾语)。

12.这些(定语)节日(主语)包含着(谓语)丰富的(定语)民俗习惯(宾语)。

13.我们(主语)喜欢(状语)倾听(谓语)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定语)鸟叫(宾语)。

14.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张思德同志(主语)永远(状语)是(谓语)我们学习的(状语)榜样(宾语)。

18.已经上了岸的(定语)勇士(主语)乘机俯身(状语)冲了(谓语)上去(状语)。

19.小学校(主语)显得(谓语)那样幽静而又神秘(补语)。

20.心里(主语)突然(状语)感到(谓语)万分沉重(补语)。

21.他(主语)推开(谓语)门(宾语)走进去(谓语)站在桌子前(补语)。

22.连长(主语)命令(谓语)我们(宾语)马上休息(补语)。

23.祥林嫂(主语)叫(谓语)阿毛(宾语)坐在门槛上(状语)剥豆(补语)。

2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状语),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主语)尊称(谓语)他(宾语)为“祖师”(补语)。

25.鲁班所处的(定语)时代(主语)距现在(谓语)已经好几千年了(补语)。

26.鲁班(主语)发现(谓语)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定语)刺(宾语)。

27.鲁班(主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状语)来回拉了(谓语)起来(状语)。

28.鲁班(主语)想(谓语),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状语),效果(宾语)可能会更好(补语)。

29.直到今天(状语),锯子(主语)仍然(状语)是(谓语)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定语)工具(宾语)。

30.后来(状语),鲁班(主语)又陆续(状语)发明了(谓语)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定语)木匠工具(宾语)。

31.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状语),鲁班(主语)在其他方面(状语)还有(谓语)不少创新(补语)。

32.当时(状语),还有人(主语)把(谓语)字(宾语)写(谓语)在丝织的帛上(状语)。

33.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34.蔡伦(主语)苦苦地(状语)思考着(谓语)改进的方法(宾语)。

35.地球上几乎(状语)每时每刻(主语)都在(状语)发生着(谓语)地震(宾语)。

36.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7.当时(状语)我国的(定语)地震灾害(主语)十分频繁(谓语)。

38.一天(状语),地动仪(主语)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定语)铜球(宾语)忽然(状语)落下(谓语)。

39.这个神话(主语)是(谓语)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定语)一种猜测(宾语)。

40.我国桥梁事业的(定语)飞跃发展(主语),表明了(谓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定语)无比优越(宾语)。

41.地中海沿岸(主语)被称为(谓语)西方文明的(定语)摇篮(宾语)。

42.近几年来(状语),父亲和我(主语)都东奔西走地(状语)忙碌(谓语)。

43.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44.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