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职业危害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4-18-5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
饮水,禁止催吐。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
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
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用储罐储存。
远离火种、热源。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PC-TWA(mg/m3):
PC-STEL(mg/m3):
TLV-C(mg/m3):
-
TLV-TWA(mg/m3):
400ppm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沸点(℃):
熔点(℃):
20~180
相对密度(水=1):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闪点(℃):
-2
引燃温度(℃):
480-510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重整原料、乙烯裂解原料、制氢原料、化工原料以及车用汽油的调和组分。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大鼠吸入LC50(mg/m3):
16000mg/m3/4h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其他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废弃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UN编号:
1268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2、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
附表120#溶剂油安全技术信息表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20#溶剂油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n-heptan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44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正庚烷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
急性中毒:
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
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减少,消化不良。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饮足量温水,催吐。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300
TLVTN:
OSHA500ppm,2050mg/m3;
ACGIH400ppm,1640mg/m3
TLVWN:
ACGIH500ppm,2050mg/m3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无色易挥发液体。
分子式:
C7H16
分子量:
纯品
℃)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4
爆炸上限%(V/V):
204
爆炸下限%(V/V):
不溶于水,溶于醇,可混溶于乙醚、氯仿。
用作辛烷值测定的标准、溶剂,以及用于有机合成,实验试剂的制备。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222mg/kg(小鼠静脉)
75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鱼类体内发生生物蓄积。
1206
Ⅱ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3、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
附表200#溶剂油安全技术信息表
200#溶剂油
decane
中文名称2:
十碳烷
英文名称2:
n-decylhydride
286
C10H22
癸烷
%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用砂土堵逸出液体。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含量%。
无色液体。
46
205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用作溶剂,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于燃料研究。
72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2247
Ⅲ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4、液碱安全技术说明
附表液碱安全技术信息表
氢氧化钠
烧碱
sodiunhydroxide
Causticsoda
813
1310-73-2
≥%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OSHA2mg/m3
ACGIH2mg/m3
酸碱滴定法;
火焰光度法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1390
NaOH
含量:
工业品一级≥%;
二级≥%。
(739℃)
无意义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其它理化性质: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L碳五轻油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
50mg/24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