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通用版.docx
《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通用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通用版
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通用版)
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productionmanagement.Safetyandproductionare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通用版)
备注说明: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变革,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目前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注,尤其是钢铁企业。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指导下,目前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已取得明显绩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还是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遏制,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创新钢铁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安全管理基础依然薄弱。
部分企业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倾向,不能始终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高度警惕,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管控不严,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麻痹松懈和盲目乐观思想;对应用新项目、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所带来的新隐患、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辨识不明,制定的组织、技术措施不周密,技术交底不细致,控制事故发生的能力亟待提高。
二是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水平不高。
据统计,某钢铁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督察结果表明,每年发现不符合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作业环境不良两项占不符合总数的80%以上。
特别是煤气管网腐蚀老化严重,不能实现煤气运行在线监测;部分生产设备(如皮带机)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善,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是今后体系运行需要改进的重点。
三是职工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少部分职工安全知识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能力不足,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辨识不够充分,执行规程存在偏差,习惯性违章依然存在,离作业规范化、上岗标准化还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相关方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一方面,相关方单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相关方人员流动频繁,安全素质和操作能力偏低,生产条件较为简陋,存在违章蛮干现象,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仍然存在“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的问题,企业对相关方作业资质、安全防护措施的审查不严格,对施工作业现场作业条件确认不到位,对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不力,致使相关方事故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我国钢铁冶金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以风险控制为中心,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完善危险源动态监控机制,落实严细实的管理要求,切实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一)加强危险源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加强危害源头控制,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新改扩建项目的危险源安全受控;抓好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弥补历史欠账,不断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加大危险源日常监控力度,充分发挥动态监控预警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动态预警能力,深入开展现场安全督察,及时消除生产建设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加强各类冶炼炉、气体介质、危化品储槽、煤气柜等重点危险源的应急管理,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切实做到反应灵敏、响应快速、组织得力、施救有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大危险源控制偏差的整改力度,做到整改责任、人员、措施、资金、时间“五落实”,努力构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危险源管控水平。
(二)强化重点监控,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设备检修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检修前的安全管理。
提前制定严谨、科学、有效的检修计划,对检修作业流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危险源辨识,制订周密、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是加强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作业方案,落实危险源控制措施,恪守工作票制度、电气检修挂牌制度和安全确认制度,做好检修现场与生产区域的安全防护和可靠隔离。
三是做好检修完工后的总结、评价、考核,推广应用好的做法和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预防和改进措施。
对于生产建设交叉作业,要严格做到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共同制定安全措施、共同签发工作票、共同确认作业条件、共同施行安全监护,切实消除交叉作业风险。
(三)加强特种设备管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水平
一是强化特种设备检测检验。
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周考核制度,督促整改设备缺陷,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状况。
认真抓好新上特种设备的竣工验收工作,及时整改设备缺陷,确保新设备安全投运。
二是加强起重设备日常监控。
严格执行《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按期开展安全装置、制动器、吊钩、钢丝绳等设施损伤情况以及限位器、轨道、钢丝绳等重点安全附件的安全状况检查,确保起重机械安全设施齐全、完好、可靠。
三是积极开展特殊工种培训取证和复审工作,不断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特种作业人员标准化作业的能力。
(四)加强相关方安全监管,严防相关方事故发生
一要严格把好外来施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审查关、现场作业条件的安全确认关和作业过程的安全监控关,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作业坚决不允许开工;二要加强对相关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控,及时发现、纠正相关方员工不安全行为和作业现场的不安全状态,督促其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作业规程,共同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三要继续落实相关方安全评价制度,定期对相关方单位的安全管理状况及其安全绩效进行评价,建立相关方安全管理档案,并作为其参加工程、劳务招标的重要依据。
四要搞好劳务派遣工的安全管理,加强劳务派遣工安全培训,严格实施岗前安全考核评价,严格遵守用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其履行岗位职责、防范事故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三、安全管理工作看法
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通过完善、落实、监督机制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一)建立合理的、具有活力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新机制。
(二)建立完整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四、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体制
安全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意识教育,是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和具体内容。
安全教育投入多少,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其作用不可低估。
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安全教育越发明显滞后,远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从近年来的工伤事故来看,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均与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和违规违纪有密切关系,细细分析都属于人为因素所致。
所以,加强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时不可待。
目前企业在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思想教育不够,导致职工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思想教育能。
(2)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积极采取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这是消除生产中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力措施。
企业劳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当前,企业在加大环保投入上,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仍存在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在:
(1)保设施虽然齐全,因管理不到位或为了降成本,经常不开或效率不高;
(2)环保设施形同虚设,往往是检查时候开,不检查时候关。
由于不能正常的利用,造成岗位环境恶化,劳动条件差;
(3)环保设施发生故障以后不能达到及时的恢复。
五、新形势下的企业安全管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应努力探索安全管理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
(一)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所有制性质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形成了国有、集体、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过去企业抓安全生产,往往依靠政府和上级的行政命令或行政手段,现在政企分开,企业需要通过“自我约束”机制来搞好自己的安全生产。
由于这种约束机制目前尚不完善,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对待安全生产问题上有不同的态度。
所以,在市场超前、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克服相当大的困难。
(2)生产经营方式由过去的国有经营方式逐步转变为公有民营、公有私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个体经营等多种方式共存,这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问题。
有些承包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单纯追求承包期内的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投入,致使企业事故不断,一些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得不到及时治理,企业的安全状况恶化。
(3)企业之间生产经营手段差别很大,既有现代化工业大生产,也有落后的作坊式生产。
不同的生产经营手段决定了不同的安全系数,生产手段落后,安全系数较小。
(4)由于劳动制度的改革,使企业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企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少系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加之长期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三违”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安全生产。
(5)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
“企业负责”、“自我约束”得不到认真落实,我国的安全生产仍存在着很多隐患。
(二)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
安全管理是针对劳动安全进行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工作,即运用安全的组织、制度、方法手段对劳动安全进行一系列管理。
安全管理涉及企业全局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需要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以及各部门、各方面分工负责去做。
同时,需要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劳动安全。
安全管理也是社会系统工程,还需国家有关部门配合,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工作,甚至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
随着环境管理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及社会责任标准的推广和实施,社会公众、消费者和客户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逐步成为供应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方法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进行分析和规划,进一步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安全管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总目标的需要出发不断分析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使之更加适应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少和避免发生各种人员伤亡和其它重大恶性事故。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必须联系实际。
这就需要引进安全机制,把安全管理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过程中,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体。
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提供了这种机制。
领导的承诺决定了公司总体工作目标,而机关科室、生产基层单位根据其基本工作内容划分应承担的安全责任。
管理层有确定安全目标、落实计划经费、组织制定作业程序、选择合格物资、选择承包单位、培训、审查等相应安全责任和权利;生产一线危险性最大,应该掌握与应用自身作业过程中的相应程序,明确作业各阶段的安全要求,做好应急防范,及时发现和报告隐患等。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将各种制度和规定落实到具体的作业程序和工作内容之中,不但使安全制度更加严密,而且使原来一些比较笼统的安全责任和制度更加具体化、细微化,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使安全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全体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后达到“我会安全”的转变。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执行,使每个职工对国家的各项安全法规、作业标准能够自觉遵守和实施,人人都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尽职尽力,这对做好安全工作将是极大的促进。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科技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