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认知的研究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婴儿认知的研究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认知的研究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有意义自然反应法
婴儿的反应行为有些是无意义的,有些则是有意义的。
在婴儿有意义的行为反应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婴儿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与辨别,同时也能看到外界事物对婴儿的作用和意义。
在婴儿的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有意义的自然反应法有:
1.视崖反应
视崖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ibson和Walk(1960)设计的一种用于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
视崖是一个高度适于成人操作的长方形平台,平台周围有30公分高的围板。
平台以中间为界分为两半,一半上面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玻璃板,视为"
浅侧"
,另一半的格子图形板面置于离上板面150公分以下(高度可调),视为"
深侧"
但上面铺着与"
连接着的透明玻璃平面,看上去这一半像深陷下去的悬崖。
在深侧与浅侧之间有一个过渡地带,贴有白色胶带,称为"
中央板"
。
其实验过程是:
1.将婴儿放在中央板上
2.在浅侧或深侧诱使婴儿爬行。
例:
可以让婴儿的母亲分别在浅侧与深侧呼唤婴儿,如果婴儿无法知觉到不同深度,那么母亲在哪一边叫他,他都会爬向母亲。
Gibson的研究发现6-7个月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将视崖装置与生理指标(例:
心跳频率)的测量结合起来,使对婴儿深度知觉的测量大为改善,发现婴儿在更小的时候(2个月)就开始具有深度知觉。
另外,研究者还将视崖装置用来研究婴儿与母亲(或其成人)的社会交往,特别是婴儿与母亲间的情感交流。
2.抓握的反应
抓握反应是有效的研究婴儿知觉,包括物体知觉、运动知觉、时空知觉等和婴儿对事物理解的自然反应之一。
在婴儿3个月左右时,在其在前放一个小球和一个大球,当婴儿还不会用手拿东西的时候,他就能根据球的大小及与球之间的距离而不同用不同的姿势去抓:
小球有手掌去抓,大球有两只手去抱。
3.视觉追踪
就是利用婴儿眼睛对物体的注视与追踪特征来研究婴儿的知觉与判断能力。
在婴儿面前放置一个屏幕,屏幕左右各一个窗口,左边窗口放有一个好看的球,自下而上运动;
直至消失;
几秒种后球在右边窗口出现并自上向下运动反复几次之后,研究者发现即使2-3个月的婴儿在看见时球左边窗口消失后,会将视线转向右边窗口期待球的出现。
4.回避反应
婴儿会对发生在其面前看来似乎带有威胁性的物体或情境产生回避反应。
例如:
身体往后躲闪,头向旁边避开,伸手阻挡等等,利用这种回避反应也可以研究婴儿的认知。
有的研究者将头后仰的回避反应进行了量化测定,他们在婴儿头部的放置一个特定的气球,该气球与敏感压力传感器相联,当婴儿的关头稍往后仰时,传感器就会自动地把压力的细微变化反映并记录到存储设备上。
这一措施非常有助于对婴儿物体知觉、认知、情感以及人格等定量分析。
5.诱发电位法
通过呈现刺激,记录刺激出现时的脑电,多次重复分析电位数据做迭加平均,得到与刺激相关的电信号。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反映准确、时间分辨率极高,对婴儿无任何伤害,多用于研究婴儿的知觉分辨率,婴儿的意识活动.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生发展(有关感知觉的基本知识请参看《普通心理学》)
(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1.颜色是觉得产生
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已基本上发育成熟(13周-16周眼睛能对光做出反应),双眼的光学性质已经形成,它包括瞳孔的收缩与放大、晶体曲度的调节、眼球转动和瞳孔到视网膜接受刺激并向脑中枢传递的神经结构,基本上已以育成熟并发挥着传递与整合视觉信息的功能作用,所以新生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基本视觉的过程。
在出生三天的新生儿中,就可普遍地观察到他们的视线集中在某物体,如母亲的面孔上。
但是,婴儿的视觉系统的仍处于成熟的过程中,如视觉神经的髓鞘化尚在继续之中,脑中枢的区域划尚在进一步完善中,视觉功能亦待进一步完善。
2.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是对光谱上不同波长光线的辨别能力,也就是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简称色觉。
婴儿的颜色视觉发生的很早,冯晓梅(1988)报告的采用去习惯化法的实验结果表明,80%的出生8分钟到13天的新生儿能分辨红和灰色。
说明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
大量研究证实,2-4个月婴儿的颜色的知觉已发展的很好,例如泰勒的工作证实2个月的婴儿能从白色中区分红、橙、蓝、绿、但不能区分黄--绿色。
4个月婴儿已经能在可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说明这时婴儿颜色视觉已接近成人。
3.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研究视敏度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
偏好法、视眼球震颤法(根据婴儿扫描物体时不自觉的眼球运动来鉴别其视敏度)和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1962年Fantz等人采用前两种方法研究表明:
新生儿视敏度为6/60至6/120之间,即能在6米处看见正常成人在60米或120米处看见的东西。
Marg等人(1976)采用第三种方法研究表明,婴儿4周时视敏度为6/180,其发展迅速,到5-6个月时,即可达到6/6的水平,相当于对数视力表的5.0,是正常成人的水平。
总之,视敏度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发展非常迅速。
4.模式的视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产生与发展
1.听觉的产生与发展
前面讲过,在胚胎二个月时耳朵就开始发展了,到胚胎5个月时,耳朵已发展完全,在胚胎13星期时,在母亲腹部附近响起铃声就会引起痉挛性胎动,这说明在胎儿期已经产生听觉了。
还有人用高效超声显像设备观察到震颤低音刺激可引起胎儿眨眼反应,被称为听觉眨眼反射。
所以对初生婴儿来说是有听觉的。
关于婴儿有无听觉在历史上曾有争议。
早在一世纪前,普莱尔曾经断言:
"
一切婴儿刚生下来时都是耳聋的"
他根据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穴充满的胶质液体和羊水导致的堵塞作了如上结论,而且长期被人作为定论所引用。
到本世纪中叶,生理心理学研究技术如条件反射法的应用导致新的结论。
对刚出生的婴儿头部近处发出咔嗒声、有转头反应显示,一项对42名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用条件反射法测试,98%的被试有听觉反应。
其中81%被试反应较快。
2.听敏度的发展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Wormith,Pankhrust,&
Moffitt,1975)。
5-8个月婴儿在1000-3000Hz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是1%),在400-8000Hz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Olsho,&
Sakai,1982;
Olshl,1984)。
3.语言及音乐感知
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
有人(FreedmanD.G,1971)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
同时,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Andre-Thomas和Autg|aerden(1966)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巴特菲尔德(1968)采用"
吸吮技术"
研究发现,即使是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为了能听到声音,吸吮时间也会明显增加,而且能够辨别音乐与噪音。
研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
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而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
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这意味着婴儿调整头部位置使双眼平行地对着声源。
但应当指出,声音定向是由于一个声源发出的声音作用于双耳的时间是有差异的(这是指声源多少有些偏离婴儿正面或后背的情况而言的),据此主体才能够觉察声音来自偏离身体的侧位方向。
小婴儿的头颅较小,双耳间距出较小,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小于成人,这一差别导致新生儿辨认声源方向的困难而且婴儿对来自正上方、正下方、正前方、正后方声源的定向也有困难,尽管有困难,他们仍然倾向于对声音进行视觉定向。
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
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
4--7个月婴儿对说话声音与面部口唇运动相一致的人面孔注视时间比声像运动不一致的注视时间更长。
(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
1.味觉的发生发展
味觉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15周时已初步成熟且能发挥作用,从4个月开始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发育的相当完好的。
并在其防御反射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已明显"
偏爱"
甜食,且其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例:
甜"
刺激能诱发出"
满意"
的表情,并经常由于吮吸动作导致伴有浅浅的似微笑的面容;
酸"
刺激诱发嘴唇撅起,并伴有纵鼻和眨眼;
苦"
味刺激则诱发厌恶和拒绝的表情,并经常有吐出和像要呕吐的动作。
婴儿"
偏好"
甜食是习得的,还是另有原因呢?
一项经典研究揭示婴儿食物偏好与他们的营养需要有关。
实验者给三个八个月婴儿在吃母乳同时加辅助食品、每餐向被试婴儿提供包括肉类、蔬菜、谷物、水果和两种奶等10种食物拼盘,由他们随意择食。
开始他们尝试吃任何一种食品,随后就选择他们所喜欢的,不同婴儿的选择虽然不同,他们所选择的是适合于他们所需要的,其中一个患软骨病的孩子竟选择鱼肝油,直到满足了身体需要为止。
确实,许多物种倾向于从自然界选择满足身体需要的平衡营养。
但是,达维斯的实验所供给的食物品种仍是由实验所控制的,更多的研究认为味觉偏好和厌恶是习得的。
2.嗅觉的发生发展
嗅器官早在胎儿30天即在头部发生,称作鼻基板。
7周时嗅上皮即已固定在鼻腔上部,6个月胎儿鼻孔拓通,嗅觉结构在7-8个月形成,所以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反应。
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
3.触觉的发生发展
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齐泽伦,1991)。
新生儿已能凭口腔触觉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4个月时则能同时辨别不同形状和软硬程度的乳头。
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在婴儿刚出生时便可表现出来,但至于幼小婴儿是否能够物(reaching),目前仍存在激烈的争论(Bowetr,1972,1974;
Butterworth,1978;
Difranco,Muir,&
Dodwell,1976,1978,1979)。
但4个月以后的婴儿则是有成熟的够物行为,视触协调能力已发展起来。
(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1.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
2.距离知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已能对逼近物有某种初步反应,并具备原始的深度知觉。
2-3个月时已有了对来物的保护性闭眼反应。
近来"
视崖"
装置已被用来研究婴儿的(深度)恐惧感,并引发了关于恐惧感产生和发展机制的激烈争论(Campos,1990)。
(五)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
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剧烈争论和发展变化中。
但目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
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
多来年,这方面的确究一直处于"
两难困境"
之中(Dodwell,1987)。
目前可以肯定的结论是:
4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已具有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三、注意的发生发展
注意是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婴儿探究外在事物及其内心世界的"
窗口"
注意能使婴儿有选择地接受外在环境中的信息,及时发觉环境的变化并调节自己的行为,还能使婴儿为应付外界刺激而准备新的动作,集中精力于新的情况。
(一)注意的发生
注意从其发生来看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这种定向反射是先天的,无条件的,因此婴儿一出生就具备注意能力。
环境中特别的或新异刺激会引起新生儿相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表现出外在的身体运动这就是定向反射。
新生的定向反射是一种复合反应,包括心率、血流、瞳孔、脑电波等多方面的相应变化。
这种变化常被用来作为研究新生儿注意的重要指标,具有易测定,易量化和易对比研究等特点。
定向反射性注意不仅在婴儿期较明显,在成人期也常可观察到。
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二)常用的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的指标。
1.觉醒状态
柯纳(korner,1971)等人将觉醒状态分为:
规则的睡眠,不规则的睡眠,昏昏欲睡,不活跃的清醒,活跃的清醒,哭闹等五种水平。
觉醒和注意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
2.习惯化
3.心率变化
格拉哈姆等(Graham,Clifton,1966)的研究指出:
心率减速是定向反射的表现,而心率加速,则是防御和恐惧的反应。
心率变化是最常用的心理生理测量指标之一,因为它们比较敏感而且易操作。
4.瞳孔扩大
当婴儿注意时,瞳孔会扩大。
但这一指标不易操作,可用范围较小。
5.吸吮抑制
当婴儿看见或听见某种新刺激,就会停止吸吮动作。
总之,研究婴儿的注意,一般依靠多种指标。
(三)注意的发展
1.注意发展的前提条件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他们的觉醒时间非常短暂。
持续时间一般不超10分钟,即使在喂奶条件下,也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觉醒时间有时也会持续1小时)。
新生儿这种极短暂的觉醒时间是神经系统和脑发育尚不成熟而避免受过多刺激影响的保护性象征。
正因为此,也给这方面的研究增加了一定难度。
随着婴儿的成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觉醒状态持续时间迅速增加,到了3个月即使在不喂奶时,其觉醒时间,也可延续到1小时到1时半之久。
4个月以后,就可以出现昼之间有规律的睡眠觉醒转换。
半岁,婴儿在夜间能连续睡眠6-8小时,白天有规律的睡两次。
2-3小时/次,其余时间则醒着玩耍。
这时婴儿的注意也迅速发展起来,且主要表现为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2.注意发展的年龄特征
(1)0-1月个的新生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对简单明了的图形更加偏爱。
对图形比对杂乱的刺激点或线更偏爱。
对人脸的注意多于对其他事物的注意。
(2)1-3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3个月前后)
偏好复杂刺激物
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偏好不规则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
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非集中的刺激物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刺激物
从注意局部轮廓向有组织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发展
从只注意形体外周向注意形体内部因素发展
关于这一阶段婴儿注意选择性主要有两种假说和两种理论。
两种假说:
a范兹和吉布森提出婴儿对某些具有功能价值意义的刺激有种先天的偏爱。
三个点构成的"
人脸"
模型等。
b差异假说:
认为婴儿倾向于接受那一些与其内在认知水平差异不在的刺激,而这种内在认知水平则随着婴儿年龄增长而出现有顺序的变化。
两种理论:
a轮廓密度理论(Karmel):
婴儿的注意受视野中物体轮廓出现与否的制约和影响。
其主要生理机制是婴儿视觉系统中有某种感知轮廓的初级单元(Hubel&
Wiesel1959,1962)。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
a注意是复杂图案轮廓密度的一种函数,轮廓密度是导致视觉偏爱的主要因素;
b在任何年龄阶段,这种偏爱都与轮廓密度成倒U字形的关系;
c在任何特定年龄都有其相应的最受偏爱的轮廓密度,密度随婴儿的发展而越来越大。
对此他从生理学的角度作了解释:
那种最偏爱的轮廓密度会引起视觉接受区最大的神经兴奋,因而产生偏爱;
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视觉接受区对比较密集的轮廓更加敏感,更易兴奋(Kamel与Maisel用行为和诱发现电位法研究证实了上述分析与观点)。
评价:
我们认为卡默尔的理论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婴儿早期注意的倾向性,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因为除了轮廓密度之外,每个图案还有其它特性。
而且轮廓密度也不是轮廓的唯一特性。
轮廓的外形构造等也是我们区别不同对象的重要指标。
b图形视觉理论(Banks&
Salapatek,1981)
该理论认为人有一个对视觉刺激特点进行了线性分析的系统。
(3)3-6个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这一时期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活动更加主动积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种感知觉能力日趋成熟且在很多方面达成人水平。
颜色视觉在婴儿4个月时接近成人水平,5-8个月时在4000~8000Hz内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
运动技能虽然还很差,但头部自控能力加强,已能够转头细致的观察事物。
够物与抓握能力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了较成熟的阶段
视觉注意能力发展的特点:
平均注意时间缩短,探索活动更加积极主动。
偏爱复杂和有意义的视察对象。
看得见的和可操作的物体更能引起他们的特别持久的注意和兴趣。
由于前3个月记忆和学习的结果,这时婴儿对世界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注意开始受到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尤其在社会性领域是这一点更加突出。
(4)6~12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与前几个阶段不同,关于这一时期婴儿注意发展的具体研究很少。
我们主要根据相关研究来找寻注意发展的印记。
这一时期婴儿的注意不再像6个月以前那样只表现在视觉方面,而是以更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
选择性够物、选择性抓握,选择性吸吮等。
这一时期婴儿选择性注意越来越受知识与经验的支配。
婴儿对熟悉的面孔微笑、对陌生面孔焦虑就是由经验和社会性认识控制的注意现象。
(5)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1岁以后,婴儿开始逐步掌握语言,表象开始发生,客体永存性概念日臻完善,记忆与模仿能力迅速发展,这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突飞猛进使婴儿的注意能力继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注意时间逐渐增长,最多20~30分钟。
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广。
注意到自己的内部状态和周围人们的活动。
由于大脑神经系统抑制能力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分配有了较大发展,但不成熟。
近3岁时有意注意开始出现
四、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记忆是婴儿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没有记忆,旧经验就不可能对当前婴儿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心理的全部复杂性就无从实现,婴儿的心理也就永远只能保持在新生儿水平。
因此,可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更没有个体心理的发展。
记忆是婴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
(一)记忆的发生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在妊娠末期(胎教研究)
(二)记忆的发展
(1)新生儿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最初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帕波塞克最早采用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帕波塞克用牛奶为强化物训练新生儿建立对不同声音的条件反射,让婴儿听见铃声,蜂鸣器声时分别转向不同的一侧。
这样每天训练10次到一个月后,婴儿即能在10次刺激中有5次以上反应正确,初步建立了对这两种声音的不同条件反射,表明一个月内的婴儿已有了长时间记忆
(2)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诺威一科利尔及其同事从1976到1987年所作令人瞩目的踢脚--车动系列实验。
揭示了早期婴儿包括记忆在内的一些发展规律(3个月的婴儿)。
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使婴儿仰卧在小床上,床的上方悬挂着美丽,能发出响声的小玩具。
给婴儿的一条腿上系住一条带子,带子的另一端与悬挂玩具的装置相联。
每次婴儿的腿活动时,玩具由于带子的晃动而发出叮咚响声并转动起来,于是婴儿不断地踢腿,以便使玩具发出响声和转动,玩具的变化引起婴儿的注意和兴趣。
这个实验显示了典型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婴儿学习的一种方式。
在此基础又进行了记忆研究。
利用小汽车的运动来强化婴儿的踢腿,经过6~8天无训练间隔后,婴儿在同样情景下作出了踢腿动作,表明婴儿已有了汽车和踢腿动作相联系的长时记忆。
科利尔的工作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结果:
出生20天以内的新生儿可建立经典条件反射。
并可保持10天以上。
2~3个月婴儿能建立操作条件反射。
3个月婴儿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3)3-6个月记忆的发展。
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对知识,技能可保持数天,数周。
(4)6~12个月记忆的发展
6~12个月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长时记忆能力进一步增强,表现为:
长时记忆时间增长
认生现象说明其记忆能力的扩展
搜寻物体能力增强(皮亚杰指出这一能力中包含著明显的记忆成分)
出现大量模仿动作(不延迟模仿但不可否认其中包含有记忆因素)
(5)1岁以后:
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
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变化。
如符号表征能力的产生,再现和模仿能力的迅速延迟模仿能力的产生等。
其中符号表征的出现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
而延迟模仿的产生则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及回忆能力的初步成熟。
2~3岁婴儿再现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其表现为,能帮成人找到东西,喜欢做藏东西的游戏。
总之,婴儿期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和关键期。
婴儿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发达且有相当大的潜能。
婴儿的再认能力发展较早,回忆能力也有很大发展,婴儿形象表征能力的出现较早,并在言语产生之后获得符号表征能力,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则是婴儿记忆能力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五、思维的发生发展
(一)思维的发生
前面我们讲了皮亚杰的发展观,知道皮亚杰是从思维的角度而研究的发展的。
曾经皮亚杰是这方面的权威。
他认为,9、10个月以前的婴儿不存在问题解决行为,而近来的研究则发现,3个月的婴儿就已具备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
帕波塞克和伯恩斯坦,训练了3个月的婴儿学会向左转两次头再向右转两次头以便获得牛奶。
实验过程中,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