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654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docx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P68、P69。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

(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

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

(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

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汇报。

小结

4、数数练习。

[2]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

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76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69例2

(1)出示计数器

讨论:

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

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

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

总结

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520806721910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四百零四六百五十七百

(3)P69“做一做”1、2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作业P711、2、3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P70—7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十是(),10个百是()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8002893301000

(3)写数

999345870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

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

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

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

P724、5、6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

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

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

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

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

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

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

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

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

你还会读哪一个数?

(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

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

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

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

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

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

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

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

谁还能来报一报。

(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

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P7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指名汇报)

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授:

1、师:

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

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2、学生活动。

3、师:

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

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

(自由分类。

①825<2413②2413<4593③4998>2413④825<4593

⑤825<4998⑥4998>4593

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

第一类①④⑤第二类②③⑥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

(小组讨论)

(1)问:

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

(指名学生回答。

问:

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

(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

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2、在○里填上“<或>、=”。

(看屏幕回答)

299○3024780○39871010○999568○570

6029○60313248○32491456○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

1010>936>963

小舟:

1010>963>936

小健:

936>963>1010

4、游戏:

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

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四、作业:

79页第4、5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P77—P80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

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

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

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

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

为什么?

小结:

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

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

P794、5、6

三、课堂作业P808、9

四、课后任务P807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1)

教学内容:

P81—82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

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

50种

科学书籍:

80种

学习参考书籍:

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

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

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2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2)

教学内容:

教材P83—84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900-300500+4002000+50008000—3000

300+504000+3003500—500600+7000

800+9004500+700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数学游戏

1、猜价格:

例:

提示:

彩电大约3000元

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

出示准确数。

2、送信:

P84第4题

三、练习:

P832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P843、5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克与千克认识

教学内容:

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

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

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

克的认识

2、实验:

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

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

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

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

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

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

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解答吗?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第91-94页有关加法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

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35+324+945+3028+7

87-536-872-50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

(1)班、二

(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3+31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师:

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页。

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

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

(1)班和二

(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五、六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

“做一做”1、2两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

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为什么?

7、尝试练习:

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

(一)学习例4。

1、通过提问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得出:

340-180

2、学生思考怎样计算340-180。

3、小组交流、讨论340-180的方法。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

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2、9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312405819

2.口算。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

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10、11。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