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机制构想文档格式.docx
《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机制构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机制构想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之间必须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
乡村旅游应该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而城乡统筹要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可靠经济支柱。
第三,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之间必须有一种内在的互动联系机制,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制、土地流转机制、资金融通机制、利益调节机制等,以保证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双方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双方之间形成统筹兼顾、相互激发、互惠互利的统一体。
第四,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是一种动态的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双方的发展速度或规模不一致、不协调的状况,从而影响双方原有的互动发展,但这种暂时的不协调或不断出现的不协调又为双方的协调发展找出了新的差距,提出了新的要求,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成为双方协调互动的推力,使双方在新的互动条件下获得新的协调发展,并推动整体跃升。
第五,乡村旅游和城乡统筹这两个系统既不是孤立的系统,也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系统。
因为它们之间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信息的交流,即存在着要素的互动。
要提高双方互动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它们之间要素互动(流动)在方向、速度、数量上必须保持协调。
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协调互动,打破行政区划、城乡分割以及地区封锁等,促进各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
二、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互动发展的机制模型对乡村旅游来说,它是一个由需求者(旅游消费者)、供给者(乡村社区、农民)、支持者(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媒介(市场)等多个利益诉求主体所构成的经济系统,各利益诉求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所引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
而对于城乡统筹来说,它是一个由城与乡的共生单元所构成的共生系统,各个要素在系统内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是增强城乡关联度、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无论是对于乡村旅游,还是城乡统筹来说,在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利益诉求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磨擦,即通常所说的“利益不均衡”问题,如何有效协调和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只有理性地、有效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保持城乡统筹内部各要素的协调,有效发挥乡村旅游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生态环境和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综合功能,从而有力促进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良性互动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基于此,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既要找到着力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又要从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到支持城乡统筹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源。
通过城乡统筹的发展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引向和制度保障,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合我国乡村现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研究等,本文认为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图1 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机制1.乡村旅游对城乡统筹的推动机制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新渠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载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无疑是解决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
因此,要从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来自需求者的影响力、来自供给者的吸引力、来自媒介的拉动力和来自支持者的推动力,建立乡村旅游对城乡统筹的推动机制。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带动乡村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和生态的融合(见图2)。
图2 乡村旅游对城乡统筹的推动机制
(1)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中农民增收是重点,也是难点;
乡村旅游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路径。
一方面,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从业者,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为农民在农闲时节增加收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以农民为经营主体,游客在乡村进行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体验即全部旅游的基本活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都是在农村旅游区发生,旅游产品的生产到销售、旅游项目的开发到游客的接待等工作基本上均由农村居民承担与负责,因而从经济上保障了农村居民能从发展乡村旅游业中获取收益;
而且发展乡村旅游,不但可以拉长产业链,改变传统农业仅仅作为“生产车间”的角色,融生产、流通、交换、消费于一体,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村地区得到的国内乡村旅游收入份额为21.5%,农民从国内乡村旅游收入中的获益程度为11.6%。
可见,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2)有利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社会融合城乡劳动力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就业机会、就业岗位存在着不均等,同时这也是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并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估算,我国目前大约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增加6350万左右。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一个关键原因。
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
因此,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之际,应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的就业优势:
一方面,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开发增量资源价值,增加新的就业梁道;
另一方面通过转变农业功能,以乡镇企业为载体,发挥存量资源价值,扩大新型乡镇企业的就业容量。
乡村旅游业作为大容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载体,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不失为能有效减轻农村就业压力的一个减压阀,从而为促进城乡社会的稳定与融合提供保障。
(3)有利于加快农村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不仅在经济上处于分割状态,而且在文化上也存在矛盾。
城市文化是发达的经济环境下孕育出来的产物——即强势文化,代表文明、进步、时尚、流行;
乡村文化则是落后的农业生产附属品——即弱势文化,暗示着落后与粗俗。
在两种文化的相互作用中,弱势文化日益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与吞噬。
而旅游是以特殊环境和文化为依据的活动,这种“落后”往往又是作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所在,保存完好的乡村民俗民风、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朴实、恬静的农村生活方式,对于现代都市人具有异常的魅力与体验价值。
而随着城市人的来访,带来的将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对乡村的“冲击”。
城市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被带到了农村,从科学技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模式直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对乡村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城市的气息,而且让农民感受到了城市的文明。
在这一“冲击”过程中,城乡文化将从冲突走向相互认同与融合。
(4)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旅游的发展过程,是旅游者消费需求拉动的过程。
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可以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适时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畅等难题。
旅游需求还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乡村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其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据测算,乡村旅游对相关产业拉动的比例为1∶4,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商饮服务、交通运输、文化娱乐、房地产等产业,即乡村旅游巧妙地将各产业整合起来,促进了第一产业,推动了第二产业,拉动了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良性发展。
(5)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城乡生态融合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它吸引旅游者的正是农村质朴的生活方式、绿色的生态环境、无公害的农业产品以及等独特的农村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吸引和招徕大量的旅游者,农民会自发的、有意识的去保护农村的生活环境,翻新农舍、更新设施、整治环境、兴修道路、治理污染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农村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农民也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切实的感受到良好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激发农民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农村乡村环境和乡土风情的保护,从而促进城乡生态融合,这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2.城乡统筹对乡村旅游的促进机制城乡统筹作为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思路、一个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
因此,要着力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所面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压力、农村就业压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压力以及农村城镇化压力等问题,建立城乡统筹对乡村旅游的促进机制。
通过城乡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助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必要的资金条件、技术条件、人力条件、设施条件和资源条件(见图3)。
图3 城乡统筹对乡村旅游的促进机制
(1)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资金条件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要推进城乡的统筹发展,就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中央连续出台了多个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的文件,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
而且,针对农村财政和金融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中央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三个高于”的原则: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这必将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政策支持,而且通过政策倾斜又将为农村各项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缓解目前农村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有利的资金条件。
(2)推动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技术条件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推广。
在城乡的统筹发展中,伴随着人员的流动,必然会对乡村旅游活动中的农村产生信息、思想意识、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使农业科学文化知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农村,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
另外,伴随着关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系列政策的制定、科研成果的转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也必然会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供保障。
而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产品不断创新,服务不断提升,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客源,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因此,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技术条件。
(3)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人力条件中央文件中给“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国家扩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各级财政也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各级预算,在广大农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而且,从中央的一系列政策中也可以看出,未来几年,中央将更加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农村教育的发展,势必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农村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人力条件。
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农村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所吸引,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工作,一些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也随之进入了农村;
还有的到农村选择创业,利用农村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发展旅游业等,不仅为广大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促进了农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设施条件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开展村庄综合治理的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节能节地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具体包括: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伴随着中央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较大改善,必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设施条件。
(5)助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源条件中央提出: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而且有助于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培育及乡村旅游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的发展。
另外,随着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及生态农业等的开展,必然将促进农业资源的保护,乡村旅游发展中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加快创新绿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由生态乡村旅游到循环乡村旅游的转变。
因此,随着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必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条件。
总之,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环境等各个层面以及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其影响和制约因素较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处理好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关系,在城乡统筹中获取乡村旅游更多的发展途径和发展资源,以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的推进,实现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不仅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农民脱贫致富乃至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坚.城乡统筹新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构想[j].企业经济,2007,(5):
91-93[2]徐福英,马波.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16-19[3]李坚.关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7,(22):
97-98[4]魏琦.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之思考[j].农业考古,2008,(3):
165-167[5]王瑛.城乡统筹背景下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
104-107[6]曲亮,郝云宏.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
371-374[7]文余源,段娟.城乡互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
12109-12110[8]李庆雷,马继刚,杨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路径探讨[j].乡镇经济,2007,(10):
15-18[9]高文香.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系统的互动机制研究——以四川省丹棱县梅湾村为例[d].重庆:
西南大学,2009[10]赵承华.发展乡村旅游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8,(6):
47-48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
rdenpersö
nlichenfü
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
é
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
desfinspersonnelles;
pasà
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