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2990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洪久的色度学Word格式.docx

但是,黑色在减色中并不是“原色”。

黑色颜料的引入,对于减色理论来说,并没能从基础上解决什么问题。

CMYK(青、品、黄、黑)模型,它也仅仅是一个三原色理论与技术的混合模型。

今后色彩学应走向何方,还需要人们去作进一步的探索,才不至于使色彩学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上。

67)四原色理论下的光谱轨迹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视觉四原色理论下的光谱轨迹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正常视觉者的可视空间是什么样子的?

(图51)中的正方体就是正常视觉者的可视空间。

(有关正常视觉者的可视空间概念,请参阅本人博文《(47)可视空间与非可视空间》。

)下面(图50)是我们为了凸显正常视觉者可视空间各顶点所标的字符,因而去掉了一些线条,形成一种简图。

(图51)是把正常视觉者的可视空间,按通常数学表示空间的习惯画法所画的空间。

其中K0作为坐标原点。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正常视觉者的三通道输出特性曲线。

见(图52)。

这张图对于我们研究视觉四原色理论下的光谱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从400nm到700nm之间,各种不同波长的光

谱色可分解为视觉原色(红、绿、蓝)的情况。

比如,对于460nm的蓝光。

在该处有红、绿、蓝三条曲线通过。

也就是说,460nm的蓝光,它的颜色是由视觉中红、绿、蓝三种原色混合形成的。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这三种原色的数量,它们分别是:

蓝为Bb;

绿为Bg;

红为Br。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图51)中,画出该波长下的光谱颜色在正常视觉者的可视空间中的位置。

如果将全部光谱色,在正常视觉者的可视空间中的位置,都画出来的话,于是便形成了光谱轨迹。

请见(图53)。

66)色度学今后应走向何方

人类对于颜色的认识,所走过的道路始终是崎岖的。

牛顿认为,白光是“复合光”。

“在颜色学问题上,黑格尔追随歌德,竭力反对牛顿的物理光学,他认为,白光不是复合光,而是单纯的,引起颜色的正是光明与黑暗的结合”[1]尔。

最后牛顿以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成光谱这一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

这样,黑格尔提出的白光不是“复合光”而是单纯光的观点被否定了。

从那时起,物理学就多了一门学问,光谱学。

因为,白光可以色散成光谱,因而在人们的眼中,光谱中的颜色就是白光颜色的基本成分,即光谱中的一切颜色都是“单色”,而白光的颜色是“复色”。

后来人们通过实验又发现了,如果在光谱中选择红、绿、蓝三种颜色,就可以混合出光谱中的各种颜色。

于是,人们发现了光的三种原色,并建立了光的三原色原理。

后来杨(T.Young)又把它引入到了颜色视觉理论当中,并建立了“三色学说”。

直到今天,这种三原色的理论在各大学里的物理学科、心理学科、生理学科、色度学科乃至医学科等,都在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理论在使用。

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矛盾的逻辑关系,人们并没有去关注它。

那就是:

既然,光谱色可以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获得,那就说明了,光谱色并不是单色。

而当今的权威理论都在认为,光谱中的全部颜色都是单色。

这使我们不禁要问,有这样的单色概念吗?

由几种颜色混合出来的颜色还能称它为“单色”?

反过来,如果我们承认光谱中的颜色不是单色,而是“复色”的话。

可是多少年来,人们又不断的从光谱的颜色当中,去选择理想的光的三原色(1828年莱特(W.D.Wnight)选择光的三种原色是,红色(650nm)、绿色(530nm)、蓝色(460nm)。

吉乐德(J.Guild)选择的光的三种原色是,红色(630nm)、绿色(542nm)、蓝色(460nm)。

到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又选择了两个人的平均值。

到了1964年CIE组织根据泰尔斯、伯奇和斯伯林斯卡娅所研究的成果,对三原色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2]尔。

今后我们还可能会进一步去选择更为“理想的”三原色。

我们不禁还是要问,在一个非单色的光谱当中,能选择出属于“单色”性质的原色吗?

我们想这样来评价当今的光的三原色理论:

它是一个非常“混沌”的理论。

色度学的诞生,就是在这种“混沌”的理论指导下诞生的。

当它发现光谱三刺激值出现了“负值”的时候,只能是感到困惑不解(关于光谱三刺激值的“负值”问题,可以参阅本人的博文《(65)为什么光谱三刺激值会出现负值》)。

无奈之下,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31年只好把RGB颜色系统进行了坐标变换,产生了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XYZ颜色系统,以减缓三刺激值出现“负值”问题所带来的麻烦。

其实,这种新的XYZ颜色系统所带来的麻烦,并不比“负值”问题强多少,它带来的是同样的麻烦。

它的亮度空间不均匀,色度空间也不均匀,麦克亚当椭圆大小相差的非常悬殊。

可以说,从XYZ颜色系统诞生起,色度学就步入了歧途。

现在,人们总在想,是不是再建立一个更新的颜色系统来替代这个不理想的XYZ颜色系统。

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

但也可能是非常容易的。

说它困难是指,如果不脱离开三原色理论来建立新的颜色系统,那将是极度困难的。

说它容易是指,如果改变观念,从RGB系统转向视觉四原色系统,许多困难就可能会迎刃而解了。

因为,视觉四原色系统中的原色都是纯粹的单色。

我们认为,今后色度学的走向应该选择后者这条道路。

色度学的颜色方程是色度学的重要基础。

目前的色度学所使用颜色方程是三原色理论下的颜色方程,它的具体形式如下:

(C)≡R(R)+G(G)+B(B)....................

(1)

方程左边(C)代表待测的颜色。

方程右边三项分别代表红、绿、蓝三种原色及其数量。

“≡”表示方程两边的颜色达到匹配,即两边的颜色看上去是相同的。

方程右边的R、G、B分别代表红、绿、蓝三种原色的数量。

(R)、(G)、(B)分别代表红、绿、蓝三种原色。

我们认为,这个方程存在两大缺陷:

一是它缺少黑原色。

二是,该方程中红、绿、蓝三原色根本就不是原色。

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改用视觉四原色来建立颜色方程,将会克服这些缺陷。

用视觉四原色建立起来的颜色方程,其形式应该是这样的:

(C)=R0(R0)+G0(G0)+B0(B0)+K0(K0)...................

(2)

该方程左边(C)代表待测的颜色。

方程右边四项分别代表视觉中红、绿、蓝、黑四种原色及其数量。

“=”表示待测颜色(C)可以分解为方程右边四项。

方程右边的R0、G0、B0、K0、分别代表视觉中红、绿、蓝、黑四种原色的数量。

(R0)、(G0)、(B0)、(K0)分别代表视觉中红、绿、蓝、黑四种原色。

由于该方程右边为四项,所以我们称这一方程为:

“视觉四原色颜色方程(四项式)”。

因为,这个方程所使用的原色是视觉中的原色(这种原色与光的“原色”不同,它们都是纯粹的单色)。

所以,使用这个方程应该不会出现负值问题。

关于视觉四原色,我们曾经建立过这样的一个原理:

视觉四原色守恒原理。

该原理认为:

“视觉中的原色有四种,它们是红、绿、蓝、黑四色。

视觉中的一切颜色都由这四种原色混合生成。

并且,这四种原色在视觉颜色中的含量总和为100%保持不变(请参阅本人的博文《(43)视觉四原色守恒原理》)。

依据这一原理的守恒性,我们说,在视觉四种原色的当中,有三种原色在颜色含量方面是“自由的”,另一种原色在颜色含量上就是不自由的了。

因为,如果有三种原色在含量上已经被确定了的话,则第四种原色的含量问题无疑也就被确定了。

即,它在颜色中的含量应该是:

总含量值(100%)减掉前三种原色含量的总和。

依据这一点,我们说颜色方程

(2)还可以改写为下面的形式:

(C)=R0(R0)+G0(G0)+B0(B0)......................(3)

因为这个方程的右边有三项,所以对于(3)式也称为:

“视觉四原色颜色方程(三项式)”。

其中K0(K0)这一项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隐含了。

其中K0的值应为:

K0=1-(R0+G0+B0)。

我们曾经提出过一个可视空间与非可视空间的理论:

即在我们的视觉中有些颜色是看得见的,有些颜色是看不见的(请参阅本人的博文《(47)可视空间与非可视空间》)。

对于视觉中的四种原色来说,能被我们看见的原色只有一种,那就是“黑色”。

对于红、绿、蓝这三种原色来说,我们是看不见的。

所以的数量是不能直接测出来的。

但是的数量可以通过颜色方程

(1)中的R、G、B的数量来获得。

R、G、B与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通过(图51)来进行。

比如说,蓝原色光的波长如果是为460nm的话,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460nm处有红、绿、蓝三条曲线经过这里。

也就是说,蓝原色光,

它的颜色是由视觉中的红(R0)、绿(G0)、蓝(B0)三种原色混合生成的。

这三种颜色的数量分别是Bb、Bg和Br。

如果把这三种颜色的数量代入颜色方程

(1)的B中,于是就完成了光的蓝原色与视觉原色间的转换。

对于光原色中的其它两种原色的转换程序也是一样的。

经过这样的转换,颜色方程

(1)就可以转换成颜色方程(3)。

也就是说,这样就可以把光的三种原色的数量转换成视觉四种原色的数量。

使用(图51)进行光原色与视觉原色间的这种转换,理解起来不会是很困难的,肯定要比把RGB颜色系统转换成XYZ颜色系统这一过程理解起来要容易的多。

从数学方面来看,把颜色方程

(1)转换成颜色方程(3),其数学手段也不是很困难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从理论角度来讲的。

至于说,如果把这一理论在技术当中进行实施的话,当然也还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应该如何来制定各种标准等。

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那不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说,把光原色直接转入到视觉原色这一过程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飞跃。

颜色方程(3)的建立,其实并不仅仅是对于所谓的“正常”视觉者来讲的。

对于各种色盲者来说,也是一样的,同样也可以通过各类色盲者的“三通道输出特性曲线”,来获得色盲者的R0、G0、B0的值。

我们认为,视觉四原色颜色方程应该远远优于现在色度学所使用的颜色方程。

因为,视觉四原色颜色方程所使用的原色。

在这一方程当中,R0、G0、B0都是纯粹的单色,它们是不含黑色成分的颜色,并且R0、G0、B0之间也都互不包容。

这样,这一方程中的黑色的数量K0,,就可以与颜色的“亮度”建立起对应关系。

我们认为,颜色中的“亮度”与颜色中含有白色的多少,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但是,颜色的亮度与颜色中含有黑色的多少,却是直接相关的。

我们说,黑色是决定视觉颜色“亮度”的重要因素,并且也是唯一的因素。

现在的《色度学》所使用的颜色方程,对于处理颜色的“亮度”问题是困难的。

海得维希?

郎格在他的《色度学与彩色电视》一书中,就明确的谈到了自己对于颜色“亮度”的概念与彩色量概念在认识上的一种感受。

他说:

“为什么我们到现在才详细谈到亮度这个重要的概念,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以前描述各式各样彩色时还用不着它,二是这个概念要比彩色量概念更难以确切掌握”。

[1]为什么会“更难以确切掌握”呢?

我们认为,就是因为现在的颜色概念太混乱了,致使人们对于“亮度”这一概念一直也很难说得清楚。

二是,现在的《色度学》的颜色方程根本就没有黑原色这一项。

而方程

(1)中的R、G、B这三项当中,它本身就包括着黑色成分。

但是,人们却无法能把黑色的数量从那里分离出来。

可以说,目前人们对于颜色的“亮度”问题,感觉上是清楚的,测量上是困难的。

虽然说,《色度学》主要是关于彩色的“色度”(色调与饱和度)问题,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一切彩色都是含有黑色成分的。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去表达彩色,那还能真实的表达彩色吗?

视觉四原色颜色方程,即方程(3),是一个含有黑原色的颜色方程。

它在处理彩色问题和处理中性色问题是统一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颜色方程(3)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颜色方程。

65)为什么光谱三刺激值会出现负值

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

700nm、546.1nm、435.8nm。

并且,用这三种色光以亮度比例为1.0000︰4.5907︰0.0601进行混合时,可以得到一种白光,即“等能白光”。

虽然,用这三种“原色光”混合出来的白光,其“亮度”比例是不相等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CIE)规定它们的“颜色量”的比例是相等的。

或者说,用这三种“原色光”获得的白光是一种既不偏向红,也不偏向绿,也不偏向蓝的色光。

这说明了,这三种光的颜色是平衡的,是相等的。

可以表示为(R)︰(G)︰(B)=1︰1︰1。

按着(CIE)对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规定,去匹配某一波长的等能光谱色所需要的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数量,就称为“光谱三刺激值”,并以符号来表示。

其颜色方程为:

方程左边C(入)代表的是:

待测的等能光谱色。

方程右边三项分别代表红、绿、蓝三种“原色”及其“数量”。

“≡”表示方程两边的颜色达到匹配(即两边的颜色看上去是相同的)。

方程右边三项、、分别代表红、绿、蓝三种原色的数量(即“光谱三刺激值”)。

方程中的“+”号仅代表红、绿、蓝三种原色进行混合而已。

这个方程的意思是:

用单位的红色与单位的绿色与单位的蓝色进行混合,所得到的颜色与C(入)颜色在视感觉上是一样的。

当人们用上述规定的红、绿、蓝三种“原色光”去匹配等能光谱色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量的光谱色却无法能得到相匹配的颜色。

只有把方程右边的某种原色移到方程左边的时候(也就是用右边的某种原色与光谱色相混合)才能达到匹配的程度。

比如说,移动的是绿原色光的话,则此时的颜色方程就变成了这样:

经整理之后方程就变成了这样:

这样,光谱三刺激值中的便出现了负值。

下面(表5)就是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对标准色

度观察者所测得的光谱三刺激值。

该表中最左边一行所表示的是光谱的波长,右边三行所表示的是、、的数值,即光谱三刺激值。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在三刺激值中有大量的负值。

下面我们用“视觉四原色理论”来对这一现象的发生进行“定性”解释。

首先,我们要申明,解释这一现象的基本观点是:

由于视觉四原色理论认为,在整个光谱中根本就没有单色光。

所以我们认为,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选择的,所谓的光的三种“原色”,实际上它们都不是单色。

(关于这方面的观点,请参阅本人的博文《(62)对光原色剖析

(一)》和《(63)对光原色剖析

(二)》)。

我们认为,用所谓的红、绿、蓝三种原色光去匹配光谱色,实际上就是用三种非单色的“复合”光进行混合,去匹配一种非单色的“复合”光的行为。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真正能匹配到一起的机会太少了。

光谱三刺激值之所以出现负值,就来自这个原理。

我们称这一原理为“三刺激值负值原理”,具体陈述如下:

因为光的三原色以及光谱色都不是单色。

所以二者进行匹配时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得不到匹配。

当人们以弥补二者的差异(即以改变光谱色为途径)来进行颜色匹配时,便造成了光谱三刺激值出现了负值。

下面我们分段来讨论产生“负值”的原因。

我们使用的工具还是“三通道输出特性曲线”,见(图50)。

这个图(指原始图)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曲线在很高的部位就截止了。

为此,我们对它做了适当的延

长。

但这并不会影响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图中三条品红色线条所在的位置就是,1931年(CIE)组织所选择的光的三种“原色”在光谱中所对应的位置。

下面我们就分段来对(表5)中所产生的负值进行分析。

从(图50)中可以看出,光中的“蓝原色”(即435.8nm光色)是由视觉中的红、绿、蓝三种原色组成的。

其中,蓝色成分最多,绿色成分最少。

尽管绿色含量比少。

但是,要和435.8nm左边这段光谱中的颜色相比较的话,它的绿色含量比光谱中的绿色含量要多。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如果用光的三种原色去匹配435.8nm以左这段光谱色,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众所周知,这段光谱是光谱中的紫色段。

因此,匹配这段光谱只需要蓝、红两种“原色光”就够了(因为蓝色与红色混合是紫色)。

不过这里有一点,我们需要重视,那就是在“蓝原色光”中,它是含有绿色成分的,尽管它的含量比较少,但也总比紫色段光谱中的颜色所含有的绿色成分要多。

也就是说,用蓝、绿两种原色光混合出来的颜色,与这段光谱中颜色相比较的话,它的绿色成分就显得多了。

或者说,光谱色中的绿色成分相对的就少了。

因此,光原色的混合色与光谱色二者不能匹配。

在无奈的情况下,人们选择了在待测的光谱色一端加入一些绿色来平衡这件事,或者说是以改变待测光谱的颜色来达到二者匹配。

这样就出现了颜色方程

(2)的情况,显然在光谱三刺激值当中的就出现了负值。

从(表5)中可以看出,的负值截止在435nm和440nm之间(实际上是截止在435.8nm)。

为什么就发生在这个位置呢?

很简单,这个位置就等于,蓝原色自身与自身相匹配。

显然,这二者的绿色含量是相等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现负值了,因而该处便成为了的负值截止点。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图50)中的435.8nm到546.1nm这一段。

这一段是蓝绿色段,这段光谱色应该是蓝、绿两种原色光的混合色。

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蓝、绿两种原色光中都含有红色成分,尤其是绿原色光中的红色成分最多。

这很显然,用蓝、绿两种原色光来匹配这段光谱色的时侯,它的红色成分肯定要超过光谱色中的红色成分。

这就造成了出现负值。

理论上讲,的负值截止点,应该在435.8nm、546.1nm这两点。

道理与前面谈到的的负值截止点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图50)中的546.1nm到655nm这一段。

这一段光谱是黄色段。

它的颜色是应该是红、绿两种原色光的混合色。

从图中可以看出,“绿原色光”是含有蓝色成分的,并且它比右边光谱中的颜色所含的蓝色成分要多。

因此用红、绿两种原色光来匹配这段光谱色时,其中蓝色成分肯定要多。

这就造成了出现负值。

它的负值截止点在546.1nm这个地方,道理与前面所讲的情况一样。

但是,它的另一个负值截止点,从(表5)中反映出来的是在655nm。

我们只能这样来理解,(图50)中的蓝曲线可能一直延长到这里。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图50)中655nm以右的光谱段。

这段光谱段的特点是,没有蓝、绿曲线延伸到这里。

因此要匹配这段光谱,只用红原色光就够了(也就是仅调整红原色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或者说,通过调整红原色光与黑原色光的混合比就可以了)。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说,这段光谱的三刺激是不可能出现负值的。

(表5)中这段光谱的三刺激没有负值,就是这种原因形成的。

从上面对光谱三刺激值出现负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用视觉四原色理论来解释“负值问题”,则“负值问题”就是一个能让人可理解的问题。

“负值问题”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相对的讲,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如果要用光的三原色理论来解释(或者说,用三色学说来解释),只能是使人感到困惑,决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因为,三原色理论对光谱的看法是光谱中颜色都是单色。

对于光原色来说,那就理所当然的更应该是单色了。

在这种理念下面,它绝对不会对光谱的颜色以及对光的颜色(包括光的原色)进行解析。

因此,当光谱三刺激值出现负值的时候,三原色理论对此只能感到疑惑,却找不到原因。

1931年(CIE)组织,为了避免光谱三刺激值出现“负值”,因而给对色度计算带来困难。

于是无奈的,便把1931CIE–RGB颜色系统转换成1931CIE–XYZ颜色系统,以避开“负值”问题。

并对这个新的系统称为XYZ国际坐标制。

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起,色度学便步入了歧途。

实际上,1931CIE–XYZ颜色系统并不是一个很科学的颜色系统。

当1931CIE–RGB颜色系统转换成1931CIE–XYZ颜色系统之后,便使得颜色空间发生了形变,变得不均匀了。

在这个系统的色度图中,麦克亚当椭圆是很不均匀的。

可以说1931CIE色度图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色度图。

因此,寻找一个新的比较理想的颜色理论体系,就成为了当前研究颜色问题上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今后色度学要走的道路应该是,废除1931CIE–XYZ颜色系统。

并由1931CIE–RGB颜色系统转换到视觉四原色系统。

因为,视觉四原色系统是由纯单色原色组成的系统,它对各种颜色都具有强大的解析能力。

(64)当今的色度学基础存在两大缺陷

《色度学》,顾名思义,它应该是一门对颜色进行测度的学科。

但是,目前人们认为,色度学是—门研究彩色计量的科学。

任务应该是研究人眼彩色视觉的定性和定量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这也就是说,当今的《色度学》不仅要研究彩色计量,同时还肩负着研究颜色视觉理论的任务。

我们说,当今的《色度学》肩负着研究颜色视觉理论的任务是无可非议的。

因为,当前的颜色视觉理论是一个混乱的理论,是一个没有头绪的理论,是一个有待人们去发掘、去建设的理论。

而《色度学》肩负着这一任务,也表现出了《色度学》在探索颜色视觉规律上,确实有着一点的优势。

但是,有这样一个问题:

当今的《色度学》是以“三色学说”为基础的。

如果“三色学说”存在问题的话,它用了一个有问题的颜色视觉理论,来研究颜色视觉规律,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不言而喻,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下面,只能是使《色度学》这一学科,也会像颜色视觉理论那样走的更加混乱,对于彩色视觉规律的认识会更加难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