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195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综合提升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八: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遂饮药死。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击吴楚军为将。

还,谒见上。

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公言善,吾亦恨之。

赞曰:

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悲夫!

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名”是指战国时以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

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

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B.“孝文”是指汉文帝,“孝文”是他的庙号。

汉代因为倡导以孝治天下,在皇帝的庙号中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武等。

C.《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是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

D.“赵母指括”是指战国时赵括出征,他的母亲上书称儿子虚骄鄙吝,缺乏实际的治军才能,后来赵括兵败,赵母因为上书没有被牵连治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晁错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年轻时因善于援引《尚书》上奏而被皇上看重;担任太子属官时进言多不被皇上采用,但太子一直很欣赏他的主张。

B.晁错被杀后,邓公带兵作战归来,他认为,吴楚谋反是蓄谋已久的,杀晁错并不能阻止七国之乱,反而让天下之士不敢说真话。

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的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他的父亲看出晁错身处险境,从颍川赶来劝说,甚至以死相劝,晁错却不为所动。

D.在班固看来,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是“为国远虑”,是把个人生死置于度外的。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5分)

(2)“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5分)

答案:

1、A

2、B这是谥号,不是庙号。

3.C父亲并不是以死相劝。

而是怕受到他的牵连。

4、

(1)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袁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2)“本该如此。

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他曾经在轵地张恢先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法,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

汉文帝时,天下没有研习《尚书》的人,唯独听说济南人伏生是先前秦朝的博士,研习《尚书》,已经九十多岁。

于是诏令太常派人前往受其学业,太常派晁错到伏生那里去学习《尚书》。

回来,随即上奏利国利民之事,援引《尚书》来解说。

皇帝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

因为能言善辩得宠于太子,太子家叫他“智囊”。

在孝文帝时,晁错屡次上书,陈说消除诸侯权势之事,以及法令中尚需改进之处,奏书上了几十次,孝文帝不听,然而认为他是个奇才,升职为中大夫。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袁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

备受宠信,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旁系亲属的封地,收回他们的近旁诸郡。

奏疏上报,皇上让王公大臣们集中讨论,没有人敢非难。

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都痛恨晁错。

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人们议论纷纷很多埋怨你的,你为的是什么呢?

”晁错说:

“本该如此。

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

”晁错的父亲说:

“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

”于是喝毒药自杀了。

死了十余天,吴国楚国等七个诸侯国果然以诛杀晁错为名造反了,等到袁盎、窦婴进言劝说,皇上便诏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已经死了,谒者仆射邓公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

回到京城见皇上。

皇上问他:

“你从军中而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没有?

”邓公说:

“吴王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

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

”皇上问:

“为什么呢?

”邓公说:

“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

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在朝廷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外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

你说得对。

我也感到遗憾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8题。

(19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

“当引某许,若至,语吾。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

“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

“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

“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

“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

头痛病。

②考竟:

拷问,死于狱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通数经:

1.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

2.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

3.指佛经。

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B.沛相陈珪举孝廉: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C.病亦行差:

“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通“瘥”,“病愈”的意思。

D.考验首服:

即“首伏”,坦白服罪。

首伏,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意味着头低下认罪。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不爱做官。

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

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

B.华佗医术高超。

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

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

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

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

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

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佗曰: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5分)

(2)荀彧请曰: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5分)

【答案】

5、C参考句意来断句:

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抓独立句子来断句:

“又精方药”与“其疗疾”都是独立句子,要断开,“精”是精通,“方药”作宾语,“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

据以上分析排除AB;“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据此排除D;另外“心解分剂,不复称量,”心里了解药剂的用量,不用再称量,“不复”作“称量”的状语。

故选C。

6.BB项,“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说法错误。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补充:

“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故选B。

7.AA项,“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曲解文意。

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

故选A。

8.

(1)华佗说:

“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

“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近”,短时间;“济”,成功、治好;“恒”,经常;“事”,做(治疗)、进行;“延岁月”,延长时间或生命。

(2)“实”,确实;“工”,高明;“县”,同“悬”,密切相关;“宜”,应该;“含宥”,包涵宽容。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

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

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

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

“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

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

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

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

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

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

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

华佗说:

“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

“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

”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

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

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

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

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

“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曹操说:

“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

”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

“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

”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

曹操说:

“华佗能治好这种病。

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

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

”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

“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小题。

(22分)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

“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

“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

“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

“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

“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

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

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

育谓:

“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

”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

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

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

已而卒,年五十五。

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遂寝寝:

平息B.因事与仲淹忤忤:

抵触

C.陷骁将郭恩陷:

陷害D.和丹砂饵之饵:

服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

“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C.“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D.“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

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5分)

 

(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5分)

 

9.B[解析]B陷,意思应为“攻陷”。

10.C[解析]原文断句应为: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

“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C[解析]考查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B[解析]“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

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

13.(10分)

①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

(5分)

评分标准:

重点词“诚”“虑”“乘时”“倾”“御”,译错一处扣1分。

②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或“治理河东”或“做河东安抚使”),有所上奏请求(或“有上奏请求的事”),大多(或“多次”)被办事官员(或“管理政事的人”)阻拦,吴育选取可行的方面坚决去做(或“办理”)。

(5分)

评分标准:

重点词“既而”、被动句、“任事”“沮”“固”,译错一处扣1分。

文言文翻译

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

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

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

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

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

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

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

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

“强盗不值得忧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

吴育说:

“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

”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

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

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

吴育说:

“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

”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

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

“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

”皇帝对大臣说:

“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

”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

“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

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

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

”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

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

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成为祸患。

庞籍守卫并州,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

吴育说:

“修订的盟约还没明确就急忙筑城,那么羌族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争夺那么遭受祸患的一定是麟、府地区了。

”不久夏人果然侵犯河外地区,攻陷了骁将郭恩的军队,导致太原的武将官员都获罪离职。

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

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

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

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

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

吴育晚年在西台,和宋庠相互唱和往来,追溯裴度和白居易遗事到几百篇。

吴育体质素来羸弱,年轻时发力学习,得了心疾,后来得到古药方,药需要和丹砂一起服用,服用后大醉,一晚上就痊愈了。

后来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就要几十天。

不久后故去,终年五十五岁。

死后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正肃”。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17题。

(19分)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