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141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docx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

二零零九年第一期总第27期

∽∽∽∽∽∽∽∽∽∽∽∽∽∽∽∽∽∽∽∽∽∽∽∽∽∽∽∽∽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编2009年1月8日

∽∽∽∽∽∽∽∽∽∽∽∽∽∽∽∽∽∽∽∽∽∽∽∽∽∽∽∽∽

本期导读

★特别报道

1、文科科研处表彰2008年度文科科研管理考评优秀单位和个人

2、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颁奖我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3、我校文科学者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科研焦点

1、复旦人文社科信息网改版上线试运行

2、“巨变30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3、“中国人口科学发展三十年高峰论坛”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三十年所庆顺利举行

4、透过东亚看环球——复旦大学-牛津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5、上发中心—复旦论坛就“人文世博和上海城市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讨论

6、第二届东亚企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7、我校考古队刘家沟口墓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机构动态

1、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举行“专利纠纷解决的新问题及比较研究”高层研讨会

2、华商研究中心举办第三届华商高峰论坛

3、第三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4、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举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总结与思考”学术研讨会

★人才培养

1、我校3名文科教师入选上海市2008年度“曙光计划”

★科研简讯

★特别报道

文科科研处表彰2008年度文科科研管理考评优秀单位和个人

2009年1月5日,文科科研处召开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对2008年度文科科研管理考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在综合评议的基础上,共评出科研管理优秀单位12个,个人31名。

2008年度文科科研管理考评优秀单位是: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新闻学院、文史研究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2008年度文科科研管理考评优秀个人是:

一等:

徐巧珍、何莉娟、刘存玲、叶晓璐、金秀英、韩莉、方莉强、施莹、苏忠鑫、陈梅;

二等:

陈丽萍、忻怡怡、戴佩娟、何爱国、乐毅、刘舫、赵芸芸、柳佳、左皓劼、鲁绍臣;

三等:

黄一丹、蒋祥林、邓建国、郑利华、睢俊、陆根秀、李婷、厉琳、薛丽、张春、俞蕙。

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颁奖我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会,12月24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庆祝大会。

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庆祝大会并代表市委作了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宣读获奖名单;俞正声等领导在庆祝大会上向获奖代表颁奖。

殷一璀在讲话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多年来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老前辈表示崇高敬意,向哲学社会科学界广大理论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

希望广大哲学社科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

要坚持高举旗帜,研究宣传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顺应时代需要,回答好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要普及社科知识,推动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要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崇高理想追求。

本次全市共评出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5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53项。

我校在本次评奖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获得邓小平理论和宣传优秀成果奖1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4项,内部探讨奖2项,网络理论宣传奖1项,获奖总数达到129项,雄踞上海市各单位之首。

经济学院张薰华教授、中文系贾植芳教授、王运熙教授获得本次学术贡献奖。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赵可金等著)等2项成果获得邓小平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问题域的转换:

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等15项成果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达到17项,比上届增加8项。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卓越的工作成绩,为纪念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

我校文科学者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校文科院系和广大学者发挥理论优势和综合性学科优势,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各种学术研讨。

经过初步统计,2008年全校承担着近20项相关的研究课题,发表相关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20余部,并举办学术研讨会20余场、大型学术讲座50余场。

广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在全面主动地参与改革开放30周年经验总结,立足当代中国,推动理论创新,并以空前热情关注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学术思想活跃,理论气氛浓郁。

我校教师承担了近20项与改革开放30周年相关的研究课题,例如社会科学基础部顾钰民承担的“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项目获得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新闻学院李春承担的“改革开放时期新闻事业史(1978-2006)”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2008年初,教育部社科司设立了一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委托课题,我校有11项课题获准立项。

据悉,余源培、林尚立、陈学明、俞吾金、杜艳华、高晓林、陆铭等7人提交的研究论文入选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论坛”。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2008年我校教师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开展理论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150余篇,出版相关著作20余部。

例如邓正来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

回顾与前瞻》,是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面深入总结,汇集了国内哲学与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流学者,对30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做了总体性、全局性的回顾和展望。

此外,林尚立等著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政治卷)和陆铭等著的《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卷)入选由上海市社联组织撰写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丛书》。

我校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了“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历史系则成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推出了首个成果《亲历:

上海改革开放30年》(曹景行主编),选取上海改革开放30年间的典型事例开展口述史研究。

2008年以来,我校文科各院系和单位以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发展,已举办相关主题学术研讨会10余场、学术讲座30余场。

例如我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推出了纪念中国经济改革30周年“大型周年公开讲座”系列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去年5月,文科学报举办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30周年暨英文刊创刊庆典”,出版了《复旦学报》复刊30周年论文精选《光华文存》,该书汇集了文、史、哲、政治、经济等学科一流名家的代表性论文,勾勒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校学者的发展轨迹。

6月,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了“技术与制度:

中国传媒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9月,法学院承办了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民法学学术研讨会。

12月,经济学院主办了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二十二次年会;亚洲研究中心举办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金融变迁”研讨会;新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了“中国改革30年:

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新秩序”主题论坛;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举办了“巨变30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影响”学术研讨会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恢复重建20周年纪念活动。

此外,法学院、哲学学院等单位还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30周年哲学、法学系列讲座。

 

★科研焦点

    

复旦人文社科信息网改版上线试运行

复旦人文社科信息网()经过半年多的改版工作,目前已经上线进行试运行。

复旦人文社科信息网是我校文科学术管理网站,由文科科研处设立和管理,目的是介绍我校文科科研的动态信息,使教师和社会各界能及时了解和全面了解我校文科科研发展状况。

以服务教师为本,向学者介绍文科科研管理的基本信息,使文科科研管理更为便捷、高效。

网站目前设置了综合新闻、学术交流、科研项目、成果介绍、专家论坛、人才队伍、科研机构、通知公告、资料下载等板块。

复旦人文社科信息网改版试运行期间,将继续征求大家的修改意见,以便更好地做好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并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希望文科各单位继续做好学术信息报送工作。

“巨变30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2008年12月13至14日,复旦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巨变30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影响”学术研讨会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恢复重建20周年纪念活动在光华楼隆重举行。

国内外40多家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40余人参加会议。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著名社会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培林出席。

本次研讨会旨在研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30年改革开放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

与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民众的社

会生活,也给基层治理提出新的挑战。

中国的改革是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过程,虽然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但改革的成绩有目共睹,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保持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始建于1925年。

1988年,我校恢复重建社会学系。

2004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成立,现有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学系、心理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人口研究所和多个校级研究中心。

学院重点开展城市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研究,在人口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加强学科交叉,并致力于成为全国性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之一。

“中国人口科学发展三十年高峰论坛”

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三十年所庆顺利举行

 

2008年12月20日,“中国人口科学发展三十年高峰论坛”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三十年所庆在我校举行。

论坛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教授主持。

校长助理桑玉成教授、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戎舟等分别致词。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做了“从我校人口所三十年看中国人口学的发展”开幕式演讲,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谢玲丽主任,中国人口学会解振明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段成荣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穆光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教授,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黄荣清教授分别从人口学研究的各个视角作出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回顾历史,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机构已有三十年的发展经历。

我校早在1979年已在政治经济学系中建立了人口研究室,是中国科研机构中最早建立人口研究机构的高校之一。

1984年,复旦大学人口研究室正式成立为人口研究所,研究人员与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都纷纷加入到我校的人口研究。

近五年来,我校的人口学研究逐渐发展为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向,以人口学为主的两个博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专业的人才培养以逐步与当前社会管理、社会公共政策等方面相结合。

而纯粹的人口学研究已经开始与其他社会科学相结合,学科定位、学科外延已经发生了转变,人口学的学科发展方向正在发生转变。

论坛还分别从“中国人口科学发展三十年”、“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四个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来自国内人口研究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发言踊跃,对目前的人口问题给出了各自观察维度的真知灼见的思考和建议。

透过东亚看环球

——复旦大学-牛津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2008年12月12日,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牛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联合主办的“有效的多边主义:

透过东亚的视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复旦大学复宣酒店隆重举行。

来自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克大学、庆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18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50位教授、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东亚地区的合作发展对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本次会议得到了英国国家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以及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

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博士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并致辞。

21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全球问题带来的威胁与挑战相互交织,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

然而,由于国际社会集体行动以及正式国际制度的复杂性,

政府间国际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完全符合世人的期望与要求。

与此相反,一系列非正式的协调机制却成效卓著,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作用日益凸显。

这一现象在东亚尤为突出。

基于此,本次会议将着重聚焦于东亚地区。

研讨会上,对东亚与西方多边主义理念和实践的跨地区比较成为了专家和学者们讨论的热点。

许多与会学者指出,面对今日的全球性挑战,东方的古老智慧,如“天下观念”、“和谐观”等,对弥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更新全球治理的理念及推动人类社会多边合作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际社会”研究的领军人物、牛津大学教授安徳烈·赫瑞尔(AndrewHurrell)在研讨会上表示,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已经无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安全、人道问题和发展的挑战,更无力应对那些“非西方”的全球问题,因此引入和吸收东亚的经验以及东方的观点十分必要。

在持续两天的研讨中,学者们将围绕国际组织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战争回忆对21世纪地区合作的影响程度、地区大国在合作中的角色、地区与全球多变主义互动形式、非正式国际机制的作用以及全球治理理论对人类理念变化的影响等六个主题开展讨论,并就冲突解决、反恐、金融危机管理、公共卫生安全等多个具体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供稿)

上发中心—复旦论坛就“人文世博和上海城市文化建设”

进行专题讨论

2008年12月16日下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和复旦大学共同举办的“上发中心-复旦论坛:

文化发展专题”的第6期专场论坛在我校举行。

本期论坛的主题是“人文世博和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主要讨论如何充分利用世博会召开的重大机遇,推动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论坛由我校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陆建松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张松教授围绕“‘人文世博’与上海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这一论题,着重就本市文化遗产开发的后世博会效应做了展望。

世博局黄耀诚副局长就历年的世界博览会做了回顾和综述,并围绕世博会的人文精神做了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李树旺教授从北京“人文奥运”出发,从其定位、研究、实践等角度,总结了可供上海“人文世博”借鉴的经验。

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指出在筹建世博会进程中,目前上海仍缺乏视觉文化的原创性、缺乏完整的城市文化符号系统、都市消费文化创新以及本土文化元素的培育机制。

与会专家认为世博会对上海的文化意义超过经济意义,同时世博会对上海文化发展带来若干机遇,这种机遇不仅是文化消费和文化项目上,也对改革体制、提高市民素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我们在目前已开展的围绕世博的各项基础工作和研究工作之外,还应对“人文世博”进行更有深度的挖掘和探究,将文化建设作为城市软实力建设长期进行。

第二届东亚企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08年12月8日,第二届东亚企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企业管理系和韩国岭南大学经商学院共同组织的,这是继去年5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和企管系教授代表团在访问韩国岭南大学经商学院期间成功举办第一次东亚企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之后的又一次继续,双方定期互派交流机制形成。

韩国岭南大学是韩国领先的私立大学,尤其在商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力量。

此次韩国岭南大学派出以裵正汉副院长为团长的九位教授代表团,其中孙尚范教授(韩籍)还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师从芮明杰教授。

在本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首席专家芮明杰教授做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之我见》的主题演讲,详细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与难点,阐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中国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创新、内部挖潜、保增长与促结构转型并重的思路来应对危机的挑战。

与会的中韩专家学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中国如何在动荡的国际经济中发挥稳定器作用、外汇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的论文讨论部分共收到九篇文章。

韩国岭南大学经济金融系朴正熙助理教授、韩国岭南大学经济金融系李炳完教授分别作了“DepositInsuranceandRisk-TakinginKoreanBanking”、“MonetaryPolicyundertheTaylorRule:

TheCaseofKorea”专题报告。

韩国岭南大学经济金融系韩东根教授、企业管理系朴东守教授、金琪洙教授、田仁助理教授、国际通商系裵正汉教授、权永喆教授、孙尚范助理教授分别做了有关产业和管理类研究报告。

与会的中韩双方学者共同进行了深入和热烈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校考古队刘家沟口墓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应河南省文物局的邀请,2008年9月开始,我校文博系考古队对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刘家沟口墓群进行了发掘,目前发掘进度过半,取得了重要成果。

现已清理完54座墓葬,其中楚墓38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其排列有序,方向基本一致,多单椁单棺,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陶器组合以鬲、盂、豆、罐和鼎、敦、壶、盘、匜为主。

16座汉墓中除3砖室墓为东汉外,均属于西汉时期,也为竖穴土坑木椁墓,部分墓葬的椁内积碳,用来防潮;还有部分墓葬中积石,则用来防盗,出土器物多为陶鼎、盒、壶、釜、甑,部分随葬有铜钵、铁鍪等。

此次最大的考古发现为38号墓和42号墓。

38号墓为带台阶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墓,其墓室长5.8、宽4、深4米,墓道长3.2、宽2.8米,这是目前丹江口库区除下寺贵族墓之外发现规模最大的一座,其葬具为单棺单椁,左侧有一陪葬棺。

出土器物除有一套战国中期的陶礼器如鼎、敦、壶、盘、匜外,还出土一把铜剑、铜戈、箭镞和一套车軎。

42号墓长4米、宽2.2米、深3.2米,由于受到现代农业水井的破坏,仅发现一把铜剑和一套车軎。

根据目前发掘情况来看,刘家沟口楚墓群属于下层贵族墓地,对于研究丹淅地区的楚国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供稿)

 

★机构动态

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举行

“专利纠纷解决的新问题及比较研究”高层研讨会

在我国新的专利法即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之际,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于2008年12月12日举行了“专利纠纷解决的新问题及比较研究”高层研讨会。

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主持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罗东川、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朱丹、北京务实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程永顺、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孙爱民、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律师王宁玲和宝钢知识产权部首席工程师付江等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参加了研讨会。

张乃根教授介绍了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心今年已组织开展了“技术引进的后续研发与知识产权”、“专利纠纷解决的新问题”等研究课题;继6月份召开“技术转移与后续研发(R&D)知识产权”研讨会后,又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一起,结合即将通过的新专利法,共同探讨专利纠纷解决的新问题。

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中心根据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举措。

罗东川副主任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讨论拟定的关于专利侵权司法解释的几个问题。

据悉,为了适应即将通过的新专利法,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启动该司法解释的起草。

该司法解释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

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等同原则及相关的禁止反悔原则、专利侵权的判定方法以及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侵权抗辩、侵权责任的承担和有关程序规定等等。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热烈的讨论。

(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供稿)

华商研究中心举办第三届华商高峰论坛

“第三届华商高峰论坛”于2008年12月29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美国金融危机与华商发展机遇”,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办。

据统计,遍布海外的华人现已高达3600多万,华商成为了世界第四大经济群体。

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徐培华认为,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国智慧,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和中国转变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华商有望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力量的主导。

用道家“无中生有”的理念积极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来创新需求,可使华商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国际投资促进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顾达表示,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很多跨国公司低价转让资产,中国企业应抓住这次百年不遇的机会,利用当前实际范围内企业资产价格偏低、能源与原材料价格全面走低等,大胆谨慎的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重新配置中国企业的经营资源。

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采用新理念和方法研究华商、华人企业、华人经济,探讨华商和华人企业的形成过程、历史地位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分析华人企业走向世界的新趋势。

此外,该中心还将致力于搭建联系华商、服务华商的平台。

(摘自《新华网》)

第三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2008年12月29日,由复旦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融入世界的中国公共关系”在北京举行。

这是继他们成功地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建构”、“中国公共关系发展与中国软实力”两届高层论坛后的又一届重要论坛。

来自政府部门、北京奥组委、上海世博局、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界和著名企业的近百名人士云集北京,围绕“融入世界的中国公共关系”这一总主题,就“中国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国际公共关系运作与北京奥运会”、“精彩世博与公共关系”、“中国如何建设世界级的媒体”等分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与会者在这些主题演讲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世界为之瞩目。

公共关系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急遽变化的过程中,清晰地呈现出其快速融入世界的历史轨迹,彰显出其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作用和巨大价值。

与会者认为,尽管中国的和平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特别是新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都导致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困难。

其间,中国形象常常被“误读”、“歪曲”,甚至是“诋毁”就是极为值得关注的方面。

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对话、发展的中国如何融入复杂的世界,回答好这些问题,都急切地呼唤“沟通”的特殊力量——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

在这次论坛上,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出品、孟建担任主编、钱海红担任副主编的中国公共关系蓝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07-2008》举行了首发仪式。

与会者对新出版的中国公共关系蓝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07-2008》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家认为,这是继《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05-2006》后的又一力作。

这一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公共关系诸多前沿的、全面的、精到的理论概括、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提供了我们深入观察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视角。

摘自《人民网》

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举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总结与思考”学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29日下午,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在美研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