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中专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001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中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色彩》中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色彩》中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色彩》中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色彩》中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彩》中专教案.docx

《《色彩》中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中专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彩》中专教案.docx

《色彩》中专教案

教案本

2013年秋季学期

 

课程名称:

《色彩》

授课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任课教师:

谭炜

编写时间:

2013年9月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

 

2013年秋季学期教案

课程名称:

色彩任课教师:

谭炜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1

讲授时数

4

课题

色彩概述

教学目的

要求

通过系统地讲授色彩学的基本理论,规范色彩写生的基本要领,使学生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动态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能力。

学会研究和比较物象的色彩关系和色调倾向,增强色彩刻画能力和色彩塑造能力,从而实现表现写生对象的质感,体验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色彩的表现与色彩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色彩概念的理解及其表现

课时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第1

 

第1

 

第一节光与色

一、色概念

大自然是美的,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更是丰富多彩。

蓝天、白云,青山、绿

水,美好的一切被我们感知,需要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光。

试想,在一片漆黑的夜里或暗室里,

再好看的颜色也会失去它的魅力。

②正常的视觉。

色盲色弱者都是无法感受色彩的。

③客观物体。

感受的对象必须存在。

④色彩差异。

各式各样的物体被认知,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

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同时出现的。

由此可给色彩下个定义:

所谓色是被分解的光进入人眼并传至大脑时开始生

成的感觉,是光、物、眼、心的综合产物

二、色表现

色彩是情感。

原始图腾、壁画呈现的强烈、单纯的原始色感,古埃及和古希

腊的各种颜色图案充满了装饰风格,中世纪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罗马帝国浑

厚温暖的颜色组合,中国的唐三彩、青花釉,阿拉伯宝石般闪亮、浓郁的色泽,

日本那种审慎的中和性色调,以及非洲充满泥土气息的感觉,都展现着无与伦比

的色彩特征及民族文化特征。

三、光源

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

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

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

受光刺激的主要来源。

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睛内侧的视网膜时,视神经会将这种刺

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联系到了物体,我们

就能辨清色彩了。

四、可见光

在物理学上,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它与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等并存于宇宙中。

由于辐射能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的,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

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最短的如宇宙射线,最长的如交流电。

在电磁辐射中只有从380nm—780nm波长的电磁辐射能够被人的视觉接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

五、光谱色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

他将一束白光(阳光)从细缝引入暗室,遇到三棱镜,光就产生折射。

当折射的光碰到白的屏幕时,在那里显现出虹一样美丽的色带,称光谱。

光谱色以红、橙、

黄、绿、蓝、紫的顺序排列着。

如果将这个图像用聚光透镜加以聚合,这些聚集

的色彩就会重新变成白色。

 

讲授、举例、分析、任务布置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2

讲授时数

4

理论/实践

课题

色彩概述

(2)

教学目的

要求

本课程是通过色彩理论的讲授和色彩实践的操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色彩画的基本知

识。

并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色彩临摹和写生训练,使学生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教学重点

色彩的属性与色彩的范畴及术语

教学难点

熟读色彩的范畴及术语

课时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2

 

2

 

第二节色彩术语

1、原色:

凡不能被混合产生的色,称为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柠檬黄、

湖蓝,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紫。

2、间色:

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3、复色:

两个间色的混合。

4、补色:

色环直径两端的颜色即为互补色。

红-绿-紫等

第三节色彩的范畴

色彩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

无彩色与有彩色。

一、无彩色

黑、白、灰色属于无彩色,从物理学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故

不能称之为色彩。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学上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在色彩

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颜料中也有其重要的任务。

当一种颜料混入白色后,

会显得比较明亮;相反,混入黑色后就显得比较深暗;而加入黑与白混合的灰色

时,将失去原色彩的彩度。

因此,黑、白、灰色不但在心理学上,而且在生理学

上、化学上都可称为色彩。

二、有彩色

光谱中的全部色都属有彩色。

有彩色是无数的,它以红、橙、黄、绿、蓝、

紫为基本色。

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与黑、白、灰色之间不同量

的混合,会产生出成千上万种有彩色。

无彩色是没有任何色相感觉的。

一个略带

红味的灰属有彩色。

第四节色彩三属性

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即明度、色相、彩度。

它们是色彩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这三种属性虽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但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一、明度

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也可称色的亮度、深浅。

若把无彩色的黑、白作为两个极端,

在中间根据明度的顺序,等间隔地排列若干个色,就成为有关明度阶段的系列,即明度系列。

由于有彩色中不同的色相在可见光谱上的位置不同,所以被眼睛知觉的程度也不同。

黄色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眼睛的知觉度高,色彩的明度也高。

紫色

处于可见光谱的边缘,振辐虽宽,但波长短,知觉度低,故色彩的明度就低。

橙、

绿、红、蓝的明度居于黄、紫之间,这些色相依次排列,很自然地显现出明度的

秩序。

即便是一个色相,也会有自己的明暗变化,如深绿、中绿、浅绿。

二、色相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不同波长的光波给人特定的感觉是不同的,

将这种感

受赋予一个名称,

有的叫红,

有的称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谱色中的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色相,像玫红、大红、朱红、橘红标明

的是一个特定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属色相差另

U;而一个颜色加白或加黑后所形成的深红、浅红,则属明度差别。

色彩学家把红、橙、黄、绿、蓝、紫等色相以环状形式排列,如果再加上光谱

中没有的红紫色,就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循环,从而构成色相环(亦称色轮)。

色相环中要尽量把色相距离分割均等,一般以5、6、8个主要色相为基础,进而求出各中间色,分别可做成10、12、16、18、24色色相环等(彩图3)

色相环一般均用纯色表示。

三、纯度

指波长的单纯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鲜艳度。

亦称饱和度。

一个色掺进了其他成

分,彩度将变低。

有彩色的彩度划分方法如下:

选出一个彩度较高的色相,如大红,再找一个明度与之相等的中性灰色(灰色是由白与黑混合出来的),然后将大红与灰色直接混合,混合出从大红到灰色的彩度依次递减的彩度序列。

得出高彩度色、中彩度色、低彩度色。

色彩中,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色相的彩度最高。

无彩色没

有色相,故彩度为零。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3

讲授时数

4

理论/实践

课题

水粉画技法

教学目的

要求

本课程是通过水粉的技法的讲授和实践的操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色彩画技法的基本知识。

并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色彩临摹和写生训练,使学生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教学重点

色彩画的种类与使用工具

写生色彩中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

色彩工具的用途了解

写生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课时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3

 

3

 

 

第一节色彩画的种类与使用工具

一、色彩画的种类

纵观古今,人类对于色彩的研究从未间断,而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则源于

上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色彩的教学课程。

人类对于色彩的表现更为

多种多样:

远到原始社会的岩间壁画,近到现代的电脑绘画。

根据表现技法及其

使用工具的不同,色彩画大致分为油画、丙烯画、水粉画、水彩画、色粉画等几种。

本书所讲授的是水粉画的表现技法。

二、使用工具

不同种类的绘画所使用的表现工具也不同,而且差别很大。

例如:

中国画的

绘画工具为毛笔、中国画颜料、宣纸等;油画为油画颜料、油画笔、油画布、油

画纸、油画刀、调色油、调色板等等;水彩画为水彩颜料、水彩笔、水彩纸、调

色盘等。

下面着重介绍水粉画的使用工具。

笔:

水粉画笔种类繁多。

一般来讲,市面上常见到的方、扁的尼龙水粉笔、白色

的软毛水粉笔都可以很好的绘制水粉画,但是各有利弊,前者含水性稍差一些,

比较适用于厚画法。

后者含水性较强,对于薄画法及厚画法都很适用,而且对于

形体的塑造、笔触的多样化表现较前者略胜一筹。

水粉画笔的选择也要根据画者

的习惯及所刻画的对象来选定。

颜料: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水粉颜料(也称广告色或者宣传色)的种类大致有四十

多种,但是通常来讲,选用其中的24色即可,分别为:

白、柠檬黄、中黄、深黄、

土黄、桔黄、桔红、大红、深红、玫瑰红、土红、赭石、熟褐、粉绿、翠绿、中

绿、深绿、墨绿、橄榄绿、湖蓝、钴蓝、普蓝、群青、青莲。

这些颜色足够可以

调配出变化万千的色彩,当然,有时特殊的需求需要运用特殊的色彩也未尝不可,

这要根据写生的对象而定。

建议初学者尽量避免使用黑色画写生对象的最暗处,运用普蓝混合其他的颜色可调配出具有不同色彩倾向的暗色。

例如,加深红可调出暖色倾向的黑,加墨绿可调出具有绿色倾向的黑。

调色盒:

现在市场上所见的塑料水粉调色盒一般分为盖盒连体及盖盒分开两种。

前者色槽较浅,容量较小,后者色槽较深,容量大。

因水粉颜料容易干燥,就其

保鲜性能来讲,推荐使用后者。

两者的盒盖都可作为调色盘来使用。

纸张:

水粉画的纸张选择比较随意,较厚的纸张即可。

水粉纸、水彩纸、素描纸

都可用来绘制水粉画。

水粉纸挂色性能好,而且令水粉画久之不易变色,但是作

为习画,建议使用素描纸,利于深入刻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4

讲授时数

4

理论/实践

课题

单色苹果

教学目的

要求

1.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的素描关系;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色规律;

3.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技法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静物大小比例适中,构图合理;

2.静物明暗关系明确,色调基本合理,有一定的体积感。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运用色彩的技法表现静物的素描关系

课时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4

 

 

1.导入

教师提问:

在上课前,我想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水粉画吗?

2.讲授新课:

(1)解释定义:

教师讲解:

水粉画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而单色画是水粉画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颜色去表现静物的黑白灰(即素描)关系;

(2)作画步骤及技法教师:

同学们想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其实不难,主要有四个步骤:

a.起稿

b.教师:

画画通常都带有主观思想,有些同学喜欢松紧结合勾出物体的外轮廓,而有些同学则喜欢把外轮廓用均匀流畅的线条概括出来,这其实都无所谓,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更喜欢的就选择哪种吧,并不影响接下来的作画。

教师:

起稿可以用薄一些、水份多一些的颜料,因为这只是第一遍色。

在勾出外轮廓后,可以把物体的投影、明暗交界线画出来,暗部也可以略带一下。

注意静物造型是否正确、大小比例是否合理、明暗关系是否明确;

(3)画出大体明暗关系

(4)深入刻画

(5)调整完成

(6)巡回辅导

(7)作业布置

用8开水粉纸画一幅苹果的色彩单色画。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5

讲授时数

8

理论/实践

课题

单色罐子

教学目的

要求

1.使学生了解罐子的素描关系;

2.使学生提高基本的调色规律;

3.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技法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罐子大小比例适中,构图合理;

2.罐子的明暗关系明确,色调基本合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运用色彩的技法表现静物的素描关系

课时

8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九、十

5、6

 

 

第一节

1、示范

分为4组进行范画,使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罐子的绘画方式。

2、打型

一笔一个解释,详解打型的步骤以及大型需要注意的事项。

与绘画单体苹果一样,首先先用比较淡的颜色来打型,这是为了方便上色后盖过形体。

要以错的线找对的线,这样形才可以找准。

3、调色

以蓝色为主体,因为蓝色不算是跳跃颜色所以学生也比较好掌握。

罐体受到光照后可分为黑、白、灰三个块面,所以暗部用普兰,每过度到两面一次就加白色来调和。

高光处为纯白,阴影处为原普兰色。

4、作画完毕

示范完后重新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一步的了解作画步骤及技法与作画时该注意的细节。

第二节

1、巡回辅导

学生在作画时做巡回辅导,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画水平

2、布置作业

用8开水粉纸画一幅罐子的色彩单色画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6

讲授时数

4

理论/实践

课题

色彩静物构图

教学目的

要求

1、静物构图原则的学习。

2、静物写生常用构图形式。

教学重点

构图原则法则的充分理解,聚合和分撒。

教学难点

常用构图的理解

课时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十一

7

 

 

一、基础知识

(1)聚合

A视觉中心点:

在纷繁复杂的色彩静物中,我们其实围绕问题所开始的第一步就是静

物构图,这种构成上的组合,和美感的勾勒,其实际含义就是变化统

一,及变化中有统一,统一里面包含着变化。

及有静物大起大落的疏

密关系,也要有整张画面的聚合视觉中心点。

人得大脑意识和精神是高度统一的,切只能集中在一点上,这是意识的一个特性,同时呢,人得眼睛也同样,看事物或者绘画都有一个视觉中心在此。

绘画是对生活的提炼,所以在静物构图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来安排视觉中心点。

它是画面构成的决定性因素。

B安排视觉中心点的方法:

a色彩明度和色相上的突出。

b中心物体的大小。

c中心物体的位置。

d多个物体的聚合。

(2)分散

分散的唯一目的就是讲整个构图引向视觉中心,所谓统一中不乏变化,变化其实际就是对整个画面构图的安排上,有了之前的聚合,那么接下来就是处理视觉中心,让视觉中心更加符合实际,同时呢,又让分散的物体使得画面看起来没那么单一,没那么突兀。

因为有聚合才有分散,及有变化,同时又要相互统一在一起。

安排视觉分散的方法:

a以主体物为主进行空间关系的营造

b进行多边形和常规构图

(3)常用构图

众所周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比如三脚架,三轮车这些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当然在构图中三角形构图时使用最多,

也是算比较稳固的构图。

特点:

简单,稳固,常用。

四边形构图:

大小四边形,斜四边形,包括梯形等,统统归纳为四边形构图,这种构图也是静物里比较常见的构图的形式,它包括的内容较多,相对于三角形构图较难掌握一些,但也是比较好理解的构图,构图也很稳定,但它的空间关系比较平均。

特点:

稳定,阶梯型,空间关系稍平均。

S形构图,也可以叫蛇形构图:

此构图基本用于竖立纸张的作画,不同于一般的横向纸张,在立画中经常被使用,此构图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好的空间性,空间关系近远一目了然,此外s型构图给人一种活力和动感的感觉,动势效果非常可

观。

特点:

竖构图,空间关系强,具有强烈动势感

二、色彩构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

1.画面构成的平衡性。

它是指得整个构图的平衡,不倾斜,有条理。

主体物不能放置于

画面正中。

2.画面的重心感。

重心感通常在视觉中心里体现,我们呢要有意识的吧画面重心放

在主体物上,它是压住整个构图的关键,有了重心感,画面才会实在起来,不会给人感觉是漂浮的。

3.整个构图的位置。

整个构图不能偏左或者便右,如果构图比较靠下,会给人一种往

下面沉的感觉,舒适的构图是整套物体往上靠,并有聚有合。

4.色彩构成中的破局。

这个概念是源于当所描绘的物体没有倾斜,需要一些特定的物体

比如寸布的斜褶皱,比如水果刀,筷子的倾斜,需要这些来打破

画面某些时刻的呆板。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7

讲授时数

4

理论/实践

课题

临摹

教学目的

要求

1、进一步在静物色彩的构图、比例、结构、透视上加强

把握力。

2、加强画面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构图及色彩冷暖关系。

教学难点

调试色彩

课时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十二、十三

8、9

 

 

1、基础要点讲解:

再次强调着色顺序:

A、用HB或B的铅笔认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纸面会影响着色的匀净。

高光和明暗交界线都用铅笔轻轻画出,多余的铅笔线待画完干后再用橡皮擦掉。

B、涂第一遍色,预先分析一下大体的色彩关系,从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着色。

第一遍色不能得过淡,

抓住总的色彩印象,画到实际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后能一次画准更好。

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处外,基本铺满画面,物体的明暗不要平涂,

利用湿接画大体变化。

C、第二遍色并非要求到处再加一遍色,应该保留第一遍色比较正确的部。

这一遍色用水适当减少,进一步塑造对象的体积关系与色彩关系,并力求准确。

D、深入刻画、调正完成。

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强,把重要细节加上,用笔要果断,使之更深刻充分。

最后检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统一之处,可罩色修正。

有错误之处洗一洗再作调正,即可收笔。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总结

4、修改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8

讲授时数

4

理论/实践

课题

考试:

临摹

教学目的

要求

1、通过临摹优秀色彩静物作品,充分了解色彩静物的表现知识。

2、进一步明确色彩写生的目的要求。

3、掌握一定的色彩静物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

对构图与色调的理解

教学难点

构图及打型与调色

课时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十四

10

 

 

考试形式:

开卷

规格:

四开水粉纸

考试时间:

四课时

1、提供临摹材料

2、跟学生分析整个画面的情况:

先对比分析整个色调

是冷色调。

色调最重的是蓝布(前暖后冷)然后到瓶

子(暖色调)水果(画出每个特征和不同的色调)黄

绿布前冷后暖,茶杯(外冷内暖)白碟前暖后冷。

笔要跟结构走,高光要注意变化

3、学生临摹情况分析:

a.大部分同学是色彩调不准。

思考少了自然就调不准了。

比如黄绿布,首先是在这么多颜色中找对的绿色,色找错了肯定就很难调准了。

然后要想它的对比色蓝紫、环境色(水果、瓶子的颜色)。

b.形体越画越不是之前的形体了,变大了或者变小了边缘线没有小心处。

c.画面的空间关系:

转下去的很难表现的好因为对比不够强烈。

d.物体暗面不够明显或者结构表现不够好。

e.对个别学生老是想把东西提亮就只会不停的加白这是错误的。

只有整个画面对比够了是不需要加白的。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9

讲授时数

8

理论/实践

课题

写生单体

教学目的

要求

1、通过写生静物作品,充分了解静物的色彩关系与表现知识。

2、进一步明确色彩写生的目的要求。

3、掌握一定的色彩静物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

对构图与色调的理解

教学难点

构图及打型与调色

课时

8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师、教材

讲授时间

安排

教学内容、步骤

讲授

方法

 

十五、十六

11、12

 

 

写生色彩是从写生出发,研究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变化规律。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

(展示静物蓝色花瓶、红色衬布等)

条件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

在写生中怎样用色彩表现物体的明暗、冷暖关系。

我们来观察色圆柱体。

假设这是一个浅桔黄色物体,那么真正表现固有色的区域只有

(2),其余的都要受光源与环境的影响。

在色彩的明度表现上,与素描的明暗

表现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

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颜色,是加一定的对比色。

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现上,就一个

(1)

(2)(3)(4)(5)物体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蓝色,那么暗部相对的应呈暖蓝色。

(展示色块冷暖对比图)

作品中的色调。

一幅作品由各种色相组成,由于光彩的物体具有色彩因素和倾向。

把这种客观存在的色彩统一倾向,通过作者的感受,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来,就成为画面色调。

色调在一幅画中起着色彩支配作用。

例如教本17页《佛像》作品的主要色彩由白色石膏和蓝色衬布所组成,光照射在画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衬布的蓝色通过光照,使物体有了统一的色彩倾向,这种蓝色倾向又被作者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因此这张画可以说是一张蓝色调的作品,又由于它整体色彩比较重,也可以说是张暗调子作品。

色调地表现作品主题,意境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佛像》作者用心把佛处在深暗、冷蓝的背景中,增强了佛的神秘和历史悠久的意味。

色调可以从明度上分别,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

可以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子。

可以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蓝调子等。

请同学们分析17面作品中的色调,边分析边总结肯定。

《残留的玫瑰》暖调子,《石榴》暗调子,《窗台上的花》亮调子、中间调子,《同一静物》中一个是蓝调子,一个是红橙调子。

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要求画出两组亮部冷暗部暖,或亮部暖暗部冷的色块图。

对色彩冷、暖变化理解明确,明暗关系有条理

序号

专业班级

预科学院艺术1、2、3班

授课类型

10

讲授时数

8

理论/实践

课题

写生组合静物

教学目的

要求

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