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945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

混凝土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能根除,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就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

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

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

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

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

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

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

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

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

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

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n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kmm型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

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

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血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

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⑵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

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

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

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五)砼施工

1、配合比选用

以混凝土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为施工条件,以混凝土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为原则,配合比设计由商品砼厂家完成,并由项目部试验室通过复核,结果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后,报送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进行验证,待验证合格后再确定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mnr180mm以保证混凝土具

有可泵性,坍落度的经时损失控制在20mm/H之内。

各种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⑴水泥:

根据砼配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收缩性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

的原则,选用硅酸盐或普硅水泥,用于工程结构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应附

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

水泥进场后,按照规范要求,经自检并报中心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2)粗骨料:

选用连续级配5〜25mm勺碎石。

(3)细骨料:

选用长江芜湖段中粗砂,该砂具有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优点,砂率控制在(38〜42)%左右。

(4)水:

采用饮用水。

(5)外加剂:

选用泵送剂,具有提高砼强度,增加砼流动性的功效。

2、砼浇注

浇注砼前,应先把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由现场质检工程

师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

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先将混凝土面洒水湿润。

混凝土采用地泵泵送入模,水平分层浇注,每层浇注厚度不大于30cm=同时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砼。

在浇注过程中,如混凝土倾落高差超过2米时,应采用设置溜槽或串筒的工艺进行施工,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其振捣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同时振动棒应垂直插入下层砼5〜10cm每一部分须振动到该部分砼密实为止,即砼停止下沉、不冒气泡,砼表面实现平坦、泛浆为止;振动完毕后振动棒应边振边徐徐提出,同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在混凝土浇筑及振捣过程中,项目部技术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应随时观察模板的连接有无松动、拉杆是否均匀受力,并用铁棒等工具轻敲模板外部,听声音来判别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是否密实。

3、混凝土的施工

首先将索导管封好,不能让混凝土或砂浆流入管内,造成以后清理麻烦。

塔柱混凝土的分段以爬模高度(即灌注高度)进行分段,斜拉索索导管可能在此次仅能填筑部分,剩下的待下节段浇筑混凝土时才被完全填筑。

灌注混凝土时必须注意:

索道管安装就位后,不能撞击索导管及索导管定位支架(劲性骨架),不能设置任何拉缆在索导管及索导管定位支架上,总之索导管固定后,不能受任何外力的影响。

浇筑混凝土时,分层不能太厚,因为锚固区钢筋较密,同时还有预应力孔道。

灌注的速度不能太快,振捣时,振动棒不能碰撞到索道管的任何部位。

必须专人监管此部位振捣,并做好记录,绝对保证该部分混凝土不出现漏振或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