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910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docx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思考题答案

项目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1)城市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区域的功能划分产生了城市道路网,城市区域的分工和完善的道路体系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在城市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城市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欧洲城市化的发展。

在19世纪中期机械交通工具的出现与发展,又引发了城市交通的变革,在城市交通的逐渐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反过来又促使城市不断地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城市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今天的城市就是在不断完善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般来说,在从城市边缘到市中心去的旅行时间就是居民单程出行可能承受的最大旅行时间,城市的半径往往等于居民在1h内所能到达的距离,城市半径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居民出行的距离,通过对居民出行活动的影响,又间接作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

城市发展的不同时代都以当时的主导交通方式为主要特征,在城市结构、土地使用、人口密度等方面呈现出各自显著的特点。

2.城市交通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历程?

1)发展初期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为个人行为的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

直到进入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建立了地区性的车辆出租系统,公共交通才开始出现。

式。

而现代城市交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秩序混乱。

我国城市传统的混合用地模式,即步行、自行车、低运量的公交工具为主的出行方式,限制了城市客流的疏散。

各种车辆混行在道路上,交通秩序混乱。

(2)空气污染。

许多城市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环境标准。

据统计,全国500多座大城市,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

(3)交通噪声。

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估计,发达国家有15%的人口生活在65分贝以上的高噪声环境中,这些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如重型货车在夜间装卸引起的震动。

(4)道路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20万人死于日常的车辆碰撞事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未来12年,中国交通死亡事故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每年五十万。

(5)能源消耗。

运输部门所用的能源约占国家各行业总能源的30%。

液体燃料比例更大。

以美国为例,运输业消耗的石油占总消耗量的65%。

所以,高效畅通的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良策,也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7.简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

1)有轨电车交通时代

我国有轨电车起源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轨电车交通达到了高峰。

从20世纪50年代逐步拆除。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我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是以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北京地铁为开端,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起始阶段

该阶段是以1965年开始建设、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的北京地铁(复兴门站—苹果园站)、1976年建成通车的天津地铁为代表。

(2)开始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以北京地铁1号线完全建成、上海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1号线的建成为标志。

(3)建设高潮阶段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建设高潮阶段。

(4)建设调整阶段

从1995年到1998年,由于地铁建设发展迅猛,有部分城市不顾地方经济实力,盲目上马建设轨道交通项目,速度过快、过猛,还有的城市盲目追求高标准。

从1995年到1998年,近3年时间国家没有审批城市轨道项目,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5)蓬勃发展阶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迎来真正的建设高潮。

项目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

1.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特性有哪些?

(1)城市轨道交通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2)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准时性。

(3)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速达性。

(4)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5)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6)城市轨道交通能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

(7)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运营费用较低。

(8)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污染较小。

2.轨道交通的类型有哪些?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评价标准不一,并无严格的分类。

1)按导向方式分类

分为轮轨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导向轨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按线路架设方式分类

分为地下(水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地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3)按线路隔离程度分类

分为全隔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半隔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不隔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4)按轨道材料分类

分为钢轮钢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橡胶轮混凝土轨道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5)按牵引方式分类

分为旋转式直流电机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交流电机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直线电机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6)按运营组织方式分类

分为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市郊)铁路。

7)根据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分为高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和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3.地铁与轻轨有何相同?

有何不同?

轻轨铁路的线路所使用的钢轨比重型地铁所使用的钢轨轻,其整体的技术标准也低于地铁,因而轻轨的运输能力也远远小于地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轻轨已采用与地铁相同质量的钢轨,轻轨的定义也变为运量或车辆轴重稍小于地铁的快速轨道交通。

所以,目前国内外都以客运量或车辆轴重的大小来区分地铁和轻轨。

4.什么是市郊铁路?

有何特点?

城市铁路指的是由电气或内燃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线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城市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

线路设施与干线铁路基本相同,服务对象以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即短途、通勤旅客为主。

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的铁路,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铁路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干线铁路的技术特征,如轨道通常是重型的。

5.什么是独轨系统?

有何特点?

独轨系统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梁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独轨系统的线路通常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则大多采用橡胶轮胎。

  从构造形式上还可分为跨座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

跨座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形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列车悬挂在轨道梁下运行的形式。

独轨系统由于道岔转换时间较长而制约着通过能力,因而单向小时最大运输能力在5000~20000人次之间,但它的爬坡性能很好,适合于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城市修建。

我国重庆现已开通的轻轨线路就是采用的跨座式独轨系统技术。

6.什么是磁悬浮系统?

有何特点?

磁浮交通(magnificlevitationfortransportation)是一种非轮轨黏着传动,悬浮于地面的交通运输系统。

其原理是利用常导磁铁或超导磁铁产生的吸力或斥力使车辆浮起,用以上的复合技术产生导向力,用直线电机产生牵引动力,使其成为高速、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维护简单、占地少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

磁悬浮系统的轨道往往也采用轨道梁的高架结构。

其时速可达到500km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的优点,每个座位的能耗仅为飞机的三分之一、汽车的70%。

它运行时噪声小、安全舒适、不烧油、污染小。

7.什么是新交通系统?

有何特点?

新交通系统(automatedguidewaytransit,AGT)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国家和城市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目前还没有统一和严格的定义。

广义上认为,AGT是那些所有现代化新型公共交通方式的总称。

狭义上新交通系统则定义为:

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操作和转向方式胶轮车辆,单车或数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小运量轨道运输系统。

在新交通系统中车辆在线路上可无人驾驶自动运行,车站无人管理,完全由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集中控制,自动化水平高。

新交通系统与独轨交通有许多相同之处,最大的区别在于该系统除有走行轨外,还设有导向轨,故新交通系统也称为自动导轨交通。

8.简述对各种轨道交通类型适用性的看法,并说明我国轨道交通类型应如何选择。

项目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线网设计

1、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

1)科学制订城市经济发展计划的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耗资巨大,线网建设一般都是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浩大工程,因此无论在强度还是时间方面都会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线网规划和修建计划,城市就无法科学地制订经济发展计划,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

  2.制订城市各项设施建设计划的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将解决在城市哪些地方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问题,从而为城市各项设施,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基础。

3.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降低工程造价的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是系统的、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对其用地范围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工程用地困难,造成大量的拆迁工程。

有了线网规划,才能知道对哪些路段及地块进行控制,因此线网研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城市规划部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提供依据。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立项建设的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立项报告,应当阐明立项的目的和依据,其中线网规划就是最重要的依据。

以上分析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促进城市总体规划整体实施和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保证,与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在制定时机与实施效果两方面综合评价,可粗分为追随型、满足型、导向型三种类型。

(2)符合城市交通规划。

作为城市交通大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子系统,一个骨干交通网,轨道交通规划必然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部分,既要符合城市交通规划的整体要求。

(3)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充分必要条件。

(4)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营管理与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规划时,不仅要根据城市总体发展需求,追求轨道交通系统的科学合理超前理想;也要确保轨道交通系统高效低耗运营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3、简要说明你所在地区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规划。

项目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车辆基地

1.城轨交通车辆如何分类?

1)按车辆牵引动力配置分

(1)动车(Motor,用“M”表示):

车辆自身其有动力装置(动轴上装有牵引电机),具有牵引与载客双重功能。

动车又可分为带有受电弓的动车(M′)和不带受电弓的动车(M)。

(2)拖车(Train,用“T”表示):

车辆不装备动力装置,需动车牵引拖带的车辆,仅有载客功能。

拖车可设置司机室(首位车辆,用“Tc”表示),也可带受电弓(用“T′”表示)。

2)按车辆规格(车体宽度)分

可分为A,B,C三类车型。

3)按车体制作材料分

(1)耐候钢车。

(2)铝合金车。

(3)不锈钢车。

4)按受电方式分

受电弓和受流器受电的车。

5)按电压等级分

直流750V和直流1500V两种。

2.A、B、C三类车型的主要技术规格有哪些?

可分为A,B,C三类车型,主要技术规格如表所示。

各类车型主要技术规格

序号

项目名称

A型车

B型车

C型车

四轴车

四轴车

四轴车

六轴车

八轴车

1

车辆基本长度/m

22

19

18.9

22.3

29.5

2

车辆基本宽度/m

3

2.8

2.6

3

车辆高度/m

受流器车(加空调/无空调)

3.8/3.6

3.8/3.6

3.7/3.25

受电弓车(落弓高度)

3.8

3.8

3.7

受电弓工作高度

3.9~5.6

4

车内净高/m

2.10~2.15

5

地板面高/m

1.1

0.95

6

车辆定距

15.7

12.6

11

7.2

7

固定轴距

2.2~2.5

2.1~2.2

1.8~1.9

8

车轮直径

Ø840

Ø760

9

车门数(每侧)/个

5

4

4

4

5

10

车门宽度/m

≥1.3

11

车门高度/m

≥1.8

12

定员人数/人

单司机室车

295

230

200

240

315

13

无司机室车

310

245

210

250

325

14

车辆轴重/t

≤16

≤14

≤11

15

站立人员标准

定员/(人·m-2)

6

16

超员/(人·m-2)

9

17

最高运行速度/(km·h-1)

≥80

≥70

18

启动平均加速度/(m·s-2)

≥0.9

≥0.85

19

常用制动减速度/(m·s-2)

1.0

1.1

20

紧急制动减速度/(m·s-2)

1.2

1.3

21

噪声[Db(A)]

司机室内

≤80

≤70

22

客室内

≤83

≤75

23

车外

80~85(站台)

≤82

3.城轨交通车辆有哪些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尽管形式不同,均可由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风源系统、电气传动控制、辅助电源、通风、采暖及空调、内装及设备、车辆连接装置、受流装置、照明、自控、监控系统等组成。

4.按材料分车体有哪几种?

较先进的是哪种?

车体最初由普通碳素钢制造。

为了减少腐蚀,提高使用寿命,耐候钢制造的车体得到广泛应用。

为实现车体的轻量化,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多由不锈钢、铝合金制造。

车体的个别部位(如前端等)也可采用有机合成材料制造。

5.车辆走行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组成?

车辆走行装置(走行部)是车辆导向、运行、荷重及减震的关键部件。

走行装置还应具有使列车制动减速或停车的作用。

对于动车来讲,还将牵引电动机的转矩通过齿轮传动转动轮对,从而转化为列车前进的牵引力。

走行装置一般由轮对、轴箱、弹性悬挂装置、转向架结构、转向架与车体连接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等组成。

6.简述密接式车钩的结构及作用原理。

密接式车钩由钩头(钩体)、钩舌、解钩杆、解钩风缸、弹簧(顶杆弹簧)等组成.

密接式车钩的工作原理:

两钩连接时,凸锥插入对方的凹锥孔中,这时凸锥的内侧面在前进中压迫对方的钩舌转动,使解钩风缸的弹簧受压,钩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0°。

当两钩连接面接触后,凸锥的内侧面不再压迫对方的钩舌,此时,由于弹簧的作用,使钩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处于闭锁位置。

7.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是供车辆编组连接成列,同时传递牵引力,缓和纵向冲击力(如启动、制动等)。

在车钩连接的同时,两车的风路(制动及开关车门用高压空气通路)、电路一并连接。

8.城轨交通车辆采用哪些制动方式?

城轨车辆所采用的制动,按制动时列车动能的转换方式或制动力获得的方式,可分三大类:

即摩擦制动、电气制动和磁轨制动。

1)摩擦制动

  所谓摩擦制动就是利用两物体之间的摩擦把列车的动能转换为热能,散佚到周围大气中去,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轨道交通车辆一般常用的摩擦制动是闸瓦制动(或称踏面制动),另外还有盘形制动和磁轨制动。

2)电气制动

电气制动也称为动力制动,是把电动车中的牵引电机在制动时使之成为发电机,把车辆运行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对这些电能的不同处理方式形成了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

3)电磁制动

包括磁轨制动和涡轮制动。

9.检修基地的主要线路有哪些?

综合检修基地的功能和任务具体指什么?

包括停车库线、出入段(场)线、牵出线、静调线、试车线、洗车线、检修线、临修线等。

以上是保证列车运行和检修的主要线路,除此之外,维修基地内还必须按需要设置临时存车线、检修前对列车清洗的吹扫线、材料装卸专用线、内燃调机车和特种车辆(如轨道车、触网架线试验车、磨轨车、隧道冲洗车等)停车线、联络线和与铁路连通的地铁专用线等。

车辆检修基地以车辆运用、检修为主,但考虑到地铁系统管理需要,方便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各专业的维修工作,可以将工务所、电务所、机电所、材料仓库、教育培训中心、行车控制中心等设施,全部或部分与车辆基地建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协调各专业接口,对各专业维修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管理,可以合理规划、统一使用场地和设备,节约土地和投资。

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化管理。

10.车辆段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试分析不同布置方式的优缺点。

车辆段一般可布置成贯通式或尽端式。

贯通式车辆段两端均可以收发列车,能力较大,停车列检库一股道可以停3列车,但占地面积大;尽端式车辆段只有一端均可以收发列车,能力较小,但占地面积小。

项目5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

思考与练习

1.何谓城市轨道交通的正线和折返线?

1)正线

贯穿所有车站、区间,供列车日常运行的线路。

2)折返线

在线路两端终点站(对于环线,也需要设两个“终点站”)或者准备开行折返列车的区间站设置的专供列车折返调头的线路。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按用途不同分哪几种类型?

1)正线

贯穿所有车站、区间,供列车日常运行的线路。

2)折返线

在线路两端终点站(对于环线,也需要设两个“终点站”)或者准备开行折返列车的区间站设置的专供列车折返调头的线路。

3)联络线

轨道交通线路之间为调动列车等作业方便而设置的连接线路。

4)渡线

在上下行正线之间(或其他平行线路之间)设置的连接线,通过一组联动道岔达到转线的目的。

5)停车线

一般设置在端点站,专门用于停车,进行少量检修作业的尽端线。

6)检修线

设在车辆基地检修库内,专门用于检修轨道交通车辆的作业线,设有地沟,配有架车设备和检修设备(如行车等)。

7)试验线

设在车辆基地,用于对检修完毕的轨道交通车辆进行运行状态检测的线路。

为达到必要的运行速度,试验线需有一定长度标准和平纵断面特点。

8)出入库线

车辆基地与正线车站联系线路,专供列车进出车辆基地。

一般分为入库线和出库线。

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空间设置位置有哪几种形式?

各有什么优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下、地面(含路堑、路堤)和高架三种方式。

1.地下

常用于地下铁道系统,线路置于地下隧道中,其优点是与地面交通完全分离,且不占城市地面与空间,基本不受气候影响;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较大投资,较高的施工技术,较先进的管理,完善的环控、防灾措施与设备。

建设过程仍会影响地面交通,运营成本较高,改造调整与线路维护均较困难。

2.地面

一般采用独立路基的方式,减少与地面道路交通的互相干扰。

其优点是造价最低,施工简便,运营成本低,线路调整与维护较易;其不足是运营速度难以提高(有部分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点),占地面积较多,破坏城市道路路面,使城市道路交叉口复杂化,容易受气候影响(如雨水、雾、台风等),乘车环境难改善,有一定的污染负效应(如噪声、景观等)。

3.高架

线路设在高架工程结构物上,与地面交通无干扰,造价介于地下与地面之间。

施工、维护、管理、环控及防灾诸方面都较地下线路方便;但要占用一定的城市用地并有光照、景观、噪声等负效应,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4.普通单开道岔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普通单开道岔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等组成。

转辙器由两根尖轨、两根基本轨及转辙机械等组成。

尖轨是转辙器的主要部件,通过连接杆与转辙机械相连,操纵转辙机械可以改变尖轨的位置,以确定道岔的开通方向。

连接部分由直线轨、曲线轨连接而成。

辙叉及护轨包括辙叉心、翼轨及护轮轨、基本轨等。

其作用是保证车轮安全通过两条钢轨的相互交叉处。

5.轨道交通线路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一般常用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和暗挖法两种,特殊情况下还可采用一些其他方法。

1)明挖法

(1)放坡大开挖法

根据地下铁道区间隧道的埋设位置全面开挖施工的办法。

(2)地下连续墙施工法

地下连续墙施工法对地面影响减少,地质条件限制放宽,技术要求提高,需要专门施工机械。

较适合于城市中心区施工,包括车站、区间隧道均可采用。

2)暗挖法

暗挖法可分为盾构法和矿山法。

(1)盾构法

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振动小、噪声低、在城市中心区施工基本上对地面无影响等优点。

盾构法的缺点是对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

此外,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2)矿山法

矿山法分传统矿山法和新矿山法两种。

传统矿山法施工工艺落后,安全性较差,近年来有逐步被新矿山法取代的趋势。

新矿山法又可称为新奥法或浅埋暗挖法。

6.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如何分类?

1)按功能分

(1)终点站:

指线路两端端点的车站。

主要功能是乘降(乘客上下车),服务,列车折返,少量检修作业。

(2)中间站:

线路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站型。

主要功能是乘降,服务。

(3)换乘站:

指两条或两条以上轨道交通线交叉点设置的车站。

主要功能是乘降,服务,换乘。

(4)区间站:

区间站或称折返站、区域站,设在线路中间可供列车折返、开行区间列车的车站。

主要功能是乘降,服务,部分列车折返。

(5)通勤停靠站:

内部职工通勤乘降点,设在车站与车辆基地的联系线路上,提供内部职工上下班通勤乘降用。

2)按车站站台形式分

(1)岛式车站:

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调剂客流、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方便、车站管理集中、站台空间宽阔等优点。

(2)侧式车站:

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的两侧,侧式站台上下行乘客可避免相互干扰,正线和站线间不设喇叭口,造价低,改建容易,但是,站台面积利用率低,不可调剂客流,中途改变方向须经过地道或天桥,车站管理分散,站台空间不及岛式宽阔。

3)混合式车站

混合式车站将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主要用于两侧站台换乘或列车折返。

3)按位置分

可分为地面车站,地下车站,高架车站。

7.地铁车站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面出入口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说,车站一般包括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

1)车站主体

车站主体是列车的停车点,它不仅要供乘客上下车、集散、候车,一般也是办理运营业务和运营设备设置的地方。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l)乘客使用空间

①站厅。

站厅主要功能是集散客流兼客运服务等,如站厅中部为公用厅,两侧为客运管理区、机电设备区。

②站台。

站台主要供乘客上、下车,集散客流,作短暂的停留候车。

乘客使用空间又可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

非付费区是乘客购票并正式进入车站前的活动区域。

付费区包括站台、楼梯和自动扶梯、导向牌等,它是为乘客候车服务的设施。

(2)车站用房

车站用房包括运营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和辅助用房三部分。

①运营管理用房。

运营管理用房是车站运营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用房,主要包括站长室、行车值班室、业务室、广播室、会议室和公安保卫室等。

②设备用房。

设备用房是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保证车站内良好环境条件和在灾害情况下乘客安全所需要的设备用房,主要包括通风与空调用房、变电所、综合控制室、防灾中心、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自动售检票室、冷冻站、配电室、公区用房等。

③辅助用房。

辅助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