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8748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ocx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专项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

专题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考点一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

五个自治区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3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年月北平

背景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主要内容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意义

年月日新中国诞生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发展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新发展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创立原因:

共同纲领的规定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年月北京

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表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那么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含义:

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3建立过程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第一次建交热潮:

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

1背景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

年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那么

3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那么

六、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年瑞士

2万隆会议

背景

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成果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意义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分析比较近现代中国的三部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共同纲领

年宪法

背景

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宪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

年开始筹建新中国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方针和政策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确立了新中国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那么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正确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

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

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1953—1957年〕

背景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落后国民经

济的恢复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

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高潮

意义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

建立起来

【二】社会变迁

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

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

3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时期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互相促进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国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现

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十分不全中国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

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

成果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考点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和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专题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41

评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

2人民教育的奠基: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39

主题一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

续表

史料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

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年版〕史料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

本特点。

读史指导

史料史料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主旨史料过渡时期总路线

史料应用

1据史料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形成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据史料结合所学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答案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

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相互促进,互相补充。

3综合上述史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

答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

主题二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读史指导

史料1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那么,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史料2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例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商品零售额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答案主要原因:

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特点:

实行公有制,集体经营,按劳分配。

2史料表格中的数据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史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国有、集体所有〕在

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优势,生产资料所有制已发生根本性变

革,意味着到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3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概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公有制、计划经济。

主题三步入世界大舞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史料1新中国确立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外交目标,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入到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去。

为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划清界限,新中国政府决定〝另起炉灶〞,采取〝谈判建交〞政策……而对于西方在中国的种种特权,新中国那么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按国籍、行业逐步彻底清除西方列强在中国所攫取和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以实现彻底的独立,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新篇章。

———张胜军«比较视角下的新中国外交:

独立、平等和责任»

史料2为保障新生国家的主权安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定地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积极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基础上,中国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用来指导和平解决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内的所有国际矛盾和争端。

———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读史指导

续表从新中国初期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和平

共处五项原那么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表明新中国成立之

历史初即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姿态步入世界舞台并发挥了积结论极作用这些政策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为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史料应用

1据史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目标和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基本目标:

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影响:

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国家建设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据史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具有的突出特征

答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有包容性和平等性。

3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因

答案特点: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平等外交;积极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

原因:

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国际局势带来的压力;维护新中国独立自主地位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