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8606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docx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1

2011-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复习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1.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的环节: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3.会计核算的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7.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8.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9.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0.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

资产=权益

 

【第二章】

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3.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

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5.会计账户的标准格式中,包括下列项目:

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

6.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2)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第四章】

1.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3.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第五章】

【第六章】

1.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通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简称账簿。

2.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

(1)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可以分类、汇总会计信息;(3)可以检查、校正会计信息;(4)可以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3.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

具体说明如下:

(1)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个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

(2)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

4.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5.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四种:

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

6.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注意:

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

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5)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注意:

此时不必编制会计凭证)。

7.错账的更正方法:

错账的更正方法通常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等几种。

8.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账户;多栏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的明细核算;数量金额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

【第七章】

【第八章】

1.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银行对账单余额+银行收款企业未收款的账项+企业收款银行未收款的账项-银行付款企业未付款的账项-企业付款银行未付款的账项。

【第九章】

1.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采用的是账户式。

2.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我国采用多步式。

3.简述各期间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时间要求和基本内容:

(1)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月份终了后的6日内报出,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季度终了后的15日内报出,包括的内容与月度的基本相同。

(3)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中期结束后的60日内报出,一般包括基本会计报表、利润分配表等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年度终了后的4个月内报出,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全部内容。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理解:

1.经济管理工作;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进行账务处理。

例如:

甲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

那么甲公司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代理记账,也是应该分别对甲公司和乙公司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

  5.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例如:

一辆夏利和一辆奔驰相比,哪个贵?

大多数人马上会说到是奔驰,但是如果夏利是08年新款新车,而奔驰是小孩儿玩具车。

如果直接以金额表述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了,即表述为夏利不超过10万,而奔驰在100万以上,此时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了;但是货币也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例如:

春兰空调公司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假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录:

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2000台,如果被盗则很容易发现。

故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主要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管理会计:

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未来的信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

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还是计量,而不是计算。

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

  例如,公司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

  

(2)计量(记多少)

  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购原料,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有117000元的支票存根与其对应——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000元。

  (3)记录(怎么记)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

  例如:

北京2002年单选题

  3.会计核算职能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真实性审查,即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确认、计量和报告。

  合法性审查,即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合理性审查,即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如是否超支等。

  会计监督也分为事前监督(未来)、事中监督(正在发生)和事后监督(已发生)。

  (三)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除了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以工业企业为例,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

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一)资金投入:

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和债权人投入。

  

(二)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1.供应过程:

它是生产的准备过程。

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发生材料价款、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2.生产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加工产品时,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工资等,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

  3.销售过程:

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比如打广告等)、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

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三)资金的退出:

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比如,企业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这项业务就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因为已经不是奴隶社会了。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

XX有限公司(包括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强制要求会计核算的;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

分公司、集团、分厂、车间、事业部、办事处等——一般是根据内部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

  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意义

  

(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注:

所有者,即股东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

  例如,审计查出某公司的凭证中有小孩儿入托费,公司理由是培养苗子。

当然这是属于老板(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经营活动。

  

(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例如,甲销售给乙一批材料,甲做销售处理,而乙做采购处理。

  总之,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个活动和成果相关。

  3.作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例如,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计量,并按期(假设按5年)提折旧;否则,固定资产只能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要把未提取的折旧在清算前全部分摊。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年度。

这里的会计年度采用的是日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以后期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

  在某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结合会计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我国的会计核算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时用的最基本的货币单位)。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一般是以当地的货币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时,也要折算成人民币。

(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根据信息使用者额需求)

  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基础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概念

  1.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即在该期间产生了收款的权利,则在该期间确认收入增加;在该期间产生了付款的责任、义务,则在该期间确认费用增加,而不管款项是否收付。

  2.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经济业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1.10月10日销售同时收款

10月,即销即收

10月

2.10月10日收款,合同约定12月10日交付商品

12月,预收账款

10月

3.10月10日销售,12月10日收款

10月,应收账款

12月

4.10月10日购入办公用品一批且付款

10月,即付即费

10月

5.10月10日预付明年全年房租

明年各月,

待摊费用

10月

6.10月10日预提当月房租(协议约定全年房租于年底一次付清)

10月,预提费用

12月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资金运动)的具体化。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三项:

  1.资产

  

(1)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具有三个特征:

  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注:

现金指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

(现作为知识面扩充,将来职称或注会要求掌握)

  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

如果某一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例如,3月8日销售货物,价款30万元,对方没给钱。

那我们就确认应收账款增加30万元。

到年底出报告时需要对这30万元债权进行检查。

假如发现最多能收回20万元,也就是有10万元收不回的可能性很大,此时要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作为资产减值损失,即这10万元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要将其从债权中减掉。

  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是指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

通常判断资产属于谁,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

  但对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也应当确认为企业资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例如购货意愿或者计划,不能确认为资产。

  (3)分类

  按其流动性,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5种。

  (4)确认条件

  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还必须是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并且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

  

(1)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切记,非现实义务)  

  

(2)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它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

  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这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

  ③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或借款意向书,不形成企业的负债。

  (3)分类

  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4)确认条件

  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

  

(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净资产。

  

(2)特征: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只有清偿了所有的债务后,才可以把剩余的资产分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3)企业资金来源:

一个是债权人,一个是所有者。

  (4)分类

  按其构成不同,分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89.412009-6-1715:

42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