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7988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

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地理条件

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

自然要素

表现

影响

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地形

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

(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  )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  )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  )

【提示】 

(1)×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 农业布局特点

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正误判断:

(1)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  )

(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种植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  )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  )

【提示】 

(1)× 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总体来说是东多西少,但在大兴安岭东侧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2)×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3)×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主要是受热量条件(纬度因素)的影响。

教材整理3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阅读教材P64后两段至P65,完成下列问题:

1.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正误判断:

(1)东北地区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  )

(2)农业商品化的前提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  )

【提示】 

(1)×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又高,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

(2)×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教材整理4 农业发展方向

阅读教材P67至P68,完成下列问题:

1.存在问题

(1)产生原因:

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问题表现: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2.治理与发展

(1)治理原则: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

地区

发展方向

平原区

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正误判断:

(1)内蒙古牧区比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更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  )

(2)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不利于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  )

【提示】 

(1)× 与内蒙古牧区相比,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发展畜牧业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松嫩平原西部地区降水稍多,草类生长好于内蒙古牧区;②近农业区,有充足的秸秆饲料供应;③可以舍饲,利于抗御自然灾害;④接近人口稠密区,交通发达,市场广阔。

(2)×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东北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阅读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为“三大仓”:

“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

探讨

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提示】 “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探讨

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 “北大荒”:

热量;“西大荒”:

水源。

探讨

“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提示】 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

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

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的草原牧场

土壤

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这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工业、交通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下图所示:

1.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回答

(1)~(3)题。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355mm

年均温

4.9℃

年降水量

881mm

年均温

6.8℃

年降水量

361mm

年均温

-0.4℃

年降水量

630mm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523mm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D.Ⅳ—④

(2)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A.纬度B.地形

C.海陆位置D.季风

(3)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

【解析】 第

(1)题,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故对应Ⅰ或Ⅴ,又因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

②地年降水量为881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

(2)题,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

第(3)题,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 

(1)D 

(2)A (3)D

2.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区,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

东北河流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其中夏汛水量较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该地区一些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存在凌汛现象。

从等温线判断甲地气温最低,从年等降水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

(2)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该区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答案】 

(1)C 

(2)B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探讨下列问题。

探讨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提示】 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探讨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提示】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探讨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生

产区域

主要分布区

主要产品及分布区

生长条件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现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北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为集中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夏季温暖,雨热同季,能满足一年一熟

林业和

特产区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大兴安岭;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鹿茸、人参——长白山区;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苹果、梨——延边;苹果——辽南地区

丘陵山区,地形起伏,降水较多

畜牧

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草地广阔,农耕区饲料丰富

3.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

(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2)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

A.玉米B.小麦和大豆

C.水稻D.甜菜

(3)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

A.松嫩平原西部B.呼伦贝尔草原

C.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

【解析】 第

(1)题,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故D符合题意。

(2)题,受热量减少的影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第(3)题,三江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

【答案】 

(1)D 

(2)A (3)C

4.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

(1)~(3)题。

(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

(2)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麦

(3)B区域与A区域相比(  )【导学号:

94880025】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

【解析】 第

(1)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

(2)题,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大豆和甜菜。

第(3)题,华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答案】 

(1)A 

(2)B (3)D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阅读图文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有世界上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辽河流域,面积大约为10×105km2,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当地农民形象地称其“手一捧就出油,插一根筷子都生长”。

但现在一些黑土区沟壑纵横,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严重。

材料二 2016年5月19日,黑龙江邮储银行与北大荒农垦集团再度携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铺就现代农业之路。

黑龙江农垦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

北大荒农场见下图:

探讨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除了黑土流失外还有哪些问题?

【提示】 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以及环境污染等。

探讨

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 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数量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作业,黑土广布,土壤肥力高;生态环境质量好,有利于绿色、无公害粮食作物生产;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探讨

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提示】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农业

区域

存在问题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

草原

区 

草场退化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抚育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5.“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

(1)~

(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着黑土流失、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向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C 

(2)D

6.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

(1)~

(2)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

(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 第

(1)题,根据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

(2)题,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1)B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地理条件

“我的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为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丰富的资源。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农业基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  )

A.土地资源优势   B.草场资源优势

C.矿产资源优势D.地理区位优势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A.耕地面积广大B.宜农荒地最多

C.土壤肥沃D.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分析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可知,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面积广阔。

第2题,题干要求的是质量上的显著特征,因此应该是土壤肥沃。

【答案】 1.A 2.C

对点训练2 农业布局特点

读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

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渐减小

5.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地势平坦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解析】 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丙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

图示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 3.D 4.C 5.D

对点训练3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国家发改委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

据此回答6~7题。

6.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7.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11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

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6题,黑龙江省地广人稀、纬度高,气温低,农业生产病虫害少,农业生态环境好。

第7题,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答案】 6.C 7.A

对点训练4 农业发展方向

读农业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8~9题。

8.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9.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析】 第8题,A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第9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答案】 8.B 9.A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学业分层测评(七)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导学号:

94880039】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有关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水稻质量优,与生产机械化水平高无关。

第2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在辽河平原、吉林东部种植,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

【答案】 1.C 2.C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解析】 第3题,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