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7638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9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内容:

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新辈神谱(看课件)

4、希腊神话的特质

(1)神人同形同性

(2)“酒神”与“爱神”的重要地位,表明古希腊人对食色两大情欲的崇拜。

(3)对人与命运的哲理性观照。

5、希腊神话价值:

神是人的镜子。

神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它反映了:

人类原始的神话思维

人类原始的英雄崇拜

人类原始的民主意识

人类原始的个性自由

6、希腊神话特征:

(1)结构庞大,具有体系性

(2)神人同形同性

(3)想象力强,故事性、哲理性强

三、希腊神话的影响

1、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摇篮和精神原型。

2、成为以诗性思维为特征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认识模式。

3、是后世多种艺术样式的源泉。

特莱维喷泉(TreviFountain)

 

第三章荷马史诗

一、史诗的形成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相传史诗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流传在小亚细亚一带的史诗短歌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诗。

两部史诗原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约形成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

史诗

叙事

战争航海

……

海因里希·

谢里曼(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

二、史诗的内容

1、以神话形式表现特定的社会内容

(1)《伊利昂纪》:

伊利昂之歌。

战争的起因:

不和的苹果

战争原因:

权力智慧原欲

(2)《奥德修纪》:

奥德修斯历险记。

Ø

珀涅罗珀的智慧

三、史诗的思想价值

1、是了解古希腊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

2、反映了古希腊人的思想观念

3、神的人性与人的神性

四、史诗的艺术特色

1、结构巧妙简约

2、荷马式比喻

荷马式比喻

喀琉斯追赶赫克托耳的比喻:

“轻得像羽族当中最最快的山鹰打个回旋去追一只胆小的鸽子,一路尖叫着紧紧跟随,偶尔还突然来一个猛扑,那阿喀琉斯也就这样前去紧紧追赶的;

那赫克托耳呢,也正像一只鸽子飞在他的敌人的前头,绕着特洛亚的城墙脚下在阿喀琉斯前面用尽他的脚力在逃跑。

如对墨涅拉俄斯杀死欧福耳玻斯的描写:

“现在一切都浸饱血了,他像一棵幼树似的躺在那里。

譬如一个园丁拿了根橄榄树的秧,找个空旷地方栽种着,让它可以多吸收水分,那根树秧长成一棵优美的幼树,在一阵阵的微风里面摇曳着,并且已经开白花了。

谁知一天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把它连根都拔起,直挺挺的推倒在地上了。

形容死:

“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他就像个游泳人钻水似的从战车上翻下来,交出了他的性命”。

形容黎明:

“曙光踮着她的猩红的脚趾偷偷走近他们”。

形容山影:

“好像是一个牛皮的盾牌”。

人的勇敢的比喻:

“在他的胸膛里种进了一个苍蝇的勇气”。

第四章古希腊悲剧

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

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古希腊戏剧

西方戏剧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

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20世纪欧美荒诞派戏剧

一、古希腊戏剧

1、是继史诗、抒情诗之后形成的第三类文学体裁。

成就最高的是悲剧与喜剧。

2、中心在雅典。

二、古希腊悲剧

(一)起源

酒神狄俄尼索斯祭典:

抒情歌舞“酒神颂”

(二)基本界定

1、尼采:

古希腊悲剧皆以酒神之受苦为题材,长期登场的惟一主角是酒神。

2、亚里士多德: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3、黑格尔

4、鲁迅……

(三)结构

开场

进场歌

合唱歌

退场

(四)特质

1、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荷马史诗。

2、类型上主要属于“命运悲剧”,贯穿着命运观念。

3、意在“严肃”。

三、希腊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一)埃斯库罗斯(BC525-BC456)

1、“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2、氏族贵族奴隶主专政→奴隶主民主制过渡时期

3、贡献

4、代表作: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开始了对人的反抗性的张扬,但英雄普罗米修斯最终仍屈服于宙斯作为至高无上之“神”的无边力量之下。

(二)索福克勒斯(BC496-BC406)

1、“戏剧艺术的荷马”

2、雅典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

3、使悲剧艺术臻于完善

《安提戈涅》

公元前441年首次上演,该剧侧重于社会责任和个人信念之间的冲突,政治良知和道德良心之间的矛盾。

(三)欧里庇得斯(BC484-BC406)

1、“舞台上的哲学家”

2、雅典民主政权的危机时期

3、其创作结束了古希腊的“英雄悲剧”

《美狄亚》

通过对一个妇女悲剧命运的关注,我们看到了她决绝的反抗和报复,却又最终给予了反抗者一个凄凉的结局。

(四)三大悲剧诗人比较

四、《俄狄浦斯王》解析

亚里士多德:

“十全十美的悲剧”

用神话题材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人”的重大问题

1、素材来源:

希腊神话

2、梗概:

地点:

忒拜

主要人物:

拉伊俄斯波吕珀斯

伊俄卡斯忒俄狄浦斯墨洛珀

斯芬克斯之谜

忒拜牧羊人科林托斯牧羊人

(侍从)(报信者)

3、俄狄浦斯形象

俄狄浦斯王——行动而受难的悲剧英雄

独立意志智慧忠诚勇于承担

4、主题论争

社会学——日益萌发的社会矛盾,惶恐和迷乱的心态,人类半是伟大半是渺小的悲怆感

人类学——人与命运的搏斗

心理学——恋母情结

5、艺术贡献

⑴情节集中,凝练紧凑

(2)倒叙式的戏剧结构。

事件发生的顺序:

弃婴→收养→杀父→成王

剧情发展的顺序:

成王→杀父→收养→弃婴

(3)“突转”和“发现”的运用。

6、认识价值和伦理意义

弑父娶母风俗的反映

新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

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艰难历程的痛苦回忆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替罪羊斯芬克斯之谜认识你自己

第五章中古西方文学与但丁

一、中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中世纪)

1、历史与文学史概念的差异

历史概念:

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指5-17世纪中叶

a.黑暗时代:

5-11thc

b.建设时期:

12-14tahc

c.文艺复兴时期:

14-17thc中叶

文学史概念:

指5-15世纪“千年暗谷”

2、评价

(1)黑暗论。

相对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文化是一种倒退。

战争(蛮族入侵、维京海盗、十字军东征)

宗教(基督教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瘟疫(黑死病)

(2)优雅论。

西方文明承上启下和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是欧洲大陆历史的起始;

二希传统与日耳曼传统经过千年整合形成西方文明;

中世纪成就巨大。

如教育上开创了大学,经济上银行,政治上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及宏伟的教堂,城堡等建筑。

二、中世纪主要的文学形式

融合了希腊、基督教和日耳曼人等多种文学

(一)宗教文学:

教会文学(寻找天国的上帝)

(二)世俗文学

1、英雄史诗(寻找本民族的英雄)

(1)早期: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

(2)中期:

法国的《罗兰之歌》

2、骑士文学:

骑士制度的产物

(1)骑士精神:

“忠君、护教、行侠”和效忠贵妇人

(2)骑士抒情诗以法国普洛旺斯为中心。

“破晓歌”

(3)骑士传奇:

亚瑟王系列,《特里斯丹和伊瑟》

3、城市市民文学(狡黠第一次成为审美对象)

《列那狐传奇》

三、但丁与《神曲》——融会两希文化的伟大尝试

1、恩格斯评价: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一)但丁(1265-1321)

2、经历

(1)神奇的精神之恋。

《新生》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苦难而辉煌的流亡生涯。

3、创作

(1)流亡前:

《新生》(1293)“温柔的新体”诗派

(2)流放期间的政治学术著作

《论俗语》《飨宴》《帝制论》

(二)《神曲》(约1307-1321)

1、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

序曲1

《地狱》33

《炼狱》33

《天堂》33

地狱

维吉尔→

炼狱

贝娅特丽丝→天堂

2、内在意蕴

·

地狱:

天国审判人间审判

炼狱:

赎罪意识升华意识

天堂:

神秘色彩现实光辉

希伯来文化希腊精神

3、思想的双重性

(1)具有浓厚的神学思想,充满着惩恶扬善的说教。

(2)表现了对当时的宗教、政治和道德伦理等问题与中古传统观念不同的看法,闪现着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曙光。

4、艺术的双重性

(1)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

(2)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

第六章、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

1、发源地:

意大利

2、内涵:

是14-16世纪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口号下,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深刻变革。

3、契机:

古希腊、罗马的手抄本和艺术品的发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与中世纪迥然不同的古代世界。

4、性质

是一场由资产阶级发动,打着全面复兴古代文化旗号进行的反教会、反封建的变革运动。

5、目的

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

6、核心思想——人文主义(Humanism)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7、主要文学类型

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封建文学

二、人文主义文学

1、总体特点:

(1)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2)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3)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

(4)运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

2、发展状况

3、意大利文学

(1)彼特拉克(1304-1374)

“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欧洲十四行诗的完美典范

(2)薄伽丘(1313-1375)与《十日谈》

《十日谈》的意义

小说的始祖,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先河;

独特的“框型结构”;

反教会、反禁欲主义思想

通俗、精练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

4、法国文学

(1)始终存在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

(2)拉伯雷《巨人传》

德廉美修道院院规“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畅饮真理、畅饮知识、畅饮爱情”

5、西班牙文学

(1)流浪汉小说及《小癞子》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6、英国文学

(1)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深受《十日谈》影响

(2)戏剧:

大学才子派(克里斯托弗·

马洛)

莎士比亚

三、莎士比亚(1564.4.23-1616.4.23)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在西方文学史上,只有很个别的作家有资格这样说:

如果没有他,整个文学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有资格的一个。

(一)创作

☆诗歌:

2部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

☆戏剧:

37部

1590至1600年——历史剧和喜剧时期

1601至1607年——悲剧、悲喜剧时期

1608至1612年——传奇剧时期

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1、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

安定、繁荣

2、基调:

乐观、激越、明朗

3、作品

(1)诗歌:

赞颂友谊和爱情

(2)历史剧:

围绕王权(著名的喜剧人物形象福斯塔夫)

(3)喜剧:

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理想

1601-1607悲剧、悲喜剧时期

1、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圈地运动

沉郁、悲怆、愤激

3、作品(10部)

(1)三类:

爱情、复仇、野心/权势

(2)四大悲剧:

《奥瑟罗》(1603)与“王权”无关

《李尔王》《麦克白》《哈姆莱特》探讨“王权”

哈姆莱特的问题:

Tobeornottobe:

thatisthequestion.

1608-1612传奇剧时期

1、背景:

专制王权。

体现矛盾与探索精神。

清丽、俊秀

3、作品:

《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4、思想:

肯定理性、智慧的力量,宣扬人性善良,改恶从善。

(二)《奥瑟罗》(Othello)解析

1、情节与人物

奥瑟罗

苔丝狄蒙娜

凯西奥

伊阿古

爱米利娅

2、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中的薄弱点

(1)奥瑟罗的种族自卑心理

(2)奥瑟罗抽象的人文主义信念

(3)奥瑟罗及苔丝狄蒙娜头脑中的封建观念

3、伊阿古形象

是文艺复兴后期极端个人主义的代表。

(1)伪装自己

(2)利用别人

(3)善耍阴谋

悲剧的实质:

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

4、主旨

(1)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

(2)揭示极端利己主义的危害性及人文主义者的弱点。

从普遍的意义上而言,莎翁告诫人们,对人性的弱点如果不加防范或任其被人利用,就会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变得虚弱起来,从而酿成悲剧。

第七章

17世纪古典主义与莫里哀

一、古典主义

(一)背景

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主要文学类型:

古典主义

巴洛克文学

清教徒文学(弥尔顿及三大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二)基本内涵

17世纪兴起于法国而后波及全欧的文艺思潮。

是法国君主专制达到极盛和资产阶级与王权势均力敌在文学上的反映。

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提出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为创作典范,要求模仿古典文学而得名,又称“新古典主义”。

(三)主要特征:

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强调理性,要求自我克制;

崇尚古典,继承古希腊悲剧传统;

严守格律,遵守“三一律”。

(三一律:

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

要求一天一地完成一个故事,即时间必然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地点不能变更、情节必须完整。

有利于主题集中,情节紧凑,但严重束缚作家创作。

(四)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悲剧:

高乃依:

《熙德》拉辛:

《安德洛玛克》

2、喜剧:

莫里哀

3、寓言:

拉封丹《寓言诗》

4、理论:

布瓦洛《诗的艺术》

二、戏剧艺术的殉道者——莫里哀(1622-1673)

欧洲最杰出的喜剧家之一,遵守但并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法则。

(一)莫里哀其人

原名让—巴蒂斯特·

波克兰

死不回头的“浪子”

外省巡演十三年

路易十四保护下的巴黎生涯

晚景困苦

为喜剧而生,为喜剧而死

(二)创作

积累期(1645-1658):

外省流浪演出

开创期(1659-1663):

回到巴黎,进入宫廷。

(《可笑的女子》讽刺贵族沙龙语言的矫揉造作、《太太学堂》《太太学堂》抨击修道院教育和夫权思想)

成熟期(1664-1668)。

如《伪君子》、《堂璜》、《吝啬鬼》等。

晚期(1669-1673)。

《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等。

(三)代表作品一:

《吝啬鬼》(1668)

1、取材于古罗马喜剧《一坛黄金》。

嘲笑了资产者的吝啬本性。

2、主要人物:

阿巴贡,克莱昂特,艾莉丝

3、情节:

父子“金钱对立”和“爱情对立”

4、阿巴贡形象:

“积累欲”与“享受欲”

四大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英·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阿巴贡,法·

莫里哀《吝啬鬼》

葛朗台,法·

巴尔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泼留希金,俄·

果戈理《死魂灵》

(四)代表作品二:

《伪君子》(1664-1669)

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

争取演出权的斗争

五幕诗体喜剧

1、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

第一幕:

风波

第二幕:

毁婚

第三幕:

反目

第四幕:

现形

第五幕:

服法

2、主要人物

达尔杜弗——伪君子,职业宗教骗子

奥尔恭——巴黎富商,思想保守

欧米尔达米斯玛丽亚娜

妻子女

桃丽娜——玛丽亚娜之侍女,机智勇敢

3、达尔杜弗的形象(假修士、伪信徒、宗教骗子的代名词)

(1)性格主要特征:

伪善

(2)表现:

贪、骗、狡、毒

4、作家的塑造

(1)出场前两幕的铺垫通过他人之口揭示其言行相悖表里不一

(2)出场后第一个亮相(第3幕第2场)揭露其假装虔诚而实际好色的虚伪本质

(3)情节发展中的二次跌宕揭露其阴险、狡诈、狠毒的本质,指出宗教伪善的社会危害性

向欧米尔求爱被达米斯撞见

欧米尔等定计让达尔杜弗原形毕露

5、艺术特点

(1)“三一律”的成功运用。

(2)结构严谨,构思精巧。

(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语言个性化,具有高度概括性。

(4)运用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传奇剧:

双重求婚

闹剧:

桌下观“戏”

风俗喜剧:

父子相争、隔墙偷听

(5)寓悲于喜,两相交织,喜剧色彩愈鲜明,悲剧因素愈深刻。

第八章、18世纪启蒙文学与歌德

一、启蒙与启蒙运动

1、启蒙

原为光明、智慧之意,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来破除迷信和偏见的意识,使人所固有的理性思考能力得到自主的发挥。

核心:

理性

二、启蒙与启蒙运动

2、启蒙运动(TheEnlightenment)

指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在思想领域掀起的一场继承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理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1)产生背景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近代科学的兴起

新航路的开辟

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高潮(法国)

(2)影响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民主、科学的革命时代

开辟理性时代

三、启蒙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一种宣传启蒙思想的文学。

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文学是启蒙文学的支流。

(一)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

1、理性崇拜:

思想核心与基础

2、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民主性

3、作品的主人公多为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

4、活泼、多样的文学形式

5、讽刺和说理成为常用的创作手法

(二)启蒙文学的发展

1、英国文学

(1)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汤姆·

琼斯》

(2)感伤主义斯泰恩《感伤旅行》

2、法国文学四大启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1689-1755)《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1694-1778)《老实人》

狄德罗(1713-1784)《拉摩的侄儿》

卢梭(1712-1778)《新爱洛伊丝》

3、德国文学

(1)莱辛:

《爱米丽娅·

加洛蒂》

《拉奥孔》

(2)七、八十年代:

狂飙突进运动

(3)古典文学时期

狂飙突进运动

发生于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名字由来:

当时德国作家克林格尔的一部同名剧本

运动的中心:

斯特拉斯堡

标志:

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的会面

成员:

精神领袖也是狂飙理论家赫尔德、歌德、席勒等

基本精神:

崇尚自然;

崇尚天才;

崇尚感情;

崇尚民间文学;

崇尚民族风格。

四、歌德与《浮士德》歌德(1749-1832),18世纪德国最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伟大的思想家。

(一)歌德(1749-1832)

童年幸福,少年得志,青年成名,壮年顺遂,老当益壮

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大事的见证人

不断追求又充满矛盾的一生

(二)主要经历及创作

1、“狂飙突进”时期(1770-1775)

(1)历史悲剧《葛兹·

冯·

伯利欣根》

(2)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理解作品的背景

“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

……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

“维特热”

觉醒的进步青年

作品的震撼性力量:

真情实感烦恼:

爱情、事业、社交

强烈的时代精神感情与理性

自由愿望与世界的限制

高度的艺术性

2、魏玛十年与意大利之游(1775-1794)

3、与席勒合作十年(1794-1805)

4、理想深化与艺术融圆时期(1805-1832)

“世界文学时代已快来临”

(三)《浮士德》

长篇诗剧12,111lines约60years

宗白华评《浮士德》:

《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

1、《浮士德》的结构

以两个赌赛为缘起,五个悲剧为主体。

浮士德思想发展变化为线索。

2、形象一:

浮士德(象征性)

人类积极进取精神的象征

矛盾性:

浮士德难题自然欲求VS道德律令

浮士德精神:

由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概括出来的精神现象。

指一种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积极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

形象二:

魔鬼靡菲斯特

否定精神的代表

“作恶造善力之一体

3、思想意义:

4、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结构的片断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多种多样的诗体风格。

第九章

浪漫主义文学与雪莱

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

1、作为文学思潮,特指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文学主潮。

2、演变

3、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动;

是对卢梭主情主义的极端化的发展;

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4、影响文学的诸要素

(1)19世纪初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