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61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doc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

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

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

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

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11

MnO2

C

--------

加热灼烧

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

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

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

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

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21

FeCI3溶液

CuCI2

Fe、CI2

过滤

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3

CuO

Fe

(磁铁)

吸附

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

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

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

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

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

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应立即撒上硫粉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

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摩尔符号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公式:

n=

②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

g/mol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公式:

n=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

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公式:

n=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单位:

mol/l

公式:

CB=nB/VnB=CB×VV=nB/CB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

Na、Mg、Al

单质

非金属:

S、O、N

酸性氧化物:

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Na2O、CaO、Fe2O3

氧化物:

Al2O3等

纯盐氧化物:

CO、NO等

净含氧酸:

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

HCl

强酸:

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

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

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

H2SO4、H2SO3

物多元酸:

H3PO4

强碱:

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

NH3·H2O、Fe(OH)3

一元碱:

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

Ba(OH)2

多元碱:

Fe(OH)3

正盐:

Na2CO3

盐酸式盐:

NaHCO3

碱式盐:

Cu2(OH)2CO3

溶液:

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

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

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

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