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有:
宝玉、黛玉、湘云和袭人。
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蔑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执著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与宝玉心相通,志相同,尽管为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湘云虽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了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及其对宝玉误把她当黛玉而发出内心隐情的震惊,和后来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个驯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立场。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几个艺术形象。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种文学现象。
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让学生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宝黛二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作铺垫。
3.在把握了课文中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之后,再来看看有一个人虽未出场,可湘云和袭人都对其发出由衷的赞扬,这个人又是谁呢?
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宝钗。
通过湘云与袭人之口,作者间接地刻画了薛宝钗的形象。
她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温柔敦厚、豁达大度、随分从时、很会做人的金陵闺秀。
4.宝玉向来是“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见人说:
‘史大姑娘来了。
’”,又“连忙就走。
宝玉爱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爽朗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感情确乎是曾经游移不定的,作者将黛玉、宝钗、湘云三人放在一个平面写有什么深意呢?
为了突出宝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识,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恋的纯真爱情。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论风姿,一个袅娜风流,公认有种病态美;
一个鲜艳妩媚,公认有种健康美;
一个灵秀洒脱,公认有种天真美,都具备着“倾国倾城貌”。
论才学,一个魁夺“菊花诗”;
一个讽和“螃蟹咏”,誉称绝唱;
一个韵和“海棠诗”,压倒群芳,都是锦心绣口、慧心灵气。
论门弟,一个是侯门之后;
一个是皇商之家;
一个是侯门之女,与贾府都是门当户对。
论亲缘,都是宝玉的表姊妹,结成婚缘都是“亲上加亲”,三人都有资格成为宝玉的婚姻对象。
然而宝玉却越来越钟情于黛玉,而和宝钗、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
就是因为他认为宝钗和湘云“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尤其是宝钗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虽屡尝闭门羹而仍喋喋不休。
只有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和“光宗耀祖”之类的“混账话”,终于使得宝玉对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了“诉肺腑”的情节。
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宝黛爱情的专一真诚、成熟巩固、纯洁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础进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找出课文中二三处加以分析。
例①宝玉点头叹道:
“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
例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
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
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
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
宝玉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既体恤痛惜着黛玉的病体,又焦灼期盼着黛玉对自己真情的明晓,感情分外地执著、真诚、纯洁而美好。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品读、分析,体会肺腑之言的内涵。
为帮助学生把自读引向深入,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1.试析宝黛爱情曲折发展的过程及叙写这一过程的深刻思想意义。
宝黛二人从“木石前盟”到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多次的口角到间接的试探,虽然宝玉生来“聪明灵慧”,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却谁也不能领悟对方的深情实意,总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二人终由多次的小牾积聚成一次大冲突,直吵得一个“脸红头胀”,一个“手心冰凉”;
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如何解开二人心头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
似乎很难,其实也实在容易,宝玉的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当宝玉听到湘云劝他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甚觉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说: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
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黛玉于无意中听得此言,不禁惊喜交集,本来想到因宝玉获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们“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悄悄来到怡红院,本出于对宝玉的极不放心,一听宝玉此言,转而对宝玉极为放心,引为知己。
作者让二人这样试探不行,那样试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这句话的分量,显然不说“混账话”是宝黛二人建立和巩固爱情关系的基点。
让宝玉说这句话时黛玉不在场,目的就是要让黛玉认为这是宝玉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宝黛爱情发展至此趋于成熟稳定。
曹雪芹在对宝黛二人情感曲折发展的叙写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二要彼此互相尊重,这一爱情观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质来说,又是属于未来的。
单就这一点,曹雪芹真不愧为思想的巨人,文学的大师。
2.真实自然又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
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两种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话描写学生很容易通过阅读分析把握,这里主要说说心理描写。
本文比较集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在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账话”一节,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
原因在哪里呢?
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听到了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
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诚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
课文就是通过这段极具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其真实、自然、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之心和同情伤感之泪!
此环节旨在将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把握。
阅读《红楼梦》第29回的相关情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
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
“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
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
“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怎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
要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黛玉说了这话,倒又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
“我白认得你了!
罢了,罢了!
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道:
“你白认得了吗?
我那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
宝玉听了,便走来,直问到脸上:
“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
黛玉一时解不过这话来。
宝玉又道:
“昨儿还为这个起了誓呢,今儿你到底儿又重我一句!
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黛玉闻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话来。
今日原是自己说错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来,说道:
“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
……何苦来呢!
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
原来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
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
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却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
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
“别人不知我的心,还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
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没我了。
宝玉是这个意思,只口里说不出来。
那黛玉心里想着:
“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
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
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
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
“我不管怎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
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
黛玉心里又想着:
“你只管你就是了。
你好,我自然好。
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你了。
1.这些文字主要写什么?
2.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宝黛二人?
1.这段文字主要写宝黛二人为明晓彼此的真心真意而互相试探终至误会的内容。
2.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
对话描写充分表现了二人因误会而赌气而使误会更深的情景,心理描写则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二人心细如发、互相揣测、顿生误会、备受煎熬的情形。
设计这个思考题,旨在使学生在扩展阅读训练中,进一步了解情节的发展变化,并更清晰地把握宝黛二人爱情发展的进程,加深对课文中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语言的艺术性;
2.了解宝黛在恋爱时期所表现出的叛逆行为、思想,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掌握从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来进行人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从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难点:
本文语言的艺术性。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宝玉和黛玉的恋爱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诉肺腑”事件是他们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的节选《诉肺腑》。
二、“金玉良缘”之说:
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正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
宝钗项圈上有一金锁,上面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两句与宝玉的两句恰正好是一对儿。
薛姨妈对别人说,宝钗的金锁有个和尚说过,只等有玉的便是婚姻。
实际这是薛家的良苦用心,巧意安排。
三、“木石前盟”之说:
据说贾宝玉前世本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因娲皇未用,自己各处游玩。
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于是把他留在赤霞宫中,为他起名叫神瑛侍者。
他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逐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才得久延岁月。
后来因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觅情果,渴饮灌愁水。
只因尚未报答灌溉之德,因此心中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四、整体把握: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一、三十二回,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经过了初恋、热恋以后达到成熟阶段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
本文中作者集中笔力描写了宝玉和黛玉在相互了解和志趣相同的基础上产生的爱情,这种爱情和历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才子佳人爱情不同。
后者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时,从他们本身的幸福出发,有时虽然也表现了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但由于他们的人生道路和封建统治阶级有其根本一致之处,最后往往以夫荣妻贵的团圆结束。
而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叛逆性质,因而更加伟大,更加可贵。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
宝黛青梅竹马,日久生情,但彼此都无法吐露心声。
因此,二人经常因小事发生争吵,实际上是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试探对方的感情。
课文所写的是最后一次试探,宝黛终于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宝黛之间是木石前盟,既是命中注定的,又是自然发生的。
与此相对,是钗玉之间的金玉良缘,它带着几分世俗气息,有人力撮合的痕迹。
由于宝钗的存在,使黛玉感到了莫大的威胁,也使宝玉曾经有过短暂的迷惘。
黛玉由此而来的嫉妒与不安,是她与宝玉发生争吵的主要原因。
宝玉虽然用情广泛,但他对黛玉还是一往情深的。
二人的感情基础,首先是青梅竹马,其次是“知己”之感,即文中黛玉所想“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
文中还特意描写了黛玉偷听宝玉、湘云、袭人的谈话的场景,回顾了宝钗和黛玉在对待宝玉的仕途经济问题上的不同认识。
宝玉对湘云很不客气,也表明了宝玉自己厌恶仕途经济的鲜明态度。
所以,宝黛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那么下文再描写他们诉肺腑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
五、铺垫:
意味深长的两件小事:
1.史湘云拾到了宝玉的金麒麟,湘云、宝玉俨然又是一对金玉良缘。
宝钗的存在已是很大的问题,现在爽朗可爱的湘云又好像要成为爱情的竞争对手,难怪黛玉会忧心忡忡。
2.湘云送袭人礼物,袭人则央烦湘云做针线活,两人还谈起了十年前的悄悄话,说明宝玉和湘云也有着青梅竹马的经历,这也是黛玉感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偷听别人谈话本来不是光明正大的行为,黛玉也从不屑于做这样的事,但现在情况特殊,黛玉也就不得不在无意之中出此下策了。
这也表现了黛玉的痴情。
其实,湘云在这里起激化矛盾冲突的作用,是为宝黛诉肺腑作铺垫的。
六、感情的含蓄
宝黛爱情日渐成熟,二人却迟迟不能表明心迹,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首先,二人年纪不大,都是初恋的感觉,彼此十分珍惜,自然不能造次。
其次,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只能通过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来实现婚姻,私下产生的爱情被视为下流,是社会的禁忌。
宝黛都生活在大家庭,礼法严格,感情的表达自然是十分含蓄的。
七、宝黛诉肺腑分五个层次:
一是双方因金玉之说而争吵,彼此拭汗。
二是宝玉说出“你放心”三字,黛玉催促他继续解释这三字的含义。
三是当宝玉明确说明为什么你应该放心时,黛玉“如轰雷掣电”,内心反响非常强烈。
四是黛玉说出“你的话我早知道了”一语,表明自己已经放心,也让宝玉放心,诉肺腑得以完成。
五是尾声,宝玉误把袭人当成黛玉,痴迷地说出“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样的话。
这是宝玉最明确的情感表白,却不免唐突,妙在黛玉没听见,而读者已洞见其胸臆。
这些话被袭人听见,又为这个大丫鬟后来到王夫人处告状埋下了伏笔。
八、问题探讨:
1.文中哪些话为肺腑之言,请举例。
明确:
”(P60)
“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
2.第三段和第五段中黛玉、宝玉、湘云和袭人的语言,表现了各自什么样的性格侧面?
宝玉:
通过他与湘云、袭人和黛玉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他厌恶仕途经济,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诉肺腑之言,表明他痴迷,言语造次,是性情中人。
黛玉:
对理想的爱情执着地追求,她与宝玉心灵相通、志趣相投。
尽管为了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
──言语含蓄、谨慎,性格内向。
湘云:
在本文中虽也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
但封建礼教对她*远不及宝钗那样深。
她的言词表现出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言谈爽利,有口无心,性格开朗。
袭人:
在文中和湘云一起对宝玉的规劝,表明了袭人与宝钗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
宝玉发怔时误把她当作黛玉而发出的内心隐情使她十分震惊,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的忠心,表明她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立场。
总之,她是一个驯服的女婢。
──言语温和,投人所好,性情温柔。
3.《红楼梦》中围绕着贾宝玉,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登场,展开了一场“夺取宝玉”的婚姻冷战,没有硝烟,也没有刀剑,却有阵阵寒气。
这对寄人篱下无依无靠而对爱情执着追求的林黛玉来说,是多么的忧虑、猜疑、担心!
宝玉深深地懂得黛玉的心情,所以他要对黛玉进行劝慰。
“你放心”三字,话却少,内涵多,它既是贾宝玉对多愁善感弄得一身病的林黛玉的关怀、体贴、劝慰,让她不要忧虑,不要猜疑,不要担心;
也可以看成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的承诺”。
4.本文在刻画林黛玉形象上注重的是心理活动描写。
速读第四、五段,分析这里的心理描写刻画了林黛玉的哪些性格特点?
第四段写林黛玉知道史湘云有个“金麒麟”,又忽见贾宝玉有个“金麒麟”,又见二人到一起,心里“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
这一心理描写刻画出林黛玉的“敏感多疑”,当林黛玉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
“林妹妹不说这样的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
”黛玉听后,心里感慨万千,这段心理描写刻画出黛玉的“多愁善感”。
第五段中宝玉、黛玉相见,用“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瞧”“怔”“怔怔”等行为描写,进一步刻画了黛玉的心理活动,她是那么地爱宝玉,也表现了黛玉“多疑、善感”的性格特点。
九、作业:
[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