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一Word格式.docx
《《学与问》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问》一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
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
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
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
(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
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
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
学和问不能分开;
)
3、小结:
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
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
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
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
(见附录一)
3、师:
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
(勤学好问;
爱提问题;
留心观察;
充满好奇)
4、师:
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5、师:
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他从小爱问问题;
他什么都爱问;
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
好问)
6、师:
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
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
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
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
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
(指名回答)
8、师:
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问是成功的开始;
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
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
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
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又该怎么做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
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
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
问:
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
(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
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
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
(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
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
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
(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
(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附:
阅读材料
一、沈括的趣闻轶事
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开没有错
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游庐山大林寺》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嘲笑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时桃花都谢了。
可是沈括却认为,深山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没有写错。
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管乐队在演奏。
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
沈括仔细琢磨以后,钦佩地说,这位画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乐!
接着他用亲身体验作了精辟的说明:
弦乐同管乐是不同的。
吹奏管乐,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
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是动作要比声音早。
所以,演奏管乐的人在吹四字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
在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所折服。
二、学问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学之端。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学而知,问而广。
6、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
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5、疑惑为愚者之智慧。
16、学问=学+问
17、不耻下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
19、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