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
为摆脱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选择了怎样的道路?
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以上漫画是听到股市崩溃消息时的情景
由此导入新课。
学案导学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开始:
1929年10月24日,从美国开始。
2、根源: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3、特点:
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问题探究】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
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什么?
答案: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影响:
(1)国内:
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各国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
(2)国际: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摆脱危机的道路
(1)美国:
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缓和社会矛盾;
通过“新政”美国终于驶出了危机的险滩,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2)德国和日本:
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问题探究】下列四幅图反映出1929~1933年美国当时的历史状况
图一求职的失业者图二无家可归的人图三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图四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请思考:
(1)危机造成了了怎样的影响?
(2)美、德、日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1)影响:
①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工人失业,群众运动出现,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
②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扣击。
资本主义国家还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摆脱危机的方式:
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际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美国终于摆脱了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而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上台
(1)背景:
①德国遭受沉重打击,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②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大肆活动,他们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存在的不满情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2)标志:
1933年,希特勒任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扩军备战: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又在第二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问题探究】欧洲曾经受过启蒙思想的洗礼,但在20世纪又发生了在一些学者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
人们居然又会贬低自己的身份,去迫害有不同信仰的人,去严刑逼供或甚至否认人权”。
材料中的“人们”主要是指什么?
德国人。
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背景
(1)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造成严重社会动荡,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2)军部法西斯势力中的一些军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2、过程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①对内:
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加紧扩军备战;
②对外:
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亚洲也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3)1937年,近卫文磨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问题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从材料中看出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
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各自走上了怎样的道路?
(2)材料中显示,日本的下降幅度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了什么后果?
(1)美国和德国。
美国实行了“新政”,保存了资本主义道路;
而德国纳粹党上台,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原因:
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后果:
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军部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
课堂小结: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美国通过实施“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而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知识网络:
重难点释疑: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日趋尖锐。
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
②具体原因:
市场危机。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市场的虚假繁荣。
资本家为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工人工资的增长远远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超前消费,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严重。
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大幅度哄抬股票价格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影响
①加深了各国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普通民众饱受苦难,斯分子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
②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
资本主义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化了民族矛盾。
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⑶对西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西方国家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
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
德国、日本则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没有殖民地或殖民地较少.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法摆脱危机。
④加速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世界走向战争。
德国纳粹党利用大危机造成的混乱局势,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日本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典例1(2010湖南长沙实验中学月考)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
“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思路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造成工人失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供过于求,故A错误。
经济危机后社会矛盾尖锐,故D错误;
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
B
【规律技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重点,2008年正值世界性金融危机蔓延之时,这一热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关注。
学习时要注意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与时政热点多联系。
跟踪训练1:
(2010辽宁葫芦岛四校联考)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做爱国者。
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腰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
多做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了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点拨: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凯恩斯认为,消费可以拉动生产,缓解供求矛盾。
2.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类别
日本
不
同
点
过程
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发动战争
先发动侵略战争,后建立法西斯专政
核心
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
军部势力
方式
纳粹党欺骗群众,讨好军队,勾结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合法竞选夺取政权,走的是民主之路
通过政变、恐吓等手段逐步迫使政府让步,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
特点
派系单一,法西斯专政建立时间短
派系斗争,法西斯专政建立时间长
相
历史
原因
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
时机
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
两国法西斯利用经济、政治危机扩张势力,夺取政权
本质
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得以形成
典例2(2010瑞安月考)德、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D.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社会根源”,D项是经济根源。
D
【规律技巧】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内的政治混乱,资产阶级对这种混乱的状况不满,由于国情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德日和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跟踪训练2:
德国法西斯的建立在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A.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建立B.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建立
C.通过军部法西斯的支持建立D.通过合法选举的方式建立
德国通过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备课资料:
【股票与股票价格】
股票(share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证明股东在公司中投资入股,并据此享有股东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法律凭证。
股票是金融市场上一种主要的金融工具。
股票没有偿还期,一经认购,持有者就不能要求还本退款,但可以拿到证券市场上去转让、出售,也可以继承、赠与或抵押。
股票从公司那里最初发行到股东手中,股票的法律地位便宣告成立。
股票价格实际上与股票的收益率和市场利率有关。
理论上股票的转让价格与持有该股票能够从公司获得的收益成正相关。
由于市场利率是金融投资收益率的一般表示和主要参照,所以衡量股票收益的大小还要与市场利率相比较。
因此股票行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期股利收益和市场利率,而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很大程度上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难以预测。
经济、政治、市场、心理等方面的因素,甚至是小道消息等因素,都能通过影响股票的供求关系来影响股价。
而且,一般股价的变动很难说是某一个因素影响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反映。
——代鹏《金融市场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众说纷纭的罗斯福“新政”功过】
“新政”刚一推出,就引起美国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不同政治集团对其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报业大王赫斯特说“新政”就是苛政;
不是榨取富人,而是榨取成功者。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者约翰·
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
另外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新政”在鼓舞私人企业的信心方面没有成功,资本主义秩序成功的基本条件是鼓舞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诱发这种精神就需要刺激和补偿。
“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这种精神的。
另一派经济学家是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或半追随者,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执行大胆的增大开支的赤字政策,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复兴的轨道,而罗斯福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希特勒(1889~1945)】
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
受过初中教育,没有固定职业,曾经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被录取,但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有美术天才,他上台以后更是如此。
1913年,他移居德国的慕尼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德国军队的巴伐利亚团,军衔为下士,曾获一枚他一生都引以为自豪的铁十字奖章。
1919年,希特勒受政府派遣,打入一个小党——德意志工人党。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希特勒逐渐控制了该党。
1920年,该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希特勒成为党魁。
从此走上了发展纳粹党,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道路。
l923年,希特勒及其党羽在幕尼黑的一家小啤酒馆举行暴动,企图夺取当地政权,遭到失败并被捕入狱。
在狱中撰写了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鼓吹反动种族论,主张德意志种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应该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应该消灭犹太人和其他劣等民族,消灭共产主义。
l932年取得德国国籍。
次年,开始取得德国国家政权,成为法西斯独裁者。
他在德国国内实行法西斯独裁,对外大肆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l945年4月30日,在柏林被苏军攻克前夕,于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运动没有大的进展。
意大利在西方列强中十分贫弱,战争的重负使得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政局动荡,工农运动高涨,统治阶级选择了法西斯。
法西斯专政建立:
l922年,数万名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夺取了政权,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
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1.1929年10月,在美国首先出现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了动摇②经济的虚假繁荣③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出①的叙述是错误的,故将带①的A、B、C三项排除,正确选项为D项。
2.
右图为2008年9月30日在纽约华尔街证交所门前媒体云集,当天道指跌幅创纪录。
金融风暴深刻影响美国,《时代》惊呼:
1929年又来了。
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至1933年间的“经济大萧条”。
这主要说明所说30年代的“大萧条”
A.由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引起的
B.引发了美国的政治危机
C.以股市大跌为开始标志
D.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和题干中“1929年又来了”的有效信息,回忆所学30年代大危机,A、B、C、D说法都没有错误的,但从图和材料限定分析看,只有C符合题目要求。
3.右图是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宣传的图片,以下是希特勒领导的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的第四点:
“只有本民族的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
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
”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纳粹党的()
A.民族主义倾向B.沙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D.社会主义倾向
A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本民族同志”再现当时纳粹党欺骗群众所打的两面招牌即可确定其正确选项。
4.(2010上海期末)被历史学家称为德国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一天来临了,这一天是指
A、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一战投降B、1933年1日30日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C、1945年5月8日德国二战投降D、1949年10月7日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德国
B德国的法西斯党建立于1920年,该年希特勒把一个小党德国工人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其影响一步步扩大,终于在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希特勒借助该党的力量,于1933年1月30日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开始在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专政。
德国持续了14年的民主政体结束了,德国历史翻开了最黑暗的一页。
5.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方面约束力的事件是
A.德国退出国联B.德国大力扩军备战C.德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德国与日本结盟
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有四项,即:
德国的疆界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及赔款问题,很显然A.B.C.这三项均与这一条约无关,应予排除。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阅读下面两幅图:
图一美国农场主销毁剩余牛奶图二1927年德国的一幅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性漫画
请思考:
(1)对图一现象你有何感想?
(2)图二中,悬崖上正在花天酒地的是垄断资产阶级,下面是贫苦群众。
此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德国纳粹党是如何利用图二反映的政治局面的?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在解题时,需认真阅读图片,然后,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
(1)反映了垄断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端。
(2)德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3)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大批工农群众的支持,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7.观察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国家复兴管理局总部和领救济的队伍
材料二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
汤因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社会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材料二中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
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解析:
回答第
(1)问,要注意题目设问中的“当时”,再结合材料一图片中的“国家复兴管理局总部”“领救济的队伍”等信息,就可明确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着大危机。
回答第
(2)问,要紧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去思考。
第(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去思考,可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
(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陆军兵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察之用。
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
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
莱茵河之东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
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
(注:
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材料三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
……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三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
德国在1936年又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对材料的对比分析。
第
(1)问以《德国国防法》和《德国兵役法》的各项规定为依据,再与《凡尔赛和约》相比较,自然得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第
(2)问结合相关历史史实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答案:
(1)主要不同:
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
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
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察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
重大行动:
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2)背景:
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
影响:
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