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7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7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7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2)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3)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
(2)四大气区:
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2.2013年9月29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隧道工程隘岭隧道贯通。
至此,西气东输17座隧道全部贯通。
读“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什么将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大部分干线与西气东输二线线路并行修建?
(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三线有何优势?
(1)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国内多个省市区的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
(2)气源地来源广,气源更加充足;
覆盖面更广,效益优势更加明显。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东部地区:
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沿线农村地区:
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一、选择题
(2014·
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析:
第1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
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②项正确;
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
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
故D符合题意。
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项正确。
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项错误。
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问题,C项错。
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项错。
1.D 2.A
(2016·
潍坊市期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
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
读图,完成3
~4题。
3.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
B.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北移
D.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分布和需求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且分布不协调。
B
4.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其影响是( )
A.减轻汉江下游泥沙淤积
B.增大华北地区江河泄洪压力
C.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用水紧张问题
D.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使汉江下游径流量减小,冲刷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加重,A错;
主要是在枯水期调水,故B错;
调水量有限,能缓解北京用水紧张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C错;
沿线大中城市生活和生产用水来源增加,D对。
D
临沂四中期末)读中
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中亚三国出口天然气管道和
沿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滨里海输气管道输送的是哈萨克斯坦的陆上天然气资源
B.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气候环境更恶劣
C.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的环境意义主要是促进沿线降污减排
D.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新疆
滨里海输气管道天然气资源由土库曼斯坦里海大陆架和西部陆上气田、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组成;
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地区受西风影响较大,气候相对优越一些;
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可以为沿线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程度。
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
C
6.东、南、西、北4个方
向天然气外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利于中亚( )
A.发挥中亚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的发展
B.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C.增加中亚资金流出量,进一步发挥区域协调效应
D.保护植被,根本上改变区域气候特征
国际天然气跨区域调配中,中亚具有的是资源优势,经济、技术优势主要是在天然气输入地区;
增加中亚资金流入量;
天然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保护植被,改变区域气候一
些性状,但不会根本上改变气候特征。
常州质检)2012年10月29日10时,在安徽省铜陵县钟鸣镇的长江岸边,皖电东送工程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地线支架成功就位。
皖电东送工程是2011年度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重点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向上海等地输送超过500亿度电。
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
图”,读
图回答7~8题。
7.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等地输送的是以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
A.天然气B.石油
C.煤炭D.水能
8.关于皖电东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煤炭产业发展层次
B.使该地区的经济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减少就业机会
C.改善安徽省淮南地区的环境状况
D.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第7题,由图示可知,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安徽省的淮南市,而该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产地,因此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浙江等地输送的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第8题,皖电东送是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将安徽淮南煤矿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输出,将淮南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提升煤炭产业发展层次,有利于促进淮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同时,有利于改善上海,浙江等地的环境状况及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但是,由于坑口电站建设在淮南,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将会加重。
7.C
8.A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10.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9题,两角度判断线路名称——位置及走向。
阅读图中的经纬度,判断线路的起止点,结合线路图的走向判断,①线路从新疆到上海,为西气东输工程,调配的为天然气;
②线路从长江中上游到华北,为南水北调工程,调配的为水资源;
③线路从珠江上游到珠三角,为西电东送工程,调配的为电力资源。
第10题,三方面分析调配意义——经济、社会、生态。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出区和调入区而言,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资源调配能改善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调入区和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D 10.C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读下图,完成下题。
11.该工程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中西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就业
B.可能会诱发沿线地区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C.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D.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等;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减轻大气污染,提高居民
生活质量等;
西气东输管道都是埋地铺设的,特殊位置(比如山区河谷)等少数位置可以架设管廊,而对山区地质地貌影响很小,不会诱发沿线地区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二、综合题
12.(经典再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
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区域分析步骤,首先从经纬度入手分析气候差异的原因,然后从等高线入手分析调水的难易。
第
(1)题,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终点是北京市,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美国西海岸,北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降水差异明显,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
单位调水量耗能的多少主要与地势有关,自流则耗能少,若需要逐级提水则耗能多,从图中的海拔可以做出相应的分析。
第
(2)题,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是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做出分析。
第(3)题,审题时注意是“节水”措施,不能回答“开源”的措施。
关于节水的措施要从生产到生活、从意识到行动等方面考虑。
(1)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
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
适当提高水价;
提高节水意识等。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29日,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隧道工程第三标段17座隧道全部贯通,为西气东输三
线东段工程2014年建成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三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
与西二线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三线的气源地。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西气东输二线、三线与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和不足?
(2)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
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易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3)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
(4)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
(1)题,由材料可知,西气东输二、三线工程的气源地在中亚,因此较一线工程气源更加充足;
输送能力强;
由材料可知,二、三线工程覆盖面积更广,受益地区更多。
但由图也可看出,二、三线工程经过的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高,且在西段经过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发挥的作用小。
第
(2)题,中哈输气管道主要经过
干旱气候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不当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3)题,从资源赋存量、地理位置、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分析。
(1)优势:
气源充足;
覆盖面积大,受益地区广;
输送能力强。
不足:
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投资多;
西段所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发挥作用小。
(2)土地荒漠化。
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被破坏。
(3)天然气储量大;
两国是我国的建交国家,有政治基础;
陆上邻国适于建设管道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
与海上运输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优化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